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著作

更新时间:2023-03-09 18:30:01 阅读: 评论:0

过年去哪里旅游比较好-悬空寺

司马迁的著作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四川酸辣粉)

司马迁

1.生平: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

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

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原名《太史公》)。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

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해석:想用它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

1,究天人之际: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

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

是天,人是人,天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

的所谓"天人感应"学说相对立.

2,通古今之变: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3,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

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他的理想是使《史记》成为《春秋》第二,他自

己成为第二个孔子.

2.司马迁家世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

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管理市场)。祖

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

六家要旨[4]》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

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

凝练总结。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去世,三年之后,司马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同时也继

承父亲遗志(司马谈临终曾对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准备撰写一部通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定立了“太初

历”,该历法改变了秦代使用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的习惯,而改以正月为岁首,从而,为中国

的农耕社会奠定了其后两千年来所尊奉的历法基础。之后司马迁便潜心修史,专心写作,开始了

《史记》的写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

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

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

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

“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3.《史记》怎么创造的?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

“史学双璧”。

4.《史记》分成及部分?

《史记》分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五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

“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

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5.《史记》为什么写?

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为了歌颂汉王朝。司马谈(아빠)在临死时,曾对司马迁说,作为一名史官,别忘了著

书歌颂西汉的“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司马迁自己也认为,对汉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将

相大臣的功绩,作为史官如果不能记载、宣扬,是“罪莫大焉”。从小受过良好教育,20岁时曾

漫游全国。后当官,虽只是一个小官郎中,但负责保卫、扈从皇帝,接近武帝机会比较多,并因

此得到汉武帝赏识;以后接父亲司马谈的班,充当太史令。太史令在当时是一个中下级官吏,负

责天文历法,掌管、整理国家的图书资料。官虽不大,作为一般士人,能有这个位子,已经相当

满足了。正因此缘故,司马迁对汉武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一心想通过拼命工作“亲媚于主上”。

司马迁遭宫刑后,担任中书令,相当于今天的机要秘书,天天在皇帝身旁。可见与汉武帝的关系

非同一般。司马迁以“古贤臣”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一直是“尊宠任职”。所以司马迁在《史

记》中说:“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隆在建元”就是说汉武帝的

功德达到了西汉诸帝的最高峰。

二,为了宣扬儒家思想。《史记》全书130卷,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达汉武帝之时,前后约三千

年,共52万多字。司马迁于公元前104年开始写《史记》,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完成。司马迁说,他

之所以要写三千年的通史,主要是为了探讨历代统治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拾遗补艺,成

一家之言”。

6.《史记》写作风格

风格:浓郁的悲剧气氛,爱奇的审美倾向

7.《史记》中有名的诗歌:<项羽本纪》简史/《大风歌》/《垓下歌>

史记<项羽本纪>即项羽本纪。(原文은겁~~~나길어서패스~)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秦末项

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해석:大风刮起来,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带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

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해석: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乌骓马

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8.<史记>的文学成就/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

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

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

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

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

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

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史记》的史学价值:本书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

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古人“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

录”(《汉书·司马迁传》)。

9.著名的话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8: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5780120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司马迁的著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司马迁的著作.pdf

上一篇:光驱启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