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更新时间:2023-03-09 20:40:43 阅读: 评论:0

二年级课外书-泰国好玩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感受自然)

一、词语盘点

1、多音字

血液(xuèxié)树冠(guānguàn)扎进(zhāzā)旋转(zhuànzhuǎn)散布(sàn

sǎn)唱和(héhè)细数(shùshǔ)悄然(qiāoqiào)调色版(tiáodiào)

踏tā踏实扎zhā扎实旋xuán旋律

tà踏青zā扎辫子xuǎn旋风

2、易读错的字

树冠guān旋转zhuǎn唱和hè津jīn津乐道短暂zàn湿润rùn

草茎jīng洞穴xué它背bēi着几个小甲虫散聚sǎn胆颤zhàn窈yǎo窕tiǎo

自个gě儿

二、课文理解

【第1课山中访友】

本文出自李汉荣先生之手。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

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

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第

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

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

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

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

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

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

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

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

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

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

的过程。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

厚的感情?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

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

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

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

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

鱼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

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随

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

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

们。

【第3课草虫的村落】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

造力,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

爱之情。

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

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

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

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

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

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一个“又”和一个“躺”字,点出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正是有

了这种与田野的特殊情感,才会如此关注田野中的小生命;“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

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作者才与大自然相融为一。这样才有了他

对草虫村落的这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

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

而成的。这时,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

的一只小虫,就像一位游侠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这是作者奇异的游历所展示的第二个空间,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要看清它的位置,

“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也就是草丛边上的一些小土堆,

④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

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

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

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⑤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一幅甲虫“村民们”的劳动图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甲虫是如此的“勤勉”,小小的

身体却能推动“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还“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看着它们劳动的场

景,作者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甲虫如此勤勉地奔忙?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

任感,使它奔忙着;可能是小甲虫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激发它前进着……一个问句

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不断地联想开去。

⑥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

的心灵唤回来。

这一句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声点明时已傍晚。作者对草虫村落的

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

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静谧:安宁而平静。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静谧”的“谧”,字音是“mì”。“巷”字提醒学生第8笔是横。

三、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草虫的村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__________,

对__________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

喜爱之情。

2.文中的“村落”指的是__________,“街道”“小巷”指的是__________。作者发挥

丰富的__________,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

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的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他想象成一位

__________,看到色彩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

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__________,把它们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这些丰富的

想象,赋予小甲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而使一只只美丽

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3.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__________”点出了文章的线索,“__________”一词概括了草虫世界的特征。

4.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

才把我的心灵换回来。

“悠悠忽忽”是__________的意思,“红鸠鸟的歌声”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这个句子

写出了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5.《索溪峪的野》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先用一个字概括了索溪峪__________

的特点,然后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

行具体的描述。“野”在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雨》一课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先后从

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雨中的景色,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

__________之情。

7.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写出了山雨到来的悄悄,它和“__________”

一词的意思很相近。

五、日积月累。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4、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李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7、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

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液汁,在年轮里

旋转、流淌。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0:4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65643133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df

上一篇:善良的女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