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9 22:39:54 阅读: 评论:0

给宝宝添加辅食-幼儿数字

礼尚往来的意思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影响健康的因素)

1/9

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注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要和

元方握手。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

[1]借助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往①而不来,非礼②也;来③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

④,无礼则危⑤。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选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往:施人恩惠

②非礼:不合礼

③来:施恩惠于自己

2/9

④安:安定

⑤危:倾危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礼尚往来__________

②往而不来____________

③来而不往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

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曝喙箝舍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蚌方出曝:________

②不肯相舍:________

[3]文中矛盾对立的双方及其表现是________,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

[4]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②文中鹬和蚌对话的语气有威胁的意味.它们彼此以对方弱点相威胁。()

③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楚国的苏代给楚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

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

④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不会占到便宜,获利的是

第三方。()

[5]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

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

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④死,何以货

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永之氓:永是地名,即今天的永州;氓指老百姓。②暴:涨

水。③寻常:像平常一样。④且:将要。

[1]下列加点的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3/9

A.永之氓咸善游。(善,擅长)B.益怠。(益,更加)

C.乘小船绝湘水。(绝,断绝)D.吾腰千钱。(腰,腰缠)

[2]“永之氓咸善游”中“咸”的解释是()

A.全;都。B.姓。C.像盐的味道。D.咸阳,秦国都城。

[3]与“何不去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B.左臂挂念珠倚之。

C.山川之美。D.何陋之有?

[4]读完短文,你觉得导致溺水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溺水者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B.溺水者爱财如命的本性。

C.溺水者的同伴没有救助他。

D.溺水者没有发挥出平常的游泳水平。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

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

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

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____(2)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____

(3)温公尝言____________(4)众兄弟既成诵____________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

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_____,谈谈你的体会?______

6.文言文阅读。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②物,亦必悖③(bè

i)矣。

(注释)①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②任:对待。③悖:违

[1]写出下列各句中“故”的意思。

4/9

(1)故人西辞黄鹤楼:

(2)温故而知新: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人问其故:

[2]翻译下列句子: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人认为“父亲擅长游泳,婴儿自然也就擅长游泳”,中国还有一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认

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锺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_____________。复: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______高,锺子期________高。通过反

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_____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

_______的心情。

[5]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

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

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

____________。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

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

5/9

是: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

刮骨去毒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

镞(zú)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

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

酒,言笑自若。

(注释)矢镞——箭头

[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填写序号)

尝:①经历②曾经③辨别滋味(_______)

贯:①连贯②事例③贯通(_______)

[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__________》中的______,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10.阅读理解。

夫为人子者

夫为人子者①,出②必告③,反④必面⑤。所游必有常⑥,所习必有业

⑦,恒言不称老⑧。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

之⑨。

(选自《礼记•曲礼》)

注释:

①为人子者:作人儿子的人。

②出:出行。

③告:禀告。

④反:返回。

⑤面:见面。

⑥常:固定的(地方)。

⑦业:事业。

⑧不称老:不在自称中带有“老”字。

⑨肩随之:并肩而行,但仍须略微退后。

[1]解释加点字。

①所游必有常游_____

②恒言不称老恒_______

③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倍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

6/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品读。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

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

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

氅(chǎ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

琴。

[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

[2]以上选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____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

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

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过是溪______(2)未成,弃去______

(3)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4)欲作针______

[2]下面的句子省略了人名,请将人名补写出来。

______问之,______曰:“欲作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阅读。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

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善人居(__________)

(2)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对文章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

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

助。⑤资:借。⑥大学:有学间的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书映光而读之A.它,指书B.它指光__________

(2)邻舍有烛而不逮A.捉B.及,到__________

[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1]用“/”为下句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鼓:______志:______

(2)少选压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

(3)汤汤乎若流水汤汤:______

[3]翻译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伯牙、钟子期的传说相关的成语是:______,后人用此比喻

___________。

[5]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写出一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瓮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

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

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9

[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________)

②众皆弃去去(________)

③儿得活得(________)

④群儿戏于庭于(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D.钱帅登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言文阅读。

盲人过桥

有盲子过涸①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②,兢兢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

渊矣。道者告曰:毋怖,第④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

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⑤三声:“嘻,蚤⑥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之甚夷,沈⑦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⑧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

①涸(hé):水干。

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

③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

④第:只管。

⑤哂(shěn):嘲笑。

⑥蚤:通“早”。

⑦沈:通“沉”,沉溺,拘泥。

⑧省:省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者告曰:毋怖毋:_________(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_________

(3)握循长号号:_________(4)何久自苦耶苦:_________

(5)夫大道之甚夷夷:_________(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

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

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

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2:3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72794133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礼尚往来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礼尚往来的意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