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东京振武学校

更新时间:2023-03-11 07:49:12 阅读: 评论:0

人力资源助理-电脑键盘锁

东京振武学校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投影仪幕布)

百年讲武——云南陆军讲武堂

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叶剑英早年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这所远在中国西南的陆军学校,后来位列中国近现代三大军校之一。

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昆明创立,教官大多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且

多为同盟会秘密会员。1911年爆发的云南重九起义,以及随后的护国战争中,

都可以看到云南讲武堂师生的奋勇作为。

十大元帅排序第一位是朱德,时年69岁,也是十大元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排在最后一位的叶剑英元帅,时年58岁。在将星如云的解放军将领中,作为参

谋人员,能够脱颖而出已是异数。这两位个性与外貌如此不同的元帅却在履历上

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是第3期步兵科学生,而叶

剑英是第12期炮兵科学生。他们精彩的军事生涯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起步

的,他们的军事技能和内在气质也是在这个军校养成的。云南讲武堂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元帅。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以后,在辛亥起义、护国运动、抗日战争、云南

解放等国家命运攸关的时刻,云南却一再扮演着一个活跃而特殊的角色。云南大

学副校长林超民介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对云南的文化也有很

深的影响,这一点很多人认识不足,这一点也是云南讲武堂得以诞生、发展,和

在中国现代史产生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

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百年历史,中国人是在频仍的战乱中度过

的,内忧与外患连绵不绝。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滇军”的云南军队曾是有

口皆碑的一支劲旅,它的士兵多半是纯朴的云南子弟,而它的军官多半来自神秘

又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

这所军校的大门陆续走出了9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元帅、国民革命军的一级上将、韩国首任总理与国防部长、越南临时政府副主

席、朝鲜人民军大将与委员长,还有300多位将军、数以千计的校官和尉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所军校闻名于世: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

云南讲武堂是唯一的省办军校,一个地方性的军校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显赫的业

绩呢?

一个国家的衰败是从军事力量的萎靡开始的,而一个国家的复兴也是从它的

军事变革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洋务运动以后,

中国的军事变革缓慢地开始,云南讲武堂正是在这个进程中应运而生。

1899年,一位叫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的法国人,带着刚刚发明不久的照相

机抵达昆明,担任法国驻云南总领事,他的中国名字叫方苏雅。在1899到1904

年的5年时间里,方苏雅用照相机完整记录了中国西南边陲的社会风貌。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这个曾经引发了1900年“昆明教案”的法国人,也留意到了大清

政府建立新式军队的努力。

甲午战争以后,战败的清政府最重视扩编新军。1895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武

备学堂,编练新军,随即全国推行。云南因与法、英所属殖民地接壤,为巩固边

防,也着手建立新军。1899年设立云南陆军武备学堂,校址即设在翠湖畔。武

备学堂以洋枪洋炮操练,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年,毕业后

任中下级军官,这个学校其实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在这场世界瞩目的战争中,后起之秀日本居然打

败了庞然大物沙皇俄国。这个残酷的现实刺激了国人的思考:为什么一水之隔的

小国日本能够不断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虽然远在西南,云南人一样受到这场战

争的刺激,屈辱之外还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从此,涌向日本求学的中国人骤然

增加。

1904年,云南派遣的留日学生多达129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6

岁。他们选择的专业主要是军事、师范和实业,其中选择学军事的多达40人。

李根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那年已经25岁,后来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最受尊敬

的创建人。云南最西端的高黎贡山脉,主峰海拔3374米。山下的腾冲县是通往

缅甸的要冲,对面就是盛产翡翠的密支那。如今,腾冲城里保留着李根源的故居。

李根源19岁考中秀才。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考试,改办近代学校教育。

1903年,李根源第一次走出高黎贡山,考入云南高等学堂。

当云南开始留日学生的选拔时,勤奋好学的李根源以第10名的好成绩入围。

当时滇越铁路尚未通车,从昆明出洋必须步行穿越黔、湘两省,到长沙后改乘轮

船,经武汉、南京抵达上海,再换海船去日本。在越洋的轮船上,李根源与顾品

珍、唐继尧等云南学生同行。他们已经意识到:“知改革事业非由军队入手,则

清政府莫由推翻,政治改良的目的终莫由达”。同船还有日后在山西成为一方诸

侯的阎锡山。这些年轻的乘客,后来都成为闻名云南乃至中国的。

1904年11月,30多名云南学生进入东京振武学校。这所学校是日本参谋本

部为中国学生开设的,专门从事陆军士官学校预科教育。李根源是官费生,每年

可得到清政府发给的400日元,由使馆按月发放。按当时的生活水准,这笔钱可

养活三、四口人的家庭。云南学生中,最年幼的是会泽秀才唐继尧。时年21岁,

结婚刚一年。在振武学校学习15个月以后,唐继尧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与李根源等一起进入日本军队服役。一年后,中国学生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

六期学习。尽管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有所戒备,许多东西不让他们听,讲义不发

给他们,但是由于他们努力学生,开阔眼界学习了很多东西,而且他们回国的时

候特别唐继尧先生,还带回了很多军事书籍。1908年,当第六期士官生毕业的

时候,日本天皇亲自出席毕业证书的授予仪式。日本,尤其是军官,受到从

平民到天皇的尊重,这种现象令一向重文轻武的中国留日士官生不禁羡慕。

第六期毕业的留日士官生是历年最多的,达到198人,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

阎锡山、孙传芳、程潜等。而云南一省便多达22名。有知识的新式的出现,

开始改变在中国社会上的灰暗形象。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第一次提出:“驱

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李根源是同盟会成立首次开

会的37个签名人之一。1904年,清政府重组陆军。全国共编练36镇(师),

其中北洋陆军为前六镇,云南陆军编为第19镇,加上巡防营,官兵人数达三万

五千余人,但缺乏合格的军官,至于巡防营的长官大多是目不识丁的粗人。

林超民介绍:当时清政府决定在中国编练19个镇,这一个镇相当于一个师,

云南地处边疆面临西方侵略,在南面有法国在西面有英国,因此在云南设置两个

镇,当然由于经费不足,特别是由于军事教官的不足,最后只编了一个镇。

1909年,李根源他们这批留日学生毕业归国时,正值清政府加紧编练新军,

地方大员招贤纳士之际,他们不愁出路问题,甚至可以待价而沽。毕业前夕,李

根源忽然收到当时沈秉堃先生的电报,电报大意就是希望李根源先生回国以后,

立即回到云南,将委以重任。

当时,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已经把讲武堂新教官的人选,集中在日本士官学

校第六期毕业生的身上,并认定李根源就是合适的校长人选。1909年8月29日,

李根源回到阔别5年多的昆明,第二天受到沈秉堃召见,当天晚上就被委任为云

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监督”相当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按照沈秉

堃的要求,李根源负责筹措学校的开办事宜。

1909年9月27日,旧历八月十五那天,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后来,

张开儒、唐继尧、罗佩金、顾品珍、庚恩旸、李烈钧、刘存厚、方声涛等先后进

入云南讲武堂任教。这批血气方刚、富有政治激情的年轻教官影响并决定了军校

的教育水准与政治走向。

1910年,李根源升任总办,“总办”也就是校长,沈汪度为监督,张开儒

为提调。这样,讲武堂的一二三把手全为同盟会员所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设步、

骑、炮、工四个兵科。学生分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和乙班主要训练现役军官,学

期为一年。最值得注意的是丙班,这个班在社会上招收16岁至22岁的具有中等

文化以上、品行端正、身体强健者200人,学期长达三年。

根据清政府的规定,讲武堂主要训练在职军官为主,按照这个规定,讲武堂

主要应该创办甲班和乙班不应该向社会招生,但是李根源创办讲武堂,一开始就

突破的清政府官员讲武堂只训练在职这框框,而面向社会招生,实际上把讲武堂

办成了正规的陆军学校。讲武堂创办初期教学内容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学内容

大体相当,军事学教材大都直接采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材。讲武堂的课程分普

通科学和军事科学。计有国文、伦理、器械、算术、地理、历史、英、法文、步

兵操典、射击教范,以及野外演习等。

讲武堂的甲、乙、丙三个班。甲班成为第一期学生,,第二期为乙班,朱德

被录取在丙班步兵科学习,是为讲武堂第三期学生。谁也想不到,以后会从丙班

走出了49位将军与元帅。川东仪陇县的马鞍镇,是朱德元帅的出生地,1886年

12月1日,朱德出生在这个简陋的仓房中。但是,在云南讲武堂的花名册上,

朱德的编号为21,籍贯为云南蒙自。为什么朱德要把籍贯写成云南蒙自呢?是

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仪陇朱德纪念馆馆长龙腾飞介绍:报考讲武堂,因为当时他不是云南籍人,

所以没有被录取,他只得在川军步兵当中当兵,跟了两个多月,他又以云南蒙自

县籍的身份去报考讲武堂,这一次他被录取了。

李成森介绍:考上了以后,当时云南这个讲武堂呢,有个规定,就是培养云

南的学生,外地的学生不要。后来发现这个朱德不是云南人,是四川人,怎么办

呢?那学校规定非常严,就准备要开除他。这件事到了校长李根源那里才画上句

号,李根源认为朱德千里迢迢投考讲武堂,是个有志气的青年,就把他留下了。

在讲武堂,朱德找到自己的归宿,内心充满喜悦。后来,朱德在延安与美国女记

者尼姆·威尔斯谈到这段经历时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而这个讲武堂,

在当时是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

在校期间。朱德各科学习成绩优异,术科尤为出众。每当遇到外国领事来参观,

校长李根源总是让朱德和他的同学朱培德两人出来领操指挥。他们动作干净利

索,喊口令声音洪亮。同学们戏称他们是“模范二朱”。每天清晨,当号声响彻

翠湖上空的时刻,讲武堂的学生们齐聚在大操场上,随即唱起李根源所写的讲武

堂堂歌:风云滚滚,感觉它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

男子,携手从军去.但凭那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

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

到辛亥革命时,甲乙丙三班约600余人先后毕业,陆续返回新军和巡防营后,

“军官中的革命力量,由于讲武堂学生到达部队而势强于北洋系”,迅速成为云

南起义的骨干力量。公元1910年3月31日,一辆法国蒸汽机车拖着一列火车,

驶入云南省会昆明。两万多围观的人群把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这一天,就是滇

越铁路通车的日子。通车当天,校长李根源对全体学生讲了这样一番话:“云南

已沦为法国殖民地,亡国、亡省之祸迫于眉睫,希望大家牢牢记住今天。”说罢,

李校长痛哭失声,全体学生也痛哭起来。那一天布置的作文题目,叫《观滇越铁

路通车有感》。所以很多讲武堂学生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都是难以忘怀。李根

源带队在昆明郊外的黑龙潭演习完毕后,还专门率领学生祭扫因清军入关而全家

投黑龙潭殉难的薛尔望墓,他对学生说:“我们为什么参拜薛尔望先生墓呢?可惜

他是一个文弱书生,不然,我们中国就不会象这样。”朱德约集了同班的杨如轩、

唐淮源等5人,结拜为兄弟,成立“五华社”。宗旨就是富国强兵,拯救中华。

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时,朱德已成为同盟会会员。

同盟会在讲武堂分为两个部分,教官为一个部分,学员为一个部分,七八个

会员组成一个小组。平时,小组和小组之间,会员和会员之间,都不能直接联系。

云南陆军讲武堂从创办之日起,领导权几乎掌握在同盟会员之中,清政府并

不知道,因为当时同盟会员是保密的,由此实际上陆军掌握了领导权,掌握在同

盟会员的手中,朱德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也加入了同盟会。由于校长与同盟会教官

的引导,讲武堂学生思想日趋激进,他们看得多的是《云南》杂志。这本杂志就

是李根源在日本东京留学时创刊的。

《云南》杂志创办于1906年,出刊5年,共发行23期及纪念特刊《滇粹》

一册,是辛亥革命前以省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当时在其他省

份都难以读到的革命书刊,为什么却能在云南传播呢?

