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

更新时间:2023-03-11 04:26:09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扎染教案-双力臂怎么练

生态文明理念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八个方向的英文)

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中国环境报作者:曲格平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工业文明

在走向辉煌的同时,同农业文明一样,被扬弃也是其必然的“归宿”。因为工业文明在为人类

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一系列

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人类确立新的生态文明观,构建新

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央政治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被提

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那

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生态文明?怎么样去构建生态文明理念?怎么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

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需要我们不断探寻。

一、生态文明是一场关乎人类存亡的变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的兴起涉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方面变革,是人类社会的全新选择。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

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

本准则,建立新型的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法制和文化制度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

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技术、经济、社会、法制和文化各个方面对传统工业文明和整

个社会进行调整和变革;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

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要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所达

到的文明程度。不论广义还是狭义角度,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不管什么样的文明形态,都由三个层面的“同心圆”构成:物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理

念层面。对生态文明的构建也离不开这三个层面。

生态文明理念层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认为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

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基于一个科学常识之上,即:人

类生存于自然生态系统之内,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是自然生态的子系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

导致人类的毁灭。因此,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同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在发展的过

程中注重人性与生态性的全面统一。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生

态为本的统一,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而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

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

界讲道德。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动力,推崇物质享乐主义,最终

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

生态文明制度层面:生态优先的制度体系

在制度层面,生态文明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要求,发展中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

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规范人类的社会活动,实现传统市场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

核心是通过强化生态文化教育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立生态经济激励制度等,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而在工业文明30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将生态理念纳入制度考虑,漠视生态环境与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将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

的准则;把无限扩张的市场和计划建立在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虚幻泡沫基础之

上。

生态文明物质层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在物质层面,生态文明倡导有节制地积累物质财富,选择一种既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又

不损毁自然环境的健全发展,使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在生产方式上,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

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在生活方式上,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

化的享受。

而工业文明以不计环境代价的方法掠夺式地发展经济,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高污

染,将生态环境变成了“资源库”和“垃圾场”,导致自然生态的急剧恶化。其生产方式,从原

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线型过程。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

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几大古文明的衰亡到工业文明的困境,从现实的发展需要到未来全人类的安全,

生态文明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古文明衰落的启迪: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理性选择

距今大约8000年前,人类迈入了农业文明时代。随着农耕作业的发展,生产活动对环

境的破坏也不断加剧,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古文明衰落和变故的例子屡见不鲜:

尼罗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但是,不断地砍伐森

林、过度垦荒和放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最终使古埃及文明失去了生存发展

之本;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也是由于土地的恶化和人口的增加,导致“生命支

持系统”濒于崩溃,最终走向了灭亡;过度开发造成的土地盐碱化,使伟大的印度文明走向

了没落;同样,盛极一时的楼兰古国的急剧衰亡,也归咎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恶

化。

这些古文明的衰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应该反思长久以来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不和谐

关系,重新进行理性的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人类文明同生态环境之间是唇齿相依、一荣

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有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

才能使人类文明之花常开不衰。

工业文明深刻的教训:生态文明是根除“顽疾”的“良药”

西方工业文明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

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描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造成的危

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提

出了令全球震惊的观点:“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像现在的趋

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

正如美国环境政治学创始人之一、旧金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约埃尔·卡西奥拉博士

所说:“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秩序都建立在对经济增长无限追求的基础上,但是,无限追

求经济增长的后果却是非常危险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讲,无限制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其

短期内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长期来讲对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非人类都会是非

常致命的。”

工业文明的本质是资源型经济,其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投入。而自然资源并不

是无限的,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持续地破坏生态系统,最终会导致总崩溃。

工业文明在为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付出惨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的同时,也在逐步

走向灭亡。

工业文明的教训告诉我们,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只发展经济不顾生态环境的老路是行不

通的。只有走生态文明之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根除工业文

明的“顽疾”,让全人类走向“健康”。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是工业化“救赎”之道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传统老路。虽然,我们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工业化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污染造成的水危机步步紧逼,水

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迅速蔓延,大气污染造成的气候异常现象频频登场……尤其是在西

方工业化已经给全球带来巨大环境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更

加凸显。我们正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加快实现工业

化;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又必须超越传统工

业化。

让我们更加尴尬的是,环境污染已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并严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投入的需求还在不断加大,而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有限性注定延续

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举步维艰,路越走越狭窄。

生态文明的实践将缓和目前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实现工业

化与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是中国工业化的“救赎”之道。

全球生态安全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之本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现代社会如同置身于朝四方疾驰狂奔的不可驾驭的力量

