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1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顶尖科技的结晶,近日,神舟十号飞船已经升空了。王亚
平,这是唯一乘坐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女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上太空的宇航员还有
聂海胜、张晓光这两名男宇航员。
我为神舟十号的升空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
是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将在6月20日的早上10点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这是我们以前的一个梦想,现在,神舟十号的宇航员就要和我们一齐来
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了!
6月20日的早上,我们和老师激动地围坐在教室里,等待着太空授课的正式
开始。10点左右,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正式开始。王亚平姐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
位太空老师,首先王亚平向我们讲解了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
的作用。三名宇航员精心地为我们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好奇又羡
慕。在失重的条件下,宇航员们可以轻松地漂浮在半空中,我们感觉太神奇了,这
些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无尽的遐想!
这次神舟十号的太空授课,我们观赏后,都有非常大的收获。我们不仅仅收获
了专业的知识,这堂生动有趣的太空授课也引起了我心中的感想。我要奋发学习,
将太空的相关知识学好,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
《太空授课》观后感2
前几天,我们看了王亚萍老师在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她在太空里做了很
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杂技,陀螺,单摆,水膜,水球,圆周运动。
先说杂技吧。在地球上杂技要练好久,很危险。可在太空中,就显得轻而易
举,悬空打个滚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个人举起来。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们小时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并给它一
个干扰力,笨笨的陀螺就开始翻滚。但若是先让它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
就不会翻滚了。
“单摆”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状态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给它一个
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会做“圆周运动”
王亚萍老师做我最喜欢的水膜时,我目瞪口呆。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别太
大了。抽出水后的金属卷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
个: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学,太空真有趣!
这几个实验不要看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的。
有人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对于这个问题,指令长聂
海胜老师告诉我们:“飞船中的水是从地球上带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
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航天事业
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太空授课》观后感3
20xx年6月20日十点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十点开始,我国的载
人航天飞船“神舟十号”的航天员们在远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舱内给我们上了
太空第一课,让我们了解了神奇的太空一些奇特的失重现象!全神贯注地看完了王
亚平阿姨的太空演示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多么神奇的太空失重现象啊!在地球上
不能实现的事情,在太空中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比如:聂海胜叔叔轻松地就翻了个
大跟头,像一个武林高手!还有,用一个支撑架把小球绕在一根线上,轻轻地碰一
下小球,它就会做圆周运动;但在地球上,这样操作时,小球就会反复地来回摆
动,多么奇特的现象啊!陀螺的实验更令我惊奇!一个静止的陀螺用手指稍微碰一
下,它就会翻滚着向前转动。这在地球上,根本是无法实现的,除非这个陀螺被施
了巴拉拉魔法!王亚平阿姨演示的“喝水”的过程也是非常有趣的。她从饮水袋中
挤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小水滴,然后轻轻一吸,就把水滴“喝”了下去。还有那神奇
的水膜竟然能吸住一个中国结;透明的水球可以做一个透镜;当向水球内注入两个
小气泡时小气泡是独立存在的,再注入红色的液体时,透明的水球竟变成了一个漂
亮的红色的水球!这是多么美妙的现象啊!这次太空授课的很多物理知识我还都不
了解,只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
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太空授课》观后感4
陈位庄小学观看太空授课总结6月23日上午,结合学校“中国梦我的梦”主
题系列活动,陈位庄小学师生利用休息时间,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中国首次太空
授课视频。
这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由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和另外两位宇航员在天
宫一号里为全国青少年演示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航天员们在天宫一号
里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
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同时,人大附中作为“地面课
堂”,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空中课堂的宇航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授课即将结束
时,宇航员们热情鼓励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不断探索科学奥秘。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
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
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
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
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
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崇尚
科学、探索航天知识的热情与梦想。观看完直播视频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
“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爱我中华、心系国防,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
识,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太空授课》观后感5
今天今天上午在我们学校的会议室里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师生观看了由神州
十号飞船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给所有中小学生上的
一堂课。日记
此次太空授课意义非凡,不仅体现出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关爱和我国在航天事
