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
一、烟花爆竹生产术语
(1)烟花爆竹:以烟火药为原料制成的工艺美术品,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爆
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娱乐产品。
(2)亮珠:以烟火药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机械或手工制作而能产生色光效
应的单个形体。
(3)主体:装有烟火药或涂敷有烟火药的单个产品的整体。
(4)烧成:产品在燃放时达到设计效果的现象
(5)未烧成:产品燃放时未达到设计效果的现象。
(6)烟火药:主要由氧化剂与还原剂等组成的,燃烧、爆炸时能产生光、声、
色、烟雾、气体等效果的混合物,俗称药物。
(7)黑火药:特指用硝酸钾、炭粉和硫磺或者用硝酸钾和炭粉为原材料制成
的一种烟火药。
(8)熄引:引火线被点燃后,中途熄火或没有点燃主体内烟火药的现象。
(9)冲头:燃放时,主体内的烟火药产生不应有的将喷射口冲掉或将爆竹的
头部冲开,并伴有喷火或爆音的现象。
(10)冲底:燃放时,产生不应有的将产品底塞或底座冲开,并伴有爆音的现
象。
(11)冲射:产品燃放时产生不应有的发射状燃烧现象。
(12)倒筒:立于地面燃放的产品,在燃放过程中倒在地面,且仍有色火向外
喷射的现象。
(13)炸筒:燃放时,烟花产品筒体产生不应有的炸裂现象。
(14)散筒:燃放时,产生不应有的筒体开裂或筒体间分离的现象。
(15)穿孔:燃放时,烟花产品筒体产生不应有的孔洞,并伴有火苗、火星喷
出的现象。
(16)低炸:燃放时,升空产品(不含A级)距离地面在3m以下发生爆炸的
现象。
(17)火险:燃放时,升空爆发的色火或带火残体下落到离地面3m以下尚未
熄灭的现象。
(18)底座:为使立于地面燃放的烟花产品在燃放时不倒筒而设计安装的部
件。
(19)底塞:为防止烟火药燃烧、发射、速燃时,火焰、气体等从底部喷出而
设计筑填在底部(或中间)的部件。
(20)引燃时间:从点燃引火线至引燃主体的时间。
(21)速燃:烟火剂以大于设计反应速度而燃烧的现象。
(22)爆燃:燃放时,烟火药剂以接近爆炸性反应速率进行猛烈燃烧的现象。
(23)色火:各种色彩的火焰、火星、带火残渣等。
(24)急炸:升空产品在点燃后,产品未飞离地面而发生爆炸的现象。
(25)断火:产品在燃放时,主体中途熄灭或留有未被点燃烟火药剂的现象。
(26)殉爆:火药的爆炸能激发与其相距并被惰性介质隔离的另一火药爆炸。
(27)效果件:通过工艺制作形成的烟火药或含有烟火药的单个形体(包括药
粒、药柱、药块、药包、药球、效果内简、效果引线等),分为裸药效果件和非
裸药效果件。
(28)工房:用于进行烟花爆竹生产作业的厂房。
(29)定员:在一个独立的危险性作业场所允许的最多人数。
(30)定机:在一个独立危险性作业场所允许的最多机械设备台(套)数。
(31)定量:在一个独立危险性作业场所允许存放的最大药物量(含半成品、
成品中的药物量)。
(32)危险性废弃物:在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过程中,废弃的烟花爆竹产品及含
药半成品、烟火药、引火线及危险化学品。
(33)蘸药(点药):将湿药粘附在效果件上的过程。
(34)装药:生产过程中把烟火药、黑火药、裸药效果件装(填)入壳体的过
程。
(35)新烟火药:指添加了新材料,改变药物成分,产生新的效果或安全性能
有较大改变的烟火药。
二、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级
在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04)中,按照产品的药
量及所能构成的危险性将烟花爆竹分为以下四级:
A级:适用于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在特定条件下燃放的产品。
B级:适用于室外大的开放空间燃放的产品,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
产品及其燃放轨迹25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
C级:适用于室外相对开放的空间燃放的产品,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
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5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
持者不应受到伤害。
D级:适应于近距离燃放,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
1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持者不应受到伤害。
三、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类
根据产品的结构和燃放后的运动形式将产品分为以下14类。
1.喷花类
喷花类烟花是指燃放时以喷射火苗、火花为主的产品。该类产品通常利用
黑火药作发射药,由引线点燃黑火药,黑火药再点燃彩珠。同时,黑火药燃烧
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向喷射孔喷出,从而把已点燃的彩珠带出筒外发射到一定的
高度,产生各种色光效果。这类烟花的生产工艺,一般是先筑黏土喷射孔,再
安装引线。喷射孔的尺小要适当,大了喷不高,小了会爆炸,一般为筒壳内径
的1/4~l/30
2.旋转类
旋转类烟花是指燃放时主体自身旋转但不升空的产品。旋转类产品是利用
烟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外喷射产生反推力,从而围绕一个轴心旋转。
3.升空类
升空类烟花是指燃放时主体定向升空的产品。升空类产品是利用动力药剂
(如黑火药)引燃后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泥底孔喷出,受到反作用力而升空。如
火箭类烟花,生产火箭的关键是使动力药剂逐层燃烧,如果动力药柱压得不紧,
或药柱出现裂纹,可能出现低炸。
4.旋转升空类
旋转升空类烟花是指燃放时自身旋转升空的产品。
5.吐珠类
吐珠类烟花又叫魔术弹,是指燃放时从同一筒体内有规律地发射出多颗彩
珠、彩花、声响等效果的产品。吐珠类烟花的结构是分组的,每组放一层效果
药(如彩珠等)和一层发射黑药。上一组和下一组之间用黏土和硬纸板离,一
般采用引线传火。如果隔离不好,会出现急速连发。筒壳和黏土底一定要牢固,
要用拉力大的纸张做筒壳,筒壳要紧密,抗张力要大,否则会炸筒。如果黏土
底不牢固,会冲底伤人。
安装效果亮珠时要注意安全,因为亮珠从筒口压下去,药物与筒壁发生强
烈摩擦,感度高的药物有可能着火。
6.线香类
线香类烟花是指用装饰纸或薄纸筒裹装烟火药,或在铁丝、竹竿、木
杆或纸片上涂敷烟火药形成的产品。
7.烟雾类
烟雾类烟花是指燃放时以产生烟雾效果为主的产品。
8.造型玩具类
