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联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10 22:58:20 阅读:2 评论:0

苹果手机网络卡-控球后卫

有关春联的故事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领导职能)

春联民间故事精选

春联在中国的楹联中,可以单独划分一类,因为春联是应时而

写,春节专用。

过了春节,就不是春联了,是普通的对联了。

古往今来,从官员到百姓,都十分重视春联图个喜庆,还为来年

讨个吉利。

因此在民间,百姓们把撰写和张贴春联当作迎春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

至今,在民间里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二十三供灶仙,二十

四写大字,二十五磨粘谷,二十六割肥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白

面发,二十九上香斗儿。

”二十四写大字,就是说这一天要开始写春联了,家家户户买大

红纸,自己能写的自己写,自己不能写的求别人代笔。

为什么非要用红纸来写春联呢?原来传说年”是一头怪兽,经常危

害民间。

所以年”一来的时候,百姓就烧起火来,用红色三火焰吓退怪

兽,掉头就跑。

以后,老百姓每到年”来了,就挂上红色的春联,写上消灾接福

的话。

还有一个原因涉及到春联的起源。

古代把春联称作桃符,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之以

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下书祝词及祷语,岁且则更

之。

”就是说桃符使用一块二三尺长的红色桃木板,在上面画上神

像,写上祝词。

但是,我们现在挂的红纸做的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五代时

期,后蜀主孟昶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

春。

”这是我国在楹联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传统春联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还展示出一种极为特殊

的书法艺术。

春联本身的文化,加上书法,更使得春联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综

合艺术品。

春联自从产生之后,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因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也非常善于撰写楹

联。

在朱元璋的亲自倡导下,明朝的楹联发展很快,楹联史上的许多

楹联大家都产生在明代。

欣赏名联,创作楹联,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使

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中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祖国悠

远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现实生活品味,丰富我们的文化

修养,可以一代又一代地,永远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的文化修养,可

以不间断地去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正是家家和美享福寿,事事吉祥传子孙。

”王羲之的春联屡屡被盗我国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书法艺术

精湛,被称为书圣”。

有一年,他为自家撰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下联是:新年、新月、新景”,写完就让人把这副春联贴到外去了。

可是春联贴出去之后,糨糊还没干就被别人揭走了,为的是珍藏

他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知道后,只好再写一副:莺啼百里,燕语南邻”,没等糨

糊,又被人揭走了。

于是王羲之就又写一副春联,又让人把春联贴到门外,这次没有

人再去揭了。

原来,王羲之这次写得春联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众人一看,这春联不吉利、晦气,谁还要啊?第二天,也就是大

年初一,王羲之就让他儿子把这副春联的下半联再贴出去。

下半联写得是:今朝至”和昨夜行”。

连起来就是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么一来,这副晦气的春联就变得大吉大利了。

朱元璋带出楹联盛况据说,有一年,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要求

全国上下,从官员到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而且还要微服私

访,亲自调查。

一天,他看到一条街上贴上了喜气洋洋的春联,只有一家没贴。

朱元璋经过了解,知道了原来这一家祖祖辈辈以杀猪、阉猪为

业,不会写春联,别人也帮不了这个忙。

朱元璋略加思索,挥笔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

根”,非常贴近这家人从事的职业,又有驱邪纳福的意思。

还有一次,朱元璋微服来到了市场上,看到一个农夫在卖藕,白

白净净,细皮嫰肉的,他一下就联想到古代美女西施的胳膊,朱元璋

写对联的瘾又发作了,上前拿起一节藕,笑着对菜农说:我给你出个

上联吧,你能对上吗?”农夫点了点头,朱元璋便说:一弯西子臂”,菜

农看了看朱元璋也拿起了一节藕来,指着藕横断面上的小孔,笑道:

七窍比干心”。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心机颇多,因为屡劝商纣王而被处死剖

心,把比干的心挖出来之后,一看有七孔,果然比常人心眼多,所以

比干的心又称作七窍玲珑心”。

这副对联十分巧妙而贴切地根据一件东西联系了历史上的人物,

写得十分精妙,朱元璋很高兴,下令封菜农为祭酒。

祭酒是古代的一种学官的名称,到了明清,祭酒的官职不是很重

要了,朱元璋封菜农做祭酒,其实是一种荣誉。

神童解缙明代大学士解缙从小就是写对联的高手,一年春节,父

亲让解缙写春联。

恰巧解缙家的对门有一片郁郁青青的竹子,于是小解缙就拟了一

副春联:门对千枝竹,家藏万卷书。

”可是春联贴出去以后,竹林的主人生气了,心想,你这不是成

心拿我做比较吗?我们家是外尖中空的竹子,你们家饱藏的都是诗

书,这算什么事啊?一生气他就带着家人把这片竹子砍了――看你还怎

么门对千枝竹。

解缙一看,马上回家拿了两小块红纸,各写一个字,短”和长,

于是对联变成门对千枝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竹林的主人更来气了,这不没完吗?又带着家人把这片竹林连根

刨掉――这回看你还怎么拿竹子说事?小解缙拍了拍脑瓜,又拿了两小

块红纸,分别写了无”和有”字,这样一来,就成了:门对千枝竹短

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弄巧成拙洪承畴明朝崇祯年间的重臣洪承畴喜欢书法,也喜欢楹

联。

他认为自己对皇上非常忠诚,可以做世人的楷模,于是为自己撰

了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上联表现出他十分感谢皇恩浩荡,下联又表现了自己对皇帝的

忠诚,是一副好联。

可是,洪承畴最后还是降清了。

有人为了讽刺洪承畴,就在上联和下联的结尾各加了一个字,上

联加一个矣”,下联加一个乎”字,这两个字都是文言文的助词,用现

代汉语来说,就是君恩深似海了,臣节重如山吗?”是极大的讽刺。

巧对对联显才华据说,清朝有一位科举考生,从乡试到京试连坐

榜首。

等到了殿试,由于皇帝早已了解了这位考生的情况,知道此人很

有学问,很有才华,早有‘爱才之心,所以在殿试中,皇帝并没有向这

个考生提出什么经国策论之类的问题,只是问:你的祖父、祖母,你

的父亲、母亲,都是做什么的呀?”考生一听,心里一惊:自己祖父是

酿酒的,祖母是弹棉花的,父亲是卖豆腐的,母亲是做豆腐的,这可

怎么说呀?要实话实说,又恐怕被视为门第寒微、出身卑贱,弄不好

得被皇上罢黜了。

忽然心里一动,有了,就用两幅对联来回答皇上,于是便说:回

禀皇上,草民的祖父和祖母的职业是‘玉甑蒸开天地眼,金锤敲动帝王

心’;我父亲和母亲的职业是:‘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转乾坤’。

”极其巧妙地回答了皇帝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2:5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60300135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有关春联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有关春联的故事.pdf

上一篇:帮忙英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