广州记

更新时间:2023-03-11 11:51:19 阅读: 评论:0

小嶝岛-巩义美食

广州记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冰雪奇缘观后感)

/雄王0、/雒王0称谓之辩管见

于向东刘俊涛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450001)

[关键词]雄王;雒王;南越国木简;交趾;越南

[摘要]越南上古史/雄王0、/雒王0称谓之辩问题早已存在,论者甚多,诸说并存。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由

/雒0讹为/雄0,也有不同意见,而越南学术界倾向于肯定/雄王0称谓。本文提出,以/雒王0为正说,可以从四个

方面去加深认识;而以/雄王0为正说,也需要从多方面再论证。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很可能还有待新史料特别是

考古学的新发现。

[中图分类号]K333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09)05-0078-07

OntheDebateabouttheTitleof/HungKings0and/LacKings0

YuXiangdong&LiuJuntao

(InstituteofVietnameStudie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SchoolofHistory,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Keywords:HungKings;LacKings;WoodSlipsofNanyueKingdom;Jiaozh;iVietnam

Abstract:Thedebateaboutthetitleof/HungKings0and/LacKings0hadexistedforalongtimeinancientVie-t

scholarsgenerallyagreethat

/HungKings0originatesfrom/LacKings0,butVietnameacademiccommunitytendstoaffirm/HungKings0.

Thispaperpointsoutthattaking/LacKings0astheoriginationcoulddeepenourunderstandingfromfouraspects,

anditstillneedrstudyofthisde-

batemaybedependsonnewhistoricalmaterials,especiallythenewarchaeologicaldiscoveries.

郡县时代早期及其以前,关于越南历史的记

载和传说甚为简略,讹误颇多。中越两国学者早就

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些疑问,如当时越族首领称

/雄王0还是/雒王0,就是其中之一。此问题不

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而是涉及越南上古史历史

真实和神话虚构的重要问题,也与越南的民族起源

和认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

关于/雄王0、/雒王0称谓之辩,中国、越

南及其他国家一些学者多有论及,至今聚讼不定。

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本来的称谓为/雒王0,后

讹为/雄王0,而讹误说又可分为因字形相近所致

和有意改写、主动选择接受两种意见;二是本来称

谓就是/雄王0,其来自古越南语/首领0、/酋

长0之意,无所谓讹误问题;三是以/雄王0称

谓为正,与交趾地区/厥气惟雄0的习俗有关,

后来讹为/雒王0。本文试对中越两国学术界关于

雄、雒之辩的一些观点作简略梳理,并不揣谫陋,

略陈管见。

一明确认定由/雒王0讹为/雄王0

我国学者早已指出,越南历史上的所谓/雄

王0,最初的称谓应为/雒王0,/雄0字系/雒0

字之讹。1969年饶宗颐先生发表5安南古史上安

阳王与雄王问题6一文,以其渊博学识,广泛搜

求相关史料,从多角度对雄王问题进行了较深入探

讨。关于雄雒问题,饶先生列举中越古籍中有关记

载,表示如下:

雒田,雒民,雒王,雒侯,雒将5水经

注6引5交州外域记6

#78

#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收稿日期]2009-08-18

[作者简介]于向东,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教授;刘俊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駱田,駱人,駱王,駱侯,駱将5史记#南

越传6索隐姚氏按语引5广州记6及5益州传6

雄田,雄王,雄侯沈怀远5南越志6

(5旧唐书#地理志6引,5太平广记6卷482引,

5太平寰宇记6卷170岭南平道县引)

以上中文史料

雄王黎文休5大越史记6(1272)

雄王黎崱5安南志略6(1307)1339)

碓王5大越史略6(1380)

雄王,貉侯,貉将吴士连5连大越史

记全书6之5鸿庞纪6、5雄王纪6(1479年成书)

(按:此处/雄0/貉0并见)

雄王5岭南摭怪#鸿庞传6(1492)

雄王潘清简5钦定越史通鉴纲目6

(1884)

以上安南史料[1]。

经过对相关史籍研究后,饶先生认为,5水经

注6引5交州外域记6、5史记#南越传6索隐姚

氏按语引5广州记6及5益州传6等作/雒

(骆)王0,5旧唐书#地理志6引5南越志6、越

南史籍5大越史记全书6等多作/雄王0,/-雄.

