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诗句解析
导读:《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当清明来临,人们都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短短四句,字字珠玑,堪称传世之作。
两天前,记者到上饶市玉山县采访。在城南冰溪河边,濛濛春雨
中,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先生撑把黑伞,用苍老的声音也吟颂起了
杜牧的“清明”诗。老人诗念得一般,但他说出的话却令记者大吃一
惊!
“吴行固:“唐朝的时候,杜牧到玉山来勘查,从七里街下船,
走到这里,泥巴很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指的这里!”
杜牧诗里的杏花村真的在江西玉山吗?
长久以来,关于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纷争不断,山西、安徽、
江苏……全国有20多个地方都说自己是真正的“杏花村”,但谁都
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
山西汾阳的杏花村说,他们那里生产汾酒,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
许多诗文碑刻,杜牧的《清明》诗位列群碑之首——这当然表明,山
西杏花村的身份确凿无疑。然而经过考证,杜牧一生从没有到过山西,
怎么可能在汾阳喝酒?况且山西汾阳清明从不下雨,有时还要下雪,
又何来“清明时节雨纷纷”呢?
如此看来,山西汾阳杏花村不是“真正的”杏花村。那么,安徽
贵池县的杏花村正宗吗?贵池县的杏花村古时也以酿酒著名。杜牧曾
在贵池为官两年,这期间他酷爱喝酒、郊游。但经过考证,有人同样
提出了两个疑问:第一、写《清明》的时候杜牧已经上任半年,他嗜
酒如命,哪能不知杏花村去处而向牧童问路?第二、既然为官,喝酒
自有下人服侍,杜牧又何必亲自去讨买呢?如此推断,安徽的杏花村
也不“属实”。
还有江苏宜兴的杏花村。杜牧晚年罢官后住在湖州,那时常到邻
县宜兴游览解闷,并住在宜兴的十里碑。据地方志记载,十里碑附近
有个村落,四周多有杏树。但最终经考证,此地没有“酒家”,更不
曾有过酿酒历史。《清明》诗中所写情景,与这里一点关系也没有。
几乎所有的“杏花村”都被一一否定了,人们泄气之余得出了两
个结论:一,杜牧的“杏花村”其实是泛指,并无实处;二,《清明》
诗中的杏花村确实存在,只是年代太过久远,不辨其真罢了。
然而,杜牧笔下“杏花村”秘密却无意中被一位名叫吴行固的玉
山老先生揭开了。
“吴行固:地图上标了杏花村,康熙的县志……”
吴行固,今年73岁,大学学的是物理,一辈子国企,退休
后却一头扎进了“故纸堆”里淘文化,热衷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
保护。
五年前,吴行固老先生在查询清康熙十年(也就是1671年)编纂
的玉山县志资料时发现了关于杏花村和杜牧的相关记载。清康熙县志
是目前玉山最老的县志,如今只剩一本孤本,存放在北京国家图书馆。
之前吴老先生看到的是《清康熙玉山县志》的手抄复印本,后来,他
又自费花了1千元从台湾买回了上下两册《清康熙玉山县志》的影印
本,里面有五处关于“杏花村”的详细记载。其中一处清晰地记载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玉溪杏花村作杜牧”。
“吴行固:全国各地到处都称自己是杜牧的杏花村,但是真正县
志上有的就我们一家。县志乱写不行,史官不能乱写,所以这个就没
有疑义。”
吴行固老先生认为,《玉山县志》属正史,由官府编纂,知县主
持,专职史官撰写,报朝廷御览后收存。所以真实可靠。在《清康熙
玉山县志》上还记载:“杏花村在县治西隅,其地临溪多杏花,故名。
旧有歌馆酒楼,而舟楫多泊其下,古人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正指此也。”
“吴行固:这一路原来有好多杏树,以后就慢慢慢慢不种了。”
吴行固非常坚定地说,纵观全国各地有关“杏花村”的史料,作
如此肯定叙述与具体地域描写的`,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所以玉山
冰溪镇的“杏花村”就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毋容置疑。
吴行固老先生还特意去查阅了杜牧50岁自撰的《墓志铭》以及
元代文人辛文房著的《唐才人传》,初步推断出了杜牧作《清明》诗
的时间。大和二年(也就是827年),26岁的杜牧高中进士第5名,
但只被朝廷授予了九品弘文馆校书郎,后经尚书右丞、时任江西观察
史的沈传诗推荐,担任江西团练府九品巡官。第二年的春天,作为巡
官的杜牧奉命到江西各地巡差办事来到了上饶玉山。23岁就以《阿
房宫赋》闻名天下的杜牧当时年轻气盛,加上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清明时节、天雨路滑、又急又渴,于是便发出“路上行人欲断魂”的
感慨与牢骚。
“吴行固:以他的才华,给我一个七品小官很不服。心情不好,
怀才不遇。口又渴,就写下了这首诗。”
在学术界,杜牧的《清明》诗一直被质疑,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此
诗为后人所作,理由是这首诗既不见于杜牧唐宋的诗歌文集,也没有
收录进清康熙的《全唐诗》。它第一次挂上杜牧之名并改题为《清明》
是在400年后的南宋末年编撰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中。
关于这个疑问,吴行固老先生也通过查阅《县志》和文史资料作出了
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原来《千家诗》的编撰者之一是江西上饶弋阳人、南宋著名爱国
诗人谢枋得。而谢枋得和当时玉山县衙府里的一个名叫王奕的教育高
官是文友,王奕本人也是个有名的诗人,从王奕手中他拿到了一直珍
藏在玉山官府中的杜牧《杏花村》诗稿,爱不释手,于是编进了《千
家诗》。
“吴行固:我从广信府,玉山县志里知道谢枋德和王奕的关系,
玉山的王奕告诉他,杜牧作诗藏在府库里,交给他编进《千家诗》去
了。”
据说,一千多年前,玉山县城广种杏树,春天里,满城杏花开,
漂亮极了;可这次在玉山,记者在春雨中、踏着泥泞,跑了大半个县
城,也没找个一棵杏花树。今天的玉山城,杏花村没有、杏花桥是新
的,就连唯一留下的杏花门也被砖块封死了。
历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后人慢慢遗忘丢失了。好在当下,玉山
县正在杜牧当年的杏花村遗址,以明古城墙为中枢,建设8公里全国
最长的沿河公园,希望再现清明杏花漫天的大唐盛景。
“吴行固:南方的城墙我们玉山保存得,最完善最长的,摸到这
个红石就触摸到了明代的历史。”
玉山城南有一段明代古城墙,长1400米,10多年前因城市建设
拆毁了一段,现在正计划恢复。吴行固老先生说,有一年,他带一个
美国人来看明古城墙,当老外把脸虔诚地贴在那段长满青苔、比美国
历史还长的古城墙上,他听到了一声惊叹“itistrue!”,那一刻,
他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爱家乡就是好好保护我们的历史,
捍卫我们的文化!
【杜牧《清明》诗句解析】
1.杜牧《清明》"遥“字解析
2.杜牧的清明
3.杜牧《清明》
4.清明杜牧
5.杜牧清明
6.杜牧-清明
7.杜牧清明
8.《清明》杜牧
上文是关于杜牧《清明》诗句解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
助,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3: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9142521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杜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杜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