云南学者雷强介绍:我们知道在中法战争以后,云南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法国人先后在蒙自等地开设了海关、邮局,后来1910年以后又开通了滇越铁路,

都是由法国人控制。所以在这点上,很多革命的书刊,革命的报纸通过这条渠道

进入云南,比别的省要方便、快捷。

一个星期天,同学们都外出了,朱德在宿舍里看一本朝廷限制的禁书。突然

有人进来检查,朱德便把书合起来,露出《三国演义》的封面。没想到,查禁书

的军官不识字,他还装模作样地把书翻了翻,连连说“是本好书,是本好

书”„„。这件事在讲武堂流传成一句歇后语,叫做:玉阶兄看《三国》———

蒙人。得知讲武堂有革命党人活动的消息,总督李经曦曾几度想解散讲武堂,他

将李根源列为云南第一号危险人物。l911年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正在片马执

行特别任务的李根源,不待李经曦批准,日夜兼程赶回省城。当李根源出现在李

经曦面前时,总督大人很不高兴地说:“不待批准就回昆明,尚是学生习气。”20

天后,李根源被解除讲武堂校长职务,调任督练处副参议官。朱德后来回忆说“李

根源先生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好的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诚与灵活手腕,任劳

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力量的熔炉才得保存下来。”

林超民介绍:云南陆军讲武堂在1909年的9月28日,中秋建校,创办人有

高尔登、李根源、张毅、谢汝翼、顾品诊、刘祖武、刘吟,21人担任过总办,

在这21人总办中,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云南讲武堂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他们

当中贡献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李根源先生。

李根源、李鸿祥、罗佩金等诸位师长都给朱德留下深刻的印象。1957年在

昆明会见讲武堂教官李鸿祥时,朱德还说:“我考进讲武堂,承蒙你的培养,在这

所熔炼军事人才的学校里,学得军事知识。我要感谢教过我的老师,特别要感谢你

和印泉师”。“印泉师”就是李根源。李根源崭露头角是从主持云南陆军讲武堂

开始的,他后来出任过省长、总长等职务,还担任过一天的国务总理。朱德的军

事生涯也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直到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元帅。云南陆军讲

武堂就是因为培养了像朱德这样的一批杰出的,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军事院校

的佼佼者。

近代史上的杰出将领蔡锷,在云南讲武堂兼职时写的教材《曽胡治兵语录》

曾经广为流传,近年甚至被评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

蔡锷在云南领导的护国运动中,与云南讲武堂的师生们一起,为捍卫共和的

旗帜耗尽了他最后的心血,也与他的学生朱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北京西城区的

棉花胡同,紧邻护国寺,66号门牌里是一个两进的幽静院落。一个世纪以前,

这座小院主人的名字,在京城可称得上是如雷贯耳,他就是史称“护国军神”的

蔡松坡蔡锷将军。

1913年10月,31岁的蔡锷将军离开云南抵达北京后,住进了这座小院。两

年后,蔡锷摆脱袁世凯的严密监视,秘密离开北京,潜回云南,发动了著名的“护

国运动”,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留名青史的人物。1902年.蔡锷考入日本陆

军士宫学校第三期。1904年毕业,在100多名毕业生中,蒋百里名列第一,蔡

锷名列第五。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同时毕业,时称“中国士官三杰”。

1911年初,29岁的蔡锷由李根源和罗佩金向云贵总督李经羲推荐,呈报北

京把广西兵务处总办蔡锷调到云南,担任陆军十九镇第三十七协(旅)统领,这

是蔡锷第一次入滇就职。

正好是这一年的春天,朱德结束了学业,到蔡锷的19镇37协服役,没多久,

朱德便当上了司务长,授少尉衔,负责管理枪支弹药,被服补给等后勤事务。

第一次见到蔡锷的朱德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

白”。此后,朱德有机会到蔡锷那里去看书报。这些书报赞美共和,一些文章的

作者公开呼吁武力推翻满清政府。蔡锷让朱德在他的办公室里阅览书报,自己却

从不发表任何见解。.随着了解的加深,朱德从内心崇拜这位只比自己大4岁的

青年将领。虽然蔡锷并非同盟会会员,但他让大批讲武堂师生到37协任职,从

此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结下了不解之缘。

云南学者雷强介绍:蔡锷很小就受到了戊戌变法,维新思潮的熏陶,他是梁

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当时湖南是全国思想最激进,观念最超前的省份,

还爆发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唐才常最后慷慨就义,这些对蔡锷影响是很大的。从

很多史料来看,蔡锷该走什么路,该做什么事儿,他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他不像

当时的很多热血青年那样张扬,他不是这样的,他做了很多默默的事情。

初来云南的蔡锷,带给云南讲武堂的礼物是这本小册子:《曾胡治兵语录》。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谢本书介绍:蔡锷将军的《曽胡治兵语录》对于新军,对于讲

武堂都是作为辅导教材来使用的,蔡锷将军由于辛亥革命以后,担任云南首任都

督,他并没有在讲武堂任职,但是他曾经在讲武堂上过课,讲过《曽胡治兵语录》

的有关内容,因此,被讲武堂看做是兼职教官,他不是专职教官。蔡锷到云南带

兵,为什么选择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之道呢?因为蔡锷认为,曾国藩的带兵如

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

之一炬”。这本书在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校长蒋介石曾将《曾胡治兵语录》

一书作为教材,印发学员学习,并亲自增辑“治心”一章,加序言再版印行。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曾于1943年出版了《增补〈曾胡

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又在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军区重印。近年来,蔡

锷的《曾胡治兵语录》一书在市场上走俏,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率先起义,辛亥革命烈火点燃。消息迅速传

到数千里以外的昆明。革命党人在寻求时机。10月16日至28日期间,核心人

物唐继尧、刘存厚、蔡锷、沈汪度、罗佩金等大约14人,秘密商议,分析形势,

确定可联络的人员、决定起义实施方法。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暲介绍:在起义

之前,一共召开了五次紧急会议,当然每一次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尽相同,自始至

终,都参加的人也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唐继尧,第二个是刘存厚,整个五次有

32人次参加,蔡锷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他的四次他都参加了。

在推荐最高指挥官的时候,革命党人内部有的推举云南人李根源,有的却赞

成由湖南人蔡锷挂帅。在这个过程中,同盟会员们一致推举当时军衔比较高而且

同情革命的蔡锷将军,为辛亥起义的临时总司令。10月28日晚至29日凌晨3

时,起义策动者在唐继尧寓所举行了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蔡锷被确定为起义的总

指挥。起义时间定为宣统三年九月初十日晨三时(即1911年10月31日深夜)。

会议决定了行动方案:七十三标占领军械局及五华山;七十四标占领督署和藩库。

讲武堂学生负责开城门做内应。起义部队的口令为“军”(军械局)、“总”(总

督署)。特有的标识是军帽附白带。

10月30日是阴历九月初九日,正是“重阳节”。夜色刚刚降临,意外突然

发生。晚上八点,起义部队所在的北校场军营,士兵在搬运子弹分发武器时,被

两名队官发现,在阻止的过程中,士兵开枪击毙了这两个北洋军官。昆明新军起

义的第一枪打响了。此刻,蔡锷正在巫家坝军营集合队伍,准备以演习的借口向

城里开进,突然接到李经曦命他进城镇压叛军电话。于是,蔡锷当众宣布革命宗

旨,起义官兵三呼“革命军万岁”,随即出发,向总督府发起进攻。起义中,代

理排长朱德奉命追回带兵脱逃的连长,任务完成后向蔡锷复命。

朱德向蔡锷将军报告:总司令,我的两个排追回来了,但是连长不愿意起义

就跑掉了。朱德就当场被蔡锷将军之任命为连长,这是火线上提升,所以朱德跟

蔡锷将军的关系密切从这里开始。蔡锷负责全面指挥,他的身边一直由讲武堂特

别班毕业的杨蓁等人紧握手枪左右护卫。此后,蔡锷的警卫、随从和副官,几乎

全由讲武堂的毕业生担任。

晨曦中,讲武堂学生广开城门,迎接义军进昆明。在战斗过程中,革命志士

牺牲150余人,负伤300余人;敌方死伤者300余人,战斗的激烈程度,在全国仅

次于首义之地的武昌。躲在一位警官家避难的李经羲被抓俘后,蔡锷希望他加入

新政权。这位署理云南总督拒绝了,蔡锷并没有为难这位邀请他来云南的前长官,

奉送厚金礼送出境。雷强介绍:我觉得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策略,在当时辛亥革

命刚刚爆发,还在敌我力量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蔡锷用这种方式对待他的上司,

对待清朝政府在云南最高统治者,实质上他某种意义上可以起到缓解这种冲突,

可以扩大团结,瓦解敌营的作用。

云南都督府的成立,地址选在原昆明五华山两级师范学堂。蔡锷被推为都督,

下面设立一院三部。即参议院、参谋部、军务部、军政部。李根源出任军政部长

兼参议院长。云南都督府派吕志伊等三位代表赴南京,参加独立的十七个省都督

府代表会议,代表云南民众,为中华民国这个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投下云南

省的神圣一票。滇南哈尼族自治县墨江,距离昆明400余公里。在碧溪古镇的小

街旁,一座如今已经落寞的院落,依稀记忆着遥远年代的故事。李根源的留日同

学、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的虞恩旸就是小院的第二代子孙。1922年,

虞恩旸的弟弟虞恩锡,在昆明创办了“亚细亚烟草公司”。为纪念辛亥重九起义

和在起义中功勋卓著的哥哥,他特地创设了后来深受国人喜爱的品牌“重九”。

昆明烟标收藏者王天培介绍:大重九香烟作为云南民族卷烟牌号的第一个,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且也是影响力极高的牌号一直延续到今天,它影响了云南