与-雒.并见,说者咸谓-雄.字即雒之讹0,至

于/雒0字作/頟0、/碓0,及/雄0之作

/雌0,/均为一误再误0。饶先生提出:/自5南

越志6将雒王雒侯雒将,写作雄王,其后越南史

籍及神话著述似本诸5南越志6,大都称推其长者

为雄王,故相传十八世皆称为雄王。0[2]饶先生还

认为,雄王世世以雄为号,有如楚人世系皆以熊为

号,雄即是熊,疑十八世雄王之称是越南先代史家

仿照楚国熊王十五世而来,而越南神话故事集

5岭南摭怪6讲述雄王故事的5鸿庞氏传6,是杂

糅中国古史各方面传说而构成的神话。

继饶先生之后,有不少学者研究越南上古史所

谓/文郎国0和/瓯雒国0时,多有论及此问题。

在此,我们仅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徐中舒先

生于1980年发表53交州外域记4蜀王子安阳王

史迹笺证6一文,他在/越南人所传的雄王和文

郎国0附论中提出:/5南越志6的成书必在公元

十世纪以前,故刘昫得引用其文于5唐书6中。

今以5交州外域记6与此书相较,雒雄字形极为

相近,知雄王、雄将实为雒王、雒将之误。0[3]

20世纪末80年代初,蒙文通先生遗著5越史

丛考6出版。蒙先生指出:/越南旧史咸谓雄王之

国名文郎,安阳王攻灭雄王而并文郎,此雄王显为

雒王之讹,前贤多已言之。然雒王国名文郎之说则

不见于中土。0[4]1981年,台湾学者朱云影出版

5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6,书中也有云/骆越

之骆或作雒,雄田、雄民当系雒田、雒民之

讹。0[5]与此同时,周绍泉先生5文郎国质疑6、戴

可来先生5关于3岭南摭怪4的编者、版本和内

容)))评介越南的一部古籍6两篇文章虽未直接

论及雄、雒之辩,但进一步阐述了越南载籍中的

/文郎国0和/雄王0神话,系杂糅、嫁接中国古

籍中各种传说故事演绎而来,也有助于认识雄王问

题[6]。还有范宏贵先生发表5关于越南民族起源

问题的论争6,介绍越南和其他国家学者的一些观

点;秦钦峙先生发表5/雒田0、/雒民0、/雒王0

析6,着重分析/雒田社会0或/雄王时期0的社

会性质,对于认识雒、雄之辨,均有参考价值[7]。

1997年,戴可来、于向东将5越甸幽灵集6和

5岭南摭怪6所载神话传说故事与中越史籍的记载相结

合,分析了越南早期传说与上古史迹的联系。在探讨所

谓/文郎国0时代的社会状况时,他们阐述了/雒0

讹为/雄0的主要原因:一是传抄书写之误,中国古

代文献中/雒0、/雄0二字多混写,清人孙诒让5墨

子间诂6云:/隶书雄字或作碓,与雒相似,故雒讹为

雄。0从训诂说,/雒0、/雄0二字篆体形相似,意义

有相近之处。所以,/雒0、/雄0之异写,见于古代典

籍者较多。二是有意改写,5越甸幽灵集6、5岭南摭

怪6和5大越史记全书6中,/雄王0均未作/雒

王0,/雒侯0、/雒将0均作/雒0或/貉0,未有作

/雄0者。所以,采用/雄王0称谓是越南古代学者为

了满足民族自尊意识的需要而改写,也是其民族自豪感

的表现,因为无论越语还是汉语,雄的读音和字义都会

让人感到更雄壮,充满豪气[8]。

对/雒0讹为/雄0这一看法,我国学术界

多有认同,近年中国出版的不少越南学论著沿用

之。如于在照5越南文学史6、余富兆5越南历

史6、郭振铎、张笑梅主编5越南通史6、古小松

编著5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6等,均采用传抄误

写之说[9]。一些有影响的网站如百度百科,其

/骆越0条释义,也采用此说[10]。

#79

#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

二从怀疑到肯定/雄王0称谓

越南学术界也曾有人根据古史的记载认为,

/雄王0最初的称谓似应为/雒王0。如20世纪

50、60年代的史学家明峥、陶维英和南方一些学

者,均研究过此问题。明峥认为,上古氏族部落时

代,代表氏族的人称为/貉将0和/貉侯0,代表

部族的人称为/貉侯0。而/貉0即/雒0,/雒0

与/雄0相似,因此,/人们在使用时容易把它们

混淆0[11]。陶维英在论及传说中的/文郎国0时

说道,从部落联盟的惯称看,/我们认为应该称该

国为-雒越.0,并/推断/雄王0(即/雒王0)

所建立的国家,只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而已0[12]。

他表示同意法国汉学家H1马司帛洛的意见,认为

5交州外域记6与5广州记6所载的/雒王0、

/雒侯0、/雒将0等称号是正确的。他还明确说:

