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1总则
1.1概述
1.1.1为了加强公路养护的拄术管理⼯作,提⾼公路养护技术和服务⽔平,最⼤限度地发挥公路的功能,特制定本规范。
1.1.2搞好现⾏公路的养护和技术改造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要任务。公路养护的⽬的和基本任务包括下列内容:
1.1.
2.1经常保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妤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车安全、舒适、畅通。
1.1.
2.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养护⼯作质量,以延长公路的使⽤年限。
1.1.
2.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逐步提⾼公路的抗灾能⼒。
1.1.
2.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分期改善和增建,逐步提⾼公路的使⽤质量和服务⽔平。
1.1.3本规范适⽤于设有专业养护机构和固定养护组织的国家⼲线、省级⼲线和主要的县级公路。其它公路可以参照使⽤。
1.2公路养护的技术政策和措施
1.2.1公路养护应遵循下列技术政策:
1.2.1.1公路养护⼯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通过科学分析,预
防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特别要做好⾬季的防护⼯作,以减少⽔毁拟失。
1.2.1.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选⽤当地天然材料和⼯业废渣;充分利⽤原有⼯程材料和原有⼯程设施,以降低养护成
本。
1.2.1.3推⼴应⽤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法,改善养护⽣产⼿段,提⾼养护技术⽔平。
1.2.1.4重视综合治理,保护⽣态平衡、路旁景观和⽂物古迹;防⽌环境污染;注意少占农⽥。
1.2.1.5全⾯贯彻执⾏《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作制度》,加强桥梁的检查、维修、加固和改善,逐步消灭危桥。
1.2.1.6公路养护⼯程设计,应符合现⾏《公路⼯程技术标准》(JTJ01-88)的规定;公路施⼯时应注重社会效益,保障公
路畅通。
1.2.1.7加强以路⾯养护为中⼼的全⾯养护。
1.2.1.8⼤⼒推⼴和发展公路养护机械化。
1.2.2公路养护⼯程的技术措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1.2.2.1认真开展路况调查,分析公路技术状况,针对病害产⽣的原因和后果,采取有效、先进、经济的技术措施。
1.2.2.2加强养护⼯程的前期⼯作、各种材料试验及施⼯质量检验和监理,确保⼯程质量。
1.2.2.3推⼴路⾯、桥梁管理系统,逐步建⽴公路数据库,实⾏病害监控,实现决策科学化,使有限的资⾦发挥最⼤的经济效
益。
1.2.2.4推⼴GBM⼯程,实施公路的科学养护与规范化管理,改变现有公路⾯貌,提⾼公路的整体服务⽔平。
1.2.2.5认真做好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作,积极开发、采⽤⾃动化观测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公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
科研及社会各⽅⾯提供全⾯、准确、连续、可靠的交通情况信息资料。
1.2.2.6改⾰养护⽣产组织形式,管好、⽤好现有的养护机具设备,积极引进、改造、研制养护机械,逐步实现养护机械装备
标准化、系列化,以保障养护⼯程质量,提⾼养护⽣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1.2.2.7加强对交通⼯程设施(包括标志、标线、通讯、监控等)、收费设施、服务管理设施等的设置、维护、更新⼯作,保
障公路应有的服务⽔平。
1.3公路养护⼯程分类与管理
1.3.1公路的养护按其⼯程性质、规模⼤⼩、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修保养、中修、⼤修和改善四类。各类养护⼯程分别包括
下列内容:
1.3.1.1⼩修保养⼯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程设施进⾏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它通常是由养护⼯区(站)在年度⼩修保养定额经费内,按⽉(旬)安排计划,经常进⾏的⼯作。
1.3.1.2中修⼯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程设施的⼀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的⼩型⼯程
项⽬。它通常是由基层公路管理机构按年(季)安排计划并组织实施的⼯作。
1.3.1.3⼤修⼯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程设施的较⼤损坏进⾏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
技术等级范围内进⾏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公路通⾏能⼒的⼯程项⽬。它通常是由基层公路管理机构或在其上级机
构的帮助下,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和⼯程预算来组织实施的⼯作。
1.3.1.4改善⼯程:对公路及其⼯程设施因不适应交通量和载重需要⽽分期逐段提⾼技术等级,或通过改善显著提⾼其通⾏能
⼒的较⼤⼯程项⽬。它通常是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或地(市)级公路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计划和设计预算来组织实施或招标完
