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部份内容
一、其实很多外国的孩子很乐观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很强,中国的孩子则相对依赖性比较强,源于教育
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留下来的:注重智力教育,就是学习的成绩
和分数。
其实完整的教育分为:
智力育教-智商方面
情感教育-懂得爱
信念教育-有正确的价值观
行为教育—通过行为让孩子去从中领悟道理,比光靠
说管用多了,大人说的话只代表大人的立场,说了大
人自己想说的,小孩听不懂。(我说的不够完整,有空
可以在网上查查)
二、您一天有多少时间和小孩是在一起的呢?
早上起床—洗刷—早餐-中餐……尽可能一起吃早餐,
餐厅是最好的沟通地方
让孩子深深的爱上您,你说的他才会听。
经常对孩子做的事说“哇,你好--”,重视关注,
三、小孩的教育
言教-语言沟通
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做好榜样了
吗?
境教—让孩子身处好的氛围的环境,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去重温一下。
四、称赞孩子五个优点,让孩子写自己的五个优点。
五、亲子教育的目的是让父母成为合格的好父母,而
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孩子很多时候是父母的影射物,
想让孩子乐观向上,你够积极乐观吗?想让孩子努力,
你努力吗?想让孩子爱学习,你爱学习吗?很多父母
在孩子面前不注重言行,抱怨啊骂人啊很多不好的语
言在污染孩子的世界。在孩子面前塑造好的榜样,保
证你的孩子很快就会改变,试试吧。
六、推荐看这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果
还没看过的话。
下面一些跟孩子沟通的很棒的语言,我截出来的,可
以用用: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
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
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
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
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
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
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
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
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
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
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
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
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
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
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
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
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
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
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
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
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
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
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
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
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
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
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
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
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
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
情,以示“真诚”
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
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
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
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
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
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
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
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
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
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
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
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
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
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口罗唆”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
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
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
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
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
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
你一招——好话不嫌“口罗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
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罗唆?这就意味着要用
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
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
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
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
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
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
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
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
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
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
苦的药他都不怕
试试这样夸孩子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
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
需要学习.XXX
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
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
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
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听刘清虔牧师讲犹太人的亲子教育
1、犹太人在三千年前就没有文盲。
2、犹太人的孩子七岁的时候就飞龙在天,因为他们特别重视提问。
爸爸妈妈交待,去学校要向老师多提问。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而
中国的爸爸妈妈却是强调孩子听话。很多老师也不能真正意义上的鼓
励学生提问。
3、犹太人中流传着一句话是说:“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
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
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
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
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怀疑得越多,而问题也就
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
4、犹太老师说:这张考卷如果只照我说的去做,只能得九十分,
如果从别的书上得来的答案,得九十五分。怎样才能得一百分,自己
想的就可以得一百分。这些考一百分的就是将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5、犹太人强调创造性。犹太人主张学生努力思考。会成功是属于
会思考的人。思考分两种,一种是本质性的思考,一种是功能性思考。
任何一个学生问问题,老师绝对不会把答案说出去。拉比口袋里装着
故事。遇到问题,拉比不会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你,而是告诉你一
个故事,听了故事你可能理不懂了,不懂也没关系,你会去找答案。
你自己悟的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思考胜于技术。要生存,讲
究技术。生活,讲究品质。可是最高级是要面对生命问题。生命讲究
意义。
6、不懂思考的人适应社会,懂得思考的人开创社会。
7、华人的特色,听的时候很感动,听过很激动,过不了多久就忘
光。
8、华人的父亲不管育儿,犹太父亲负责教育孩子历史,教给孩子
危机感。
9、要毁灭一个民族,先毁灭他的历史。
10、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不命令,而是提问。一是比
较性问题:相似或相异。二是因果性问题;三是归纳性的问题:从很
多事件中找出普遍原理。讲了历史故事后问:为什么经历那么多困难?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7:1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53075119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犹太人的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犹太人的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