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11 03:40:51 阅读: 评论:0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中国象棋棋谱大全

成语故事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教育改革)

成语故事大全集100个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

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

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

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

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

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

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

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

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

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

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

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

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

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

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

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也作“成竹在

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

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

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

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

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

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

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

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

好。

[注释]发:射箭。[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

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

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

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大家

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人们以为他说大话。他只好

为两条龙画上眼睛。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

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

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

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

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

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载难逢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

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

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

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

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

对儿子说:“我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

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得过且过

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那时它们总是张

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到了冬天,羽

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

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

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

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

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

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

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

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

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释]假:借着,利用。[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势欺压人。

19.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

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

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0.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

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

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注释]废:停止。[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21.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

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

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

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

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22.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

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

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

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

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

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

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

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

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

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

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

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

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

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27.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

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

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

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

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

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

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29.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

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

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

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

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

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

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

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

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

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

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2.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

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

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

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3.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

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

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

啊!”

[注释]掩:遮盖,捂。盗:偷。[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4.天罗地网

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

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

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注释]罗:捕鸟的网。[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35.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

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

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6.打草惊蛇

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为了给他敲敲警钟,人们联名写信,状告他手下的一

个主簿。告状信上列举的罪行,件件都与王鲁这个县令有牵连。心慌意乱的王鲁,神差

鬼使地在信上写下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思想:“你虽然打草,我已经惊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为使对方有所察觉和防备。

37.黄粱一梦

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

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

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

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

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注释]黄粱:黄小米,这里指黄小米饭。[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38.鸡犬不宁

唐朝时,柳宗元劝说一个捕蛇者去种田,那人却说:“种田,苛捐杂税繁多,官吏逼债

又凶,闹得鸡和狗都不得安宁。我干捕蛇这行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也比种田要强。”

柳宗元不由得感叹道:“这样残酷地压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还凶啊!”

[注释]宁:安宁。[提示]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39.骄兵必败

公元前65年,汉宣帝派军攻打车师国,被匈奴所困。消息传来,将军赵充国认为,匈

奴势力微弱,可以此为由向他们发动进攻。御史魏相认为,自恃强大,对外炫耀武力,

是骄兵,骄兵轻敌是一定要失败的。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谏,没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40.无能为力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

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

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提示]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41.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

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妹妹结婚,然后扣住刘备,逼他归还南郡。刘

备按诸葛亮给他的藏在三个锦囊中的三条计策行事,结果在他的保护下,安全地回到了

荆州。

[注释]锦囊:封藏机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42.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命令宰相李昉组织编写了一部学术价值颇高的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

总字数达四百七十八万个。他规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们劝他不要太劳累了,宋太

宗回答说:“只要打开这部书阅读,就能从中获益,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注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提示]指读书有很多好处。

43.开天辟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只大鸡蛋。而人类的祖先盘

古,顶破了“蛋壳”。其中轻而清的物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了

地。盘古头顶天,脚撑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也高一丈,用了一万八千年,

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任务。

[提示]现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

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

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

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45.空中楼阁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看见别人的三层楼房,心里十分羡慕,决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来

的工匠只造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统统不要。工匠们听了哭笑不得,说:“世界上

哪有这样的事,没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怎么能盖起第三层呢?”

[提示]比喻脱离实际的谬论或虚构的事物。

46.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利,派兵

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

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

的负担。

[注释]释:放下。负:负担。[提示]形容人们解除了负担后的轻松心情。

47.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

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

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8.千钧一发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

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

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

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提示]比喻形势或情况已极

其危急。

49.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善于领兵作战,立下不少战功。但他有一个毛病:不愿读书。

吴王孙权对他说:“你掌管军政大权,应该多读兵书和史书。”他回答:“抽不出时间。”

孙权说:“光武帝领兵打仗时,手都从来不离开书,你比他还忙吗?”从此,吕蒙努力

学习,成了一个有学问的将领。

[注释]释:放开。卷:书本。[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50.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

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

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

怎么会有衣缝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51.名落孙山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虽考取了最

后一名但是仍然榜上有名。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

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

[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52.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

