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现象

更新时间:2023-03-09 10:16:05 阅读: 评论:0

给儿子鼓励的话语-九洞天

地理现象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家校联系册)

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

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

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

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

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

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

对于龙卷风的防御,有很多有效措施:

(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

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3)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

被压和触电。

(4)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

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

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是具有重大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强对流天气发生

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

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

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

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

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防御,有很多有效措施:

1、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和措施

2、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和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理论研究

3、建立、健全防灾系统

气旋

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

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它在等高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压线所包围的低气压区,

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低值区。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

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大的可达三、四千公里,属天气尺度天气系统。

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

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

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

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

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

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

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对于地震的防御,有很多有效措施:

(1)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制定区划图、开展地震小区划、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2)抗震设计: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3)抗震施工: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

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原因有以下几点:夏天雨水多;城市雨水比农

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

地区高5%到10%;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城市预防及应

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洪涝灾害可导致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财产损失,甚

至传染病流行,严重威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对于洪涝的防御,有很多有效措施:

(一)实行深沟、高畦耕作,可迅速排除畦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雨涝发生时,雨水

及时排出。

(二)洪涝发生前,如作物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以免洪涝损失。

(三)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要利用退水清洗沉积在植株表面的泥沙,同时要扶正植株,

让其正常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尽快恢复生长。

(四)洪涝灾害过后,必须迅速疏通沟渠,尽快排涝去渍。还要及时中耕、松土、培土、

施肥、喷药防虫治病,加强田间管理。如农田中大部分植株已死亡,则应根据当地农业气候

条件,特别是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及时改种其它适当的作物,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五)旱地怕涝作物要采取联片种植,做到排灌分家,避免水田和旱田用水相互矛盾。

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

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多发地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

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

秘鲁、瑞士、中国、日本。

1970年,秘鲁的瓦斯卡兰山爆发泥石流,500多万立方米的雪水夹带泥石,以100公

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向秘鲁的容加依城,造成2.3万人死亡,灾难景象惨不忍睹。1985年,

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泥石流,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击了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

中包括城镇、农村、田地,哥伦比亚的阿美罗城成为废墟,造成2.5万人死亡,15万家畜

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

对于泥石流的防御,有很多有效措施: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火山

火山口是地球释放热量、气体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穿过地壳裂缝,

喷发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型山体。地球学是又称堆积山。有活火山、死火山之分。活火山即人

类历史记载中经常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死火山即人类历史记载中没有喷发过的火山,但谁

也无法得知他们什么时候会在睡梦中突然醒来。

地球上有2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火山带。世界上共有850

多座活火山(陆地上有700多座、海底有100多座),其中3/4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

成为地球佩戴的“火环”。活火山的爆发是毫无规律可寻的,他仿佛是一个拥有无限神力的

力士,爆发时产生的威力让人难以想象。

但是火山过后遗留的火山灰是天然、完美的无机肥料。火山作用对我们并非完全有害无

益。例如岩浆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

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

热田”。火山作用的另一个好处是为我们制造陆地。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海水所覆盖,

海底火山经年累月不断地冒出岩浆,冷凝成岩石,如此长期堆积,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

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与冰岛就是这么形成的,至今,岛上还有活动火山不时喷出岩浆。

凌汛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

象。

凌汛的危害有:

①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

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②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

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③冰压力引起的危害。

对于凌汛我们的措施:

①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闸附近采用空气筛等防冻措施;

②可设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盖,防止水内冰产生的措施;

③冰凌冻结各种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影响启闭运用,一般采用加热或其它防冻措施;

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

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

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

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

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

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

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

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对于海啸,我们的应急方法有:

(1)、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

度撤离岸边。

(2)、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3)、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

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冰雹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

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

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

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

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

也就是冰雹。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

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

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

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

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对于冰雹,我们的应急措施有:

(1)、观察天气中的特殊现象,例如风向、雷声、云态、闪电等

(2)、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减少出行次数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0:1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281651328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理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理现象.pdf

上一篇:小学口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地理现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