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运输安全的内容,包括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行车安全、道口安全,也
就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和所有运输对象的安全。
1.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的空间位置。由于铁
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移”。因此,以
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
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
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
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
一个重要特性。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
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
性质(如重量、件数不能短少、不能破损、变形或掺入其它杂质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
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
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的途径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
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
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
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
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
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
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
安全状况。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
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
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
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
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
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
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
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
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
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铁路运输安全监察机构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许多国家和铁路设有专
职的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但是各国铁路安全监督机构和组织形式。名称和职能并不完全相同。
最初设置铁路安全监督机构的是英国,早在1840年就根据铁路管理法设置铁路视察室,由主任铁路视
察员领导全室工作,归当时的贸易委员会领导,1919年成立运输部后划归运输部,目前是环境总署领导下
的一个机构。铁路视察室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
(2)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包括公开传讯),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
(3)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
此后,许多国家和铁路也相继设置类似的铁路安全监察机构。
目前各国铁路的安全监察机构,就其基本职能来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英国、印度、美国、日本
等国,铁路安全监察机构都直属政府有关部门,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
有力的监督;另一类是苏联、东欧等国,因为铁路运输部门是政企合一的,铁路安全监察机构受交通部(或
运输部)直接领导,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
铁路的安全工作。各铁路局和分局都分别设立安全监察室,在各种管辖范围内工作。
中国铁路各级管理机构都设有安全监察机构,代表部长监督检查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
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论铁路行车安全
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
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
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
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
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
(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
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
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
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
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
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
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
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
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
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
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
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
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
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
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
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
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
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
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
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
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
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
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
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
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
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
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细说“三不伤害”
“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曾是我国安全生产规划中的一项内容,而安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
人,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三不伤害”这一安全理念也就自然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
心内容,因为要做到“三不伤害”必须围绕人这一主体才能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
出“三不伤害”这一宝贵经验,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其
中却蕴涵着非常深刻的安全哲理。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工作核心,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
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理念的生动写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普遍
规律;更是强调自我保护和相互珍重的法宝。
也许有的人对“三不伤害”这一安全理念不能完全领会和认同,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伤害自己、伤害
他人、被他人伤害”的事实却时有发生。例如:有的人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伤害事故,还有,在特定
的工作场所,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使用防护器具,久而久之,导致职业病或其它伤害事故的
发生,这些都是伤害自己的行为;有些人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他人直接造成伤害。有
的人因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不仅伤害了自己,而且还殃及他人,在今年大年初六发生的辽宁阜新特别重
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一名工人的违章操作,不仅害了自己,还葬送了其他200多人的无
辜生命。还有,在生产现场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人存在不安全行为时,没有及时汇报、处理或提醒、制止,
致使他人受到伤害。这些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在多人作业的场所,由于协调不当或没有注意周围安全状
况等原因,被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伤害。在许多生产安全事故中,不乏是因为发现别人在违章作业时,抱
有“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及时制止,发生事故后,被殃及池鱼,这些都是被他人伤害的表现。象这样的
事故案例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这些血的教训进一步说明“三不伤害”是强调自我保护和相互珍重的法保。
一切生产、生活都源于生命的存在,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了生命,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
起。因此,安全已成为人们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
人们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确保“三不伤害”的有效途径。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三不伤害”,应从以下两方面
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认清事故危害的严重性,不断强化自我的安全意识。在
作业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安全管理,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危
险识辨和事故防范能力。在作业过程中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搞好个体防护工作,做到
不伤害自己;
二要在作业过程中,杜绝不安全行为,发现不安全隐患和其它险情及时处理或向管理人员报告,不制造、
遗留事故隐患。特别是多人作业的场所,更要关注他人的安全,关注周围的安全状况,留意周围的人在做
什么事,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保证不伤害他人。
三要注意他人的行为会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发现“三违”现象,不仅不同流和服从,还要敢于抵制,及时
果断处理险情并报告上级,做到不被他人伤害。
“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因此,倡导“三不伤害”这一安全理念,对于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
作,保护广大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表现
在生产过程中,职工明知道设备有缺陷,也明白违章操作是不安全行为,但总想试一试,心怀侥幸,
不愿按安全规程去做,结果放过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机会,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检
查中,经常会发现工人在工作场所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戴手套操作车床等违章现象,侥幸
