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

更新时间:2023-03-09 12:05:19 阅读: 评论:0

手动挡倒车-妫河

子路曾皙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最打动女孩子表白的话)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填空练习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

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暂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

临风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

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这句

话可以看出来。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

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综合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

..

的一项是()。

A.千乘

之国(shèng)吾与

点也(yǔ)风乎舞雩

(yú)浴乎沂

(xīn)

B.毋

吾以也(wú)莫

春(mù)异乎三子者之撰

(zhuàn)铿

尔(kēng)

C.冠

者五六人(guàn)愿为小相

(xiàng)饥馑

(jǐn)哂

之(shěn)

D.夫子喟

然叹曰(kuì)曾皙

(xī)以俟

君子(sì)舍瑟

而作(sè)

2.下列加点字词的音义有误

..

的一项是()。

A.千乘

之国(shèng量词,用以计算车子,相当于“辆”)

小相

(xiàng官名,作赞礼司仪之事)

B.哂

之(shěn讥笑)比

及三年(bǐ及,等到)

C.喟

然叹曰(kuì叹息声)《论语

..

》(Lúnyǔ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D.俟

君子(sì等待)异乎三子者之撰

(zhuàn才能)

3.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与“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尔”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

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B.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

C.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D.无乃尔

是过与

5.下列句中的“比”与“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中的“比”意义相同

..

的一项是。

A.每自比

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B.比

至南郡,而琮已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D.店铺鳞次栉比

,货物琳琅满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

大国之间风乎

舞雩,咏而归

B.以

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

C.宗庙之事,如

会同如

或知尔

2

D.子路率尔

而对曰赤,尔

何如?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

A.异乎

三子者之撰浴乎

B.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是可忍也,孰

不可忍也

C.唯求则非邦也与

吾与

点也

D.夫三子者之

言何如天下之

水,莫大于海

8.下列各句,没有

..

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C.唯赤则非邦也与D.居则曰:“不吾知也。”

9.下列句中的“乎”的用法不

同于

..

其他项的一项是()。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吾与

点也(与,动词,赞同)可使足

民(足,富足)

B.何伤

乎?(伤,动词,受伤)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出生)

C.冠者

..

五六人(冠者,名词,戴帽子的人)童子

..

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

D.因之以饥馑(因,接连,继续)舍瑟而作

(作,动词,起身)

11.与“且焉置土石何”中的“焉”意义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

A.非曰能之,愿学焉。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的一组是()。

A.怒发冲冠

者五六人

B.童子

..

何知,躬逢胜饯童子

..

六七人

C.乘

人之危千乘

之国

D.摄乎大国之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

..

的一项是()。

A.忌不自信。B.夫晋,何厌之有?

C.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D.居则曰:不吾知也。

1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

...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组是()。

①风乎舞雩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⑤朝服衣冠,窥镜⑥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⑤⑥

15.下列各项全属于

..

《四书》的一项是()。

①《论语》②《国语》③《中庸》④《孟子》⑤《左传》⑥《大学》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作业。

()①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3

以俟君子。”

()③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④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⑤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6.请在原文的括号内补写出该句的主语。

17.上面的对话中,表达了淡泊之志的人是。

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写了孔子问志,“四子”述志,孔子评志。下面的说

法错误

..

的一项是()。

A.“四子”平时有怨气,孔子对此有所不满。

B.孔子对弟子很了解,师生关系融洽。

C.孔子是为了因势利导,更好的对弟子进行立志的教育。

D.孔子对三个学生平时的牢骚委婉的进行批评。

19.“四子”述志的口气、内容各不相同,但在“为国以礼”这点上是相同的。下面的分析

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①这个人虽然“其言不让”,但他把“知方”(懂礼知义)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

B.②这个人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说明他高度重视礼乐教化。

C.③说的“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就是礼的体现。

D.④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是说自己跟其他三人重视礼乐教化的作法不同。

20.用现代汉语直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

②译文:

21.①②③④处的四个人各有什么志向?

答:①

22.①②③④处的四个人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①

23.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序号即可)

①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②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了。

④编纂关于动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植物的

图。

⑤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

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子路、曾皙、冉bai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4

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

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7、则何以哉(固定句)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参考答案1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答案2

1.A沂(yí)2.B(比bì)3.B都作“方圆”解(A方向,方位;C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

问;D刚刚)4.B与例句中的“尔”同为形容词词尾:……样子(其余都是第二人称代词)

5.B同为“bǐ”及,等到(A比较;C接近,亲近;D并列,并排,排列)6.A同“于”

的用法,介词,在(B①因为,②凭借;C①表示选择关系,或,或者,②假如;D①形容词

词尾,②第二人称代词)7.D结构助词,的(A①同“于”,介词,跟,同;②同“于”,介

词,在。B①疑问代词,谁;②疑问代词,什么。C①同“欤”,句尾助词;②动词,赞同)

8.D(莫,希,与)9.A句末语气词,呢(其余皆为介词)10.B(A足,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富足;B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后C冠者,成年人;伤,动词,妨害;D

全对)11.C同为疑问代词“哪里”(A代词,指代治国之事;B疑问代词,为什么;D句末

语气词,表陈述语气)12.B都是少年(A①帽子;②行加冠礼;C①趁着,②shèng量词,

用以计算车子,相当于“辆”;D①中间,②间或,偶尔)13.C(此为常式句,其余皆为宾

语前置句)14.D(①风乎舞雩⑤朝服衣冠⑥端章甫)15.A16.依次为:子路(仲由、

由、季路)求(冉有、求、冉求)赤(公西华、公西赤、子华)点(曾皙、曾点)夫

子(孔子)17.点(曾皙、曾点)18.A(A跟其他三项是矛盾的)19.D(“撰”是才能的

5

意思。其实曾皙的所作所为恰恰是“礼”的表现)20.译文:①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

大事吗?②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

个小小赞礼的人,那谁能去做大事呢?21.①子路要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②冉有要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国,并“可使足民”。③公西华“愿学焉”

“愿为小相焉”。④曾皙“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2.①子路鲁莽直

率,好胜自负。②冉有敦厚谦逊,不卑不亢。③公西华委婉谦恭,善于辞令。④曾皙

从容洒脱,豁达自得。23.①④⑤②③(此题为2004高考湖北卷。为什么④在⑤的前面呢?

这是因为在③中,是先说读者,后说住在外地的朋友,这样,前面谈时也应该是先谈供读者

阅读的书籍,再谈供朋友了解的房屋花园。)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2:0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34719132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子路曾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子路曾皙.pdf

标签:子路曾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