造型玩具类烟花是指产品外壳制成各种形状,燃放时或燃放后能模仿
所造形象或动作;或产品外表无造型,但燃放时或燃放后能产生某种形象的产
品。
9.摩擦类
摩擦类烟花是指用撞击、摩擦等方式直接引燃引爆主体的产品,如拉
炮类、擦火药头类等。
10.小礼花类
小礼花类烟花是指燃放时放置在地面,从主体内发射(单筒内径
<76mm)并在空中爆发出珠花、声响、笛音或漂浮物等效果的产品。
11.礼花弹类
礼花弹类烟花是指弹体从专用发射工具(发射筒内径≥76mm)发射到
高空后能爆发出各种光色、花型图案成其他效果的产品。
礼花弹一般由点火引、发射药盒、发射药、延时引、弹壳、开苞药、亮
珠或效果件、提绳等组成。
12.架子烟花
架子烟花是指通过框架固定烟花位置、方向燃放的产品。
13.爆竹类
爆竹类烟花是指单个爆竹产品或多个爆竹组合而成的产品。
14.组合烟花
组合烟花是指由多个单筒组合而成,燃放时产生声、光、色、漂浮物等
效果的地面烟花产品,分为单类组合烟花和多类组合烟花两种。
四、烟花爆竹主要原材料及其危险特性
烟花爆竹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主要分为化工材料、纸张与纸板、引火线、
包装材料、黏土与封口剂、黏合剂,其他材料(底座、稳定杆、锯末、谷壳)
等。直接影响烟花爆竹的燃放效果和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化工原材料,主要有以
下几类:
作用原料名称
氧化剂
高氯酸钾、高氯酸铵、硝酸钾、硝酸钡、硝酸锶、硝酸钠、硝酸
银、氯酸钾、氧化铜、氧化铋、四氧化三铅,重铬酸钾
可燃物
硫黄、木炭、镁铝合金粉、铝银粉、钛粉、磷
黏合剂
酚醛树脂、虫胶、聚乙烯醇
染焰剂
碳酸锶(红)、冰晶石、草酸钠(黄)、碱式碳酸铜(蓝)、硝酸
钡(绿)
改善焰色
物质
聚氯乙烯、六氯代苯、氯丁橡胶、氯化石蜡
其他材料硬脂酸、石蜡、酒精、丙酮等
几种常用烟花爆竹化工原料的性质。
1、高氯酸钾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结晶或白色晶状粉末。
(2)健康危害。有强烈的刺激性。高浓度接触,严重损害黏膜、上呼吸道、
眼睛及皮肤。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
吐等。
(3)危险特性。本品助燃,具强刺激性。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有机物、
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火场中,受热
的容器有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等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
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然后收集回收
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砂土等灭火。
2、高氯酸铵的特性
(l)理化性质。无色或白色结晶,有刺激气味。
(2)健康危害。对眼、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3)危险特性。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
粉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等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也
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砂土等灭火。
3、硝酸钾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
(2)健康危害。吸人本品粉坐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
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
紫绀、恶心、呕吐等。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
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
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3)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
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等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用雾状水、砂
土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
沸溅。
4、硝酸钡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或白色有光泽的立方结晶,微具吸湿性。
(2)健康危害。误服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头痛、眩
晕等。严重中毒出现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压降低、血钾明显降低等。
可死于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肾脏可能受损。大量吸人本品粉尘亦可引起中
毒,但消化道反应较轻。长期接触可致口腔炎、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
速、脱发等。
(3)危险特性。助燃,高毒。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等接触。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扬所。大量
泄漏的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采用雾状水、砂土等。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
或剧烈的沸溅。
5、硝酸锶的特性
(1)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粉末,有潮解性。
(2)健康危害。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一过性咳嗽、喷嚏和呼吸困
难。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大量口服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
泻等。
(3)危险特性。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等接触或混合