烟草和中国烟草很长一段时间的商标设计的思路。共和之后的云南政局异常稳

定,没有出现政变、内乱之类的现象。云南还提倡新的风气,官员上班要准时,

上班时不能会客。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当时独立各省都为财政烦恼,云南是个穷

困的省份,却能够做到财政的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

那时的蔡锷与他的左膀右臂都是30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有朝气,也有

的沉稳与耐苦。新政府崇尚节俭,蔡锷身为都督,以身作则,将自己的月薪一降

再降,最后减到60元。都督的收入与一个营长相同,全中国没有先例。云南大

学教授周立英介绍:所以说,受革命思想影响这样一些留日学生,逐渐的把这些

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了这支军队当中,所以这支军队一直到民国成立之后,第一次

是参加了援川、援黔和援藏的这样一次战役。而且滇军一个是财政独立,第二是

由当地政府控制,所以能够实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样一些优秀的成绩。云南

“重九起义”后,云南讲武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因为民国后,教育部规

定所有学堂改称学校。蔡锷颁布此项命令,并任命唐继尧为军校校长。后因唐继

尧出任贵州都督,无暇顾及军校,由谢汝翼继任校长。谢汝翼任职时间不长,但

他推荐的龙云和卢汉进入讲武堂第四期读书,却影响到云南的未来,这是他始料

未及的。龙云与卢汉都是云南昭通山区的彝族人。卢汉小龙云11岁,小时候就

和表哥龙云一起骑马射箭,学武术。后来,与龙云一道,到昭通城内读书。然而,

无论是龙云还是卢汉,对读书并无多大爱好,对玩弄刀枪却乐此不彼。一个偶然

的机会,他们认识了援川第一梯团长谢汝翼,于是,讲武堂的大门便对两位彝族

青年敞开了大门。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介绍:据说在考试的时候,两人的成绩不佳,所以在

出榜的时候,两个人的眼睛只敢往下看,不敢往上看,尽管如此,后来在谢汝翼

的保荐下还是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他们幸运的进入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龙

云学骑兵科,卢汉学步兵科。这是他们进过的唯一的一个正规军事学校。

在讲武堂学习时,龙云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学业,而是他与一位法国拳

师比武的惊人之举,当时,那位外国大力士已经打败了好几位讲武堂学员,龙云

自告奋勇上台比武。

龙云儿子龙绳德介绍:因为我父亲还穿着衣服,就上去同他大概交手几个回

合,他就要求暂停,他说他要检查我父亲的袖子里面有没有东西,他觉得暗器在

里面,碰了大概很硬,后来当场一看什么都没有,再就是比武了,在比武的时候,

中间我父亲讲,我父亲踢了他一脚,不注意穿的布鞋就飞了,这时候他注意力受

了点影响,突然那个鞋飞,接起来的时候,我父亲又一下打下台了,他大概注意

力不集中了,几秒钟,我父亲把他打下去。

那位法国拳师当然不知道,十年后,跟他过招的小个子竟然做了云南最高长

官。

1915年底,昆明处在愤怒、焦急的氛围里。人们惊讶地发现,身为第一任

大总统的袁世凯正在肆无忌惮的背叛民国,准备公开恢复帝制。

云南远离北京,北洋势力鞭长莫及。云南的陆军官兵素质较高,讲武堂师生

以及滇军中的军官们,普遍对共和怀有敬意和忠诚,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极为愤怒。

袁世凯称帝前,云南军队中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上级军官和云南讲武堂出身

的中下级军官已经在拥护共和上达成共识,只等待一个契机。

唐继尧不动神色,暗中整军经武,筹备军饷,同时秘密邀请蔡锷、李烈钧等

南下昆明,共图大事。

住在北京棉花胡同66号的蔡锷,正处在袁世凯的严密监视下。为了设法逃

出北京,蔡锷做了精心策划。史料中对于蔡锷如何从京城消失,而后又奇迹般地

出现在数千公里外的昆明,有许多说法和演绎。

蔡锷于1915年12月19日抵达昆明。他关山万里,是为了反袁称帝,是为

捍卫国民的人格与共和政体而战。这段传奇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知音》而再度感

动了后人。

谢本书介绍:最初蔡锷将军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建设好中国,但是

不久由于袁世凯对外卖国,使蔡锷将军幻想破灭,他就决定回到南方发动反袁护

国战争,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他经常表现消极的态度,到当时北京著名的

妓院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在逛妓院就认识了一个著名的妓女叫做小凤仙,这个

小凤仙,虽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正义感,对掩护蔡锷将军以南方串联进行反袁斗

争起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1915年12月22日夜,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39位热血男儿聚集昆

明五华山光复楼,在关公、岳飞的神位前,他们“歃血为盟”。盟誓的誓词共4

8字:“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

苦千难,舍命不渝。凡我同仁,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共殛!”

23日,云南发出讨袁通电,限24小时内取消帝制。24日,李烈钧将云南讨

袁通电发往香港,留在香港的李根源当夜送各报登载,25日传遍全国。云南军

人为了捍卫共和,愿意用一省之兵对抗袁世凯,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义无反顾。

云南宣布独立后,成立了护国军政府。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罗佩金

为总参谋长;以李烈钧为护国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

坐镇后方。1916年1月1日,护国军在昆明誓师,发布讨袁檄文。誓师后,护

国军即分路出发。

蔡锷总司令部是1916年1月14日从昆明出发的。护国第一军的先头部队此

时已经进入滇、川交界的新场,准备攻占四川南部的重镇叙州。

当时,云南财政困难,军饷不济,部队开拔费用困难。第一军总参谋长罗佩

金将自己的家产抵押给殖边银行,换得银元12万元,护国军才得以开拔。

护国战争开始后,朱德在入川的第一军第三梯团,他的军事才能终于在更大

的舞台上得以施展。

护国第一军入川之后,连续攻克了叙府、纳溪、蓝田坝。泸叙战役,激战二

十昼夜,阵延三十余里,死伤积野,血流成渠。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护国军在

棉花坡构筑工事,与北洋军形成对峙之局。

纳溪镇东面的高地莲花坡,又名棉花坡,是纳溪通往泸州的咽喉要地。棉花

坡之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先头部队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朱德接任第三

支队的指挥,凭借白刃战和野战击溃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稳住了阵脚。纳溪之

战,蔡锷称之“为入民国后第一恶战”,朱德率部鏖战十六个昼夜,一直坚持在

最前线,屡次以少胜多。

多年后,朱德在回忆棉花坡之战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只有六千人,抵着

敌人十几万,打得很苦„„在整个中国打出了名。每当一条战线要垮的时候,我

到了就支持住了。那时指挥员的威信是需要的,干部多是在讲武堂里练出来的,

有了信心,便支持着。打大仗,我还是在那时学出来的。

护国军血战棉花坡的同时,全国讨袁的声势大涨,各省纷纷表示出兵。为说

服广西都督陆荣廷响应,梁启超从上海秘密前往广西。1916年3月15日,陆、

梁发出通电,宣布讨伐袁世凯,广西独立。

四川作家黄放介绍:3月15号广西省宣布独立反袁,这对袁世凯的军队是

一个巨大的冲击,对护国军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蔡锷将军当机立断就在15号当

天,连续下达了六道命令,要求部队立刻做好反攻准备,3月17号就在这条船

上,蔡锷将军下达了总反攻命令。

反攻打响两天后,护国军全线突破敌人阵地,朱德率三支队直抵泸州。迫使

北洋军主帅张敬尧同意停战议和。

袁世凯调兵遣将,对云南一省之力,数千军队,最终却无可奈何。1916年3

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在众叛亲离的幽怨中死去。

朱德经此一战而名闻遐迩,后因功晋升为旅长。蔡锷还提拔了一批有战功的

讲武堂毕业生,范石生升为炮兵支队长,金汉鼎则从连长升为代理支队长。

1946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60寿辰之时,吴玉章特地写了这

样一段祝辞中赞道;“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泸州兰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

吴佩孚、曹锟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袁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

之名。”

蔡锷督师入川途中,越翻川黔边界的雪山关,曾留下一副对联,至今尚存。

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还在永宁河畔的岩石上勒石,以纪念这场他倾注了最后心

力的关键之战。

护国战争后,朱德驻防泸州长达5年,这个普通的院落,就是朱德当年的住

所。朱德与蔡锷见的最后一面,也是在这间屋子里。

袁世凯死后,被任命为四川督军的蔡锷到成都就任。全城悬挂国旗,万人空

巷,都想一睹将军的风采。但蔡锷却已经因战事延误了病情而快要油尽灯枯。10

天以后,蔡锷辞去督军之职,到日本治病。行前,他到朱德的家住了几天。朱德

看到蔡将军时,绝望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蔡锷看上去像个幽灵,虚弱得连两三

步都走不动。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蔡锷去世前夕叹道:

不死于对外作战,不死于马革裹尸,而死于病室,不能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自

觉死有余撼。34岁英年病逝的蔡锷只是云南讲武堂的兼职教官,但他是用自己

的行动将之魂注进了讲武堂学生的心灵中。

朱德心中的楷模就是蔡锷。他曾说过:“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他们都是

湖南人。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

我在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

指路明灯。”

袁世凯死后,国家重新统一,重新召开的国会一致通过,将1915年12

月25日云南护国首义纪念日定为全国性纪念日。到如今,护国战争的硝烟已经

散去90多年,它的荣光依稀还能从护国路、护国桥这些地名中去缅怀。但是我

们应该知道:这场挽救共和的战争,是弱者在逆境中捍卫人格、尊严和权利的一

战。

昆明市中心还矗立着一座护国塔。它如今已被淹没在现代建筑中而毫不起

眼。可这座貌不惊人的铁塔却象征着云南最大的骄傲。如梁启超所言:云南“以

一隅而抗天下,开数千年历史之创局;不计利害为天下先,拯国命于垂亡,当为

全民感谢”.

