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分米的单位

更新时间:2023-03-09 08:21:37 阅读: 评论:0

长智齿疼怎么办-女人的优势

分米的单位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油库管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

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明白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分米、毫米的认识是本单元测量中第一节的内容。《标准》中指出对此

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会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

是以厘米那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

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看、

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

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

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

要先估量,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分校是一所公有民办学校。学校师资力量强大,

教学设施先进。学生来自长春市区,同意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通过三个学

期的学习,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适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差

不多把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

但学生尺上有毫米,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活动,激发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

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

度的体会,又专门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

米的长度表象专门难建立。因此,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小棒是数

学课经常摆弄的学具,IC卡是学生给家长打经常要用到的。(注:我校

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就餐。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打,在每个楼层都安装两

部IC卡机。)通过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毫米

的长度,从而关心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的表象。因为学生缺少

测量的生活体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从学具预备中能够看

出),以补偿学生生活体会的不足,并要保证有充分的测量时刻。

〖教学设计〗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课件等。

学具预备:两人一把米尺,每人直尺、小棒、IC卡各1个。10厘米、

30厘米的彩条各1根。每个小组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1分硬币、

光碟盒、草稿本各一个。

(一)唤起已有的知识体会

师:大伙儿明白,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认识了

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有多长?同桌上的米尺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同格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

师: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0厘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

师:请你先估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量一

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长25厘米多8个小格,宽18厘米多4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

有5个小格。

生2:长是25厘米8毫米,宽是18厘米4毫米,厚是5毫米。

师:同学明白得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

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明白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

听一听。(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物展台。)

生: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因此1厘米

=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用字母来表示,那个等式还能够写成1cm=10mm。(板书:1c

m=10mm。)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量它的厚度是多少。

生:大约1毫米。

师:实际量一量,看估量的对不对?

生:IC卡的厚度正好是1毫米。

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

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

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

物体吗?

生:银行取款卡、1分硬币的厚度、缝衣针的宽度

(4)实际测量

①考考你的眼力:估量草稿本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如何明白的?

(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估一估,量一量

师:每个小组都有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

个物体,先估量,再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填到表格里汇报。填写时,

要写出长度单位。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量我的测量

2.认识分米

(1)游戏引入分米

师:这是两根彩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明

白另一根的长度。(注:1根长10厘米,1根长30厘米。)

(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伙儿演示。)

师:先量出这根短的彩带的长度(10厘米),再用短彩带量长彩带的长

度,那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能够如何说?有谁明白?(板书:分米。)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分米那个长度单位。

师:1分米是几厘米?30厘米是几分米?什么缘故是3分米?(板书:1分

米=10厘米。)

师:假如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能够如何样写?

生:还能够写成1dm=10cm。(板书:1dm=10cm。)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1的长度大约确实是1分米。)

师:我们生活中或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电灯开关的长、光碟盒的长、小棒的长

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把小棒拿走,拇指与食指间的宽度大约1

分米。打手势,同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谁的手势最接近1分米。

(3)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请同桌合作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从几刻度到几刻度

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生: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10刻度到20刻度之间的

长度是1分米,40刻度到5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师:1分米与1米有如何样的关系?请同桌两人研究、讨论。

生1:我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生2:我们明白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

个1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假如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能够如何样写?

生:1m=10dm。(板书)

(4)实际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明白了1分米的长度。请你先估量课桌的长大

约是多少分米,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3.时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

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能够用米、分米、

厘米作单位。假如测量时要求专门精确的话,还能够用毫米做单位,那么

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结果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

=10毫米。

生2:我们小组补充,1米=100厘米。

生3:我们小组还有补充,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注:配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现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

关系。)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1.估一估,量一量

任选你喜爱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到表格里。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量我的测量

2.课件演示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长约15()

(学生回答一道题,教师出示一道题的答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

(生答略)有什么问题没有?

生:老师,毫米是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师: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爱好,期望你们到课外书

中或网上查查看。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

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

的机会,培养学生观看、操作、推理、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

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为了关心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周围

的事物――小棒和IC卡。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

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

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

长度,关心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

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让学生测量自

己喜爱的物体长度,学生专门情愿去做,学习积极性专门高,品尝到成功

的欢乐,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实上数学就在周围。

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

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差不多上先估量,然后测量。

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

观念。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现实

原型还不够丰富。学生尽管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但此活动

还不够充分。

〖案例点评〗

1.从学生生活实际动身,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差不多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同时把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

课教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专门自然地引出毫米

那个长度单位,建立了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动手

量数学书、彩带的长度,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

毫米的长度,旨在关心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

有机会参与知识的产生、进展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把握了

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

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猎取知识的能力。

3.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量自己

喜爱的物体长度,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

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确

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

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在运用

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

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编者点评〗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

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

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

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

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那个案例值得借鉴的地点是,教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深

入地分析。教师没有仅仅介绍学校和本班学生的一样情形,而是专门依照

本课内容,分析了学生关于毫米、分米认识已有的生活体会及知识基础,

并依照这种分析在教学中采取了适当的策略。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

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

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

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

鸟”的成效。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8:2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21297132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米的单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米的单位.pdf

上一篇:时代的近义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分米的单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