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
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
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火灾早期,可用大量水施救。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
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
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6、硝酸银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2)健康危害。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
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本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
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
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3)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
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
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
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等灭火。
7、氯酸钾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
(2)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强,易经皮肤吸收。吸收量多时,
则引起头沉、头痛、倦怠感、疲劳感、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
(3)危险特性。本品助燃,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则分
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
原剂、易燃物等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
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埋场所
处置。
(5)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8、氧化铜的特性
(1)理化性质。黑褐色粉末。
(2)健康危害。吸入大量氧化铜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出现寒战、体温升
高,同时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见呼吸道及眼结膜、鼻衄、鼻粘
膜出血点或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以及皮炎,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
(3)危险特性。本品不燃烧,有毒,具刺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若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
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
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9、红丹的特性
(1)理化性质。鲜橘红色粉末或块状固体。
(2)健康危害。经口或鼻经常吸人会中毒,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腹绞
痛、贫血等症状。
(3)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
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
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采用水、砂土等灭火。
10、重铬酸钾的特性
(1)理化性质。橙红色板状结晶,带苦的金属味。
(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人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
声音嘶哑、鼻黏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
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
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
(3)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强酸或高温时能释放出氧气,促使有机物燃
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有水时与硫化钠混合能引起自燃。与硝酸盐、氯酸盐等接触产生剧烈
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
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砂土等灭火。
11、硫黄的特性
(1)理化性质。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
(2)健康危害。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
导致硫化氢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
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昏迷等。本品可引起结膜炎、皮肤湿疹
等。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3)危险特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硫黄为不良导体,在
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
