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
高适《别董大》的赏析与译文(精选9篇)
赏析篇一
送别诗词多缠绵柔婉,少慷慨豪放,这首诗就属于后者,因此显得风格独
特。
诗的前两句描写送别时的外在环境。黄云密布,落日昏黄暗淡,正是要孕
育一场大雪。才感受到北风的刺骨,才看到大雁南归,大雪就忽然飘落,纷纷
扬扬,刹那间天地一色。这两句写冬景,晦暗寒冷,有点沉闷。虽然没有涉及
到人世沧桑,已使人置身风雪之中,听北风呼啸,望大雁南翔,看黄云密布,
似闻壮士长啸之声。此处极言送别环境之恶劣,衬托出下两句转折之妙。更多
有关离别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突然一转,不写在此种晦暗
寒冷环境中凄凉的心境,而转为对朋友的积极劝慰。你不要担心此去没有知
己,凭你的才气,普天之下有谁不知,有谁不晓呢?此时,作者与朋友都处于
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本应惺惺相惜,共同扶持,却面临各奔东西的情景,其
心中的悲伤是可想而知的。作者却发出豪言,努力劝慰朋友,足以鼓舞人心,
激励人之心志。
这两句诗,不仅紧扣董大天下传扬的著名琴师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
贱、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阔大深远。
阅读训练】:篇二
(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
(2)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
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
(3)“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5)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6)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名句篇三
第2页共9页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篇四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
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
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
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
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
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
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
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
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
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
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
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
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
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
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
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
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
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
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
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
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
第3页共9页
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
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
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
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
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
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
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
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
上乘之作。
赏析篇五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
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
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
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
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
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
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
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
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
第4页共9页
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赏析:篇六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
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
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
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
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高适(700—765),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
省景县城)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
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
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
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
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
“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
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
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
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
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
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
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
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
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
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
第5页共9页
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
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
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
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
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
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
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
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
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
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
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
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
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
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
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
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
种风格的佳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
第6页共9页
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
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
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
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
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
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
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
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
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
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
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
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
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
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
但题材有所扩展。
出处篇七
唐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原文及翻译篇八
: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7页共9页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
“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
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
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
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
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
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
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
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
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
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
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
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
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
第8页共9页
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
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
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
望为慰藉。
:
(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
(2)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
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
(3)“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5)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6)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1)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傍晚黄云覆盖千里,风
吹雁飞,大雪纷飞之景,既壮阔,又悲凉;这正是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准备。
(2)后两句抒情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写得大气豪放,踌躇满志。
(3)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
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4)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
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5)日暮黄昏,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雁瑟瑟地出没在寒云之上。辽
阔、苍凉、渺茫。
(6)在慰藉朋友的孤独情怀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信心与希望:走吧,朋友,
走进大漠,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凭着你高尚的人品与魅力无穷的人格力量,
还是会有无尽的友人聚集到你的身边来的。
翻译】:篇九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第9页共9页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1:1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17919134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别董大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别董大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