/自五世纪或十世纪之后,雒字被混淆成为雄字

了,到了陈代,民间的传说大率已经记成为/雄

王0了。0[13]当年越南南方也有学者曾提出,由

/雒王0变为/雄王0,是旧史家故意所为,反映

越南民族思维的深层哲理和民族意识的进步。因为

/雒0和/貉0代表/鸟0和/龙0,也即/仙0

和/龙0,而/雄0则代表了仙和龙的结合,也即

是/仁0和/智0的结合[14]。

但/雒王0称谓说在越南学术界并不占上风。

从20世纪50、60年代始,北越曾把证明/雄王0

的存在与/文郎国0历史的真实性,作为一项重

大的政治任务进行研究部署。有人发表文章称,对

于/雄王0的称号是否真的叫-/雄王0.0等相

关问题还不能确知,但肯定越南/历史上有一个

/雄王0时代0[15]。70年代初,越南史学界进行

/文郎国0研究小结,出版5/雄王0时代6一

书,凸显/雄王0时代在越南民族历史上的地位。

该书作者试图使人们相信,距今4000多年前以永

富(古代峰州,今为越南永福和富寿两省接邻地

区)为中心,曾经存在由/雄王0建立的上古高

度文明的/文郎国0。1977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

会编著的5越南历史6一书认为,/文郎部落的首

领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挺身而出统一了雒

越各个部落,建立起文郎国。他自称皇帝,史称

-/雄王0.,后来他的世世代代子孙也都沿用

-/雄王0.的称号。0[16]1983年,越南史学家文新

在越南5共产6杂志发表文章认为,/我们依据考

古学证实了我国首次建国的朝代是各代/雄王0,

国号曰文郎。0[17]可以说,/雄王0的称谓与/雄

王0/建国、卫国0的民族起源观念与自豪感已经

密切联系在一起,现今已经少有学者再去怀疑和探

讨/雄王0还是/雒王0的称谓问题了。

关于/雄王0称谓的词源,越南学术界多认

同其语言学家的分析,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雄0

字来自古越南语,如同与越族有亲密族源关系的芒

族所说的/kun0和孟高棉语、傣语中的/khun0,

意为首领,指部落的酋长。/雄0(Hung)并非姓

名,其发音系由kun、khun变化而来,H、K、Kh

均为辅音,可以相互转化,是对酋长职务的称谓。

至于/雄王0,原只是文郎部落的酋长,后成为部

落联盟的首领,再成为早期国家的世袭统治者,但

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权力掌握者[18]。

近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有学者通过考古和

文献等资料进行研究,肯定/雄王0的称谓。

2005年初,广州市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发现木简百

余枚,其中第073号木简的内容是:/野雄鸡七,

其六雌一雄。以四月辛丑属中官租纵。0[19]考古工

作者刘瑞于2006年撰文认为,徐中舒先生说

/雒0/雄0二字形相近,但/雄0可因形近变为

/雒0,/雒0同样也能是从/雄0变化而来,二

字形近讹变的机会均等,/单纯据文献成书时间早

晚确定是非就不合适0,从出土文献还可以见到晚

期文献不误而早期文献多谬的情况。他还通过对南