百年讲武

以前的档案只有韩国女青年权基玉毕业于云南航校的记录,而近年韩国记者

在昆明的采访,却揭开了云南讲武堂早年秘密培养多位韩国学生的秘闻。韩国首

任总理李范奭(当年化名李国根)、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崔庸健委员长等都

毕业于这所军校。

而青年叶剑英也是华侨的身份,在马来亚的怡堡报考云南讲武堂的。

朝鲜半岛是东亚的战略枢纽,近代以来,一直是各种势力角逐的地方,堪称

是东亚的火药库。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都与这片土地密切

相关。朝鲜半岛至今仍然以三八线为界分裂成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与

大韩民国。

早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政府就在成立文告中对中国已故的唐继尧将军

列名申谢,他也是88位大韩民国建国勋章受赏者中的外国人。这种尊敬却长期

并不为中国人所知,而且唐继尧的活动远在中国西南,与韩国相距甚远,又有什

么原由享有如此的敬重与荣誉呢?

2005年,是韩国光复60年。韩国MBC电视台记者访问了云南学者龙东林,

称民国期间曾有一批韩国在昆明一所军校接受过训练,其中一人后来成为韩

国军队的缔造者,地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朱德元帅相仿,他的名字叫李范奭。

龙东林把查找范围锁定在云南讲武堂,并请教其他的专家。可是,当地无人

知道李范奭这个名字。于是,这些神秘的韩国学生的来历成了讲武堂研究中的疑

案。

昆明社科院院长龙东林介绍:有一次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我就搜索到一

个,就是韩国社科院的院长金俊烨先生写的《我的长征》。因为这个金俊烨院长

呢,他早年也是在中国,他做过李范奭将军的副官,那么刚好呢,他就在他的回

忆录里边就提到了两件事情,一件就是李范奭将军的毕业于讲武堂。

李范奭15岁来中国,在上海担任过韩国复国运动领袖申圭直与孙中山之间

的通讯员。可是,一个十六岁而且汉语都讲不流畅的韩国少年,他又是怎样进入

云南讲武堂呢?

龙东林介绍:那么韩国临时政府提出了要求,要求给他们培养一批军事人才,

那么李范奭就是通过这个渠道,因为中山先生跟当时云南的督军,唐继尧将军打

了招呼,通过一种秘密的渠道,秘密的形式,就通过由上海坐船到越南,从河内

转到昆明,坐滇越铁路火车到了昆明,当时走了17天吧,走了17天走到昆明,

走到昆明以后呢,就进了云南讲武堂。

1916年,由唐继尧亲自担保,李范奭以南洋华侨“李国根”的名字,进入

云南讲武堂学校,成为第12期的学员。由于李当时才16岁,不够军校规定的

18岁入学年龄,唐继尧便作主把李国根的年龄调高了两岁。

护国战争以后,云南军队在反袁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赢得举国尊敬,唐继尧的

声望也如日中天。这是云南人最神采飞扬的时候,也是云南讲武堂名震海内的时

候,它的规模与影响达到了巅峰时刻。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谢本书介绍:从1916年下半年开始,也就是讲武堂第12

期开始,招收了一部分东南亚的华侨留学生,也招收了一部分朝鲜、越南的留学

生。不过当时朝鲜、越南革命青年进入讲武堂是保密的,只有唐继尧本人知道,

教官都不知道。

韩国复国运动领袖申圭植对进入中国军校学习的韩国青年寄以厚望,他对李

范奭等人的要求是:为了求学,即使在操场的杠子上摔死,在讲堂上得脑充血昏

死,都没有什么。必须为三千万亡国奴争一口气!

李范奭分在骑兵科,这是他最喜欢的兵种。云南学成之后,一辈子都酷爱骑

马。

韩国学员学得很刻苦,分科以后的第一学期,在240名学员中,韩国学员金

世峻的成绩高居第二名,而年龄最小,汉语最差的李范奭名列173名。

对于自己当年在学校里的表现,李范奭这样写道:我拼命的努力学习。第二

学期结束考核时,拿了全校第37名,骑兵科第五名。第三学期全校第9名,骑

兵科第二名,后来就一直是骑兵科的第一了。

昆明市档案馆迄今保留着《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七期同学录》。第一队第

一教授班有3名韩国学生,通讯地址一栏里,填的却是上海、广东的法租界。

不仅教官不知道他们的底细。就连校长郑开文也不清楚。郑开文1917年出

任讲武学校校长。他特别召见过李范奭等五个韩国学员,因为唐继尧要求他对这

五人要特别关照,要象对待华侨学员一样爱护他们。

广东梅州,是沿海一带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这座普通的客家农舍,就是叶

剑英元帅的出生地。叶家有尚武传统,他父亲是个武秀才。叶剑英的父母共生了

8个孩子,但只存话了4个,叶剑英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他是家里的长子,

长子的身份使叶剑英养成了极具有责任心的品行。

少年叶剑英在家乡读到小学毕业,并且当过小学教师。他本想辗转到上海求

学,但因为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出于无奈,年轻的叶剑英漂洋过海前往马来亚谋

生。

云南讲武堂恢复陈列之后,征集到第一张学员毕业证书。这张华丽又不失庄

重的证书上印着一个熟悉的名字:叶剑英,入学时间是1917年。戎马一生的叶

剑英,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这张毕业证始终追随着他。

云南讲武堂招收的学生多半是云南、贵州籍贯,而叶剑英入学的时候,身在

南洋,而且他的籍贯又是广东梅县,那么,叶剑英又是如何投考云南讲武堂的呢?

云南大学教授林超民介绍:海外华侨也把自己的子弟送到云南讲武堂来学习

深造,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军事的领导人,唐继尧他是一个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

的将士,他具有雄心,不仅要逐鹿中原也关注东南亚地区,也派出自己的使臣到

东南亚去联络华侨取得他们的支持。

当时,正好唐继尧的特使陈觉民到马来亚的怡堡宣慰华侨,并为讲武堂招募

学员。叶剑英考上以后,家人凑了200多元大洋供叶剑英回国学习。

当时,云南讲武堂的大门同时对华侨与韩国、越南等国青年敞开。只不过对

华侨学员是公开的免费招生。而韩国等国学员的入学,出于对日本、法国等列强

的态度考虑,则高度保密。

第十二期学员除招收华侨青年外,还由各军事机关选送。入学以后分为步、

骑、炮、工四科。其中步科学员71名,工科学员36名,骑科和炮科各16名,

共139名。叶剑英选择的是炮科。

讲武堂的军事训练一贯的严格,新生训练更是艰苦,经常夜里搞紧急集合与

野外训练。对这样的训练,年幼的李范奭觉得难以忍受,他曾经感慨的写道“训

练实在太苦了,想回去的心都有”。

叶剑英却不以为苦,反而兴奋异常。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了心中的抱负:

当今天下混乱,乃英雄吐气之时。有胆识、有军事技能者为前驱,有文才、有谋

略者为后盾。他原名“宜伟”,“剑英”这个名字就是在讲武堂学习时改的。

当时,讲武堂里有两位教官给叶剑英、李范奭这一期学员印象深刻。

炮科科长王柏龄,在保定军校曾与蒋介石同学,后来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

他精通军事理论,很喜欢开朗机敏的叶剑英。骑兵科长林振雄,日本士官学校毕

业,精通马术,对劈刀术更是擅长。

李范奭是骑兵科的学员,他对林教官的印象是:严格无情。每天早上林振雄

教官出来看我们的训练,他的助手喊口令,教官亲自给240名学员矫正动作。训

练也很艰苦,训练没几天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人。

叶剑英虽然是炮兵科,但他对劈刀术十分痴迷,常常在课余时间向林教官请

教。在一次与日本教官的比武中,一连十几个回合还胜负难分。

谢本书介绍:在比赛那天,全校的师生员工都有不少人来参观,结果在比赛

中,经过两个回合的比赛,叶剑英终于打败了日本教官,这个日本教官无颜见面,

最后把自己的劈剑术的刀赠送给叶剑英,表示对叶剑英的祝贺。

这把战刀叶剑英一直带在身边,现在珍藏于广东梅州的叶剑英纪念馆。

对于同学叶剑英,李范奭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叶剑英元帅在炮兵科,

他非常聪明,很多华侨和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他具有非凡的领导能力”

1919年12月22日,叶剑英以最优秀的成绩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陆军讲

武堂向他颁发了毕业证。证书上写着“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二期炮兵科学生最

优等叶剑英于本校规定学术考试及格特给证书”。云南讲武堂两年半的学习,奠

定了叶剑英一生的事业。学校希望他毕业以后到南洋招收新生,但叶剑英婉言谢

绝了。

李范奭比叶剑英早毕业。1919年,被日本占领军长期软禁的朝鲜国王高宗

去世,出殡时引发了声势浩大的韩国“三·一”运动。李范奭等急于投身反日事

业。但军中的纪律森严,他们不得已向唐继尧本人写了申请。

李范奭的信是这样写的:我国人民正赤手空拳的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在

云南学到的过硬本领,此时不贡献,何时才贡献呢。这次阁下同意我们回国的话,

祖国独立后,我们民族永远记住您的恩德”。

信发出的第三天晚上,唐继尧所派的副官来到学校,直接找到李范奭等,这

让当时的军官都以为这几位士官生有什么达官贵人的背景。

副官转达了唐继尧的态度:你们想打到侵略者,建立独立的国家,我们永远

支持。如果这次失败也不要失望,需要我们的时候一定来找我们。你们想回来读

书,什么时候都可以。

李范奭他们离开了喜欢的军校,告别了美丽的昆明,前往中国东北,在中朝

边境地区组织游击队,武装抗日。那时李范奭才20岁。

李范奭指挥的最著名战役是1920年10月的青山里战役,重创日军数千人。

这成为韩国复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此后,他一度加入苏联远东红军,被称为“韩

国的恰巴耶夫”。后来在东北随马占山等抗日。

李范奭直接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名篇《北极风情画》。1940年,李

范奭结识了一位中国作家卜乃夫,曾经把自己的经历向作家倾诉,两年后,卜乃

夫把这段凄美故事写成小说《北极风情画》,署名“无名氏”在报纸上连载,引

起了轰动。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以后,李范奭出任国务总理兼国防部长。他没有忘记

