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体育

更新时间:2023-03-11 00:19:30 阅读: 评论:0

电信客户经理-文玩核桃

精武体育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精美书签制作)

海派文化在上海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郑旭敏

1前言:

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而校园文化氛围的

形成又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与拓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

意义。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核心理念“健康第一”,要贯彻这一理念,就不能单纯限于体育课中,而是通

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为体育与健身提供更为丰富的舞台。培养校园体育文化,既是贯彻“健康第

一“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内容之一。

而海派文化作为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何在上海的校园文化内尤其是校园体育文化中得以传承与发

展,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海派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海派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

2.1海派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当前,对“海派文化”的普遍认识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以吴越文化为主干,汇集中国其

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并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富有独特个

性的多元文化。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上海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种艺

术样式,都是在上海率先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嬗变”,才获得喷薄而出的崭新

生命力。创新二字,贯穿了海派文化的历史和当下。

2.2何为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

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

件下,由学校广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宗旨主

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

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3海派文化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体现与传承

3.1“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校园体育文化中海派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要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体现与传承海派文化,首先就要体现海派文化的核心价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面海临江的优越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海的胸襟宽广,而国外列强主导时期,客观上加强了这种开放性,并

作为传统植入城市神经。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一轮的移民热潮以及随着大量外企一同到来的海外文化,

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开放性。所以,上海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更加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多元化——正是

海派的最大特征。

上海的学校体育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最早的教会学校中,虽然有其文化侵略的一面,但另

一方面它也确实将现代许多的竞技体育项目带到了中国上海这坐城市,例如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

网球,羽毛球等,所以历史上乃至今日,这些项目中的许多都是上海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也涌现出了

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建国初期的中国足球队就有大量的上海籍球员,篮球的泰斗李震中,乒乓球名将张

燮林,蔡振华等,改革开放后的朱建华,刘翔,姚明等。尽管都是竞技体育的代表人物但也应当看到,正

是由于有了上海的深厚群众体育基础才能够出现这些优秀人才,而群众体育的基础则又是来自于学校体

育。

与此同时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也将中国各地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了上海,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

津的霍元甲在上海所创办的精武体育会,而当前在上海街头颇为风靡的海派秧歌也是自西北的传统秧歌在

融入了海派文化因素后形成的。所以在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同样应当

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现状积极引入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例如目前

在奉贤地区开展的“滚灯”,在浦东三林地区开展的“舞龙舞狮”等,也可以是引如入学生喜爱的流行体

育项目,例如轮滑,高尔夫,攀岩,桌球等。

当然,运动项目的引入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注重对于外部先进的学校体育理念的学习与接纳。

从开阜后的对于西方学校体育思想的模仿到建国后对于前苏联劳卫制的借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都曾对上

海的学校体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90年代以来上海有五次重大的与国外学校体育的交流,这些都是实实在

在的对外来体育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另一块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继续坚持不断的

学习、吸收、借鉴、转化外部的先进学校体育的理论与思想。

3.2“接轨国际,时尚洋气”校园体育文化中海派文化表现的借鉴

海派文化的表现是“接轨国际,时尚洋气”。目前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有两个,一是北京,一是上海。

北京的国际化更大因素来自首都的政治意义,因为北京同时也是最富中国传统色彩的城市。而上海,天然

就是国际化都市,不仅是现在,100年前亦如此,因此,国际性的思维、视野、习惯已深入城市肌体。

早在解放前上海就曾举办过远东运动会,至今当时的主会场江湾体育场仍坐落于上海的东北角,发挥

着它的作用。而改革开放后上海所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更是层出不穷,第五、第八届全运会,首届东亚运

动会等,进入新千年后上海的体育国际赛事更是向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呈井喷之势,国际马拉松锦

标赛,世界田径大奖塞,世界F1方程赛,国际网球大师赛,世界斯诺克大师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世

界游泳锦标赛。。。。。,纷纷落户上海,其中的一些甚至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传统品牌赛事。

所以上海校园中的学生他们所接触到体育信息是十分巨大的,将这些体育赛事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引入

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去也是海派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当中很好体现。可以采用相关比赛知识介绍的海

报或讲座;组织学生观摩比赛,感受国际大赛的氛围;引导学生模仿国际大赛的比赛形式开展校内的体育

赛事;举办相关体育比赛的摄影、征文活动等来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此外,近年来随着上海的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与外界的交流也十分频繁,不少学校都与国外的学

校有文化交流活动,同样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利用体育这个世界通用的“语言”来接轨国际,发扬海派文

化,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3“变革创新,敢为人先”校园体育文化中海派文化精神的传承

海派文化的精神是“变革创新,敢为人先”:自从海派文化形成之后,可以说,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经

