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赤壁战役“乌林战斗”的战址--团风乌林
童力群
【摘要】乌林,在黄州赤壁附近。乌林战斗,是仅次于赤壁战斗的关键战斗。
《三国志》所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
键,只有团风乌林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王粲《英雄记》所记赤壁在江北、在汉水
入江口的下游,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江表传》所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
之樊口”是“黄州赤壁说”的重要支撑点。庾信身在武昌(今鄂州市)钓台能“望
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
州城迁至邾城旧址,晚唐黄州刺史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
的小街;王家坊在团风乌林的西部。
【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3页(P22-24)
【关键词】赤壁战址;黄州赤壁;团风乌林;赤壁战役的乌林
【作者】童力群
【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鄂州436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一、赤壁战役的起止时间及范围
赤壁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关键战役。
其时间,从建安十三年(208年)的七月到年底。
其范围,以荆州的南郡、江夏郡为主,以扬州九江郡的合肥、当涂为辅。
赤壁战役包含如下战斗:中庐战斗、临沮战斗、宜城战斗、长坂坡战斗、汉津战斗、
烧排战斗、赤壁初战、合肥战斗、当涂战斗(当涂即今安徽省怀远县,在合肥之北,
在蚌埠西侧)、赤壁战斗、乌林战斗、华容战斗、夷陵战斗。
赤壁战斗,俗称“火烧赤壁”,是赤壁战役的最关键战斗。
乌林,在赤壁附近。乌林战斗,是仅次于赤壁战斗的关键战斗。《后汉书·孝献帝
纪》云:“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1]
二、湖北有四个乌林
1.团风乌林,即团风县团风镇。位于江北,在黄州赤壁(位于江北)西北五十里处。
2.洪湖乌林,位于江北,与蒲圻赤壁(位于江南)隔江相望。
3.汉阳乌林。南朝宋盛弘之在《荆州记》写道:“临嶂山南峰,谓之乌林峰,亦谓
之赤壁,周瑜破曹操处。”临嶂山在汉阳城西六十里汉水南。
4.汉川乌林。中唐杜佑(杜牧的祖父)在《通典》中援引唐初《汉阳郡图经》的记
载说:“赤壁,一名乌林,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川县西八十里,跨川南北。”
【杜佑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将《通典》献给朝廷】
三、“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
建安十三年(208年至209年初)曹操征荆州时到过江南吗?
回答是否定的。尽管曹操当时到江南,是件轻而易举之事。但他还是没到江南来,
这是有史料为证的。
《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写道:“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日:‘……先帝屡起锐师,
临江而旋……’”[2]559此“先帝”就是被追认为魏武帝的曹操。
辛毗进谏于黄初三年(222年),比赤壁战役晚14年。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写道:“肃上疏日:‘……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
江而不济……’”[2]338此“武”即魏武帝曹操。王肃上疏于魏明帝太和四年
(231年),比赤壁战役晚23年。
曹操征讨孙权,“临江而不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赤壁战役;第二次是“(建安)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第三次是建安二十二年,“二月,进军屯江西郝
溪”。
曹丕《述征赋·有序》云:“建安十三年,荆楚傲而弗臣,命元司以简旅,予愿奋
武乎南邺。伐灵鼓之硼隐兮,建长旗之飘颻;跃甲卒之皓旰兮,驰万骑之浏浏;扬
凯悌之丰惠兮,仰乾威之灵武;伊皇衢之遐通兮,维天网之毕举;(屯)南野之旧
都,聊弭节而容与;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之遐
裔。”[3]
显然,曹丕参加了赤壁战役。辛毗、王肃敢在这样的皇帝面前说假话吗?
“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因为有利于“蒲圻赤壁说”的巴丘在江南。
曹操根本没到江南,因此,这个巴丘就不是赤壁战役里的巴丘。
【赤壁战役里,曹操在巴丘做的两件事载于《三国志》:一是派遣张喜部骑兵去解
合肥之围;一是烧船。】
持“蒲圻赤壁说”的先生们始终对“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一句视而不见、避
而不谈!
因为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荆州时没有到过江南,所以蒲圻赤壁肯定不是赤壁战役的赤
壁!