在离开云南讲武堂时的承诺,带着感恩的心,在大韩民国的成立文告中,对唐继

尧列名致谢,以示永志不忘。

1922年,唐继尧创办了云南航空学校,当时的飞机教练场就是现在巫家坝

国际机场的原址。巫家坝机场由此成为继北京南苑机场、杭州笕桥机场之后中国

的第三个飞机场。

云南航空学校成立后,于1923年分别在昆明、贵阳两地招收第一批学员。

在昆明招考时,本来报名的人很多,但正好碰上航校的两名教官架机飞行时意外

受伤,考生们受了惊吓,纷纷退出。

唐继尧便来了一个“性别激将法”,特意选送两位昆明本地姑娘到航校学

习,这一招果然很灵,不少打退堂鼓的男生重新了报考。航空学校的第一期招收

学生40人,有男生,也有女生,有中国人,也有韩国人,有职业,也有刚

出校门的学生。

云南航空学校创办后,就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航校第一期新生一律编为

讲武堂第十七期学员。航校学制为两年,新生必须在讲武堂接受严格的入伍生训

练半年。军事科由讲武堂教官讲授。

航校的监督(即教育长)也由讲武堂监督胡昭功担任。可以说,航空学校是

讲武堂的延伸,航空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讲武堂的学生。第一任校长是刘沛泉。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介绍:从1922年成立以后,到1935年共办了四期飞

行班,两期机械班,一共培养了两百多名学员,其中有13名女学员,在这13

名女学员中间,培养了韩国空军祖母权基玉,还有一个叫吴琼英的中国女飞行员,

是最早驾机单飞的女飞行员,是中国驾机最早单飞的女飞行员。

在昆明档案馆里,云南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生、韩国女学员权基玉的部分档

案依然保存完好。当年的老昆明人非常钦佩航校女生,因为她们要经受与男生一

样严格而近乎残酷的训练。

航校学生的淘汰率很高,女生压力更大。权基玉经历了严格的军事科目训练,

于1925年毕业,她成为韩国首位女飞行员。

93岁高龄的颜士琦老人,是云南航校的那段传奇历史的亲历者。他是云南

讲武堂第21期学员,入学时年仅14岁,由于讲武堂只招收年满18岁的云南籍

学员,所以,颜士琦是虚报了年龄才被录取的。颜士琦在讲武堂学习两年后,于

1932年改学飞行专业。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21期学员颜士琦介绍:我学飞行以后第一次正式的飞行,

好像我心里作用也觉得满足我的欲望了,一飞空中觉得飘飘欲仙那种感觉,感觉

是很满意,很好。所以这个我学飞进步还是很快的。

权基玉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空军服役,最初在冯玉祥的国民军航空队当飞行

员。1927年,权基玉在国民革命军航空队服务,是北伐战争中唯一的参战女飞

行员。1940年,权基玉任空军中校,在中国空军飞行大队服务,参加了对日抗

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韩国恢复独立,权基玉回到韩国,协助她的祖国创

办空军。曾任韩国空军参谋长,被尊称为“韩国空军祖母”。

当时,云南讲武堂之下,还有一些相当于分校的军校。1918年,李根源创

办的广东韶州讲武堂,实际上是云南讲武堂的分校,滇军在四川办的泸州讲武堂

也是如此,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广州黄埔军校,同样深受云南讲武堂的影响。

兴办广州黄埔军校,是国民党改组以后的重要举措。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

但总是功亏一篑。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新办的黄埔军校上。军校草创时,得到

了苏联的支持,但教员与管理人匮乏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1924年9月,唐继尧收到了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寻求帮助的请求。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暲介绍:蒋介石向孙中山诉苦,孙中山就告诉他,你

去向云南陆军讲武堂寻求支援,因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比黄埔军校创建早15年,

而且它的教学质量很高,特别是它的毕业生,在一些实战当中,特别像护国战争

表现了很高的军事素养。所以教学经验很丰富,整个办学很有水平,所以孙中山

叫蒋介石向云南陆军讲武堂寻求支援。

受命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的云南讲武堂教官是:炮兵科长王柏龄、工兵科长帅

崇兴、步兵科长刘跃扬、骑兵科长林振雄及部分毕业生。王柏龄被孙中山任命为

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林振雄为管理部主任。

叶剑英当时已经担任粤军第八旅参谋长,但经廖仲恺邀请,叶剑英担任了黄

埔军校教授部的副主任。此外,他还要讲授兵器学等课程。

黄埔军校的丰富历练和以后养成的个人魅力和处事原则,使叶剑英在日后许

多重要的历史关头,都有异乎寻常的表现,由此产生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

次重大转折时期,史家有目共睹。

1927年,他提供重要情报,使贺龙、叶挺等部避开汪精卫的陷阱,顺利发

动南昌起义。

1935年,长征途中,当张国焘对毛泽东有所图谋的时候,他及时提供情报,

保护了毛泽东和红军的安全。

1976年,他成为打倒四人帮的最关键人物。之后又力保邓小平重返政坛,

而为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从1924年到1926年,黄埔军校先后聘请教职员233人。在有资料

可查的八十三人中,出身保定军校者六十名,出身日本士官学校者十二名,出身

云南讲武堂者十一名。但就总人数而论,黄埔军校教官以云南讲武堂出身者为多。

王柏龄就曾经回忆,教官中,云南讲武堂出身者占百分之六十,保定军校出身者

占百分之二十。

杨宁,朝鲜人,原名金勋。1921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

学习。毕业后,金勋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改名毕士悌。

在红军长征中,他任中央干部团参谋长。1936年2月山西阵亡,时年36岁。

崔庸健,韩国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七期的学生。1925年毕业后,任黄

埔军校军事教官,第5期区队长。崔庸健和云南同学周保中,后来都成为东北抗

联名将。

龙东林介绍:1937年以前在东北地区发生了对日军的作战,大大小小的战

役大概3800多起,其中涉及到有东北进军韩国武装所参与的,包括我们看到里

面很多朝鲜族的士兵的力量,都参与到在东北地区反日本斗争,3800多起里边

有3300多起都有朝鲜部队,都有韩国复国力量参与。

从1928年起,崔庸健就到东北抗日。在周保中任总指挥的抗联第二路军,

担任参谋长。在东北的十四年中,崔庸健与周保中共同领导了吉东地区的抗日游

击战争。崔庸健与金日成一起,领导创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他曾出任

朝鲜人民军总司令。

谢本书介绍:据我们现在掌握,云南讲武堂去黄埔军校担任重要教官的有将

近20人左右,可见,黄埔军校是受云南陆军讲武堂影响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

刚才我讲到蔡锷将军的《曽胡治兵语录》最早是云南讲武堂使用辅导教材,后来

也成了黄埔军校的人手一册的辅导教材,这反映到云南对广东黄埔军校的影响,

应该说云南对黄埔军校是有重要影响。

1925年,曾经有作者这样赞誉:“云南讲武堂之声誉昭著,不亚于日本之

士官,保定之军官学校”。在云南博物馆里,至今收藏着蔡锷、龙云等人的军服,

这些有着云南讲武堂烙印的军服,与如今韩国士官军校的军服依稀相似。

军阀混战的年代,云南讲武堂毕业生之间,也难免地发生许多恩怨情仇。统

治云南的如唐继尧、顾品珍、龙云、卢汉等人,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南昌起义中有杰出表现讲武堂校友朱德、叶剑英,因此成为终身战友。朱德

率领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正是在他的同学杨如轩、范石生帮助下,躲过了劫难,

最终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昆明城的圆通山上,有一座寂静而气派不凡的墓园,带着西化的气韵。在黄

昏夕照中,墓园的石坊已显得清冷寂寞。

这墓园是云南省主席龙云为安葬他的老上司唐继尧而建的。龙云对他的前任

有崇敬、有不满,也有愧疚。他和唐继尧的关系非同寻常,从唐继尧的学生,到

他的卫队长,到他的心腹大将,再成为政变发动者。云南省最高权力在暴力中更

迭。

20年代初的中国,空前动荡。自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的权威持续低落,

国家陷于分崩离析,地方纷纷自行其是。拥有武装的成为政治的主宰,从中

央到各省都是如此。统一国家的内在力量来自以俄为师的国民党与诞生不久的共

产党。

云南讲武堂出来的军事将领们同样在混沌与黑暗中,寻求自身的出路。这期

间,讲武堂的师生、同学、校友之间也发生数不清的恩怨情仇,直到抗日战争爆

发才又化干戈为玉帛。

从辛亥革命到护国护法,唐继尧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这尊香港出模,

意大利铸铜的的唐继尧戒装铜像,它曾沐浴着唐继尧为共和而战的光辉,但早在

五十年代末期便下落不明。如今只有一幢建筑完好无缺地悄然留下,那幢建筑就

是云南大学会泽院。

云南大学,是唐继尧于1922年捐款10万元建成,当时称东陆大学,东

陆大学主要的教室,就是今天的会泽院。东陆大学之名,也与唐继尧有关,唐继

尧统辖一方,又与东南亚几国来往密切,自称“东大陆主人”,所以大学取名东

陆。

云南大学教授潘先林介绍:唐继尧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领导发动护国运动,

又发动靖国战争、建国战争等一系列战争,这些行为我个人的理解,应该说他加

强了云南边陲和中国中心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唐继尧对云南现代

化发展史作出过贡献的。大体上集中在市政建设、交通、工商业、教育这些问题

上,所以他统治云南的13年,被成为当之无愧的唐继尧时代。

这位在44岁盛年就去世的护国英雄,后来却没有赢得蔡锷将军般的尊敬,

对他的评价分歧严重。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谢本书介绍:唐继尧是云南的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对云

南历史发展是有功绩的,但是我们要提到唐继尧在护国战争以后,威望迅速上升,

他不能控制自己。再加上这个时候,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唐继尧自觉不自觉

卷入了军阀会战,对外扩张。而广州政府曾经多次争取唐继尧参加国民党,支持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是唐继尧拒绝了。

1921年2月6日,春节除夕,居民正忙着送客之际,云南驻四川军队的最

高指挥官顾品珍和另外两个军官—邓泰中、杨蓁,联衔发表通电,要求自己的上

司靖国军总司令唐继尧下野。

驻四川的云南军队因为处境困难,回乡心切,但唐继尧一直反对,结果导致

顾品珍等愤然回师本省倒唐。当时只剩下龙云率领的一支忠于唐继尧的部队,于

是,唐继尧权衡得失,决心远走。

1921年2月8日天未明时,即率亲信卫队百余人离开昆明.乘滇越铁路火

车向南出走,流落香港。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介绍:2月9号早晨,顾品珍就进入了昆明。所以当