越国与交趾密切联系和对第073号木简(刘称之

为/南越-雄鸡.木简0)内容的分析认为,/可

确定南越国存在过用-雄.命名的文化传统,与

文献和传说中的交趾存在-厥气惟雄.的命名原

则一致0,因此,5旧唐书6等文献中写作/雄王0

无误,/关于-/雄王0.和-/雒王0.孰是孰非

的争执就应以-/雄王0.为正0。他进一步提出,

有关文献中可以见到的/雒0、/骆0、/貉0、

/碓0,均是从/雄0讹变而来[20]。

三几点认识

(一)已有的学术观点,完全可以再讨论,力

求接近真知。复原和认识历史的真实,是史学的传

#80

#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统与精髓。/雒0,多见于古代人物姓氏,传说舜

时有雒陶,或以为/雒陶0系/雄陶0之误,或

以为/雄陶0系/雒陶0之讹。但就交趾之/雒

王0讹为/雄王0,应是我国学术界成说,影响

较大。

以/雒王0称谓为正,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

解和认识:一是中国古籍有较多著述记载/雒

王0,作/雒0者为多见,且出现较早,不可全部

否定。相比之下,采用/雄王0之称谓的中国和

越南古籍形成较晚,种类也不多。饶先生列举了

/雄王0称谓的一些越南史料,如黎文休5大越史

记6、黎崱5安南志略6,但前书早佚,难于准确

断定其原貌,后书今人整理本是作/雒王0,而非

/雄王0[21]。二是/雒王0之/雒0,可能与古代

越南先民的水田耕作生活环境有关联,我们早已指

出,有雒田才有雒民、/雒王0等。5水经注6引

5交州外域记6记载,交趾昔未有/雒田0/仰潮

水上下0,/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0。14世纪

黎崱撰5安南志略6时引用5交州外域记6作

/雒田随潮水上下,垦其田者为雒民,统其民者为

/雒王0。/仰潮水上下0即指雒民耕作雒田的一种

引水排灌技术。有人认为这种雒田就如同广西壮族

所说的/那六0,即汉语的/六田0,也即/骆

田0,指的是山麓岭脚间的水田,利用潮汐的涨落

进行排灌[22]。我们认为,/雒0应为古越语

/Nac0,今作/Nuoc0,意为水;或应为/Lo0,

今作/Lua0,意为稻米,反映了古越族远古稻作

文化的历史痕迹,是他们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

适应。有雒田,才有雒民、雒将、雒侯和/雒

王0[23]。三是/雒0与/雄0不仅字形相近,字

义也有相近处,雒,也,从佳各声0;雄,

/鸟父也,从佳厷声0[24]。最初称/雒田0、/雒

民0、/雒王0,与古越族从事水田劳作的社会生活

中,存在以某种水鸟为对象的图腾崇拜有关。华南

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鸟耘象

耕0的/鸟田0和/仰潮水上下0的/雒田0,

都属于一种原始耕作方式,/田首以动物冠名,系

部族的图腾0[25]。越南人常自称其民族是/龙种

仙裔0(conrongchautien),认为水鸟可视为

/仙0的象征。水鸟的图形大量出现在越南出土铜

鼓上,折射出古越族早期原始思维与宗教活动的史

影[26]。而以/雄0代/雒0字,既意义略同,与

鸟有联系,又含有父长之义。越语中/雄0的发

音就是/厷0,比发音短促的/雒0更为浑厚,且