成的⼯作。
1.3.2对于当年发⽣的较⼤⽔毁等⾃然灾害的公路抢修和修复⼯程,可列为专项⼯程办理。对当年不能修复的项⽬,视其规模
⼤⼩,列⼊下年度的中修、⼤修或改善⼯程计划内完成。
1.3.3公路养路费的使⽤,必须坚持专款专⽤的原则,⾸先满⾜⼩修保养、中修、⼤修和⽔毁修复的需要,然后安排必要的改
善⼯程。
1.3.4养护⼯程的计划、设计预算、招标、施⼯质量和安全、经济核算、检查验收、⼯程决算和技术档案等管理⼯作,应按照
交通部现⾏的有关规定办理。
1.3.5⾼速公路的养护⼯程分类和管理,详见本规范第11章有关规定。
1.4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
1.4.1公路养护的质量要求是:保持路⾯整洁,横坡适度,⾏车舒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畅通;构造物完好;沿线设
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逐步实施GBM⼯程,⼒争构成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1.4.2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应根据路况实际达到质量要求的程度,划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以优、良等公路⾥程占
养护总⾥程的百分⽐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具体评定⽅法按现⾏《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5-94)办理。全部控制出⼊和部分控制出⼊的汽车专⽤公路的养护质量考核,应按照交通部颁发的《⾼速公路养护质量评
定标准》办理。
1.4.3桥梁的养护管理⼯作,除考核桥梁的完好程度外,应创造条件定期检查其实际承载能⼒,逐步将“桥梁载重能⼒适应
率”作为专项考核指标。
1.5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体系
1.5.1省、地(市)、县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设总⼯程师、主任⼯程师、主管⼯程师,连同其相应的技术管理部门组成技术
管理体系,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作。三级养护技术负责⼈的主要职责应包括下列内容:
1.5.1.1贯彻执⾏国家有关公路技术法规和公路养护、修建的技术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制订本地区公路养护技术管理的有关
规定和办法。
1.5.1.2定期组织检查公路各项⼯程设施的技术状况,提出或审定各类养护⼯程的技术措施和⽅案。
1.5.1.3负责组织养护⼯程的竣⼯验收及参与组织新、改建⼯程的竣⼯验收。
1.5.1.4负责组织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系统地观测公路使⽤情况,掌握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充实和修订公路路况技术档案,逐
步建⽴数据库系统。
1.5.1.5掌握国内外公路科技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开发、推⼴公路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艺,,组织科技交流和培训专
业⼈材。
1.5.2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必须配备⾜够的养护⼯程技术⼈员。地(市)级以
下管理机构的专职养护⼯程技术⼈员每管养⼟100km⾄少配备4⼈。地(市)和县级机构内,养护⼯程技术⼈员总数占全部管
理及服务⼈员总数的⽐例应不⼩于30%。随着技术⽔平提⾼和业务⼈员的补充,其所占⽐例应相应增加。
1.5.3为实现公路养护⼯程逐步达到机械化的⽬标要求,对公路养护机械的配备标准及其相应的技术指标,可参考《公路养护
每100km机械配备参考表》办理。
1.5.4⾼速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技术管理体系,可参照本节规定办理。
2路基
2.1⼀般规定
2.1.1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的基础。它与路⾯共同承担车辆荷载,并把车辆荷载通过其本⾝传递到地基。路基
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稳定的基本条件。必须保持路基⼟的密实,排⽔性能良好,各部尺
⼨和坡度符合要求,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2.1.2路基养护应通过对公路各部分的⽇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修复或加固,消除病
害根源。其作业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2.1.2.1维修、加固路肩、边坡。
2.1.2.2疏通、改善排⽔设施。
2.1.2.3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
2.1.2.4清除坍⽅、积雪,处理塌陷,检查险情,防治⽔毁。
2.1.2.5观察和预防、处理翻浆、滑坡、泥⽯流等病害。
2.1.2.6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局部路基进⾏加宽、加⾼,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不良路段,使之逐步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标准。
2.1.3路基养护⼯作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2.1.