业进步很大,证明了中国学生好学、好问,求知欲望强。
这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任主讲,聂海胜任助教,张晓光任摄像员。三位宇航员配
合十分默契。王亚平老师面带微笑,讲的绘声绘色,十分动人。有时还会说几个小
笑话,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奥秘。有时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让们亲眼见证了
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奇妙的实验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
瞪口呆太空授课的成功,是宇航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
以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
重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去探索发现宇宙的奥秘、地
球的奥秘造服人民群众。让全世界都能倾听到中国的好声音,让中国梦伟递到更遥
远的地方。把中国变强大起来,不再被别的国家所欺负。
通过这次的太空授课,我不仅认识空中奇特的物理奥秘,还让我对今后的学习
充满了期待和自信。谢谢王亚平老师的精彩授课。
《太空授课》观后感6
今天我们看了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上亲自授课的视频,在太空上的饮食习惯与我
们在地面上的不同,他们喝的水是装在特质的水袋里面的.,如果水漂出来,不会
散落在地上,而是在漂浮着不会落地,他们吃的也是特制的东西,科学家们还制作
出了在太空中吃的粽子,扁扁的。
主教课的航天员是――亚平老师给我们上课,她给我们讲的是太空中失重是怎
样的,首先她拿出了两个弹簧,上面各有两个按钮,她把他们放到同一位置,然后
一拉,只见两个弹簧的平率不同,这就是太空中唯一与地球相同的地方,希望大家
能发明出在太空中第二种测量人体重量的仪器(注:第一种是用牛顿第二原理来测
量的。)。
第二个讲课内容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陀螺,把陀螺在空中放下,陀螺竟然打
着转飞出去了,它的中心轴,一直在变。第二次是上了发条的陀螺,以同样的地方
放出去,但它的中心轴几乎没有变,而是一直在前进,最后把两个陀螺一个是没上
发条的,一个是上了发条的,然后一起放出去,给他们同样的干扰力,看得出上了
发条的看起来非常稳定。
最后一次实验是水膜和水球,老师先把一个金属圈套在水袋里,然后拿出来,
竟然成了一层厚厚的水膜,试一试稳不稳定,无论怎么摇都不会破,只要把水加到
上面,不会破而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会越来越大,但不会爆炸,这就是在太空
中的失重。
太空真是太神奇了,这些在地球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能到太空去探索一下的
话,我一定会做很多很多的实验,去研究发现太空的奥妙。神奇而美丽的太空我爱
你!最后,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为国家造福。
《太空授课》观后感7
今天早上,我们万分兴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在多功能教室听王亚平阿姨
的首次直播太空授课。进了多功能教室,里面好不一片喧闹声,我们都盼望
着王亚平阿姨的太空授课,终于,现场直播开始了。
我们开始看到的是他们的自我介绍,之后,开始的是一个陀螺演示,王阿姨给
了陀螺一个推动力,这时,陀螺翻滚着向前运动,而地面上,陀螺只会掉到
地上,发出响声,王阿姨收回来了陀螺,又拿出了一个授课用具,只见王阿姨
在与立柱成为约35度角时,把那根绳子拉直了,大家猜猜。
神奇的表面张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现象,让人
耳目一新。
小球会做圆周运动,而不是我们地面上看到的钟摆一样的摆动;小陀螺会翻着
跟斗前行,而当它自身旋转不停时,它又会定向的转,跟头自然停止翻滚,地球就
是这样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状态,太空像个大大的荷叶,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实验,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见着变化,那种奇妙感便更加直观。
太空照片看见了,太空对话实现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见,天地间太空讲课交流竟然
也实现了!惊叹!
那些观看着的学生们,对于这堂课一定会一直记得,这堂课多生动啊,要是他
们中间出几个物理学家,或是航天科学家,王亚平的这次太空讲课功不可没。那这
当是一次相当成功的科普教育。
玩乐里的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将一直记得那颗红红的葡萄珠,让它亮在心里,像太空的日出一样,每天16
次,照得每个人都开心。
《太空授课》观后感8
今天上午10点04分,伴随着一片热烈的掌声,两位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先
通过一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对航天员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会儿,我们盼望来了最美好的时刻同宇航员面对面。今天由他们为我们上一堂生
动的课,他们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们向往。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将要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程一开始,聂海胜叔叔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
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打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
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
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小球单摆的实验、陀螺的实验、太空承重的实
验,这些纷纷让人震撼、让人羡慕、让人感叹。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
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
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是,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
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
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红
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红色水球。
很快,55分钟过去了,这堂课敞开了我无限的回忆,也打开了我的梦想之门
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
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太空授课》观后感9
在星期四的那一天,老师在第二节眼保健操的时候说:“大家赶快出去上一趟
厕所,之后马上回来!快!”这可把我们给吓坏了以为又要来一场风水轮流转的三
科考试。结果一回来,老师开了个新闻频道。
过了不久,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航天员在天宫10号上授课。授课的老师就是
王亚平。
一开始有许多同学在那问问题。最让我难忘的事一个小朋友说的:“请问,你
们在太空会看到UFO吗?看到的星星会闪烁吗?”我看见了当王老听见了这一句话
哭笑不得。也许,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这个UFO是随时可以见到的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挤出一个在太空中的水珠,我们砍价的那个水珠晶莹透亮,
时而仿佛涓涓细流的一条直线,时而想一个玻璃珠子一般。当我们正看得入神时,
老师用一钟特别的方法来收集这水珠,直接吃掉。接着,老师拿一个金属框架伸进
水袋里一拉一个很有质感的一个水膜就出来了,若是不懂的真以为这是个镜子呢!
老师再往里面加水,过不了多久,一个“果冻”的水球成型了。那水球,在空气中
轻轻摇动着,仿佛是一个一个女子穿着水袖在那轻轻舞蹈,但是只见水袖不见人。
那水球让人“口水之下三千尺”啊!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想咬一口尝尝他的口感。
啊
既然是太空那么肯定是有失重现象,宇航员就给我们示范了失重现象。老师让
另一个人“打坐”然后把它推起来,再往前推。轰了过去,宇航员撞了过去可没听
到声音啊?难道在太空中撞击是没事的了?那岂不是无敌?