/雄0又显得比/雒0雅驯[27]。四是越南神话故

事集5越甸幽灵集6、5岭南摭怪6和正史5大越

史记全书6等古籍均为13、14世纪以后形成,其

在编修过程中已加入了封建时代士大夫的意识观

念,内容受到中国传说故事和史书记载的影响,讲

述/雄王0故事的传说明显有后人加工痕迹,不

再是上古时代的原始传说,难于据此断定上古本来

的称谓就是/雄王0或/雒王0。民间传说有其一

定的稳定性,但在漫长历史时期也会有变异,如史

书中/雄王0时代三岁儿扶董求一剑一马以/破

贼0,而传说故事则加入了铁笠、铁鞭,并把所谓

/贼0明确附会为/北寇0、/殷贼0[28]。

(二)刘瑞的文章,利用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

资料等相结合进行探讨,提出以/雄王0称谓为

正,由/雄0讹为/雒0的观点,为/雒王0、

/雄王0之辩提供了一种反向思维和少见的新解,

值得重视。

但是,提出以/雄0为正的看法,可能有几

方面的问题仍需作进一步探索。一是作为一种新资

料和重要的论据,第073号木简的内容应深入释

读,该木简与交趾地区的联系仍需研究。刘瑞参与

了木简发掘报告撰写工作,报告中认为,/野雄

鸡0可理解为直接缴纳于南越国王宫内/中官0

的租,并有可能是5汉书#食货志6/税谓公田什

一及工商衡虞之入0中的/衡虞之入0[29]。而刘

瑞在其个人撰写的论文中,则又提出了/简中的

-雄鸡.非常有可能就来自交趾,属于交趾向赵佗

进贡的土特产0。我们知道,5尚书大传6已有

/交趾之南有越裳国0/献白雉0的记载,5史

记6、5汉书6等史籍中,/雄鸡0、/野鸡0或

/雄雉0的记载均可见到,5大南一统志6也记载

越南出产有锦鸡、山鸡、雷鸡等,但检阅一些中国

和越南相关史料,尚未见有/野雄鸡0的记载。

刘文把包括雄雌鸡在内的/雄鸡0视为南越国包

括交趾的一种/命名原则0,似还需要列举其它证

据。二是根据5南越志6关于交趾/厥土惟黑壤,

厥气惟雄0的记载,认为该地有/厥气惟雄0的

/风俗0、/习俗0,并且为/交趾所特有0,似也

#81

#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

缺少充足论证。越南在十世纪摆脱中国封建王朝统

治,建立自主封建王朝之后,其文化逐渐发展,至

李朝(1010)1225年)、陈朝(1225)1400年)

和后黎朝(1427)1789年)初期,载籍文献渐丰,

且有一些名家著述传世,如陈朝后期入居元朝的黎

崱撰有5安南志略6,后黎朝初期的阮廌撰有5舆

地志6,前书得到元朝诸多名家好评,后者在越南

被誉为/安南5禹贡60。两作者都是生长于越南

的饱学儒士,又非常熟悉中国古籍有关越南的记

载。特别是5舆地志6,仿5禹贡6体例,简略记

载了越南北方各地的土地、风俗、物产、赋税等情

况,如关于越南东北部/云渠金标分茅惟安邦

,,厥土惟黑壤,厥田惟下下0;关于升龙(在今

河内市)京城之北附近地区/天德卫灵惟京北

,,厥土惟白壤,厥田惟上上0;关于西北传说中

的/雄王0起源地/沱阳伞圆惟山西,,厥土惟

白壤,桑洲宜,厥田惟上中0,物产有/白雉漆

丝0等。检5安南志略6和5舆地志6,并未见有

与/厥气惟雄0和/野雄鸡0的有关记载。三是

如果历史上交趾已经形成了/厥气惟雄0的习俗

和/以-雄.为名的嗜好0,为何在后来越南的一

些古籍中却不见这种/风俗0、/习俗0的反映?