3.1路基各部分经常保持完整,各部尺⼨保持规定的标准要求,不损坏变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1.
3.2路肩⽆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平整坚实、整洁,与路⾯接茬平顺。
2.1.
3.3边坡稳定、坚固,平顺⽆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规定。
2.1.
3.4边沟、排⽔沟、截⽔沟、跌⽔井、泄⽔槽(路肩⽔簸箕)等排⽔设施⽆淤塞、⽆⾼草,纵坡符合要求,排⽔畅通,进出⼝
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及边沟内不积⽔。
2.1.
3.5挡⼟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保持完好⽆损坏,泄⽔孔⽆堵塞。
2.1.
3.6做好翻浆、坍⽅、⼭体滑坡、泥⽯流等病害的预防、治理和抢修,尽⼒缩短阻车时间。
2.1.4路基养护⽤⼟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类。路基⼟的分类按⼟(岩)的粒径可分为巨粒组、粗粒组和细粒组。
2.2路肩
2.2.1路肩应保持适当的横坡,坡度顺适。硬路肩横坡与同类型路⾯横坡相同;
⼟路肩或草⽪路肩的横坡应⽐路⾯横坡⼤1%~2%,以利于排⽔。
2.2.2路肩应经常保持平整、坚实。对车辙、坑槽、与路⾯产⽣错台以及堆积物形成的⾼路肩,必须及时整修或清除;积⽔和
淤泥及时排出和清除,并⽤与原路肩相同的⼟填平压实,保持原有状态。硬路肩产⽣病害可参照同类型路⾯的治理⽅法处理。
2.2.3当路肩的横坡过⼤或过⼩时,应及时整修。对于⼟路肩,横坡过⼤时,应⽤良好的砂性⼟填补并压实;横坡过⼩时,应
铲削整修⾄规定坡度。对于硬路肩,宜结合⼤中修⼯程进⾏调整。
2.2.4陡坡路段的路肩,易被暴⾬冲成纵横沟槽,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2.2.4.1设置截⽔明槽。⾃纵坡坡顶起,每隔20m左右两侧交叉设置30~50cm宽的斜向截⽔明槽,并⽤碎(砾)⽯填平,同
时在路肩边缘处设置⾼l0cm、顶宽10cm、底宽20cm的拦⽔⼟埂,在每条截⽔明槽处留⼀淌⽔缺⼝,其下边的边坡⽤草⽪或砌
⽯加固,使⾬⽔集中在截⽔明槽内排出,见图2.2.4。
2.2.4.2⽤粒料加固⼟路肩或有计划地铺筑硬路肩。
2.2.5路肩外侧边缘被流⽔冲缺,或牲畜踩踏、车轮碾压形成缺⼝时,应及时修补,也可结合实施GBM⼯程,⽤⽯块、⽔泥混
凝⼟预制块铺砌(或现浇)路肩边缘带(护肩带),其宽度不⼩于20cm,既保护路肩,⼜美化路容。
2.2.6路肩上严禁种植农作物和堆放任何杂物。对于养路材料,应在公路路肩以外设置堆料台。堆料台的设置位置及⼤⼩见图
2.2.6,其间距以200~500m为宜。
对⼤中修及改善⼯程所需的砂⽯材料,如确因⽤地困难⽽必须堆放在路肩上时,应做到不两边同时堆放,且料堆内边距路⾯边
缘不⼩于30cm,料堆的长度不⼤于10m,每堆料之间的距离不⼩于lm,以利于排⽔。桥头和平曲线内侧、陡坡路段不得堆
料。
2.2.7为减少⼟路肩的养护⼯作量,对路⾯过窄或⾏车密度⼤的路线,应尽量利⽤当地砂⽯或矿碴等材料,对路肩有计划地加
固、硬化,或⽤沥青、⽔泥混凝⼟材料改铺成硬路肩。
2.2.8实施GBM⼯程的公路,路肩应根据设计要求硬化,并砌筑路肩边缘带。