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
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遇小火用砂土闷熄,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切勿将水流
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剧烈的沸溅。消防人员须戴好防
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12、镁铝合金粉的特性
(1)理化性质。具有金属光泽的灰色粉末,对碱溶液较稳定,溶于酸类,
并放出氢气。遇水反应。
(2)健康危害。尚未见急性中毒,仅能见到眼结膜或鼻黏膜的轻微刺激。
吸入可引起咳嗽、胸痛等。口服对身体有害。
(3)危险特性。易燃。粉尘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粉尘含量达到
32.5mg/L时,易被明火点燃引起爆炸。遇水、潮气或酸类散发出氢气,同时产
生大量热会自燃或自爆。与氧化剂接触产生剧烈反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大量
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5)灭火方法。不可用水、卤代烃(如1211灭火剂)、碳酸氢钠、碳酸
氢钾等作为灭火剂,而应使用干燥氯化钠粉末、干燥石墨粉、碳酸钠干粉、碳
酸钙干粉、干砂等灭火。
13、铝粉的特性
(1)理化性质。银白色粉末。溶于碱、盐酸、硫酸等。
(2)健康危害。长期吸人可致铝尘肺。表现为消瘦、极易疲劳、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等。溅人眼内,可发生局灶性环死,角膜色素沉着,晶体膜改变及
玻璃体混浊。对鼻、口、性器官黏膜有刺激性,甚至发生溃疡。可引起痤疮、
湿疹、庋炎等。
(3)危险特性。本品遇湿易燃,具刺激性。大量粉尘遇潮湿、水蒸气能自
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应,与酸类或强碱接触也能产生氢气,引起燃烧爆炸。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
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转移回收。
(5)灭火方法。严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扑救,可用适当干砂、石粉
等将火闷熄。
14、钛粉的特性
(l)理化性质。深灰色或黑色发亮的无定形粉末。
(2)健康危害。吸人后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胸部紧束感或疼
痛。
(3)危险特性。本品易燃,具刺激性。金属钛粉尘具有爆炸性,遇热、明
火或发生化学反应会燃烧爆炸。其粉体化学活性很高,在空气中能自燃。金属
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且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高温时易与卤素、
氧、硫、氮等化合。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
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大量泄
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转移回收。
(5)灭火方法。用于粉、干砂等灭火。严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扑救。
高热或剧烈燃烧时,用水扑救可能会引起爆炸。
15、酚醛树脂的特性
(1)理化性质。有液体和固体
(2)健康危害。其粉尘可引起头痛、嗜睡、周身无力、呼吸道黏膜刺激症
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还可发生肾脏损害。空气环境分析发现苯酚、
甲醛和氨。缩聚过程中,发生甲醛、酚、一氧化碳中毒。
(3)危险特性。易燃,刺激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
毒的气体。粉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
作服。若是液体,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类似物质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然后在
专用废弃场所深层掩埋。若大量泄漏,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
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
16、聚乙烯醇的特性
(1)理化性质。乳白色粉末。
(2)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和皮肤有
刺激作用。
(3)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
火星会发生爆炸。加热分解产生易燃气体。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若小量泄漏,小心扫起,
置于袋巾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17、碳酸锶的特性
理化性质。无色斜方晶或白色细微粉末;无臭,无味。
18、氟硅酸钠的特性
(1)理化性质。白色颗粒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
(2)健康危害。误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样的急性
中毒症状,吐泻物中常含血,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可
致死。皮肤接触可致皮炎或干裂。
(3)危险特性。不燃,与酸类反应,散发出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氟化氢和四
氟化硅气体。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若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
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19、氟铝酸钠的特性
(1)理化性质。无色至白色玻璃样的固体。
(2)健康危害。误服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长期吸入本品粉尘,可致尘
