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
篇一:10首纳兰性德最凄美的词
十首纳兰性德最凄美的词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
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
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
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
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
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
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
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
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
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
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
遗憾?
2.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
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
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
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风雪交
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
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
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
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
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
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3.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浣溪沙》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纳兰的哀愁都溢了出来。
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又马上
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
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
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
这就是纳兰,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满腔愁苦,
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
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样,
在肠断心碎之后,“忆平生”了。
4.画堂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
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
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
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
纳兰的呼喊显得这么苍白,却有着呼天抢地的悲恸。这种悲歌,
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喃喃的絮语,是卑微的抗争。
就像“浆向蓝桥易乞”,就像“药成碧海难奔”,爱人远去,如若
相会,只能在天河里相亲相望了。就像是他的爱,注定了漂泊,
再也没有归期。
5.虞美人·秋夕信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读这首词,不能不让人想起《红楼梦》。
信步竹林,竹叶满地,宛如愁绪片片。站在石阶处,内心生
出无限荒凉来。这不正是宝玉吗?这位多情公子,又在缅怀哪位
妹妹?
如果是,我宁愿相信此刻他想的是那个夏日里任性的撕扇子
的晴雯。
就像他在《芙蓉女儿诔》中写的“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
信黄土垅中,女儿命薄!”纳兰叹的,是否也是这样一个命薄的可
心人?
我所爱的,正是最后一句:“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
为伊书。”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往事历历。夜寒露重,他呵
手写下诗篇,为她。纳兰的好词,仿佛就藏在小事里,淡淡一句
清言,俩人的情深呼之欲出。
爱情里的那些小事,想起来都有深情。
篇二:读书笔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读书笔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安意如的作品。书名是出自清代著名
词人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中的一句词。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
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
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
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描
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我们
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开篇就讲述了汉代出身名门的才女,被汉成帝立为婕妤。后
因飞燕、合德入汉宫而失宠。往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
发被弃之怨情。本应当相亲相爱,浮生萦云,但却成了今日的相
离相弃。
若提到古时的闺怨词,忘不了翻开书第一句话,“说班婕妤应
以《怨歌行》开篇,说杨贵妃应以《长恨歌》作题,可是不,有
了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有了开始存在的理由。”
以淡淡的忧伤开头,一篇读罢,凄美爱情束在冰冷的宫墙内,在
乱世烽火中,斥之以“红颜祸水”,故事便可戛然而止。
“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
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以淡
淡的忧伤结尾,满腔无奈抱憾,化作设想的时光倒流。然而,“初
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
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我不在那个年代,只能从文字间感受些许的战火纷争和离愁
别绪。那些遥远的年代,留在了美丽的词句中,当一切归于平静,
再读这些文字,才发觉错过了多少美好,错过多少刻骨铭心。
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的词:“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
宋以来,一人而已。”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真情。纳兰的词情真意
切,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
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新锦衣
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
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悟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
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篇三:《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
此一生,与谁初见?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可见我们都遗憾深
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
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源于纳兰容若的词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一本解析古诗词的书,
语言非常优美,有诗意。对于古典诗词,我一向觉得可望而不可
及,欣赏它的精炼深遂,欣赏它的情愫悠长,更欣赏它的意境深
远,虽是如此,却因它的难懂而每每远望,不敢企及。这本书,
满足了我探知几句名词佳句来由和故事的愿望和虚荣。当然,收
获的可不止这么多,它是诗词赏析,也是随笔,引我走入了一幕
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倾听一段段经典、
震憾的浪漫往事。翻看目录,每一章节的名字就是一句我们耳熟
能详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本书做了两件
事,谈诗词,话风月。自古“情”,羡煞、爱煞、折煞、苦煞了多
少英雄名士,诗人,词家,在仕途和情途奔命。
安易如用她独特的手法把每首诗意、诗境坦荡荡的展现在读
者面前。句句佳句名言都有一份凄美的爱情故事,段段故事都有
让人叹息的结局,都没有满足写下它时的愿望,原来这些句子都
是人们对于爱情美好的愿望,都是人们在拥有爱情时的牵挂思念
与誓言,更是后代文人骚客下笔抒情感慨的绝好素材。可惜的是,
当时过境迁,情已消逝的时候,那些誓言与承诺只能成为让人怀
念,令人心碎的缘头。她好像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
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
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
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庞所作
《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见,”行文巧妙,
也灰譏幽默,也不乏言
词的狠毒。至于《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
还忧切动人,我不是很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
的个性。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庞
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
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
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材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
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
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
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
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
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她爱他,
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
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
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
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
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
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
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
仍是他的旷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侵,没
有开始,也就没有结束,也就没有后来的什么长恨歌。安的文
字美,几乎人人都在强调。几乎每一篇,你都可以找到几个精辟、
华美的句子。所谓的清词丽句,也就是这个样子吧。有人说她
的文字“艳”而“妖”,也许是对“妖”这个词的理解不同,我以为安的
文字“艳”是“艳”的,却不“妖”,而是“静”,也“净”。如同阳光明媚
的湖上,那艳得极为出挑的莲花,别样地红,红得乍眼,却仍然
是安静的——骨子里的静。因为写字的人,心灵在现实和虚妄之
间游走,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她文字流丽
如珠,却不铺张。对幽微灵秀的意象和情感点到即止——只是为
了表达,而文字本身并不是目的。有时用字极端节省,一个字、
一个字地计较着。一己的情感,也不允许放肆。这就是安意如。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5:0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95987217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若人生只如初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若人生只如初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