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留守儿童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10 14:25:26 阅读: 评论:0

认识实习-伤感的情歌

留守儿童问题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涂画)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探讨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学习方面

1.1.1意志薄弱,缺少学习热情,厌学情绪严重,导致学习

偏差。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离开家出去打工后,孩子在家的学习

处于无人看管的状况,他们遇到问题后在学校能问老师、同学,

在回到家后,他们就只能一个人思考,没人能够帮助他们,给他

们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让他们在学习上受挫,思索时间长了没

结果,他们就会放弃,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由于"留守儿童"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

而且他们的父母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检验孩子在家的表现,所以

他们事实上比其他儿童更渴望学习,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

导及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

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并由此形成恶性循

环。

1.1.2无人看管,缺乏监护和家教,性格放纵,不好好学

习。留守儿童正值学习的最佳时期,理应得到最好的教育,

在学业上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但是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看管,

这些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

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据调查,本校小学生辍学比例占

11%,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留守学生

占60.4%,成绩优良的

只有6%。由于孩子缺少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仅凭学校教育,达

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1.3重视不够,缺少教师关爱,学习动机薄弱,缺乏独立

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确立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后,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往往不

善于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注意不到细微的进

步,不能每天督促其实现学习目标,没有更多的关注和激发

他们的学习动机,致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薄弱。据调查,学习

中遇到困难时,只有9.7%的"留守儿童"会经常提出来跟教

师讨论,有18.8%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

太严肃了,生活在相对特殊环境里的"留守儿童"心理压力

大,不敢接近;12.4%的"留守儿童"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

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33%的学生

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

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

1.2个性和人格方面

1.2.1留守儿童易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

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

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200名学生问卷调

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0.7%的留守儿

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2.2%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

次,20%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由于自己的愿望经

常不能满足,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不能和父母说悄悄话,时

间久了,就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等情绪,性格趋于内向。还有

一些留守儿童既得不到父母亲情的呵护和关爱,也得不到来自

祖辈和亲戚的关爱,因此看到周围能受到父母或祖父母、亲戚

关爱的同学,心里会难免失去平衡。其次,对于这些留守儿童

来说,他们的心中也时常感受到学习压力,也想让自己的学

习成绩不断提高,以此来回报在外打工的父母,但由于在学习

上没有人及时督促、辅导,因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难以实

现,进而会产生焦虑,即感到紧张、心里烦躁,心里不踏

实,也容易出现感到没有前途、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抑郁症

状。

1.2.2留守儿童大多数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留守儿童监护

人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心理特别是个性方面的重要因素。众所周

知,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祖辈,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

爱的、照顾过度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容易造成儿童的任性、

易发脾气、容易激动、易攻击等个性特征,即表现出敌对情绪

方面的一些特征。对于寄养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别人家里,

时时感到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使其在待人处事时非常敏感,

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使留守儿童受到伤害,

因此容易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好,进而对别人也求全责备。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被寄养的留守儿童就容易出现对多数人不

信任,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由于不信任而产生非常严

重的逆反心理。

1.2.3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存在障碍。长期处于失落自卑

的情绪中,再加上无人为他们排解,学校也不能进行相应的

心理辅导,一部分留守儿童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据调查,本校

留守儿童中有25%的同学很少有相处好的同学,甚至有9%的

同学没有好朋友,这些数字让人惊诧,他们几乎不参加学校的

集体活动,也很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再加上现在小学每个班

都有60至80名学生,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很好地与他们进

行交流,导致他们性格越来越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2、维护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探讨

2.1学校要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主要责任。

2.1.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摸清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作

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留守儿

童,更应关注。做好留守儿童的调查,建好留守儿童数据库,

学校、家庭、社会要协同配合,采取多种措施,关爱这些孩

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关键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关爱,让

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让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的

关注。

2.1.2开设心理咨询室,让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老

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深入开展各种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发展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

留守儿童心理的困惑。

2.1.3注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方面,特别是生活方

面,经常与他们谈心。坚持开通亲情热线,融洽亲情,让留守儿

童每周能和父母通上一次电话,缓解他们对亲人的思念。

2.2家庭也要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父母亲要注意加强和

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多陪在孩子身边,要为孩子的健

康成长

创造条件。

2.2.1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尽可能选择合适的监护人,

经常孩子进行良好沟通,还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监护人保持

联系,畅通交流渠道。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心理等问

题,要能共同商讨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

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2.2.2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过度的物质满足。由于父

母常年在外,在亲情上不能满足孩子,很多父母就用过度的

物质来补偿,岂不知这是"赔了金钱又害儿"。孩子手中有钱

了,就能到很多地方去消费,有的父母让孩子成为持卡族,

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有了钱又抵挡不住

诱惑,许多留守儿童就成了网吧的常客,有时暂时没钱就去偷

盗。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应该转变心态,更多地与子女进

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成长。“早期的亲

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

(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中国也

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优良的家庭教养

方式对人的一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3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3.1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大力度取缔学校周

边的不法网吧,规范网吧管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净化

社会环境。而且要尽可能与学校多联系,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

活动,

引导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特长

2.3.2建立健全校外辅导员制度。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

由政府出面聘请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士人校外辅导员,利用社会

跟踪辅导,纠正部分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弥补留守儿童在校

外活动时间的教育空白。

2.3.3积极发展地方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

题,就要把他变为非留守儿童,政府要千方百计找项目,扩大地

方就业范围。同时,政府还要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让在外地的打

工父母能接孩子到城里上学,让他们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

为打工子女开辟就学的”绿色通道“。

留守儿童已普遍受到社会学校的关注,“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教

育和培养他们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义务,我们一起携起手来,

让留守的天空不再灰暗,让留守的天空也能出现彩虹。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4:2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29526135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留守儿童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留守儿童问题.pdf

上一篇:人际沟通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