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恶意

更新时间:2023-03-09 21:05:27 阅读: 评论:0

乡土中国摘抄笔记-榆树盆景

东野圭吾恶意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车辆导航)

专题论坛

2019 年 2 月

182

浅析东野圭吾笔下《恶意》中的人性善恶

沈 昀 杨 俊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摘 要:东野圭吾,推理小说作家。早期以清新流畅的校园推理起家,并以缜密细致的剧情布局获得“写实派本格”美名,后期东野的

创作逐渐突破传统推理的框架,在科幻、社会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他的作品亦能兼具文学性、思想性和娱乐性,又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

感受,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通过对推理小说《恶意》的解读,以小说内容为中心,从人物心理、人物性格、写作技巧的角度来剖析《恶意》

中的人性善恶。

关键词:东野圭吾 《恶意》 人性善恶

一、绪论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出生于大阪府大阪市,毕业

于大阪府立阪南高等学校,学生时代开始接触推理小说,例如松本

清张与小峰元。直木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

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出道20余年来作品逾60部。

《恶意》是东野的长篇推理小说,也是“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四本

小说,获得1997年“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第24名。[1]

二、小说梗概

1.内容分析

小说开始以野野口修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由邻居家的猫之死

开篇,讲述畅销书作家日高在移居加拿大前一天被人杀死在家中的

故事。负责侦破此案的加贺恭一郎很快就根据现场发现的烟头以及

同为作家的死者好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确定野野口修就是凶手,然而

加贺发现野野口修的口供有几处故意疏漏的地方而且野野口修始终

不肯透露作案动机,只求速死。通过野野口修留下的细微线索,加

贺发现原来野野口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日高发现好友与

妻子初美有暧昧关系并以此为要挟强迫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写

手,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此时野野口修身患不治之症,他忍辱

负重为了维护已经过世的初美的名誉隐瞒了杀害日高的动机。[2]

可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东野把读者们引入了一个更加惊恐的

方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个阴谋。喜欢多事的加贺对已经进入打

字机时代的野野口修手上长期写字才有的老茧存在疑虑。最终发现

这原来是野野口修精心策划策划长达一年的阴谋,目的就是毁了日

高的一生。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

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野野口修

的杀人动机就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三、《恶意》中的人性善恶

1.以人物心理和性格为切入点

日高和野野口修是中学同学,野野口修木纳少言但内心极度自

负,受其母亲的影响他对待乡镇周围的人一直是厌恶的态度,他莫

名的优越感也让他被同学嘲笑欺负不愿去学校,善良单纯的日高却

很照顾他,每天都叫他一起上学、一起玩,但后来证明野野口修实

际上对此十分不屑。中学时代他们俩都曾被藤尾施暴,面对校园暴

力,日高不屈服不谄媚,野野口却很快与坏人同流合污,成了头目

藤尾的“钱袋”,向坏人们出主意一起欺负清高的日高,最后甚至

协助藤尾强暴女生,恰巧想写出《禁猎地》这本关于校园暴力的书

的日高翻出了这些老照片,此事被野野口修所知晓,触及他的旧伤

口,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长大后在小城镇生活的日高却方方面面比他强:他是受人追捧

的畅销书作家,拥有漂亮的新婚妻子、高档的住宅,而自己写儿童

读物的机会还是日高提供的,孤家寡人还患上了不治之症,时日无

多。在日高面前他的自负变得可笑,自卑在心里被无限放大,即使

对方给过他再大的恩德,招致来的只会是他的怨恨,日高给予的一

次次帮助只会加深在他心里的一层层落魄。在日高面前,他的自信

碎了一地,自卑和不甘不断撕扯着他,激发起他骨子里对日高浓浓

的嫉妒和深深的恶意。他的心里只有那无边的恨意,再温暖的明媚

也无法照进他那被黑暗挤占的人心,心理完全扭曲的他被那黑暗彻

彻底底笼罩,永不见天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爱情。恨不知所起,深入

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原罪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自己。”——东

野圭吾。

2.以写作技巧为切入点

《恶意》是东野圭吾挑战写作极限的长篇杰作,深刻揭示了人性

的善恶,故事中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让人不寒而

栗。《恶意》与之前的推理小说不同,东野圭吾淡化谜团,淡化凶手

的身份,把重点放在“犯罪动机”上,《恶意》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

方,凶手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犯罪动机含糊闪烁,作者

偏偏要用长达三分之二的篇幅描述作案的动机。另外作者很好的抓

住了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弱点,让读者无意中掉入作者埋下的“陷

阱”,认为日高是一个嫉妒狂。一开始以野野口修第一人称塑造的

日高的恶毒形象,很容易让读者也认定日高是冷酷充满恶意的人,

接着再一步一步抽丝拨茧地揭露真相,剧情反转,让读者恍然大悟

意犹未尽。这样巧妙绝伦的写作技巧给故事又增添了几分可读性,

日高不求回报的善和野野口修心胸狭隘的恶无形之中形成了鲜明对

比,由此展现出人性善恶的因果关系。

结语

也许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要正确处理好嫉妒之心,使之成为自

己成长路上的前进动力,而不能让自己的嫉妒衍化成为心魔。无能

不可怕,可怕是把自己的无能全部归咎在他人身上,把自己的无所

作为归结为别人太出色。人之初性本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

上有那么多亟待解救的灵魂,或许无边无际的恶意正在慢慢吞噬着

这些人的良知,但我们仍希望,这些在罪恶边缘徘徊的灵魂,能够

直面罪恶,回归本心,不会因为恶意而迷失自己,而最终踏上一条

不归之路。人的恶意究竟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小说《恶意》仅给出

了其中一个答案。

参考文献

[1]东野圭吾.《恶意》:南海出版社.2009.

[2]严鑫.《解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恶意〉中的人性描写》.海

南大学旅游学院.2016.

作者简介

沈昀(1999.5—),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就读于青岛工学

院,日语专业。

杨俊(1979.2—),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硕士研究生,

讲师,毕业于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教育

学,工作单位青岛工学院,现在从事外语教学。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1:0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67127133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野圭吾恶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野圭吾恶意.pdf

上一篇:夸女孩的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