2.2.9路肩边缘带应加强养护和修理。对由于⾬⽔冲刷及车辆碾压造成的松动、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2.10铺筑硬路肩有困难的路线或路段,也可种植草⽪或利⽤天然草来加固路肩。种植草⽪应选择适宜于当地⼟质、易于成
活和⽣长的草种,成活⽣长后定期进⾏维护和修剪,草⾼不得超过15cm,并随时清除杂草和草丛中积存的泥沙杂物,以利排
⽔,保持路容美观。
2.3边坡
2.3.1路基边坡的坡⾯应保持平顺、坚实⽆冲沟,其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应经常观察路堑,特别是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情况。
如发现有危岩、浮⽯等,应及时处理、清除,避免危岩、浮⽯滚落危及⾏车、⾏⼈安全和堵塞边沟,影响排⽔。
2.3.2当⼟路堑边坡出现冲沟时,应及时⽤粘⼟填塞捣实;如出现潜流涌⽔,可开沟隔断⽔源,将⽔引向路基以外。
2.3.3填⼟路堤边坡因⾬⽔冲刷,易形成冲沟和缺⼝,应及时⽤粘结性良好的⼟修补拍实。对较⼤的冲沟和缺⼝,修理时应将
原边坡挖成台阶形,然后分层填筑压实,并注意与原坡⾯衔接平顺。对路堤中间部分⽤粉煤灰填筑的路基,尤应注意加强边坡
的养护。发现冲沟、缺⼝应及时修理,以防⽌粉煤灰流失,影响路基
整体强度和稳定。
2.3.4边坡、碎落台、护坡道等易出现缺⼝、冲沟、沉陷、塌落或受洪⽔及边沟流⽔冲刷,应根据⽔流、⼟质等情况,采取下
列措施:
2.3.4.1对⼟质不良,容易出现少量坍塌的路堑、路堤边坡,⼀般可采⽤种草、铺草⽪办法加固。不同⼟质的种草要求见表2.
3.4-l
不同⼟质边坡⽤草⽪加固表2.3.4-1
*路堑可不加固
2.3.4.2河滩、河岸的路堤边坡,宜采⽤植树加固。树种应选择适合当地⼟质、⽓候,⽣长迅速,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乔⽊
及耐⽔浸的灌⽊。植树平⾯布置以乔、灌间种多⾏带状或梅花式为宜。栽植间距参见表2.3.4-2。
护坡林种植间距参考表2.3.4-2
2.3.4.3河⾯较宽、主流固定、流速较⼩、路线与⽔流⽅向接近平⾏的沿河路堤边坡,且仅受季节性⽔浸或冲刷轻微、⼟质⼜
适合于草类⽣长,可采⽤种草或铺草⽪加固,也可培育⾃然草⽪。
2.3.4.4种草加固⽅法可根据下列
不同情况进⾏合理选择:
(1)边坡坡度不陡于1:1.5,
仅为防⽌地表⽔渗⼊,可直接种草
或⽤草⽪铺成⽅格,然后在⽅格内
种草。
(2)边坡坡度不陡于1:1.5,路堤浸⽔时⽔流速度在0.6m/s以下,可在边坡上分排打⼊长30~50cm的⼩⽊桩,然后在坡⾯上
平铺草⽪,见图2.3.4-1。2.3.4.5当路堤边坡常年受⽔淹和风浪袭击,冲刷较严重,堤脚易被淘空时,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4:5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3122622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路养护.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路养护.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