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簸”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
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少儿金曲《春晓》,学生倾听。
2、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进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
夜思》就一直伴我成长,今天,我请同学来冃一冃知道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
氛。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古诗《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
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一一诵读全诗一一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一一品
意境,悟感情。
设计意图:古诗学习方法的复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指明了方法和步骤,能让
学生有目标有方法的学习。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二、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根据注释解诗题。
②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③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④根据注释理解大意。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
纠音曲(qt)b6簸
(根据注释纠正“qt”重点指导书写“簸”右下边是“皮”字)
②交流理解诗意
教师点评:喂,你说得真好,能根据注释来理解诗意,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曲
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
生: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训练了学生独立
学习古诗的能力,突破难点。
3、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生:“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师:你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②学生读,全班读。
③看到大家读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给老师一点温馨提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示?
生:希望老师能把诗读准,声音洪亮。
生:希望老师把“九曲黄河”“良淘风簸”读重些,豪迈些。
生: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教师读,学生挑战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
河的雄伟壮观,巧妙米用给教师的温馨提示,既能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④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画出来,也可以用一段话写出来。
学生交流,展示。
对比: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
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读到
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反思: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豕,
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指导朗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作画、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女的生
活进行对比,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⑤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浪淘沙(2)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运用已学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训练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古诗发挥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情节合理,语言要生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
浪淘沙(唐•刘禹锡)
1、解诗题、知作者。
2、朗读全诗
3、理解大意
4、体会感情
同到牵牛织女家。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日本国僧敬龙归》,了解这首诗写日本僧人敬龙学成归国时,
诗人为他写诗送行,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学习《塞下
曲》,了解这首诗描写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讴歌了化干戈
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冃诵《塞下曲》。
3.能看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晚唐时期,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
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一)自主先学,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二)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而你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
(2)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把您送回家。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配乐赛读、齐读。
二、学习《塞下曲》
(一)导入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1•复习边塞诗,弓1入: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
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2•简介作者:
常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二)小组合作
1•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2•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3.师生交流
(1)玉帛朝回望帝京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乌孙使臣携带玉、帛之类珍贵礼品朝见了汉朝天子,礼毕后在归途中还
不时地遥望汉朝京城。乌孙国朝汉后愿意取消自己的王号,对汉称臣。
(2)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边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宁静地生活,再也没有出兵打仗,战火的硝烟迅速
消逝,变幻成日月的光辉给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
(三)检测反馈。
(四)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背诵这首诗。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村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
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
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注:斜体字为多媒体课件内容)。
一、课前预习
二、复习,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
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
自主先学初读,感知诗意。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子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子,指导识记。
音形义
be?被()01池塘
陂陂(O2池塘的岸
坡()03山坡
xi印衔()请
衔街()查
衍()字
衡()典
漪
牧
横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细读,理解诗意。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反馈,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01指名读。
O2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
子的堤岸。塘:堤岸。陂:
池塘。)
O3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
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
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O4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
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
。”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
水满)
O5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
池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
01指名读。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O2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
出示:衔:用嘴含,叼。
O3“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
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
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
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
的上面部分画面和“山
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屏幕显示:寒漪:
“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
呢?
点击进行链接,屏幕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水面隐隐约约出现“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点
击进行链接,齐读
第一、二两行诗句和意思。
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
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作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检测反馈
熟读,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
01这首诗的韵脚字是“陂、漪、吹”,要读得清晰,读出重音;
O2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早满池塘一
山衔落日一一
牧童一
短笛一一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巩固,完成作业。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惠崇春江晓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当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
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
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
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
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
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
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咼
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
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
确流利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女口:晓、暖、
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三)小组合作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豕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去掉拼音,再读课文。(展示课件)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
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
说说?
(学生说:每句都是两个字停顿,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停顿。)
是这样吗?
(课件)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咱们一起读一读。
6•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课件)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
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
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
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
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
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奇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
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学生自主先学,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1,2句:满怀无限的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的时候与久居的北京城告别,
吟着诗,扬着鞭,奔向遥远的东方。
3,4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
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
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
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
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
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
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吕,仍会关心国豕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反思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
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与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逃家小兔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感受语言文字和图画的魅力,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激
起阅读的欲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体会母子情深。
教学重难点: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前面我们读过好几个绘本故事都是跟妈妈有关的,是哪
些呢?
(《我妈妈》、《我讨厌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
2、读了这些绘本,你觉得妈妈怎么样?
3、今天,我们要看的是小白兔和她妈妈之间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逃
家小兔》,齐读题目。
二、观察封面,简单介绍作者。
1、(出示封面图)请大家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只逃离家的淘气的小兔子)
2、简单介绍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插图:克雷门•赫德
三、学生自主先学
读文赏图,体会兔妈妈的爱。
(一)、课件出示第一幅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1、这是一只淘气的小兔子,有一天,它突然要离开自己的家了,于是,
他对自己的妈妈说:“我要逃跑啦!”
2、听小兔这么一说,妈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兔只是微笑着说:(出示)“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
小宝贝呀!”
(二八课件出示第二组图。
1、一听妈妈要来追,小兔嗖地一下变成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叫鳟鱼,
它要游得远远的。
(出示句子:“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小兔不见了,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
2、于是啊,妈妈也要变了,她要变成什么才能追上小兔呢?
观察画面:(兔妈妈准备了一只鱼篓、一只网兜和一根鱼竿,还有一双
黑色的长筒胶靴。她要去做一个捕鱼的人。)
仔细看看,兔妈妈用什么做鱼饵呢?她为什么要用胡萝卜来做鱼饵呢?
出示:“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4、练读对话。
(三)、、课件出示第三组图
1、可是刚被兔妈妈追回来不一会儿,小兔子又要想办法逃了。这回小
兔子变成了什么呢?
2、出示第三组黑白图(小兔子变成石头)
3、当小兔子变成了石头,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那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4、山高不高?爬山累不累?兔妈妈还会坚持下去吗?为什么?
5、指导练习朗读对话。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
二、放手阅读,自主学习。
1、可是,小兔子还是很贪玩,她还想变,还想逃,她还会变成什么呢?
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
2、师生交流。
园丁图“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还是会找到你!”
大树图兔妈妈正展开双臂热情的呼唤着小兔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
帆船图兔妈妈变成了风多用力地吹着小兔子这条帆船呀!
马戏团那根细细的钢丝根本无法站立,可兔妈妈为什么还要去呢?
3、故事中的小兔逃得开心快乐,而兔妈妈也用她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
小兔子的爱。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兔子,你还想变成什么,逃到哪里去?
师生合作用故事里的句式练说。
四、小结反思。
不管你有多淘气,妈妈时时刻刻,形影不离的追随着你,没有一句怨言,
有的只是加倍的细心与呵护,妈妈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一个字——
“爱”!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兔妈妈的这句话!“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抱住你。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0:2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508527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次备课怎么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次备课怎么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