肺和氟骨症。分解产物氟化氢有刺激性。
(3)危险特性。受热、接触酸或酸雾会放出剧毒的烟雾。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
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
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20、碱式碳酸铜的特性
(1)理化性质。浅绿色无定形粉末。
(2)健康危害。吸人、摄入有害。对眼睛、庋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
作用。吸人碳酸铜烟可引起金属烟热,出现肝、肾损害及溶血。长期吸入可引
起肺部纤维组织增生。
(3)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
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
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灭火。
21、聚氯乙烯的特性
(1)理化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2)健康危害。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有粉尘和单体氯乙烯。吸入氯乙烯
单体气体可发生麻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长期吸入氯乙烯,可出现神经衰弱
症,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出现硬皮样改变,肢端溶骨症。长期吸入
高浓度氯乙烯,可发生肝脏血管肉瘤。长期吸人聚氯乙烯粉尘,可引起肺功能
改变。
(3)危险特性。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
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若小量泄漏,小心扫起,
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收集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22、六氯苯的特性
(1)理化性质。纯品为无色细针状或小片状晶体,工业品为淡黄色或淡棕色
晶体。
(2)健康危害。接触后引起眼刺激、烧灼感、口鼻发干、疲乏、头痛、恶
心等。中毒时可影响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致皮肤溃疡。
(3)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23、硬脂酸的特性
(1)理化性质。纯品是带有光泽的白色柔软小片。
(2)健康危害。工业上广泛使用未见有危害。
(3)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若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
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24、石蜡的特性
(1)理化性质。白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晶体。
(2)健康危害。吸入本品高浓度蒸气,引起头痛、眩晕、咴嗽、食欲减退、
呕吐、腹泻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
(3)危险特性。闪点:199℃。遇明火、高热可燃。
(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若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
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
(5)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等。
第三节烟花爆竹废弃残余药的处理要求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质量不符合要
求或过期的成品、亮珠、烟火药、剩余下来的余药、裁切下来的引
火线头、清理车间和设备产生的垃圾、沉淀池中沉积的余药等废药
或废品,这些废药、废品的稳定性甚至可能比正常的烟火药和烟
花爆竹更差,发生燃烧爆炸危险更大。如没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措
·77
施,没有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大量废药、废品留存在工厂或者销
毁处理方法不当,都会对工厂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对于烟火爆竹废弃残余药的处理有
如下规定:
(1)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负责对危险性废弃物处置,严禁丢弃、
转让、赠送、销售危险性废弃物;当日产生的危险性废弃物宜当日
处置,尽量避免大批量集中一次性销毁。
(2)处置危险性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制定专门的处置方案,
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3)大批量处置危险性废弃物
(4)大批量销毁危险性废弃物应有组织分类、分批的进行;处
置前应制定处置作业方案,处置总含药量超过ioookg的作业方案
应经相关专业专家组评估。
(5)处置作业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处置规模概况、处置时
间地点、所处置的危险性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置方式方法、安全
距离与安全警戒的范围、现场组织机构设置、现场人员分工岗位职
责、危险性废弃物的运输保管装卸安全措施、处置时的保卫措施和
应急处置措施。
(6)进行危险性废弃物的收集、装卸、运输、销毁等处置作业
的人员应取得烟花爆竹危险工序操作证。
一、销毁方法
销毁处理废药(品)的方法有烧毁法、水溶解法和深埋法。
1.烧毁法
烧段法就是将要处理的烟火药废药(品)引燃烧毁,在不产生
强烈燃烧爆炸的状态下销毁。绝大多数的废药(品)都是采用烧毁
法处理掉。含烟火药(黑火药)和可燃物宜采用焚烧销毁法,其他
危险性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用化学中和法等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置;
严禁将危险性废弃物掩埋或倒入地面水体;严禁将危险性废弃物混
78.