时昆明人呢,就做了一幅对联叫两个洋芋辞旧岁,一颗白菜迎新春。为什么这样

说呢?就是唐继尧和他的弟弟唐继虞是云南会泽人,会泽呢,是盛产洋芋,也叫

马铃薯。那么这个顾品珍呢是昆明呈贡人,呈贡的大白菜是闻名一世,所以叫一

颗大白菜,两个洋芋辞旧岁,一颗白菜迎新春,就是妙趣横生地说明了当时唐走

顾来,这么一个情景。

顾品珍曾是朱德的讲武堂教官、学生队队长,在他统治云南一年的时期里,

先后委任朱德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

长、云南省禁烟局会办等职。

第二年,唐继尧在龙云等帮助下卷土重来,顾品珍在内战中战死。唐继尧回

到昆明重掌云南大权后,对朱德等忠于顾品珍的将领发出通缉令。朱德不得已与

金汉鼎、唐淮源离开云南。后来,朱德回忆这段不快的经历,曾嘲讽的说:“借

着唐继尧的毒手,将封建关系替我斩断。”

朱德、金汉鼎、唐维源三人辗转来到赴上海,晋见了孙中山。孙一见他们到

来,非常欢迎,希望他们重返滇军,一起讨伐陈炯明,并拿出十万元作为部队经

费。金汉鼎同意留在孙中山身边效力,而36岁的朱德将军,则选择了赴欧洲求

学,踏上了寻求救国真理的人生旅途。

重新回昆明执政的唐继尧,经历部下的驱逐以后,心态日渐保守,开始重用

自己的弟弟唐继虞。这个举措让手握重兵的四个镇守使愤愤不平。连一直忠心耿

耿的龙云也反对自己的老长官。

1927年2月6日,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等滇军将领联合发动了“二·六”

政变,唐继尧黯然下野。他对云南长达14年的统治告终。郁闷的唐继尧一病不

起,于1927年5月23日因呕血不治而死。

临终前,四位镇守使同时到病榻探视,唐继尧旧恨难消,不理不睬。只对龙

云例外,留下临别赠言:“你好好地维持!”时年44岁,正当盛年。

唐继尧铜像——在意大利铸成后,经滇越铁路运进云南,曾经傲立在昆明街

头十数个春秋。后来却在炼钢炉中化为铜水。铜像主人的坟墓四次面临被毁的厄

运,最终却化险为夷,原因何在呢?

云南陆军讲武堂研究会会员陈秀峰介绍:当时朝鲜来中国访问的崔庸健委员

长提出来,要到我们昆明为他的恩师唐继尧扫墓,这个在当时的访问安排中没有,

所以在后来的外事志当中没有记录。

崔庸健时任朝鲜人民军大将,军中地位仅次于金日成元帅。1974年他到昆

明访问时,曾专程到母校云南讲武堂参观。其间,他要求增加一个秘密行程,去

祭扫他的恩师、校长唐继尧的坟墓。

陈秀峰介绍:按照唐继尧侄女唐玄玲女士描述的这段经历,说造反派,把炸

唐墓的炸药都装好了,引线都拉出来了,要炸了,刚好是接到崔庸健委员长要来

昆明为他的恩师唐继尧扫墓的事情,才赶快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才发出指示,

派部队守护,所以唐继尧墓才幸免遇难,崔庸健委员长扫墓也才顺利的进行。

昭通是云南东北部重镇,距首府昆明近500公里,为滇、川、黔三省交界之

地;属于“贫困的高寒山区”。但出生在昭通的龙云、卢汉,加上曾经也属于那

个地区出生的唐继尧,几乎统治了整个民国时期的云南。

云南大学教授潘先林介绍:由于近代滇川黔交界地区自然灾害,匪患比较严

重,和军事这样的力量,已经有可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来成为文职大员,所以

官僚阶层失去了一种制度化的来源。然后信仰基础遭到破坏,和军事领袖通

过地缘关系拉帮结派形成实力,掌握政权,这已经完全成为可能。龙云和卢汉就

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投身滇军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唐继尧下野以后,龙云等四镇守使联合统治云南。但这个脆弱的联盟很快被

打破。

1927年6月13日深夜、6月14日凌晨,龙云在翠湖边的私人住宅受到胡若

愚军队的突然包围,龙云亲率卫队顽强抵抗,不慎被击伤眼睛。

龙绳德介绍:我听我父亲讲,当时在互相打的时候,我父亲用的枪打得太多

了,枪管太热了,后来突然一下背后弹出了火药,把我父亲的右眼伤到了。外面

也传说是弹片打到,不是,是自己的枪后面火药喷到。那之后我父亲的眼睛,经

过几次医,都没有最后医好。所以说右眼的视力就相当的低了,主要都是用左眼

在看。

龙云被擒后,因为传说他武功高强,对手特地将他关在铁笼子里。对手没有

敢杀害龙云是因为顾及到卢汉。当时支持龙云的三个师中,以卢汉师最为强大。

他指挥忠诚于龙云的部队攻进昆明。龙云不久获得释放,回昆明主政。

主政云南的龙云鉴于滇川、滇桂战争的失败,意识到云南人力财力不足,省

外盟友不多,问鼎中原,机会渺茫。他下决心把主要精力放到整理、建设和控制

云南的内部问题上,建设他想象中的“新云南”。

1928年,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改名为军官教导团。国民党中央政府逐渐收回

军事教育权。

谢本书介绍:在1928年蒋介石下令各个省不得办军校,讲武堂办到19期,

龙云时期又创办了三期教导团,21、22、23期,这是龙云自己办讲武堂的努力,

这时候回光返照了,讲武堂没有过去那么明显,龙云仍然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努

力。

百年讲武

1927年,海外留学6年之久的朱德,在南昌城里与云南讲武堂丙班的老同

学朱培德、金汉鼎等人久别重逢。朱培德当时是江西省主席,金汉鼎则在朱培德

麾下任师长。而留学法国时已加入共产党的朱德,此番来南昌的特殊使命,就是

做朱培德的工作。

自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云南讲武堂的“模范二朱”就天各一方。朱德跟

随蔡锷进攻四川,朱培德则随李烈钧进攻两广,从此军旅戎马,已经多年未见。

南昌见面时,朱德手中无一兵一卒,而朱培德已是客籍滇军的最高长官。

朱培德当即任命朱德为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不久又命朱德为南昌公安局

长。

林超民介绍:他们都来自云南陆军讲武堂,他们都是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帅,

他们有共同的经历,也有相近的性格,他们睿智、谦和、宽厚、包容,勇敢、坚

毅,是大革命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人,常常会把他们的

名字相混。在大革命时期,苏联的报刊在报道朱德事迹时,就曾经把朱培德的事

迹也一并加以介绍,成为一段佳话。

朱德利用合法身份,迅速在教导团建立中共党组织,每个学兵连队都建立了

党小组,有的连,党员人数高达三分之一。当时,协助朱德工作是陈奇涵,他负

责掌握密码和电台,与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保持联系。

“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政变后,国民党内部分裂,朱培德和他的部队

面临效忠谁的困惑。朱德描述说:朱培德在这中间就采取了中立态度,他对于革

命不反对,可是对反革命者也不离开”。朱培德最终站在国民党左派一边。

谢本书介绍:当时身为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又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不得不

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但是他采取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对于包括朱德在内的中国共

产党人,在江西采取礼送出境,不采取屠杀的办法,召开欢送会,路费,给你必

要的物济支持,请你离开江西叫礼送出境。

在国共两党分道扬镳的前夜,原本一个战壕里官兵、一间教室的同学,他们

不得不面临一次生死攸关的政治选择。朱德将失去与朱培德的同窗之谊,而与另

一位云南讲武堂的校友却将成为终生战友,他就是十二期毕业生叶剑英。

朱德与叶剑英是讲武堂的校友,但他们第一次会面却在1927年的南昌。当

时,擅长演讲的叶剑英在一个反蒋集会上即席发言。他说,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工

人,屠杀群众,变成了十足的反革命!我们打蒋介石不是因为有什么个人恩怨,而

是因为他反革命。我们就是要讨伐反对革命的人!掌声中,朱德握住叶剑英的手

说:“叶师长,讲得好,讲得好”。

从此“革命”二字把朱叶紧紧联系在一起,维系着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情

谊。

1927年7月下旬,九江城里充满了火药味。共产党决定组织军队在南昌起

义,用武力回击国民党的镇压与背叛。与此同时,汪精卫、朱培德等也在庐山上

召开会议,准备解除亲共的贺龙、叶挺部队的武装。

作为北伐军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得知了庐山上的密谋,立即下山找到贺、

叶,三人在一艘小船上开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暲介绍:他们决定了三件事,第一贺龙、叶挺不上庐

山;第二,贺龙和叶挺的部队不接受张发奎的命令,到德安去集中,而是去南昌;

第三,叶挺的部队第一天行动,贺龙的部队第二天行动,把火车车皮让给叶挺的

部队。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叶挺、贺龙的部队加上

朱德率领的军官教导团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如此重要的一天,后来被定为人

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起义爆发时,朱培德留在南昌的少量部队不堪一击,起义部

队迅速占领南昌。

当时,领导起义的周恩来就住在朱德的花园角二号寓所。起义如此顺利,与

朱德的工作密不可分。他精心绘制了南昌市地图,并对敌人兵力部署有详尽纪录。

对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贡献,周恩来曾评价说:是一个很好的参谋与向导。

1927年8月3日,受到国民党军队包围的起义部队撤离南昌,朱德被任命

为第9军军长。他带着军官教导团两个连,担当了开道先锋的重任。临川县,距

南昌190里,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经过的第一个重要城市。

临川守军27师师长杨如轩,与朱德是讲武堂多年同窗、滇军战友,他未作

抵抗,而是把部队撤向城外,让出一条南下之路。

1927年12月,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转战,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

部来到粤北山区韶关附近一个叫犁铺头的小镇。此地驻防的部队是国民党16军,

军长范石生,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同学。

朱德立刻给范石生写了一封信。后来,朱德与范石生达成如下改编协议:朱

德部是共产党部队,一切行动听从共产党的调动;补充物资完全由朱德支配,部队

内部如何组织,训练工作如何开展,完全由朱德决定,别人不得干涉。朱德所部改

称国民党16军1404团。朱德化名王楷,任16军总参议兼任团长。

不久,范石生从韶关赶来与朱德会面,老同学相逢,兴奋不已。范石生决定

每月发给军饷1万元,军官每人20元、士兵每人5元零用钱。每枝枪配200发

子弹,机枪配1000发。每人发冬装一套及毯子、绑腿、干粮带等。

多年以后,朱德在延安红军一军团战史座谈会上说了这样一番话:“:由于

我与范石生个人同学关系,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

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这些对我们以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作用!”

