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
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桩基安全等级为乙级。
预应力管桩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图集号川03G316),选用PHC-
AB4(95)。
一、预制管桩的进场验收
(一)预制管桩的堆放:
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来卸下堆放,地点选择要有利于打桩施工,当场地条件许
可时,宜单层堆放,叠层堆放时,层间必须放垫木,各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面上,管
桩最高堆放三层,先用的桩应放在上层。
堆放场地要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加木方作支点。
(二)预制管桩的验收:
对于卸下来的桩,施工员和质检员要认真检查,不合格的管桩不得进入现场。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有限,质检员只能对管桩的外观及几何尺寸来进行验收。另外,需
检查管桩每批次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材料是否真实、齐全。
管桩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
产品等级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粘皮和麻面不允许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
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
0.2%;每处粘皮和麻面的
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
补。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
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
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
且应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
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
1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
桩长度的5%,且应修补。
度,每处长度不大于3mm,计
长度不大于桩长的10%,或;称
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1mm,且
应修补。
累
对
于
局部磕损不允许
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
处面积不大于20cm2,且
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
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
补。
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
纹不在此限。
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筋、脱头不允许
桩套箍凹陷不允许凹陷深度不大于5mm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许
接头和
桩套箍
与桩身
结合面
漏浆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
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
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
层厚度,长度不大于周长
的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不允许
、压桩工艺流程图
安装桩尖II调整管桩垂直度
检查复核桩位I一桩机就位I—桩机起吊桩I—I对位插桩I一压桩
I喂桩至桩机前I调整桩架垂直度
移动桩机打下一条—收机一测量终压值继续施压电焊接桩
三、施工要点
(一)压桩机具
1、施工管桩的压桩机拟选用性能良好的YZY-5压桩机。该类型的压桩机的桩架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高工程施工的工效。
2、送桩器及衬垫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型,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压性。送桩器长度应
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
b)、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
c)、送桩器与管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内径应
比管桩外径大20~30mm。
3、施工现场应配备电焊机、气割工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等施工用具。
(二)管桩的施压
管桩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管桩起吊后,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
大于国家规范允许范围,并宜进行校正;必要时,宜
拔出重插。第一节桩桩顶离地面0.5m-1.0m时停压,起第二节桩,
操作同前,至上节桩中心线与下节桩重合时,校正垂直度,上下节桩要确保顺直,错
位偏差不得大于国家规范允许范围;接桩后继续施打至设计要求。
2、管桩施压过程中,桩身的中心线应垂直。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
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3、在较厚的粘土、粉质土层中施工,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
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4、压桩时应由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表,由当班施工单位的质检
员验证签名,并经当班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验证签名后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
录。
(三)焊接接桩一般要求
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
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
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国家规范允许范围。
3、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时宜先在坡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
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5、焊接层数不得小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
饱满连续,不得有施工缺陷,如咬边、夹渣、焊瘤等。
6、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以继续锤击,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7、电焊条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四)压桩时垂直度的控制:
1、起吊第一接桩对位后,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桩机塔架的垂直度调整是通
过桩身支撑的油缸来调节的。桩机的垂直度达到要求后,再调整桩的垂直度。
2、调整桩的垂直度的方法是从正面和侧面由两个吊锤成90°方向进行观测,保
证桩入土后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国家规范允许范围。在打桩过程中,应由两人在正、
侧两面随时观察,如发现倾斜应立即调整,确保成桩后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国家规范
允许范围。
3、当第一节桩压至地面约50cm左右时,开始接第二节桩,接桩前应先将桩对
平,调整好垂直度,对桩端头不平之处需用铁片锲入填平才能施焊。
(五)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处理:
—压力值突变;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六)、送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m。
2、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
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
3、送桩的最后终压值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最后终压值予以修正。
(七)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作
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
(八)收机标准
收机标准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桩的规格和长短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后给出。
压桩时,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地质资料,当沉桩终压值和桩入土深度达到要求
时,即可收机,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终压值的控制一般来说都是通过试压桩来定。
停机以终压值控制为主,入土深度为辅,当终压值达到设计要求,且桩的入土深度与
设计深度相差无几时,可停机转入下根桩施工;当压力达到设计要求而入土深度与设
计深度相差太大时,应停止施工,向甲方汇报研究解决;若遇特殊情况如压力值骤变,
桩身失控倾斜、断桩、移位或严重回弹、桩顶及桩身破碎等应立即停锤报告,组织有
关单位研究处理。
记录人员要认真负责,如实记录,记录结果整理后编入资料,技术负责人应及
时组织现场隐蔽工程验收和办理各种签证手续。
压桩的最后终压值应在具备下列条件时测量:
1、桩头完好无损。
2、压力跳动正常。
3、桩身中心线重合。
4、桩帽衬垫厚度等正常。
三、技术措施
1.桩尖焊接到桩管上后,应将桩尖对准桩位点,待桩管入0.5m~1.0
m后进行桩垂直度校正,偏差不得大于国家规范允许范围,然后才能继续施压。
2.当第一节桩压至地面约0.5m~1.0m时开始接第二节桩;焊接前应先将桩端
对齐、用两个吊锤成90°方向观测控制好桩身垂直度,对接缝间隙稍大处用薄铁片
填实后才能施焊。接第三节桩同此,要保证成桩后偏差不超过国家规范允许范围。
3.作好各项隐蔽工程记录,由甲方、监理等签字认可并整理、归档。
4.压桩完成后,若有露出地面的桩段必须在移机前用截桩机截割,严禁利用
压桩机行走推力强行将桩扳断的作业法。
5.压桩过程中应经常注意观察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桩身裂缝或掉
角,应立即停机,找出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1.每一根桩应一次连续打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无故停歇,
且尽可能避免在桩尖接近设计持力层时进行接桩。
2.试桩时应做好全过程记录,包括桩入土深度、终压力等;待取得单桩承载力
测试资料后确定终桩控制标准。
3.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施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管桩桩身合缝处的直径与其相垂直方向的直径之差不宜大于5mm;钢模板
环向连接处的桩身混凝土应平整,不得有明显的竹节状。
(2)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和防止桩的上浮,以避免降低单桩竖向承载力。
砼预制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预控对策
质量
通病
主要原因预控对策
1
桩身
断裂
或
桩头
碎裂
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低,不能承受
施压桩的作用力
管桩强度必须达到1%,方可植桩和压
桩
桩在堆放、运输、起吊过程中产生
断裂
植桩前必须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质
量,防止将断桩就位使用
桩头裙板漏浆形成空洞、桩顶面不
平、镦头高出端头板
管桩进场前进行严格检查
压桩时偏心锤击压桩时校准桩心
在厚粘性土中停歇时间太久再施压
严格控制每根桩的施打时间
送桩器尺寸不合适或倾斜选用合格的送桩器
自由落锤落距太大严格按试桩时确定的落距施打
在“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质
条件下打桩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
准或改为静压施工
压桩时未加桩垫或桩垫太薄,或未
及时更换
选用符合标准的桩垫并及时更换
边坡滑移或土方开挖不当加固边坡,压桩位时不开挖基坑
2
桩顶
位移
测量放线有误
自行多次复核后请监理复核
软土地基或桩密集处先施工的桩易
挤压偏位
采用跳打法施压并及时观测桩上浮量
孤石或其它障碍物将桩尖和桩身挤
向一旁
先处理地下障碍物后再施打,若埋深
较深先报告各主管部门再拟定施打方
持力层顶面起伏过大,桩尖沿斜面
滑移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锤标
准
边压桩边开挖基坑
沉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需沉桩完结
后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
3桩身
施工场地不平先进行场地平整拮施工
压桩导杆不直施工前先进行设备检查
倾斜
多节桩边接后成折线
接桩严格控制上下桩中心线在同一轴
线上
施压时桩桩中心线不在同直线上,
偏心受力
施打时密切观察三者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及时进行调整
在淤泥软土层,离夹沉下几米甚至
十几米
采用长桩、吊桩
遇孤石和障碍物,使桩尖跑位造成
倾斜
仔细研究地质报告,严格控制收机标
准
边压桩边开挖基坑施压桩位时不开挖基坑
4
沉桩或承
载力达不
到设计要
求
勘探资料有误请勘察部门进行补勘
桩头或桩身被压断见“桩身或桩头断裂”预控措施
沉桩时遇地下障碍物或厚度较大的
硬夹层
必要时先进行引孔
送桩深度过深还无法收锤合理配桩
布桩过于密集或施压顺序不当,使
后打的桩无法达到设计标高,并使
先打的桩上浮
施压前确定好施压顺序并严格执行,
同时密切观测桩上浮量
地质条件太差,如淤泥层太厚,强
风化岩太薄等
严格控制收锤标准或提请各主管部门
改变施工方案
终压值过高而使桩身受损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收机标准执行
设计要求太高,脱离实际提请各主管部门改变施工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8:1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40748221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桩基施工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桩基施工方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