不一定是坏事。”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

好事。”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后来爆发

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翁:老头儿。[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

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

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后来,

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茅庐:草屋。[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

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

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

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

愉快地工作。

55.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

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

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

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注释]反:推及,推论。[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56.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

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

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注释]班: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57.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

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

“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

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注释]囫囵:完整,整个儿。[提示]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

部接受。

58.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

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

“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

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

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

句成语。

[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59.草木皆兵

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没把对方放在眼

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

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后来,在

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注释]皆:都。[提示]比喻失败者恐惧、多疑的心理。

60.持之以恒

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他在下地劳作间隙

时,总是读书。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

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后来,他整理树叶,

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注释]持:坚持。恒:恒心。[提示]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61.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

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

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注释]出:超出。类:同类。萃;聚集。[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62.从容不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

“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

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

常快乐。”

[提示]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63.大器晚成

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

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后来,

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指才能。[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64.大义灭亲

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

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

也十分愤恨。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人们称

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注释]义:正义。亲:亲属。[提示]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加以处罚。

65.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由于他学

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

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注释]若:好像。悬河: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提示]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66.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

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

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充:冒充,凑。竽:古乐器名。[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

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67.柳暗花明

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闲居在家乡山阴。有一次,他去西山游玩,路过一个

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

好诗《游山西村》。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注释]暗:浓绿。明:亮丽。[提示]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

看到希望。

68.买椟还珠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

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

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

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69.门可罗雀

西汉时,翟公曾经做过廷尉,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官职,所以当时家里宾客很多。

后来,他被免了职,立刻门庭冷落,很少有人出入,倒是门口鸟雀成群,简直可以用网

捕捉了。翟公叹息之余,在门上写下了: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注释]罗雀:用网捕鸟。[提示]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70.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问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他们都说邹忌

漂亮。他遇到徐公,发觉自己比不上。他对齐威王说: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偏爱和有求

于我;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比我多。齐王觉得很对,下令能指出自己缺点的,一律重

赏。于是,门口进谏的人像赶集的人一样多。

[注释]庭:院子。市:集市。[提示]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71.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

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

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

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72.目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每当

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士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弓的力

气,有什么用?还不如认识一个字。”后来被误传为“识一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提示]形容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

73.鹏程万里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

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它在海面上击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

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能飞出九万里。

[注释]鹏:传说中的大鸟。[提示]比喻前程远大。

74.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

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

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提示]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75.人杰地灵

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

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提示]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76.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

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

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甜的。[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77.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

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

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

吊自杀了。

[注释]趾:脚。[提示]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78.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

“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

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注释]舍:一舍为三十里,今为十五千米。[提示]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79.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

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

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注释]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提示]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80.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

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

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注释]亡:丢失。牢:牲口圈。[提示]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

失。

81.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

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

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

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82.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

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

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

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

何。

83.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

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

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听到。[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84.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

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

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胆:苦胆。[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5.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

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

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

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86.螳螂捕蝉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弹弓在花园里走来走去。

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

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弹弓在瞄准它。它们没考

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注释]蝉:知了。[提示]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

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用。

87.悬梁刺股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

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大腿。[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88.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最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

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就

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注释]好:喜欢或喜爱。[提示]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89.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

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

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

情做完。

90.迎刃而解

公元280年,西晋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

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

面几节,下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提示]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毫无阻挡。

91.鱼目混珠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

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

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

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92.杯弓蛇影

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

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

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9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

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

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

害怕。

[注释]栗:发抖。[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94.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

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

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提示]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95.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

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

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连用。

96.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

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

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注释]壁:墙壁。[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97.贪小失大

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

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

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提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98.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

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

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

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99.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

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

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

西也丢了。

10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前,有个卖柑桔的人,他处理过的柑桔放置时间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里面却干得

像一团烂棉花。于是有人指责他这样骗人太不应该了。卖柑桔的人笑着回答说:“世上

的骗子多的是,那些掌握军权的武将、神气活现的文臣,难道都是为国为民的人物吗?

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内质败坏呢?人们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为什么非要挑剔

我的柑桔呢?”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3:4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772511360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成语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成语故事.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成语故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