人其他普通废弃物中进行处置。
采用焚烧销毁法时,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处置场所必须符合GB50161有关安全距离要求,并在处置
场所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销毁时,应采取远距离点火方式;
处置人员应应戴头盔并撤离至安全区域;待处理危险性废弃物应远
距离防火隔离保管。
(2)根据处置场所的安全距离及环境确定每次销毁量;烟火药、
具有爆炸危险的效果件应摊成厚度不超过3cm(单个效果件超过
3cm的应单层摊放)、宽度不超过200cm的带状。
(3)废弃礼花弹宜单个进行解剖取出发射药、烟火药按烟火药
处置;解剖应在符合安全距离的场所进行。
(4)升空类产品应在符合安全距离的场所取出发射杆、发射药
筒后进行烧毁。
(5)其他烟花爆竹制品、含药半成品,应尽量摊开采取直接
焚毁。
(6)危险性废弃物为流质型的(沉淀池、浸泡池、废水沟等内
舍有危险性废弃物的残渣)应带水清理,将残渣倒成厚度不超过
5cm,宽度不超过200cm的带状,待残渣水份稍渗干后,浇燃油或
助燃物进行烧毁。
(7)焚烧完毕应对现场进行清理,确认彻底销毁。
(8)对装运危险性废弃物的车辆、容器在处置后应当立即冲洗
F净。
(9)其他方法处置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水溶解法
水溶解法是将烟火药废药(品)用足够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
使药物中的水溶性物质溶解,从而破坏药物的成分组合,使药物的
燃烧和爆炸性能失效,然后再将其掩埋处理。黑火药和黑火药引火
线可采用水溶解法销毁。浸泡、掩埋废药(品)应符合下列安全
要求:
五、烟花爆竹废弃残余药的处理要求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过
期的成品、亮珠、烟火药、剩余下来的余药、裁切下来的引火线头、清理车间
和设备产生的垃圾、沉淀池中沉积的余药等废药或废品,这些废药、废品的稳
定性甚至可能比正常的烟火药和烟花爆竹更差,发生燃烧爆炸危险更大。如没
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大量废药、废品留存在工厂
或者销毁处理方法不当,都会对工厂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烟花爆
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对于烟火爆竹废弃残余药的处理有如下规定:
(1)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负责对危险性废弃物处置,严禁丢弃、转让、赠送、
销售危险性废弃物;当日产生的危险性废弃物宜当日处置,尽量避免大批量集
中一次性销毁。
(2)处置危险性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制定专门的处置方案,采取有效
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3)大批量销毁危险性废弃物应有组织分类、分批的进行;处置前应制
定处置作业方案,处置总含药量超过1000kg的作业方案应经相关专业专家组评
估。
(4)处置作业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处置规模概况、处置时间地点、所
处置的危险性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置方式方法、安全距离与安全警戒的范围、
现场组织机构设置、现场人员分工岗位职责、危险性废弃物的运输保管装卸安
全措施、处置时的保卫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5)进行危险性废弃物的收集、装卸、运输、销毁等处置作业的人员应取
得烟花爆竹危险工序操作证。
1、销毁方法
销毁处理废药(品)的方法有烧毁法、水溶解法和深埋法。
⑴.烧毁法
烧毁法就是将要处理的烟火药废药(品)引燃烧毁,在不产生强烈燃烧
爆炸的状态下销毁。绝大多数的废药(品)都是采用烧毁法处理掉。含烟火药
(黑火药)和可燃物宜采用焚烧销毁法,其他危险性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用
化学中和法等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置;严禁将危险性废弃物掩埋或倒入地面水体;
严禁将危险性废弃物混人其他普通废弃物中进行处置。采用焚烧销毁法时,应
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A、处置场所必须符合GB50161有关安全距离要求,并在处置场所设立
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销毁时,应采取远距离点火方式;处置人员应戴头盔并
撤离至安全区域;待处理危险性废弃物应远距离防火隔离保管。
B、根据处置场所的安全距离及环境确定每次销毁量;烟火药、具有爆
炸危险的效果件应摊成厚度不超过3cm(单个效果件超过
3cm的应单层摊放)、宽度不超过200cm的带状。