之中,这种力量必然将现代社会带入被人为制造出来的大量新型风险之中,这其中包括生态

破坏和灾难。事实上,这种灾难正在不断逼近:核辐射和核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淡水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每一种都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仅仅其中

之一的全球气候变化便足以让人们惴惴不安。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虽然没有取得实

质性成果,但其受关注程度和热闹纷争场景足以说明,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的气候变化已经

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生态危机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人类只有以平等的心态调

整同自然的关系,才能摆脱巨大生态风险,远离灭顶之灾。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必然需求,是人类未来发展之本。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路径和发展方略

虽然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无论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是文化哲

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

我们有可能率先超越长久以来主导人类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先行

者。今天,我们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顺利跨越工业文明,实现建设生态文

明的重大战略任务,让生态文明光芒照亮我们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党的第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总结了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现已写入

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全党、全民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很大进展,出现

了新气象。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要建立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

展观。虽然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处于主动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始终是自然环境的

产物,生存、繁衍和发展,都要从自然中汲取“养料”。人类必须抛弃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观

价值论”,进而选择将自己纳入到自然秩序中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

融洽相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第一,人与自然是平等、和谐的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自然、人、社会演

变的历史过程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揭示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

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必须正确运用而不可违背自然规律。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

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并且提醒,“我们

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站在自然

界之外。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第二,要用科学发展观取代“竭泽而渔”的传统增长观念。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不侵害后代

人生存发展权的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在价值层面高度契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摒弃轻视生

态和征服自然的思想,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密切关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权衡利弊,确保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共存共荣;树立科

学发展观,还要改变利己主义的人类中心论,革除不计生态后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思想,

使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到合理和科学。不是把自然看做是被人类随意剥削和利用的对象,而是

把它看做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

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

制度是文明的产物,标志着文明进步的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的生态文化、法律和经济制

度,才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社会制度的核心,是把“生态优先”的原则,纳入各项制度建设中,通过“生态

优先”的各种制度设计,合理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

公和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下的社会制度,应当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

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按照公平原则平等地分配自然资源和环境责任,以建立有利于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秩序。

第一,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制度。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

自律性与责任感。通过生态文化宣传和教育,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化为社会行为,

使个人发展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

劣。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并同一切破坏

生态环境的行为斗争;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落实生态保护法治。制订与修改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

并且强化监督与检查,确保其贯彻落实。通过法治建设调动社会各界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

境保护,明确社会各方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自觉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

领导干部、环境执法人员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第三,建立生态经济激励制度。采取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激励政府、企业、民众保护

生态环境,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制度环境。各级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建

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行政制度基础和政

治保障。特别应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

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超越传统工业化道路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生态物质文明的关键。

我们应当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生态环境可

承载范围之内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革命。以最小的资源

消耗及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那么,我们怎么实现这种转变呢?

一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通过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增长、导致资源枯竭和

环境破坏不同,循环经济则是通过“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和资

源的不断循环使用,来带动经济的效益型增长,以消除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危害,力求达

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最终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够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对资源的利用表现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经济特征是遵

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是走低碳经济之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虽然与循环经济

的侧重点和衡量指标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具有相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低碳经济涉及经济发展

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它将引领我们超越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

基础之上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

高利用、高效率和能源结构洁净化、合理化,因而是我们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

低碳经济是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为加快推行,需要在工艺技术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制

度改革创新两个方面同时并进,力求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新的起色。

三是大力倡导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社会理念的实践基础,在一个企业或一个

小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到最终产品产出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源,这与

循环经济遵循的“3R”原则完全一致。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清洁生产注重经济效益、环

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

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每一种新近的文明形态都是对前一种文明形态

的扬弃。生态文明对于工业文明既有否定,也有承续。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辉煌的科学技

术、伟大的思想理论、不朽的艺术成就和空前的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和继承。但是,

工业文明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和发展方式,我们要毫不留情地予以革除和改造。我

们要终结的,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模式,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不会终结的。

作者系八届、九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4:2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7996923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态文明理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态文明理念.pdf

上一篇:最伤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大学毕业
    乌合之众读后感-食堂管理2023年3月5日发(作者:给女朋友讲的睡前小故事)大学生毕业感言大学生毕业感言(合集15篇)大学生毕业感言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此时面对着我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漫漫求索,细细寻思,
  • 4℃童年的句子
  • 4℃四字新年祝福语
  • 3℃隐患分级
  • 3℃童年句子
  • 3℃大学自我介绍
  • 3℃有关秋天的诗句
  • 3℃入职工作总结
  • 2℃待人以诚
  • 2℃我是上帝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