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山居秋暝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9 23:15:27 阅读: 评论:0

玫瑰花的用途-拌木耳怎么拌好吃

山居秋暝教案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小孩玩的游戏)

山居秋暝教案

一、导入:

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

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

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

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王维的一首近体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产生于唐代,

分为律诗和绝句:

(1)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

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

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

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2)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

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

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要求。

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

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

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三、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

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

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四、诗中有画

(一)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

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

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后人评价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笔触清新自

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后人

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三)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

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教师在

黑板上手绘一幅横幅卷轴的图形。)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

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

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

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

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

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教师把这四句写到画幅的中央)

6、、这四句作为画面太过简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

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

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

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

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

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

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

了大山的宁静。

7、总结画面内容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

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

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8、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们体会了“诗中有画”,假如为画取名,应

是?

明确:山居秋暝。(教师在画幅的右上角写上“山居秋暝”四字,作

为画的题目。)

再为这幅画的落款处补些说明,写上时间,可用哪些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概括为“雨后秋晚”写在画的左侧)

还缺什么?

作者。教师把“王维”写在“雨后秋晚”的下面。

五、画外之意

1、说到这儿,我们把握了诗中蕴含的画面,对“诗中有画”有了初

步体会。学诗不但要把握内容,还应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画中,我们

可以看到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终流露出诗

人远离人世、回归田园的愿望。

如此,我们还不能算是完全读懂了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不能把诗的尾

联概括进去。

2、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

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

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看诗的尾联,我们有一个疑问:王维本在做官,为何向往隐居生

活呢?做官是入世,隐居是出世。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大都渴

望步入仕途以实现人生抱负。要解开这个谜,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王维

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王维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

过匡世济时的理想。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

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

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况下,

早年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40岁以后便“吃

斋奉佛”,曾一度在终南山和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以与友

人赋诗唱和相酬为乐,表现出厌恶世俗、逃避现实的隐逸情趣。本诗

便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居秋暝》表现了王维向往田园生

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弃官场的情绪。同时,我们

还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3:1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74927133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居秋暝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居秋暝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