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
(一)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有时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观点,或是虽有适当的观点,但是因
为它不稳定、不清晰,难以成为新知识的固定点。在这种情况下,新旧知识的同化就会受到防碍,这个时
候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实行新知识的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机械学习的出现,奥苏伯尔提出在学习
新知识前,教师能够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抽象概括水平普遍高于新知识,但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引导性材料。
通过这种人为的措施,将最能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高度概括的观点“移植”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
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顺利地利用这些观点来掌握新知识,确保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因为这种引导性材料表现在正式学习之前,并能协助学生组织和把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所以被称为先
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具有教学定向的作用,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要领或概括的框架,并把这节课的内容、观点、
概念和事实,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放入结构框架之中,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先行组织者为课堂教
学提供了方向,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该课的中心内容。
在提出和讨论先行组织者后,教师就为本节课做好了准备。该策略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奥苏伯尔曾写道,如果他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地写成一条原理的话,他会说:影响学
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个点后实行相对应的教学。在每一节新课前,教师应该具
有讲授这节课的宏观把握,知道如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那就要求教师必须先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
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所具有的背景经验。如果学生对概念本身一无所知,那么,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就
比较困难。
课堂教学目的的确定也多半取决于学习者的背景,学习者的背景会部分地影响课程的范围,也会较
大地影响学习活动的类型。如果所分析和叙述的这些抽象文字是学生熟悉的,那么,课程的范围能够比较
大,而对于补充学习活动的需要则较少。但是,如果所叙述的概念和概括对学生来说不熟悉,就必须多补
充相关的课程内容了。
如,教师在讲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课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
解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理解、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
基本的证明方法──反证法的思想方法。那么,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知道“平行”的概念、“直线
与平面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教师确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诊断测验,在实行下一节课之前,先对学生
实行一次测验,通过测验的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水准和接受新知识的水平。另外,平时作业
批改也是了解学生当前状况的有效方法。教师布置的作业除了要能协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之外,还应该
反映出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准备情况。课上、课后和学生实行交流,专项知识检查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广泛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另外,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必须了解所
教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2.选择与确定先行组织者
设计的先行组织者是介绍随后要教的材料的,这个陈述应该充足广泛以包含相关的信息。先行组织
者能够采取不同的形式:概念定义,类推,概括。既能够用文字材料表现,也能够利用形、声材料表现;
既能够通过陈述形式介绍,也能够利用问题式、图式、图表等其他形式引进。所以,对于适当的先行组织
者的选择也是良好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首先,先行组织者的表现不必详细,但它必须能被学生意识到,所以,先行组织者要用学生熟悉的
语言和观点表现。如在上述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六种线与面的关系,归纳出直线与平面
的三种基本位置关系,既激发起学生实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又实现了认知活动的第一次提升。
其次,根据先行组织者的分类选择恰当的形式。按照先行组织者本身与所教内容的关系,能够分为
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当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时,教师能够采用说明性组织者。当学生对新知
识不完全陌生,但是新旧知识之间差异性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为了防止新旧知识的混淆,教师能够采用
比较性组织者。
如在化学课上学习CO的性质时,因为它和上节课刚学的CO2性质差异较大,学生们对此比较陌生,
可在学习CO前复习一下H2的性质,作为先行组织者,通过已熟悉的H2的性质和CO的性质实行比较,
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同化。再如学习电池一节的电解时,学生对在两个电极上哪些离子先放电感到困难,则
可采用从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入手,比较单质的还原性(失电子水平)和其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水平)强弱,
以此作为先行组织者,学生对新知识就很容易接受了。(杨文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
示》,载《化学教育》,2003(4)。)
最后,先行组织者能够分成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三种情况。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
性和抽象概括水准上均高于当前教学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点时称为上位组织者。当教师要教的内容是
比较分散的下位概念,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比如讲解铁、铝等金属元素的性质,教师就
能够先给出学生金属的一般性质。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水准上均低于当前教学内容,即组织
者为下位观点时,称为下位组织者。同样,如果讲解的是很抽象的概念,教师能够让学生先从熟悉的下位
概念开始。比如,要说清楚宗教,能够先让学生了解他们听说过的佛教、伊斯兰教等。当先行组织者在包
容性和抽象概括水准上和当前教学内容是并列关系的时候称为并列组织者。
实施该策略时应注意的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并不是只表现在学习材料之前,也能够放在学习材料之
后表现。它既能够是在抽象性、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能够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性、概括性上
低于学习材料的材料。
整个利用先行组织者组织起来的教学过程能够用图4-1来表示。
图4-1利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0:5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5314623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组织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组织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