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阅读近中国近代史,
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
拯救中国?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
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最后中国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
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
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
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
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
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
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
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
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
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
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
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
而后“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
础。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
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
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
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
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
志联盟。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
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
即发。但是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
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根仍深
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实
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
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
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
事实证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法改变中
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而“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
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然选择。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
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
神。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
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
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
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
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
性最为坚定。而其后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
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
总结历史可以看出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
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中国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发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奠定了思想基础;以工人阶级为主,联合农民、学生等各界群众的新的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早期
组织先后成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组织基础。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了肥沃的
土壤。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的作用。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
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萧楚女曾两次到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她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给学生讲《共
产党宣言》,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外组织领导青年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张伯简曾系统
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
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社会进化简史》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开始着重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着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也
学习了列宁的着作;有些组织还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着作的译介工作;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
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还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这无疑扩大了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阵地。
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反映并推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改
造中,诞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总结:回顾历史是为了说明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着,选择怎样的道路不是人们的主
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它是不能脱离客观形势的全局、矛盾的焦点和当时把历史推向前进的关
键所在的。我最后想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
因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6:1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99887134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先进分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先进分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