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关于孔子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名孔丘,祖
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着局部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
《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
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
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
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
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
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
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人物生平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
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
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
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
省商丘市夏邑县),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
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
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道德思想
2/3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
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根底,以立
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
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表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那么表达了
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
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那么是建立人
类文明社会的根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
想的精华。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
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
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
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
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
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开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
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根本精神。
专著作品
3/3
《六经》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
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诗歌《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
《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5:1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3242022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子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子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