如果说/雄0为本来称谓,后讹为/雒0,才有中

国史籍中的/雒王0、/雒侯0、/雒将0、/雒田0、

/雒民0,为何越南文献中只有/雄王0不讹,而

/雒侯(貉侯)0、/雒将(貉将)0却发生了讹变

而没有保持其本来称谓?更为重要的是,越南旧史

家当年陆续编修完成5大越史记全书6时,已曾

对/雄0或/貉0的问题发表过意见,只是很少

有人注意到。该书的外纪卷一5鸿庞氏纪#/雄

王06载:/雄王0/貉龙君之子也0,/雄王0之

立也,建国号文郎国0,/置相曰貉侯,将曰貉将

(貉将后讹为雄将)。王子曰官郎,王女曰媚娘,

有司曰蒲正,世世以父传子,曰父道,世主皆号

/雄王0。0[30]由此可见,越南旧史家至少是认为

/貉将0称谓原为正,后有作/雄将0是讹误所

致。由此也旁证/雒王0称谓应为正,而/雄王0

之称为讹。在越南语中,/貉0、/骆0和/雒0

均作/Lac0,发音完全相同。现代越南著述均称

/雄王0(HungVuong),而/雒侯(貉侯)0、/雒

将(貉将)0均为/LacHau0、/LacTuong0,从

未有作/Hung0者。

(三)在中国古代史籍中,/雒0、/雄0并

见,出现甚早。而越南史籍本身出现较晚,其记载

又深受中国文献影响,见于历史和神话传说文献中

的/雄王0之称,由于封建士大夫的自觉选择,

大约从13、14世纪已经定型,所以后来文献中很

少有改变。至于原来/雒王0或/貉王0的称谓

变为/雄王0,因是有意识改写,更是为其先祖尊

者讳,后世学者也就不愿或不便提及了。

越南人的精神信仰生活具有慎终追远、敬畏祖

先、好事鬼神的基本特征。结合越南历史发展的考

察可见,从大量传说故事到/雄王0殿的建设,

从地方祭祀到国家级祭祀,/雄王0称谓早已深入

民心,雄王信仰和崇拜成为一种久已存在的事实现

象,构成越南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

/雄王0/建国、卫国0的观念,已深深植根于越

南民族意识中。孙衍峰先生曾谈及越南京族普遍存

在的两种传统民间信仰,一是祖先崇拜,一是城隍

信仰,并对越南家庭的祖先崇拜作了较为深入论

述[31]。/雄王0信仰实际上也是一种祖先崇拜,

它早已由民间上升为官方形式,成为整个民族的祖

先崇拜。河内巴亭广场的主干道,被命名为/雄

王0大道0,其地位居于各街道之首。根据民间传

说,/雄王0是越南的人文始祖,每年阴历三月初

十是祭/雄王0日。2007年,越南国会作出决定,

每年的祭/雄王0日全国放假一天,以便举行纪

念活动。今天,/雄王0信仰与祭祀已关系到越南

民族感情问题,这是我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该

给予充分注意的。

(四)/雄王0称谓不仅是涉及秦汉岭南民族

史和南越国史的问题,也是越南上古历史的一个重

要问题,对此问题探讨的深入,还需要从多方面进

行努力,特别是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甚为重要。

根据越南大量传说包括神迹、玉谱和多年来的考

古发现,/雄王0信仰与祭祀起源于越南山地、丘陵

和红河平原相结合的以富寿省为中心的河内的西北部

地区,后来传播至越南各地。/雄王0信仰与祭祀是

早已存在的历史事实,但/雄王0是否为真实的历史

人物,/文郎国0与/雄王0时代0是否可视为信

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更深入研究。越南

学术界相信,其民族有据可考的历史是从/雄王0开

#82

#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始的,那时越南已诞生了早期国家的形态,雒侯、雒

将辅佐/雄王0治理/文郎国十五部0,也即各部

落,村社则有蒲正即耆老管理。很多学者认为/雄

王0时代0的/建国0过程为民族共同体向国家共

同体的过渡奠定了基础[32]。/雄王0世袭,以父传

子,既是/文郎国0的最高首领,又是军事指挥者和

宗教仪式的主持者,雒侯(貉侯)、雒将(貉将)也

是父子相继[33]。

多年来,越南考古学界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

