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王戎不取道旁
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本文讲
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课文虽然
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
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
表现出王戎的自信。“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二、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
有了进一步提高。已经初步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时年龄
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文言文不太关注和理解。虽然三年级接触过文言
文的学习,但对于学习古文的方法掌握地不够熟练。对于文言文朗读的停顿、节奏、
以及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复述故事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关
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
优秀品质。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是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的指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基于本次工作坊“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小学语文古诗文阅
读教学研修主题,我们认为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
式教学法。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学的活动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
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初步把握: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
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在熟读思考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运用启发引导的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古文的方法。
人们常说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任然是读,因此
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还是是朗读。通过初读一再读一自由读一品味读一背诵挑战读,
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体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研修主题,启发式、探究式、合作社
教学原则始终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初读古文”、
“游戏闯关,复述故事内容”、“背诵挑战,积累语言”“拓展总结”五个环节。
下面我将从每个环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古文形式的教师自我介绍,田家之女,名曰灵灵。湖南人也,爱好广泛,
善琴画,自幼喜文,熟读诗书。犹爱文言文之言简意赅。让学生谈谈对教师的了解
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俗话说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
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熟悉的老师,再以文言文形式的自我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导入一下
子就拉近了古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原来这就是文言
文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接着板书课题并释题。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学习认识并书写“戎”;通过展示字
理演过程变引导学生了解“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左下边的“十”是古
代防御穿的铠甲,两个部分和在一起指武器或者战征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注
释知道王戎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再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王戎不去摘路旁
的李子,顺势提出;李子又这么诱人王戎为什么不去摘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
进这篇小古文吧!
(二)初读古文
揭示课题后,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大声朗读古文3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其次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的朗读基础,并引导其他学
生围绕“是否读准字音”进行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正音。考虑到文言文朗读在停顿、
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教师紧接着进行了示范朗读,一方面有效激发
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中注意语句的停顿、节奏,促使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学生再次进行自由朗读、齐读等练习。
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都是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先求读熟,再求读懂。“读”是“悟”的基础,
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初读感知板块教师以“读”为主轴,设计多种形式、多
种方法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直至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在一
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读准了难读的生字,读通了拗口的长句子,逐步感受到文言文
在停顿、重音、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
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读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游戏闯关,复述故事内容。
闯关游戏一:结合注释把故事说正确。
请学生自由朗读古文,结合注释,不理解的地方或者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
解决或者把不懂得字、词写在黑板上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扩词法”、“联
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解释“诸”是诸多、诸位、诸事顺利的意思。理解“多
子折枝”是引导学生运用看插图的方法,通过看注释的方法理解“走”是跑的意思。
教师在相机板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扩词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图文结
合,看注释等。在学生理解“多字折枝”后提出:这是一课怎样的树?看到这样诱
人的李子树,诸儿和王戎分别是怎样做的呢?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的原因。结果怎么样?人们信了吗?逐句理解大意。接着教师顺势提问:王戎的聪
明具体体现在哪?体会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做在这里设置学生讨
论交流,学生可以分析得出,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他是一个聪明、机智、
善于动脑的孩子。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通过以上环节达成教学三维目
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指点方法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逐句理解,再连贯起来复述故事整体把握。从词到句,从句
到段,层层展开,把握故事内容。
闯关游戏二:借助故事情节,把故事说精彩。
首先出示打乱顺序的代表故事情节的四幅图画,让学生排序。每一幅画都对应
文中的一句话。接着通过把古文缩成短语理清古文的情节。展示第二幅第四幅图,
请孩子们完成第一幅和第三图的短语?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单。四幅图对
应的情节短语是: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为戎不动,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同学们文章理解了,故事情节也知晓了,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把故事说精彩?
闯关游戏三:小组合作,把故事说精彩。
展开想象,试着在重要情节处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情把故事讲精彩。
通过层层深入的闯关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学习抓
住文章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方法复述课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
力。
(四)背诵挑战积累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
要性。学完课文,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借助图画填空的方式背诵古文,接着去掉提示借
助图画背诵全文,最后再配乐背诵。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背挑战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容和意蕴,同时
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拓展总结:
介绍本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像司
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都选自于此。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这本书,感受文
学经典的魅力。他们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通
过总结介绍同学们阅读《世说新语》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
大语文学习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内容精美简约,围绕故事情节进行,提取故事中的关键字进行板书。
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学的活动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
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5:4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84952120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道旁苦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道旁苦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