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

更新时间:2023-03-10 10:48:17 阅读: 评论:0

白沙古镇-姜通

那个星期天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怎样截屏电脑屏幕)

那个星期天

日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3.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修改

一、导入

二、新课讲授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

位同学可以来给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

容?

《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

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文章,史铁

生的《那个星期天》。

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取这

样一个题目?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一)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

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

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

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

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能

否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

他出去玩的经历

2.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与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三、小结

四、作业

“我”的心情

4.那么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

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

不好?为什么?

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

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

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二)重点研读,体会人物感情

自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圈划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

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2.“……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

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

了?

(1)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

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

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

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3.“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藏在大门后”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

心情的愉快。

4.“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耐心地等待。

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

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

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

5.整个上午都在母亲脚底下

追在母亲的脚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到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

情。

那两条腿不停地晃动,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

化: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2.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儿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

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孩童与母亲沟通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品析课文,进一步感受“我”的心里变化

难点:

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孩童与母亲沟通的问题

课时:2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修改

一、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

程,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

的过程?

期盼——愉快——耐心等待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我”的内心世界

(一)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6.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焦急,执着。

我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

怎样的?

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

存期盼。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

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

失落。

“我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第6段中,我的心情由之前的等待——期盼落空的

失望。

7.“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

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

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

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

情。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

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

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

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

三、小结

四、作业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

执着——焦急——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

——消逝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二)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

1.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

那么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在第7小节中: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

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一边亲吻我一边……对不起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

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

我的怜爱。

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

只能不停地劳作。

2.可能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既然“我”为什么不

直截了当地拉着母亲出门呢?一定要等母亲停下

来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

(三)领会主旨,学习写法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父母要能够兑现给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

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能够正确地表达自

己的需求。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

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

实。

本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生动细致地刻

画了“我”盼望出门的心路历程。提示我们正确地

与家长沟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0:4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16497134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那个星期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那个星期天.pdf

上一篇:我的职业生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那个星期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