调查,认为/雄王0时代0与冯原(PhungNgyuen,

最初发现于富寿省临洮县,属青铜器时代早期)文

化、铜豆(DongDau,最初发现于富寿省安乐县,属

青铜器时代中期,)文化、扪丘(GoMun,最初发现

于富寿省峰州县,属青铜器时代极盛时期)文化,特

别是东山(Dongson,最初发现于清化省马江流域,

属青铜器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初期)文化相对应。冯

原、铜豆和扪丘文化相继存在于大约公元前2000)公

元前700年间,东山文化存在于公元前700)公元100

年间[34]。这些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同类型文化遗址

在越南各地发现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三角

洲地带与越南西北丘陵、山地接近的越池市(Viet

Tr,i在富寿省东部,位于红河与沱江、泸江的会合

处)附近地区,表明越南上古文明发祥地可能就在这

一地区。对于这些考古遗址的文化发现,我国学术界

的了解还较为有限,研究尚且薄弱。近年,中越两国

在考古领域已开始进行合作交流的尝试,也许随着合

作的增多和双方学界的共同努力,将有利于/雄王0

时代0的认识和雒、雄之辩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注释>

[1]饶宗颐:5安南古史上安阳王与/雄王0问题6,

5南洋学报6第二十四卷,1969年。

[2]同[1]。

[3]徐中舒:53交州外域记4蜀王子安阳王史迹笺证6,

5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6,中华书局,1998年,第1403页。该

文原载于5四川地方史研究专集6,1980年7月。

[4]蒙文通:5越史丛考6,人民出版社,1983年,

第79页。

[5]朱云影:5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6,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2页。此书原已在台湾出版,

此为重排本。

[6]周绍泉文,见5史学月刊61981年第3期;戴

可来文,见5郑州大学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

第4期。

[7]范宏贵文,见5印度支那61982年第3期;秦

钦峙文,见5东南亚61984年第3期。

[8]戴可来、于向东:5越南早期传说与古代史迹6,

载戴可来、于向东著5越南历史与现状研究6,香港社会科

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第60页。该文由于向东执笔

完成,1997年底提交在东北召开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

学术年会,1998年提交河内第一届越南学国际会议,后发

表于1998年出版5北大亚太评论6第4辑,2000年收入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魏维贤七十华诞论文集6。关于以

/雄0代/雒0,有人提出还可能是受5后汉书6、5华阳国

志6所载夜郎国竹王神话的影响,所谓王/长养有万武,

遂雄夷狄,,0,即自以为是所有夷狄之王,/不管怎样解

释,/雄王0为骆王别称和异写是无疑的0。见百度百科

/骆越0条:http://baike1baidu1com/view/9034621htm,2007

年7月9日。

[9]于在照:5越南文学史6,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年,第1页;余富兆:5越南历史6,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年,第6页;郭振铎、张笑梅主编5越南通史6,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古小松编著5越南国情与中越关

