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1/5
九年级语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论雷峰塔的倒掉》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的特点;学习以议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讽刺性,强烈的感情色彩,多种多样的句式。
3、理解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而以议论为主。杂文的特点是及时
反映社会重要问题,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短小精悍。语言形象、生动、深刻。
二、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杂文,选自《坟》,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第一期。“五·四”运动
之后,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不断发生分裂,有一批文人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提倡
“整理国故”、“保存国粹”,鼓吹尊孔读经,妄图用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封建军阀的统治。
1924年9月25日某某西某某边的雷峰塔倒掉了,有人(封建复古派)便借题发挥,重弹“保
存国粹”的老调。对此,鲁迅先生写下此文,抨击封建道德礼教和封建复古主义。
三、自读课文,理解认识以下字词:
1、生字:
chányàngtúfěisuǐjíménghuán
禅恙荼诽髓嫉氓鬟
bōyújìchùcízhuī
钵盂祭俶雌锥
2、生词:
夕照——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傍晚太阳光照耀下的景色。
word
2/5
禅师——对和尚的尊称。
田夫野老——农夫、乡下人。
村氓——村民。
脑髓里有点贵恙的——思想里有点毛病(指封建思想)的人。贵恙,原来是对别人的病
的客气说法,这里有讽刺的意味。
荼毒生灵——残害人民。荼毒,毒害、残害。生灵,人民、百姓。
腹诽——嘴里虽然不说,心里认为不对。也作腹非。
四、课文分析:
思考:1、鲁迅对雷峰塔的倒掉有哪些看法?
2、为什么会有这些看法?
3、雷峰塔象征什么?
1、对雷峰塔的态度(1、3、10段)
塔身——“听说”、“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破破烂烂”
塔景——“并不见佳”
镇压义妖——“惟一的希望,就在……倒掉”、“看见……就不舒服”、“仍然不舒服,仍
然希望他倒掉”、“活该”。
――→无关痛痒,并无遗憾,鄙夷反感。
这塔是镇压之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
2、对白娘子的态度(2、3段)
故事概括: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白蛇寻夫――→白蛇中
计――→被塔镇压。
白娘娘的性格特点:善良、追求幸福、勇于反抗。
――→对白娘娘同情、赞赏(第3段)
3、对法海态度(6、7、8、9、10段)
“本应该只管……”、“偏要……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
的。”、“的的确确应该由法海负责”、“现在只有……,非到……出不来”、“活该”。
理由:
1)法海对白娘娘之事横加干涉,并使用暴力。就该倒。(顺乎情理)
2)民意证明,人们都怪他多事。(顺乎民心)
word
3/5
3)玉皇大帝都怪他荼毒生灵要拿办他。(顺乎天意)
――→对法海多管闲事的不满,对其施加暴力干涉、破坏别人幸福的行为的谴责。
可见法海是一个自私、虚伪、灵魂丑恶的形象,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抓住雷峰塔倒掉这一新闻,借题发挥,对这座象征封建统治的“镇压的塔”的倒塌表示
了极大的庆幸和欣喜,无情鞭挞了扼杀自由、摧残幸福的封建势力,表现了鲁迅先生彻底的
反封建精神。
5、小结:
从“我”对白娘娘的赞赏同情,对法海的不满,到希望雷峰塔倒掉,可以看出“我”对封建
秩序即封建礼教的不满,希望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强烈愿望和对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并预
示着压迫人的人和秩序终将垮台。
五、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杂文,而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论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即从表达方
式上看,既有叙述又有议论。在本文中,表现为夹叙夹议的写法。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从
整篇文章来看,哪些段落以议为主,哪些段落以叙为主,从各个段落来看,如第一段,哪几
句是议论,哪几句是叙述?)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从整篇文章看,1、4、5、9、10段以议为主,2、3、6、7、8段以叙为主。
从文章局部看,体现在语句上,有叙述性的,有议论性的,融为一体,这样夹叙夹议,
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语言凝炼、辛辣、平易、流畅。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
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
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腹诽的非常多,
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
word
4/5
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
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
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
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
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
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1、分析“偏要”“横来”“大约”“简直”“一定”的表达效果。
2、作者为什么描写找蟹和尚的过程和蟹和尚的模样?
3、分析“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一句的含义。
4、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这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活该”是全文的结尾。这个结尾有什么特点?
【试题答案】
1、“偏要”、“横来”两个词语突出了法海蛮横干涉婚姻自由的恶劣行径。“大约”、“简直”、
“一定”对法海予以讽刺。“大约”表示猜测语气,接着用肯定语气“简直”、“一定”表示
这个结论不容置疑。这样语气一转以讽刺的意味有力地揭穿了法海虚伪,卑鄙的本质。
2、运用了先“煮”、后“揭”,再“切下”、“取出”、“翻转”等词语。是一个罗汉模佯,
有头脸,身子,坐着的丑恶形象。是为了讥讽其丑恶。
3、结局是躲在蟹壳里,“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说明一切封建统治者和卫
道者终于不能逃脱历史的惩罚,万恶的封建主义制度必然崩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word
5/5
4、反问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人民对胜利的欢呼,对失败者的嘲讽、奚落,对封建统治者、
卫道者的仇恨和对他们灭亡的快意。指出一切反动势力的下场都应如此,是罪有应得。
5、“活该”是一个词语组成的段落,是作者为了突出、强调它的内容而特意分出来的强调
段。作者把对法海的千般憎恨和对雷峰塔倒掉的万分欣喜凝聚在这个词语里,突出强调了法
海可耻的下场和封建制度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作为全文的总结,它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作
为全文的收束,它干净利落,引人深思。“活该”两字收尾,集中表现了人民对胜利的欢呼,
痛快淋漓地嘲讽了镇压人民的反动势力,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4:3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30190135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雷峰塔的倒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雷峰塔的倒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