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陆游

更新时间:2023-03-09 22:55:43 阅读: 评论:0

大丰港海洋世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

秋兴陆游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学校食堂管理方案)

1

秋兴八首(2)赏析|翻译|原文

颈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雉尾、宫扇:崔豹《古今注》记: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

有雉雊之样,服章多用翟羽,缉雉羽以为扇,以障翳风尘。王溥《唐

会要》: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宸仪肃穆,

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请各羽扇,上将出,扇合,坐定,乃

去扇。唯宸仪不欲令人见,故必俟扇开日绕,始得望见圣颜。云移是

形容宫扇移开。

日绕、龙鳞:日绕是说唐朝上朝很早,所以必须等到日出才能

辨识皇帝的容貌。龙鳞谓衮衣之龙章,即皇帝龙袍上的花纹。

前四句杜甫想到玄宗因为求道好神仙而误国,联系到自己,则是

遗憾自己没有能够致君尧舜上,进而想起自己在朝中为官的情景:

大臣按次序上朝,雉尾做的宫扇一层层打开,像云彩的移动,直到太

阳出来,照到皇帝的衮龙袍上,才看清楚皇帝的容颜。这样的情景已

经成为往事,只能保留在记忆中,自己时当暮年,又远在夔州,再想

看到这番上朝的景象是不可能的了。字里行间充满了无限的遗憾。然

而杜甫一生的追求就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想到当年在朝廷上为国家

尽力,入朝为官一洗苍生忧的想法又跳了出来,所以下文说:几

回青琐点朝班。本诗在内容上可从此联分为两部分,前两联讲唐玄

宗事,暗讽其执政后期昏庸误国,本联与尾联则转到诗人自身,写诗

2

人在朝为官的情景和平居夔州的现状。诗句寄托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

壮志难酬的悲伤,期望中又充满了无限的遗憾。苏轼说杜甫:一饭

未尝忘君。这是很正确的。

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沧江、岁晚:沧江即夔州,一卧沧江是说诗人居住夔州,远离朝

廷,仿佛谢安未出仕时高卧东山一样。岁晚是说诗人已经五十五岁

了,到了人生的暮年。

青琐、朝班:青琐指宫门。朝班是古代大臣上朝时,依照官

职的大小排列班次先后,所以叫朝班。

这两句与颈联紧密连接,颈联写诗人想到当年在朝廷为官,不禁

跃跃欲试,恨不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然而转念一想,

现实与理想却又巨大的落差。一是杜甫远在夔州,距离长安很远,所

以说一卧沧江;二是杜甫时年已经五十五岁,虽然志在千里,却是

老骥伏枥,正当人生暮年,很难再有什么作为了。杜甫身在夔州,远

离长安,又加上年老多病,基本上没有机会再到朝廷朝见皇帝了,所

以说几回青琐点朝班。仇兆鳌评论说:卧沧江,病夔州,惊岁晚,

感秋深,几回青琐,言立朝止几度也。这仅有的几次上朝成为杜甫

一生念念不忘的得意之事。然而杜甫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一辈子也只

有这几次上朝的经历了,以后将不会再有,正道出了杜甫当年万里

觅封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感叹和哀伤。本诗在结构上还存在时

间的对比,前六句写往事,最后两句写现状,通过今昔对比,衬托出

往日的豪华,今日的落魄。叶嘉莹评价说:以一卧沧江概朝班之

3

不再,无限家国身世之慨,尽在言外。这是极为恰当的评价。

总起来看这首诗,诗歌的首联描写长安宫殿的景色,既是景物的

描写,也是采用比兴的手法,隐晦地提出唐玄宗好道教求神仙的荒唐。

颔联则用西王母和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进一步指出,唐玄宗因为崇奉

道教、追求长生而导致国家混乱。颈联由唐玄宗的荒唐而联系到自身,

感慨自己没有能尽力劝止玄宗,于是想到自己在朝为官时的景象,忠

君的思想又充斥着诗人的胸怀。尾联写诗人虽然豪情万丈,但身居

夔州,远离朝廷,加上年老多病,这一辈子是没有希望再去朝廷替皇

上分忧解难了,寄托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叹和哀伤。整首诗交

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杜甫值此

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钱谦益《杜诗笺注》

说:此诗追思长安全盛,叙述其宫阙崇丽,朝省庄严,而感伤则见

于末句。周紫芝说杜甫:少陵有句皆忧国。这都是中肯之言。《杜

工部诗通》评论说:其有感于长安者,但极言其盛,而所感自寓于

中。徐而味之,则凡怀乡恋阙之情,慨往伤今之意。慨往伤今四字

的评价尤为准确。

第六首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七首

4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作品主旨

诗人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

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

和故园之思。

作品简介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

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

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作品背景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始告结束,

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

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

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

5

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

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右仲《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

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

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

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

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

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

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

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说明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

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

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

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

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

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

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

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

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

6

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

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

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

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

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

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

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

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

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

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

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

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

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

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

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

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

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

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

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

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

7

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

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

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

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

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

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

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

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

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

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船山遗书评选》卷四)

写作手法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

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

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

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

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

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

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

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

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

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

8

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

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

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

到曲江头,从眼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

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眼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

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

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

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

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

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2:5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737437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秋兴陆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秋兴陆游.pdf

上一篇:24韵母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秋兴陆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