系6,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再版,第30页。

[10]/骆越0条云:/5南越志6中-雒.均写作

-雄.。-雄.字的解释应为近形笔误,即乃雒字之误,并

以讹传讹,这一推断已为陶维英所详述。0见http://

baike1baidu1com/view/9034621htm,2007年7月9日。但维

基百科/鸿庞氏0条则采用了不下判断的叙述,说鸿庞氏

时代/君主的称号为-/雄王0.、-/雒王0.或-碓王.0。

见http://zh1wikipedia1org/zh-cn/%E9%B8%BF%E5%

BA%9E%E6%B0%8F,2009年10月14日。

[11]3越4明峥著,范宏科、吕谷译5越南史略6(初

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第8-9页。

[12]3越4陶维英著,刘统文、子钺译5越南古代

史6(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191页。

[13]同[12],第181、182页。陈代即越南的陈朝

(1225)1400年)。马司帛洛(即马伯乐)的看法见5文郎国6

一文,陶维英引自河内5远东博古学院集刊6第18期。

[14]3越4金定:5越儒的构造6,光源出版社,

1973年,第126-132页。该书在越南南方出版,作者的思

路有意义,论述有穿凿附会之嫌。

[15]3越4范辉通:5考古学与/雄王0问题6,河

内5祖国6杂志1969年第2期。

[16]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北京大学东语系越

南语教研室译5越南历史6(第一集),人民出版社,1977

#83

#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

年,第23页。

[17]3越4文新著,利国、袁仕仑译5他们对越南

民族历史的恣意歪曲6,载5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6,郑

州,1983年第3-4期合刊,第50页。

[18]3越4陈国旺:5关于/雄王0的称谓6,载

5/雄王0建国6(第三集),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3

年,第354-355页;3越4范德阳:5东南亚背景中的越南

文化6,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07页;

3越4阮光玉主编5越南历史进程6,河内:教育出版社,

2004年再版,第25页。

[19]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5广州市南越国宫署遗址

西汉木简发掘简报6,5考古62006年第3期。

[20]刘瑞:5/雄王0、/雒王0之/雄0、/雒0考辨

)))从南越/雄鸡0木简谈起6,5民族研究62006年第5期。

[21]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5四库全

书6本作/雒王0,武尚清点校本5安南志略6也采用之,

见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0页。

[22]百度百科/骆越0条http://baike1baidu1com/

view/9034621htm,2007年7月9日。

[23]秦钦峙先生认为/雒田0因/雒民0而得名,

并非/雒民0因/雒田0而得名。见其5/雒田0、/雒

民0、/雒王0析6,5东南亚61984年第3期。

[24]许慎:5说文解字6第四上。

[25]徐南洲:5井田制起源于/鸟田0说6,5上海

学术月刊61987年第4期,转引自周琦5东瓯图腾考6第

四部分/瓯越鸟图腾流变考0,见http://tzwh1tzinfo1net/

show1asp?Sid=155,2008年1月14日。

[26]陶维英在1950年出版的5越南民族的起源6一

书中已经提出,古越人把一种候鸟)))雒鸟看作是他们的

图腾,后来其形象被铸于铜鼓上。参见范宏贵:5关于越南

民族起源问题的论争6,5印度支那61982年第3期。

[27]陈修和在1943年于昆明出版的5越南古史及其

民族文化研究6中早已指出,/越南史家以骆雒碓交郎等

字,不若雄与文郎之雅训,故易雒为雄。0见该书第25页。

[28]5大越史记全书6外纪卷一5鸿庞氏纪6载,

/雄王0时/国内有警0,扶董乡三岁儿对/天使0说,

/愿得一剑一马,君无忧也0。见越南社会科学院5大越史

记全书6越文译本(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后

附正和十八年(1697年)内阁官板第44页;5董天王传6

见戴可来、杨保筠校点5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6,郑州:中

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

[29]同[19]。

[30]5大越史记全书6内阁官板影印本第44页上;

另见陈荆和校合本第98页。陈荆和当年所见日本流行5大

越史记全书6的几种版本,雒将下多有/貉将后讹为雄

将0之分行夹注,仅有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本无此分注。

[31]孙衍峰:5论越南人的祖先崇拜6,5当代亚太6

2005年第9期。

[32]3越4潘辉黎、陈国望、何文晋、梁宁:5越南

历史6(第一集),河内:大学和职业中学出版社,1983

年,第131-146页;3越4阮光玉主编5越南历史进程6,

河内: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2-26页。

[33]3越4张友琼主编5越南历史大纲6(第一集),

河内:教育出版社,2001年再版,第46-47页。

[34]关于东山文化,曾有很多争议,如我国学者认为

其时间应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见5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卷6第9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责任编辑:陈文>

#84

#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1:5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06679136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州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州记.pdf

上一篇:谋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广州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