朱德率部秘密隐藏在粤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井岗山上的毛泽东在四处寻找

他。1927年12月底,毛泽东派出的何长工终于在韶关犁铺头与朱德见面。就在

这个时候,蒋介石获悉范石生收留朱德的情报,已下令立即将朱德部就地解决,

并逮捕朱德。闻讯后,范石生写信通知朱德撤离,还送去几万银圆和10箱子弹。

范石生给老同学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

助。

1928年1月2日,朱德率部以野外演习为由,脱离迅速险境。在领导了湘

南暴动之后,朱德带队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在此后

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朱德与毛泽东一道缔造人民军队,使共产党的武装

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朱毛”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革命

战争的代表和缩影。

范石生此后遭遇蒋介石羞辱,从军长降为师长,从上将降为少将。抗战爆发

后,范石生携家眷返回云南昆明,以行医谋生。1939年3月17日,不幸被人刺杀,

时年52岁。

南昌起义以后,朱德与叶剑英两人天各一方。直到1931年,叶剑英到达中央

苏区后,出任参谋长,与红军总司令朱德又开始了亲密合作。

在解放军的十位元帅中,朱德军旅生涯最早,叶剑英居第三,仅次于朱德与

刘伯承。建国后一次将帅聚会上,有人戏称朱老总是“红军之父”,而叶剑英就是

“红军叔叔”。

南昌起义让身为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受害最深,从此同窗好友模范二朱,恩

断义绝成为路人。他们作为忠诚的各为其主,分别为国共两党而战。朱培德

后来官至国民党军队的一级上将,而朱德则成为红军的缔造者和最高指挥官。

那个时代,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个固定的地盘,成为一方“诸侯”,是

军阀的梦想。然而,朱培德并未将第三军建成自己的“私军”,继而把江西建成

自己地盘。

中共江苏省党校近现代史博士李继锋介绍:这就意味着,在云南军队当中也

有一部分以朱培德为代表,渐渐地把云南军队的独立性给化解了,和国民党其他

军队一样属于蒋介石的指挥,他对蒋介石的一个态度,不但是对个人,也是他对

国民党,对中央政府的一个效忠。所以这点来说,是朱培德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

1935年朱培德与何应钦、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同被国民政府特任陆军

一级上将。五人之上只有蒋介石一人为特级上将。这是云南讲武堂的师生在国民

革命军中获得的最高军衔。

戎马一生的朱培德在达到荣誉顶点的盛年,却开始信奉佛教。带兵征战

十几年,每次战后,他见到官兵遭受伤亡的痛苦,总觉得自己负有直接或间接的

责任。1935年,他在家中阁楼特设小间,作为他研究佛理的“静室”。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还珍藏着30年代的绝密文件。这些绝密文件是参

谋本部负责制定的。内容是在日军大规模来犯时,中国军队如何应对。1936年

制定的1937年度国防年度计划。当时的参谋本部就是在朱培德领导之下。

1936年12月,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正在西安视察的蒋介石。事

变发生后,国内外各种势力都极为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曾经在“两广事变”

中充当调停使者的朱培德,又一次被希望事变和平解决的国民党高层寄予厚望。

云南大学教授林超明介绍:最突出的是1936年他化解了两次重要的危机,

第一次是两广事变,当时李宗仁、白崇禧和蒋介石对抗,这是由朱培德出面调解,

化解了这次危机,第二次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当中白崇禧等人要用武力解决,

而朱培德力主和平调解,为西安事变的顺利解决作出了贡献。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朱培德带着儿子一起去机场。

当时参与迎接的人争先恐后挤得水泄不通。朱培德的儿子朱维德惊讶地看到:下

机后蒋先生首先向林主席致谢,见父亲站在后面,蒋先生挤入人丛,拉住父亲的

手感动地说:“好啦!好啦”。父亲只是微笑着连连点头,说不出话。这是我终身

不能忘记的情景。

西安事变化干戈为玉帛,十年的国共内战也因此停止了。延安的朱德与南京

的朱培德又有了化解旧怨,重温同学旧情的机会。可不幸的是,1937年2月18

日,朱培德因打针中毒,突然身亡,年仅49岁。

国民政府为朱培德举行了国葬,蒋介石参加朱培德葬礼时留下了一张难得一

见的照片。国民党定都南京十年,受此殊荣的仅谭延闿、胡汉民、朱培德三人。

朱培德遗体入硷盖棺前,蒋介石无法自制,嚎陶大哭。这是难得一见的蒋介石真

情流露。他随后为朱培德题写挽词曰:“益之一生为公不为私”。

云南讲武堂培养的有两次远征:一次是护国战争,征讨背叛共和的袁世

凯;一次是抗日战争,滇军60军北上抵御日本侵略军。台儿庄战役,就有他们

血战的身影。滇西抗战,云南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将日军赶出国土的省份。

蒋介石采取卑劣手段,把“云南王”龙云赶下了台,而后才导致云南讲武堂

毕业生潘朔端、曽泽生等在解放战争中的率部起义。

1937年8月9日,一架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降落在南京机场。

卢沟桥事变爆发一个月之后,决定战和大计的国防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国

民党政要、将领与地方领袖云集南京。在云南做了10年省主席的龙云从未到过

南京,行前,龙云先绕道西安,与陕西省主席蒋鼎文商量对策。云南民族大学教

授谢本书介绍:当龙云到陕西的时候,到西安机场接龙云将军的专机时,蒋鼎文

跟龙云说,好,你来了,现在中共有三个友好人士到南京开会,能不能坐你的专

机同赴南京,龙云就问蒋鼎文,你说三位友好人士是哪三位?这就是周恩来、朱

德和叶剑英,龙云先生听到了这三个名字非常高兴。

龙云欣然同意与三位中共将军,特别是两位讲武堂校友同机赴南京。这张珍

贵的照片是龙云的儿子龙绳祖先生提供的:照片上,机舱前排正在谈话的两人,

左边是朱德,右边是龙云。

在南京开会时,朱德还曾去龙云下榻处拜访,双方还交换了电台密码,以便

加强联络。

龙云在南京表示,先派出一个军出滇抗日,并对记者说:要尽云南地方所有

人力财力贡献国家,以救危亡;同时建议,修筑滇缅公路,以作预备。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闹市区,如今已是昆明的城徽。两牌坊始建于明代宣

德年间,后再建“忠爱坊”,三座牌坊鼎足而立,合称“品字三坊”,屹立城南

三百余年。

这里见证了云南给家乡带来不朽光荣的两次伟大远征。一次是护国战

争,云南军队征讨背叛共和的袁世凯。一次是抗日战争,60军的云南将士从这

里出发,北上东进,抵御日本侵略军。

1937年的重阳节,60军三个师4万5千余人,携带云南政府历年来购自法

国、比利时、捷克等国的武器装备,在军长卢汉、参谋长赵锦雯率领下,分别由

昆明、曲靖两地誓师出发。这支云南劲旅,连以上军官,几乎都是云南讲武堂历

届毕业生,从军多年,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徒步取道贵阳,经镇远入湘西。经

40余日行军,全军于11月下旬到达长沙集结待命。然后乘浙赣火车,向苏浙战

区急速开进。

60军官兵昼夜兼程,辛苦劳累,可南京的统帅部早已望眼欲穿。

云南大学教授林超民介绍:11月份上海沦陷了,南京危在旦夕,统帅部已

没有强有力的预备队,在这危难之时,蒋介石决定调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滇

军六个师,奔赴抗日前线,滇军出征,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8年元旦,六十军官兵抵达武昌后,蒋介石下令让军容威武的六十军官

兵,在汉口闹市绕行一周,以安定民心。当时少见的云南女兵也出现在武汉市民

的面前,女兵段毅贤上厕所的时候碰到一次尴尬„„原60军战地服务团战士段

毅贤介绍:周围的小商贩就来阻挡我们进这个女厕所,他就说,你们走

错了,这个是女厕所,我们实际上穿的是军服,所以我说我们是穿的军服,我们

还是女的。你们是哪里来的女的,我说我们是云南,他们说云南在哪里,我们说

云南就是云南,有些人漠视我们云南,还喊原始,说我们云南人有没有尾巴。

作曲家冼星海为60军谱写了《六十军军歌》,先由冼星海、田汉教段毅贤

她们的战地服务团女兵们唱,然后由她们教官兵们唱。从此,不论是在扎营地,

或在行军中,或在战场上,都能听见雄壮有力的《六十军军歌》: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横穿过贵州湖南开赴抗敌的战场。走过了崇

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保卫蔡松坡留给我

们的荣光。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让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等

敌机轰炸我们的澜沧江。不能任敌机在我们的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台儿庄,在抗日战争史上已成不朽地名。这是中国军队首次在万人以上的战

役中击退并重创日军。

1938年4月17日,台儿庄战役后期会战打响后,60军接到命令,乘火车赶

赴陇海线民权、兰封一带集结。此时,三个师的将士们并不知道,一场血战已经

迫在眉睫。当时正在武汉的读书剑川白族青年何漴,毅然投笔从戎。

60军1081团团副何漴的女儿何锦介绍:当时他还在武汉中央军校学习,听

到打台儿庄了,他就写申请,要求参战,不读书了。后来潘朔端把他从武汉,借

到60军的部队,就一起到台儿庄,台儿庄呢,第二天就打仗了。

刚刚抵达台儿庄的183师尚未展开,就与日军主攻部队在陈瓦房发生遭遇

战。陈瓦房阵地位于60军防线右翼的突出部,当时,其他部队正在运动中,左

翼184师尚未进入阵地,首当其冲的正是541旅旅长杨宏光的部下尹国华营。

183师541旅旅长杨宏光的儿子杨圣儒介绍:尹国华500人那个营的战士全

部都阵亡了,最后就活了一个战士,叫陈明亮的。回到旅部报告。

在第一天的血战中,潘朔端的1081团为主力展开、抢占前出阵地,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少校团副黄云龙,团长潘朔端负重伤。