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是因为海派文化具有不断从外部汲取养分,并不断根据处自己的需要进行

融汇、变革和创新,从而具备了自我调节功能,总能够与时代最先进的文化同步。

自1988年起上海先后两次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一期课改”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改为《体

育与保健》,“二期课改”再改为《体育与健身》,反映出上海将体育教学理念由单一的生物观向生物‘心

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改革,形成了现在的上海学校体育课程的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课程指向。

这些变革本身就是对于海派文化精神的传承与体现。

正在实行的《体育与健身》课程中,引入了不少新型的健身项目,并且专门设有拓展性和研究性的内

容,这对于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大

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也都普遍组建有体育兴趣小组或体育社团,如能组织与安排上做出变革与创新,则

更能体现海派文化的变革创新精神。例如,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最直接组织执行者的身份毫无疑

问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场地器材,参与规模等特点,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

体育老师要熟悉业务,一专多能,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和体育技能,以满足学校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

当然,术业有专攻,体育教师并非是全能的,一些非个人擅长运动项目,或者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新

兴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也未必有所涉猎。例如在学校里棋类项目其他学科老师比体育老师更精通就是一

个普遍现象;而常年从事武术,体育舞蹈的其他老师要比体育老师在这方面有更深的造诣;再譬如极限运

动很受青少年喜爱,可体育教师大多不曾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所以为了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学

生的需求,我们可以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强化更新,另一方面采取聘请客座教师或挖掘校内教

师资源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实际困难,这就是变革与创新的具体表现。

而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受广大学生关注的学生体育竞赛,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阳光体育大联赛”

的创办,让原本只属于少数学生的竞技体育比赛变成了普通学生都能参加的体育嘉年华,参与人数逐年递

增,知晓率更是接近100%,这同样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变革与创新。当然,目前的“阳光体育大联

赛”在运做当中也还存在着可改进的地方,例如多为赛会制比赛,时间比较短;虽然参与人数不少,当学

生观众却不多;项目的开设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如果尝试将比赛变成联赛制度,比赛时间改在学生都

能够参与观看的时间,学习国外较为成熟的学生体育赛事运作模式,那么这一具有更加鲜明海派特色,突

显海派文化精神内涵的学生体育活动将能更好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4“精致唯美,注重细节”校园体育文化中海派文化性格的表露

海派文化的性格是“精致唯美,注重细节”: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不高明”,虽然不完全对,但也说明了

上海人在“精”上的执着:精打细算、精明能干、精益求精。长期的商业化、持续的经济繁荣、规范的社会

秩序,使城市像一座精密的钟表一样,丝丝入扣。海派文化很讲究细节,石库门的建筑饰件、干净平整的

衣角裤线、一段篱笆编的围墙、一丝不乱的发型、上海牌手表等,都体现了上海人精益求精的生活态度。

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凡事追求完美。上海是一座盛产白领和小资的城市,他们的生活观也正是这座城市的

性格。

上海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现海派文化的性格最具代表性就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条件来开展学校体

育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市区的不少学校,场地空间非常狭小,而体育活动又是对于场地空间极其

敏感的。尽管近10多年,相关部门尽了很大努力,改善了现有的场地条件,但是生均场地面积与上海作

为国际大都市所应具备的场地设施条件仍不匹配。不过正是由于上海学校的教师受到海派文化中的“精”

生活态度的影响,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弄堂体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原南市区的大境中学,真正将

因地制宜做到了极致。现在虽然不会再有在弄堂里马路上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现象,但“弄堂体育”的精

髓却依然在广大的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中得意继承与发扬。

上海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除了在场地设施上能体现海派文化的性格外,在其它方面也同样能体现出

“精致唯美,注重细节”,例如日常的体育文化宣传,除了传统阵地的宣传栏,校报校刊,电视广播台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设备的更新,学生能力的增强,校园网、博客、贴吧等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都可以

变成体育文化的宣传工具;再譬如,组织体育比赛,不再仅仅是报名,组织,比赛,发奖。组织学生设计

赛事会标,评选比赛明星,发表赛事评论,制作比赛集锦,并且这些事务还可以培养更多的学生来负责实

施与组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也将活动搞的更精致,细节更完美。

4结束语:

学校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

应当能清晰的反映出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上海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承与

体现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保持

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作为这座城市一分子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沈建华.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演进与发展.上海:体育科研,2009(5)

[2]沈建华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学校体育发展的突破点与思考.上海:体育科研,2012(4)

[3]李有强.构建海派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上海.2010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报告,2011

[4]俞峰等.关于构建上海特色体育文化的研究.上海.2010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报告,2011

[5]王自清等.塑造国际一流的上海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上海.2010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报

告,2011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0:1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65170135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武体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武体育.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精武体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