C、废弃礼花弹宜单个进行解剖取出发射药、烟火药按烟火药处置;解剖
应在符合安全距离的场所进行。
D、升空类产品应在符合安全距离的场所取出发射杆、发射药筒后进行烧
毁。
E、其他烟花爆竹制品、含药半成品,应尽量摊开采取直接焚毁。
F、危险性废弃物为流质型的(沉淀池、浸泡池、废水沟等内含有危险
性废弃物的残渣)应带水清理,将残渣倒成厚度不超过5cm,宽度不超过200cm
的带状,待残渣水份稍渗干后,浇燃油或助燃物进行烧毁。
G、焚烧完毕应对现场进行清理,确认彻底销毁。
H、对装运危险性废弃物的车辆、容器在处置后应当立即冲洗干净。
I、其他方法处置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⑵.水溶解法
水溶解法是将烟火药废药(品)用足够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
使药物中的水溶性物质溶解,从而破坏药物的成分组合,使药物的
燃烧和爆炸性能失效,然后再将其掩埋处理。黑火药和黑火药引火
线可采用水溶解法销毁。浸泡、掩埋废药(品)应符合下列安全
要求:
A、浸泡处理应选择偏僻、最好没有耕地和饮用水的地方。
B、浸泡池要有足够的容积,同时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水面要高出浸
泡药物。
C、必须先将浸泡池灌满水,才能向池内放药物,池内药物溶液浓度不能
太高。
D、浸泡时间应使药物成分组合分解、药物燃烧和爆炸性能失效,要多次
搅拌并换水;如药物未被浸透,则需要增加搅拌次数和延长浸泡时间。
E、浸泡完成后,向浸泡池内倒入泥土,将泥土与浸泡物搅拌混合,然后
用泥土封盖;也可以将浸泡物掏出,另外挖坑掩埋。未掩盖的浸泡池必须保证
经常存水。
F、用酒精、树脂等有机溶剂制成的亮珠,不容易浸透,有的浸泡一年以
上仍然不能使其失效,所以不宜采用浸泡方法,此类药品最好采用烧毁法处理。
⑶.深埋法
深埋法是选择偏僻无人的地方,将废药(品)挖坑深埋的方法。现在该
方法已经不采用,除非确定烟火药或制品已经完全失效,或者是经过浸泡处理
后的残渣。深埋坑要深挖,被掩埋的药物之间要用泥土隔开,层与层之间要用
泥土分层隔离。掩埋地点应有明显的标志。
2、销毁场地的设置
销毁场地的正确选择,是保证废药、废品销毁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基本
条件。其所在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销毁场应尽量设置在存在天然屏障的隐蔽地区,如山区、丘陵、空地、
河滩地等。
(2)场地上清理平整,不能有沙石、砖、杂物、石块等物质,以免在作业
时发生抛射物引起伤人。
(3)销毁场周围50m内不得有树木、杂草及其他可燃物,以防不慎引起
火灾。
(4)危险品的销毁采用烧毁法时,一次烧毁药量不应超过20kg。
(5)销毁场距场外建筑物的外部距离不应小于65m,以防止销毁时爆炸
所产生的冲击波或抛射物对人造成伤害和损伤,销毁场地与外界交通应方便,
通讯方便便于联络。
(6)销毁场应设在工矿企业、居民区的下风方向,以防销毁过程中因风大
使火势蔓延,而危及周边。
(7)如果销毁场内无可供利用的天然掩蔽物时,应在销毁场内建造作业人
员掩蔽室。掩蔽室应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位置,出口应背向销毁场地。
掩蔽室面对销毁场的一面墙上,应设观察孔,既便于观察又能保证安全。
3、销毁作业安全要求
(1)操作人员需着防护服,装卸废药(品)时要轻装轻卸,不允许有拖、
拉、抛、丢等行为。除现场操作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销毁现场。
(2)必须遵循“少量、多次、勤检查”的原则,一次处理不宜过多。如果
分多批次进行销毁,每一次销毁完成后,需用水冲刷销毁点,两次销毁间隔时
间不得少于30min,确认无火星等安全隐患后,方可再次进行销毁。
(3)销毁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大风、下雨情况下不能进行销毁操作。
(4)需处理的废药应摊开在地面上成一条长带,药品厚度不超过单个产品
的2倍。药品切勿堆聚,更不允许整箱堆放销毁,这样会形成强烈爆炸或殉爆,
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处理时如发现药品结块,不能倒出包装内的药品,不得敲
击、碾压,应选择浸泡或其他销毁方法。
(5)销毁时不允许直接用明火引燃药物,可选择电点火装置,将引爆点火
装置与药品的一端相连,采用远距离操作;也可用安全引线和快速引线连接与
药品的一端相连,点火销毁,采用此方法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操作人员撤
离到安全的地段。
(6)销毁完成后,对现场进行严格检查,并用水冲刷现场,确定无安全隐
患后方可撤离。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3:0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38085133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知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