因为蒲圻赤壁肯定不是赤壁战役的赤壁,所以洪湖乌林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
因为赤壁战斗、乌林战斗皆发生在长江之滨,而汉阳乌林峰(亦谓之赤壁)、汉川
乌林(赤壁)都在汉水之滨,所以汉阳乌林、汉川乌林都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
总之,只有团风乌林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
四、黄州赤壁是赤壁战役主战场
(一)“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
赤壁之战的当事人王粲在《英雄记》里写道:“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
无船,乘排从汉水下,注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舡(船)走舸百所艘,艘有五
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燃则回船走去。走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排,火大起,
光上照天,操夜去。”(见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火部》)
显然,赤壁在江北,在汉水入江口的下游,这只能是黄州赤壁。
(二)“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蒲圻赤壁说”最头疼的是“黄州赤壁说”。
“黄州赤壁说”的一个立足点是刘备驻在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樊口)。
樊口在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区)之东!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说:“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
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
备。备曰:‘何以知非青、徐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
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
欲致我,我今自结于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
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
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可妄委署,若
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然心
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
计也。”[2]704
(三)“钓台斜趋。望赤壁而沾衣”
庾信在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创作了《哀江南赋》,回忆南朝梁太清二年
(548年)逃难经历。他写道:“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路已分于湘汉,
星犹看于斗牛。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雷池栅
浦,鹊陵焚戍。”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这是交叉写法,若
顺写就是“若乃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阴陵失路,舣乌江而不渡。”
黄鹤之浦、鹦鹉之洲,即今武汉市。雷池,在今黄梅县东侧。鹊陵,即庐江舒县
——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钓台、赤壁处在黄鹤浦、鹦鹉洲与雷池、鹊陵之间,
无疑是武昌钓台、黄州赤壁。
钓台,因赤壁之战后孙权建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时于此垂钓而得名,与黄州
赤壁隔江斜对,位于黄州赤壁的下方(东南方)。庾信身在钓台能“望赤壁而沾
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
(四)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迁至邾城旧址
史智鹏先生在《黄州简史》里写道:“自隋初至中唐的二百余年间,无论是黄州,
还是齐安郡、永安郡,其州城、郡城均在南安城(今武汉市新洲区驻地),约中
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迁至邾城旧址(邾城在今黄州正北十
里处)。”[4](史智鹏先生是黄冈市志书评审委员会委员。)
(五)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
赤壁市的冯金平先生,将杜牧的《赤壁》诗扯到了蒲圻赤壁。
杜牧是黄州刺史,怎么跑到蒲圻赤壁山呢?冯先生自有办法,说杜牧经过蒲圻赤壁。
杜牧在哪儿写下“折戟沉沙铁未销”呢?
杜牧直接涉及“赤壁”地名的诗歌有三首: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
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棋翻小窟势,垆拔冻醪醅。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丙.《齐安郡晚秋》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在《齐安郡晚秋》里有“可怜赤壁争雄渡”。毫无疑问,赤壁就在齐安郡内!
齐安郡就是黄州(唐朝的每个州都要带个郡名)。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州治在邾城
旧址(今黄州城正北十里处)。
今武汉市新洲区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黄州区,千余年来都是一个黄冈县。解放初,
黄冈县分为新洲县、黄冈县。近年来,黄冈县分为团风县、黄州区。
杜牧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任黄州刺史,他在《黄州剌史谢上表》里写道:
“在大江之侧,云梦之南,古有夷风,今尽华俗。户不满二万,税钱才三万贯。”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东流岂不回”,乌林、赤壁面临的是“东流”的长江。因此,杜牧的《赤壁》写
于今黄州,赤壁是黄州赤壁,乌林是团风乌林。
总之,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
五、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的小街
从黄州赤壁到邾城,再到堵城,从正南到正北二十余里皆西临长江。现黄州至堵城
公路西侧的大片平原都是北宋后逐年淤积起来的。
从堵城上溯到乌林(今团风县团风镇一带)亦有二十余里,全线西北走向,皆为长
江之滨。乌林西侧有举水。乌林西南江中有沙洲,史书起初名其为举洲。俗语“三
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该沙洲的形状、面积变化无常,有时一个沙洲变为两个,
有时合二为一。举洲之南有三江口(今鄂州市段店镇)。
三国时乌林不一定是一个镇,也不一定就在今团风镇街区的地址上。
在乌林镇形成以前,距乌林镇地址西北十里有一条神秘的小街。
在今团风县金罗港农场西北侧(距团风镇城区十里)紧邻有黄草湖村。1972年,
黄冈县牛车河库区的搬迁农民来到一片没有居民的湖地上,形成该村。1976年以
前,村民们陆续在湖地深泥中挖出一些石板。从那些石板分布的地点可推断出此地
古代有一条狭长的小街。虽然目前无法知道这条小街建于哪一朝毁于哪一代,但可
肯定正因为这条小街湮没了,才有它东南十里处兴起的团风镇。
团风镇至迟得名于南宋(见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九《淮南西路·黄州·景
物上》)。
“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的小街”,是笔者1976年夏季到黄草湖村采访得知的。
人们自然会联想:这条湮没了的小街,是否就是古乌林呢?
公元330年,后赵石虎攻破东晋大将毛宝驻防的邾城,随即毁城。邾城毁灭时与
三国赤壁之战只相隔一百余年。湮灭于今黄草湖村地下的这条神秘的小街,是否当
时也毁于后赵军队呢?有待考证。
六、王家坊在团风乌林的西部
董子儒先生在《赤壁之战与黄冈地理、文物》里写道:“特别是举水与长江汇合处
的王家坊乡举水河边,崖石赭赤的景观更为突出。……近几年,我们在文物普查中,
在这里发现了大片的汉砖墓(东汉),同时还发现有新石器遗址多处。……‘古城
寨村’位于青草湖与黄草湖的中间,地下二米深处出土了汉墓。举水河边的徐家楼
遗址,五米多深的文化积层中,发现了汉代的简瓦和三国时期的铜发卡。……王家
坊乡还有一处名叫‘吴帝庙’的小村(县志上叫‘吴主庙’),经过调查,它的庙
址尚存。抗日战争前,庙里贡奉的是‘吴帝’。这个‘吴帝’不是别人,就是三国
时期的孙权。”[5]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26.
[2]陈寿.三国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0.
[3]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318.
[4]史智鹏,张龙飞.黄州简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2.
[5]董子儒.赤壁之战与黄冈地理、文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专辑),1992:39.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1:1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54193135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州赤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州赤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