参加过重九起义、护国战争,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的542旅旅长陈钟书,

在肉搏中被子弹击中头部,英勇殉国,时年47岁。

战争远比云南官兵遭遇过的内战严酷。日军不仅是武器精良,而且训练有素,

军官战术素养良好。六十军第一战就付出了空前沉重的代价,一个军伤亡达到了

惊人的18844人,其中牺牲军官177人,伤380人,在军官中旅团长伤亡10人

以上。

林超民介绍:从此滇军转战全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

献。滇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奋不顾身地杀敌,他们是抗日战争中最英勇,

最顽强的部队之一,他们受过挫折,有被打退的时候,但是他们从未屈服。

抗战之后的第二年,即1938年,云南讲武堂再度改名,按中央军校系列,

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黄埔军校的9个分校,均由蒋介石兼校

长,具体实行主任负责制,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期间毕业的军校学生,依照

序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

近8000人。

对云南子弟兵来说,残酷的战争刚刚开始,伤亡让血战沙场的官兵很快就司

空见惯。与其他部队有所不同的是:云南官兵随身携带着家乡的百宝丹,可止血

疗伤。百宝丹就是云南白药,因药色洁白,故称之为“白药”。

在云南讲武堂第十七期学员名录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百宝丹创始人曲焕章

的名字。在这份档案中,曲焕章的身份是云南讲武堂一等军医官。1937年9

月,当60军将士准备出征时,曲焕章慷慨地拿出三万瓶“百宝丹”,赠送奔赴

抗日前线的全体官兵。

当第60军在中原与日军血战之际,第二支抗日滇军58军在军长孙渡率领下,

于1939年8月1日从昆明出发,任务是驰援武汉。新11师师长鲁道源,云南讲

武堂十三期毕业,抗战前,他是滇军的5个旅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暲介绍:鲁道源带兵是军纪甚严,他是言出必行,因

此在战场当中他的部下从来不敢,在打仗的时候向他请示,因为如果请示,他电

话里面就告诉你,所下的命令一律不能够改动,他也非常痛恨贪污腐败,他说死

要钱的人,不能谈事业。

鲁道源后来接替孙渡将军出任军长,率领58军官兵一路转战湘鄂赣,与日

军主力作战。当时的著名记者黄声远,曾写了《壮志千秋》这本书专门记录58

军战史。黄声远是这样评价这支云南军队的:“老百姓都知道云南队伍很客气。

而云南的健儿们的性格,大抵是不喜欢多说话,但谈起来却又很坦白。因此他们

和老百姓吃苦耐劳„„他们不雇夫,不乘轿。假使没有病,就是长官坐轿子,也

要枪决”。

山西的黄土高原。从1937年到1941年,这里曾经聚集了数十万中国军队,

他们没有退过黄河,而是驻扎在太行山、中条山等地区,构成河南与陕西的屏障。

山西全省成为抗战中最坚强的堡垒,历经8年而让日军无可奈何。

朱德将军是1937年8月率三个师的八路军,从陕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战

场的。初战平型关,八路军重创骄兵急进的板垣师团一部,从此威名举国皆知。

稍后,八路军配合忻口战役的国民党军队,有火烧阳明堡日军飞机的举动。

抗日战争中,这位从云南讲武堂走出来的总司令,率领他的军队一直坚持在

敌后战场,不仅没有被日军击败,反而发展壮大,成为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整整四年间,中条山象一道屏障,掩护了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带。日本称中条

山是让人痛苦不已的盲肠,中条山和太行山一样,是中国军队绝不在强大日军面

前轻言退却的象征。

抗战开始后,朱德的讲武堂同窗唐淮源任第3军军长,奉命驻守中条山。此

外,唐维源的长官曾万钟、部下寸性奇师长等也出自云南讲武堂。

1941年5月,日军秘密调集20万大军,400架飞机,向中条山发起了代号

“中原会战”战役。这是一场令重庆军事统帅部极为难堪的失败之役,数万名中

国士兵战伤或者被俘虏。第三军也损失惨重,在战斗中,唐淮源军长自杀殉国后,

寸性奇师长突围时被炮弹炸成重伤。

云南地方史学者李晓明:一条腿炸断了,血流如注,他有一句最著名的话,

我们有枪在手,有剑在腰,中国宁可战死,绝不低头而生。在身负重伤情况,

他说了这么一句,大丈夫宁可为国而死,绝不做俘虏,各位我先走一步了,拔剑

自杀。

讲武堂出身的29军军长王甲本,则是在湖南东安县与敌人肉搏中壮烈殉国

的。后来老百姓一看,我们的军长牺牲了以后还坐在那义气亭里面,他的脸上有

刀伤,刀伤已经能看到骨头,他的肚子腹部已经被刺刀戳穿,这个时候他的眼睛

还睁着,还在怒视着前方,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他的副官,还有他的那些卫士、参

谋、他手下的那些兵,全部壮烈牺牲在这个地方。

70年前,这条从滇西崇山峻岭中开凿出来的公路,因曾经是抗战时期中国

唯一的输血线、生命线而举世闻名,它就是滇缅公路。从1937年12月起,这条

长达959公里的公路上,每天有15一20万人,多时达30万人参加修路。整个

筑路过程中,民工伤亡在万人以上。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中国段全线通车。

1940年,当日军占领越南河内,将战火烧到云南边境的时候,早应该退役

颐养天年的原云南讲武堂校长李根源出现在昆明。

这位老以《云南人的真精神》为题,发表公开演讲。他说:在三年的抗

战之中,我们的云南人,我们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的,如王万龄师长、卢汉

军团长、曾万钟总司令、唐淮源军长、寸性奇师长等等,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都

是可歌可泣的。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无以名之,名之曰“中

国的精神”,缩小一些说,也便是“云南人的精神”。

横跨怒江天堑之上的惠通桥,在1942年5月的一天,突然显示了它在战争

中难以估量的价值。5月5日上午,日军的便衣队混在难民队伍中,企图乘乱夺

取惠通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工兵总指挥云南讲武堂第十期学生马崇六果断下

令,将惠通桥炸毁。

谢本书介绍:怒江东岸这样阻挡了日本军队对云南东部的进攻,使得直到滇

缅抗战的结束,日本不可能沿着保山进攻昆明这条路线,这是抗战史上惊险的事

件,保卫了昆明也就包卫了整个抗日战争,所以马崇六将军为中国抗战也立下了

重要的功劳。

惠通桥炸毁整整两年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两个集团军强渡怒

江,开始大反攻,于1945年1月20日收复畹町,把日本侵略军全部赶出滇西,

云南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将日军赶出国土的省份。

如今腾冲的国殇园,成了讲武堂师生与全体远征军为国流血与牺牲的最好见

证。

国难当头的时候,云南讲武堂走出的军官奋战沙场,特别是1917至1928

年间毕业的12到19期学员,成长为高级将领。当时,讲武堂师生担任军师级以

上将官的至少有70多人,旅团长达数百名,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将级军官就有

5人。

八年抗战,牺牲换来的胜利终于来临。

1945年9月5日,云南讲武堂走出来的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在江西九江,接

受日军第十一军团长笠原幸雄所部的投降。

鲁道源,云南讲武堂13期学员,他在南昌接受了日军投降。

讲武堂第4期学员、中国战区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上将在河内,代表中国

政府接受越南日军投降。代表中国军队出境受降,被视为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稀有

的荣光。

1945年9月9日,云南讲武堂教官出身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在南京

代表中国军队接受了侵华日军的投降。他们作为胜利者接收战败者献上的降书与

佩剑!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候,更是讲武堂所有师生荣耀的顶峰。

1946年初在昆明建成的抗战胜利堂,也见证了讲武堂师生的巅峰时刻。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云南的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讲武

堂的历史嘎然而止。

1945年10月3日凌晨,密集的枪声把昆明从梦中惊醒。当时,云南所有官

员家的电话都被切断。龙云昆明行营参谋胡以钦,把电话打到杜聿明的昆明防守

司令部询问情况。

原云南警备司令部司令胡瑛的孙子李寒介绍:当时送了两封信给我爷爷胡

瑛,一封信是蒋介石亲笔写的,一封信是李宗黄先生亲笔写的,让我祖父出面斡

旋调停一下这个事情,让龙云离开昆明,到重庆军事参议院任参议长。

龙云儿子龙绳德介绍:这时候警察局长打电话来报告,说东门发生事情,我

父亲即刻起来,从我们家,在韦严街后门走到五华山了,五华山一个警卫营,只

有一个营在上面。

杜聿明派兵包围了龙云所在的五华山,逼迫龙云两天后到重庆就职。这是一

次以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政治行动,蒋介石要求一直保持半独立的龙云交出权

柄,并以李宗黄代之。

拖延两天后,龙云被迫同意离开云南。当这位坐镇云南18年的“云南王”

即将上飞机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幕戏剧性的场面。

李寒介绍:杜聿明戎装佩剑,跑到他的跟前向他敬礼,龙云就对杜聿明说:

杜光亭现在你满意了吧,杜聿明回答说:报告主任,我非常满意,你的兵应该撤

出昆明了吧,杜聿明说,等主任的飞机一起飞,我的部队马上撤出昆明。

龙云后来回忆说:没有想到蒋介石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对付我。此后,他成

为坚定的反蒋者,他的遭遇与态度也自然影响了滇军官兵。

1946年5月31日,由滇军组成的国民党60军184师潘朔端部在海城首先

起义。随后,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948年10月17日率部在长春起义,一时

全国震动。不久,讲武堂学员赵锡光在新疆起义,促成了新疆的解放。第九十二

军军长龙泽汇、第七十四军军长余建勋等也相继率部起义,弃暗投明,加入人民

阵营。

1949年12月9日午夜,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宣布云南地方政府所属军政

人员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们城楼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

总司令下达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有了

一个新的番号:第50军。它是由曽泽生长春起义所率领的60军整体改编后组建

的。

950年10月,第50军作为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跨过鸭绿江,参与了抗

美援朝的战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上溯半个世纪,1894年,正是日本军

队从朝鲜半岛打进中国国门,才刺激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出现。

李晓明介绍: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领导下的云南军队,他从清朝政府的新

军第19镇,到新式滇军,到护国首义军,到北伐讨贼滇军,到北伐军,到国民

革命军,到国民党第60军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

军的这么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从一个侧面,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了,近代中国军

队的演变。

闪耀着云南讲武堂身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参加了第一、二、

三、四次战役,创造了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固守汉江两岸50昼夜的辉煌战绩。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强兵之梦,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实现。它向世界表

明:中国的军队不仅可以抵抗外敌的入侵,而且还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1965年7月6日,李根源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时年79岁的朱德亲往

嘉兴寺主持李根源追悼会。云南讲武堂最优秀的学生朱德,目送首任校长走完了

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们在讲武堂结下的友谊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所诞生将帅的传奇军校,300多名将军从讲武堂出发,

迈向战争之路。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讨袁之战,护法与靖国战争、北伐战争、抗

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这些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闻名的战事里,云

南讲武堂的毕业生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100年过去了,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强国之梦与正义之剑,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不屈精神的精髓,融

进了现代中国的血脉。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7:4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92152136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京振武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京振武学校.pdf

上一篇:南通滨江公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