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9 19:05:03 阅读: 评论:0

辣椒炒鸡肝-西子湖曹娥江

山行教学设计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索赔申请书)

玉门三中初一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使用者编号时间

课题___《山行》、《渔家傲》、《苏幕遮》_

主备教师蒋雅辉参与教师

审核人豆培琴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1.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的语言美,并能当堂背诵.

2.理解诗词大意,品析名句,体会诗词描写“秋”时,含蓄深远的意境。

3。挖掘“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刻含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词描写“秋”时,含蓄深远的意境。

难点

挖掘“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刻含义。

方法

朗读、自学、小组讨论。

准备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熟读古诗,整体把握内容。教学案.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1):

三、挑战新知识

(一)【知识链接】(2)作者简介:

1。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存世。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在晚唐诗人中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死后谥(shi)号文正。他是北宋(朝代)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二)【预习自测】(10)

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勾划要点。

2。认真朗读5遍诗歌,圈划出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联系诗歌环境,解释下列词语: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实指秋天的山)。白云生处:产生白云的地方,指山林的深处、高处.坐:因为.红于:比……更红。】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三)【重难点学习】(24)

问题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熟读成诵.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

义.(同学间可以相互提问诗句的含义。)

散译《山行》: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

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问题二:理解填空:题目《山行》意思是在山上行走,“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

玉门三中初一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使用者编号时间

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表达乐观向上精神的感情。

问题三:《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什么季节的)?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参考: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

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问题四: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

了”或“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的句式说话。

【示例:(1)我觉得“斜”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

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我觉得“生”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了山

很高。又因“有人家”居于此处,“白云”亦可理解为“炊烟”,一个“生”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

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机,使人倍感温馨。

(3)我觉得“晚”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

之景.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

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⑷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

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我觉得“红于”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

山云锦,如披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的画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

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问题五:“白云生处有人家”胜于“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运用“生”字突出了动态美描绘了生动活泼的森林小屋生活.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

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

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问题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他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这句诗还有

什么深刻的含义?

【参考:(1)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肃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

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

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2)情感独特。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

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

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3)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

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诗

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

“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4)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

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

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

玉门三中初一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使用者编号时间

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

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

本环节教师个人教学设计:

(四)【拓展提升】(8)小组合作读并口译《渔家傲》、《苏幕遮》这两首词,理解意思,

《渔家傲》: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

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

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

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苏幕遮》: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

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

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

思考:你能从不同角度对比,说说范词与《山行》的异同点吗?

【明确】篇目相同点不同点

《山行》都写对秋天的独特感受.热情赞美秋天的勃勃生机,一反历来的悲秋情调

《渔家傲》都写乡愁。外在景色悲凉而内心满怀豪情。

《苏幕遮》都是色彩艳丽,意象明净情调悲而清彻。

《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秋天的勃勃生机,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或“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

爱枫林晚”等句中可以体味的到。

《渔家傲》的情调是悲壮的,从“燕然未勒归无计"中可以体味的到。

《苏幕遮》的情调是悲而清彻的,从“碧云天"“黄花地”“寒烟翠"“明月高楼”等词语中体味到。

(五)【当堂检测】(3)1。给三首诗词各拟一个含“秋”字的小标题:

《山行》山林秋色图、秋山旅行图、秋山枫叶图、深秋晚景图等。

《渔家傲》边塞风光图、悲壮兵营图、边塞秋景图、塞下孤城图等。(上)

将军思乡图、将军怨恨图、征人思乡图、霜夜思乡图等。(下)

《苏幕遮》黄昏秋色图、秋夜思乡图等。

2。仿写句子: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提示:注意修

辞、格式)

3。根据三首诗词的意境,任选一首,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玉门三中初一年级语文(上)导学案使用者编号时间

审查

意见

签字:年月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9:0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59903133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行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行教学设计.pdf

上一篇:新春年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