没出事就丧失了警惕和防范意识,最终由于忽视安全规程和违章操作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性格和
气质三个方面,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很快,有
的人则不是这样,这就是能力的不同;有的人干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干活粗枝大
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就是性格的不同;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
这就是气质的不同。可见,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心理特征控制的。
二、主要原因
在国家、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命是自己的,自己会注意,不至于出什么
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事故接连发生,为什么不安全行为难以控制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自己能力不强,但信心过强,总以为自己工龄长,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
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2.情绪波动,心神恍惚。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分
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者高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思想状态,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3.技术不精,遇险惊慌。操作技术不精,生产工艺不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
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错失安全自救良机。
4.思想麻痹,自以为是。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
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旁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督认为是“找麻烦”,自以为是,我行我素。
5.不思进取,盲目从众。有的工人不愿学习操作规程,而是凭想象、凭经验,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
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改之甚难。如劳保眼镜装在口袋里,戴手套操作旋
转机床。
6.心存侥幸,明知故犯。有的违章人员不是不懂操作规程,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在他
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这实际上是把事故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
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槽、罐内检修应先进行安全确认不去确认需
特种操作人员操作的设备,自己违章代劳。
7.懒惰作怪,敷衍了事。作业时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则将就,图省事,怕麻烦。有的操作工人为节
省时间,手握零件在机床上打孔,而不用虎钳或其他工具固定;有的宁愿冒险,明知设备运转不正常,也
不愿停车检查,而是让它继续带病工作。
8.心不在焉,满不在乎。一是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什么规章制度,都是领导用来卡
人的,对安全规程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安全工作谈起来重要,比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三是认为违章是
不可避免的,胡搅蛮缠、恣意推脱。
9.好奇乱动,无意酿祸。有的刚进厂的新工人,看到什么都新鲜,乱动乱摸,致使一些设备处于不正
常、不安全状态;也有的老工人串岗到其他岗位,无意乱动,其结果都是危及本人,甚至殃及他人。
10.工作枯燥,厌倦心烦。企业一线工人的工作往往是重复操作,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会
形成厌倦心理。如某电工进行变压器避雷实验,当天已完成7台,在进行第8台测试时,心理疲劳,感觉
乏味,一时走神,违章触电。
三、心理调节
不安全行为极易诱发事故,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想办法引导职工调节心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
而异,根据具体对象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
1.注意每个职工个人的心理特征的培养。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
急躁型和轻浮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高,所以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通过教育、作风培养、文化娱乐活动
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
2.加强职工心理素质锻炼。在组织学习、技术培训及实际工作中,注意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
3.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心理疲劳的缓解工作。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
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增加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
4.做好情绪和控制和调节工作。情绪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发挥情绪对安全的积极作用,避免其不利影
响,引导职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高兴的事情,要平心静气,不能忘乎所以;
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不为逆境所困,拿得起,放得下,及时解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具有充
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安全生产。
5.操作人员的性格调节。人的性格与安全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多么好的操作人员,如
果性格不好,马马虎虎,也会发生事故,因此加强职工自我修养,随着立场和观点的变化,性格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引导职工增强和巩固好的性格,改造和丢弃不良性格,使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有崇高理想、
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的操作人员。
四、控制方法
减少和控制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物质激励法。物质激励通常具有很大的驱动力,物质奖励的方法比较具体,最终都跟金钱有关系。
具体方式有安全奖金法、安全结构工资法、安全抵押金法等。
2.精神激励法。它通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例如采用
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树立形象、荣誉、兴趣、参与、榜样等多种方式,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
3.纪律控制。利用纪律的约束力,加大处罚力度,要求职工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
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4.管理控制。利用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不安全行为受管制而“就范”。如政策法规的控制、
安全生产权力的控制、团体的压力等,这些控制作用对人的行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
5.文化力的控制。人受到文化力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
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生产、环境、气候等影响人情绪变化的诸多因素,
经常性地做好人的安全工作,杜绝事故发生,切实为企业的高效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把班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点
企业的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主体,也是成为
杜绝违章操作和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企业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和每个
员工去落实,去完成。因此,搞好班组建设是一个企业基础性的、第一位的工作。如何把班组安全管理作
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点,我认为: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安全管理人员应把相
当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一线班组安全管理上,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才能保证企业
的安全生产。
二是班组长作为班组的领头羊,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核心人物,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能不能把住这
道防线,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危。因此,班组长这个最小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决不可对
安全掉以轻心,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从严要求,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异常和未遂,才能有效地保证安全。
三是班组长应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技术全面,有开拓精神,能充分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技术
特长;严于律己,善于管理,能把全班人员引导到学技术、守纪律、搞生产、促安全、求效益的轨道上来。
四是要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和反习惯性违章等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质量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有着
密切的关系。企业领导要重视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其好处是能引起员工对安全活动的重视,能及时了解
和解决班组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能抓住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进行安全分析,能掌握班组生产、安全
情况。班组安全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搞突击,要形成制度化,针对班组的实际查找思想中的隐患。比如开展
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技术比赛、模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
演习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使班员感到安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效
率。
五是要完善班组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形成一个好的安全生产机制,是班组安全管理的保证。对每一个工
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职责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该做什么、该
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标准。实行经济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相对应的分配机制,把员工的岗位工作内容、技
术技能素质高低、职责、安全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六是要抓班组管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班组与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
门”的目标。做到组织、思想、责任、措施四到位,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真正落
实到每一个人,每个工作岗位中去。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3:0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38469133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铁路运输安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铁路运输安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