接着老师还给我们看了凌空翻跟斗,弹簧测力器,如何测体重,摆的现象
长大后,我一定要自己上太空当然,我一定要尝尝“果冻”的口感。啊
《太空授课》观后感10
神奇的太空授课结束了,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太空授课观后感的作文。
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
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
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
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
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
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太空授课”之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不再呈现往复的
单摆运动,而如果给单摆一个很小的力,单摆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圆周运动,这在地
面上是实现不了的。
“太空授课”之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在太
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会有这种现象。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
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姐姐将普通的水可以固
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
球;将水球里注入两个气泡,气泡并不会融合在一起;接着将水球里注入红色液
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红球”。
通过视频通话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王亚平姐姐还和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
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
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太空授课》观后感11
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
的视频。
刚开始,“武林高手”聂海胜表演了一项轻功:盘腿坐在空中,如有神功。而
“大力水手”王亚平用手轻轻一推,聂海胜便在天宫一号中飘来飘去,看起来像在水
中游荡一样。
看到这里,我看入迷了,想到如果我以后也是航天员,闲暇之余在太空中,扔几粒
花生米,悠闲地躺在空中,边游边吃那香脆的花生米,那像鱼儿觅食一样,又好玩又有
趣。
我再穿上太空服,拴一个绳子,飘在浩瀚的宇宙中,看着蔚蓝的地球,思绪也慢慢
“飘”了回去。
这时,王老师正在演示单摆实验,把我拉回现实之中。只见王老师用手轻轻碰了
一下摆,单摆便做起了圆周运动,虽然速度很慢,但好像精力充沛的孩子玩起来就停
不下来一样。我看到这,好像看见了一个星球绕着恒星公转的样子,均匀、圆润、自
在。
接下来,实验又把我拉回了地球。
只见王老师手里拿着太空饮用水袋,从里面挤出一颗晶莹水珠,笑着说:“为了
不让它飘到仪器上,我们会由独特的方式消灭它。”说完,便一口吞了那颗可怜的小
水珠,引得我们一阵大笑,王老师真幽默!
而我也随着那可怜的水球进入了太空世界。随手挤几滴水,玩似的吃了那些水
珠,滑滑嗓子。把太空食品拿出来,一边吃一边游,不时喝一滴漂浮在身边的水珠,这
像神仙过的日子,怎舍得下来呢?我真羡慕他们三个,不仅可以在太空中游玩,还可以
为人类做测量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不过我将来也可以上太空,赶明儿我们中国发展了,人手一个航天飞船,想去哪
儿就去哪,我相信,这很快会成为现实。
《太空授课》观后感12
今天,我看了王亚萍老师的太空授课,“一指神功”、“悬空打坐”、“魔幻
水晶”有趣极了。王亚萍老师一会儿成了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一会儿又成了变幻
多端的魔术师,把我带进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王亚萍老师拿金
属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亚萍老师先拿出个金属圈,放在水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就出
现了一个水膜。王亚萍老师把这个水膜来回摇动,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没
有破!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我来给大家讲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来,王亚萍老师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这球会不会破呢?破了之后水
会不会乱飞呀?不过,得先瞧瞧再说。亚萍老师一直在专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
变成水球啦。我兴奋极了,可总觉得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着,
亚萍老师又往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我一想到刚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
可等红色液体扩散后,那“水晶球”也不逊吧!就像电影《逆世界》里的红色水晶
球似的。我想,要是通过红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时空世界,哪多好呀!
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亲自做一遍。从明天开始,不,从现在开
始,我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长大以后,也上太空去遨游,征服太空,实现我的
太空梦,实现中国梦!
《太空授课》观后感13
今天,我在学校上了一趟非常特殊的课,这堂课的老师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
里的浩瀚太空中。这位老师就是神舟十号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老师。
虽然这堂课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但是神舟十号的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
张晓光叔叔都有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出力。
以前我就知道太空是一个无重力的状态,但是无重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我一直都不知道,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三位航天员在无重力状态下的样子了,我抱
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认真地听课。
课程的一开始,聂海胜叔叔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只见他先在天宫
一号实验舱内站稳,然后两脚往上一收,做出一个打坐的动作,但是出乎意料地,
他不仅没摔在地上,还稳稳地往上漂浮了起来!接着王亚平老师只用一只手指,轻
轻推了一下正在漂浮的聂海胜叔叔,聂叔叔就在空中翻起了筋斗!实在太神奇!王
亚平老师这样的神功,看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这就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平时活动的样子呀!每个人都身轻如
燕,还能轻而易举地拿起很重的东西,省下了不少力气,真是让人羡慕!
太空授课接下来的实验,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可是有趣的实验看得
我津津有味,真想快点长大,学习这其中的道理,然后就像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
一样,飞上太空,感受一下无重力的状态!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5:0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938719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太空讲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太空讲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