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语文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3-03-09 04:02:26 阅读: 评论:0

栽树-方岩山

语文教学案例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电脑键盘打不出字)

[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鹊……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

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

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B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

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

正确的意见。”……,……(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

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

无价!”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

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

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

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

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

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

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

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

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

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

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

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

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

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

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

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

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

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

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

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

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一石击起千层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在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

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

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

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

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

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

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

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

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翼闪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

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

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

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

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

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

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

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

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

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

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

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

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

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

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

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

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

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

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

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

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

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要途径”。这句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作用。本人针对阅读的第三个作用——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学生阅读的课本和课外书报,绝大部分都是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

感受到自然风光美,事物情节美、人物形象美、人物情感美,以及语言文字美等能够区分真、

善、美和假、丑、恶,能够产生追求美的欲望,阅读活动的这种美的享受是人们从事其他活

动时很难得到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黄山》一课时

非常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采取了激趣导入,让学生对美有一种追求,其次,在阅读中

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圈画重点词句,(也是自

己喜欢的词句,并学会积累。)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如果能顺利用多媒体展求黄山美景,

学生的感触会更深、美得更真,使学生对美有了向往和追求,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获

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又如,我在教学《熟能生巧》一课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个

人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如: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子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

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

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

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

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

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

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

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

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

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得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

上,”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

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

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

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

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

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

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

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

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

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

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

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

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

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

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

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学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式的评价,

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

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

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

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

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

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

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

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

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

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

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

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

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

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

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

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

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

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

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

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

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

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

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

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

——《桂林山水》教学例谈

[背景介绍]

前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

奥妙,都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仲养中弄明白了。”由于朗读可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进入

文本,使得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较为迅速的理解课

文。《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

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

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

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

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

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片段1: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

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

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点评]

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

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

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

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

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

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

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

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议:女生读第一

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朗读体会法: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生:(汇报)写了山有的各种各样形态。

师:(课件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

有何异同?

[点评]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

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

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

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

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

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

片段三:举一反三法: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

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

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

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

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

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

景。(生读)

[点评]

本段的教学,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

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

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

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

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简要评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

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

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

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

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

语感能力发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征集案例

《小小男子汉》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精彩,源于欣赏

【教学背景】

《小小男子汉》这篇文章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

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及时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

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我在上《小小男子汉》这一

课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案例】

师: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把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把感受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一道栅栏,虽然栅栏的断头将海伦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

下来,可她死也不松手。”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从“一片肉戳了下来”可以感受到海伦受伤的情景,而且知道当时手特别地疼,

从“可她死也不松手”可以感受到海伦宁死也要保护儿子的伟大母爱,所以我很感动!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海伦在紧急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坚强,的确令我们感

动。

生3:你们都说得有理,妈妈坚强,但我们的洛迪也表现不错哦!“洛迪游进漩涡,将手

伸向妈妈的脖子,喘着气说:‘妈妈,不要紧,有我在呢。’”这句话将洛迪小小男子汉的形

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你们学得可认真啦,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了母爱和小小男子汉的形象。那谁能用

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小小男子汉的形象呢?(一学生朗读)

生1: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洛迪的坚强和勇敢!

生2:老师,他们读出了鼓励的语气,我仿佛看到了洛迪和妈妈在洪水中挣扎的画面,我

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4:“好几次,他哭着想:游不动了,再也游不动了……可他咬着牙没让自己沉下去,他

保护着妈妈,在水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三个钟头!”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我认为“再也”“咬着牙”这两个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它们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再也”“咬着牙”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

家想一想,“再也”一词可以去掉吗?

生1:不可以,“再也”一词可以感受到洛迪当时没有力气了,但他仍然坚持着,保护着妈

妈,他不愧是小小男子汉。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句子

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

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小小男子汉》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

“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之类的话语,受

到老师真诚的欣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

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欣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欣赏,这可能

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

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

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

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你读出了鼓励的语气,我要和你比一比。你的朗

读水平进步了许多。”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

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

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

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欣赏的途径】

那么,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去欣赏学生呢?我认为,可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课堂上欣赏学生。

课堂是师生接触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不但直接影响教

学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堂这个教

学的主要舞台上欣赏学生。有一次,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我请黎雪兵同学到黑板上听写生

字,每个字他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着,有的同学看到他只写对了几个字,就笑话他,为

了鼓励他,他写完后,我对同学们说:“我欣赏黎雪兵,你们欣赏他什么呢?”同学们七嘴

八舌地说了——他的认真、字写得整齐……黎雪兵听着一句句出乎意料的话语,竟激动得满

脸通红。那节课他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课后,我曾想:如果当时我没有换一个角度来思

考、以“欣赏者”的心态来评价,未必能取得那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批改作业中欣赏学生。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一座桥梁。班上有

一位学生,学习一般,字迹马虎潦草,错别字较多,但每次做作业她都很认真地完成。我并

不是按正确率给她评个“不合格”了事,而是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很欣赏你认真的精神,

你人长得很漂亮,只要你加强练习写字,老师相信你写的字也会跟你的人一样漂亮!当这位

学生看到评语时,从她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信心和客服困难的勇气。

3.在学生评语中欣赏学生。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表现的总结。不仅学生可以看到,他们的家长也以此来了解他们

在学校中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也许会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日常活动中欣赏学生。

无论何时,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加以欣赏和赞美,对学生都将是莫大的鼓励,会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是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谢

某经常拖欠作业,可她劳动特别积极,特别是大扫除时,她总是哪里最脏最累就上哪儿,平

时还经常主动倒垃圾。我多次在班上表扬他——老师是很欣赏你的勤劳能干和乐于助人,同

时私下里还多次鼓励她学习上向劳动“看齐”。渐渐地,她不再拖欠作业了。

5.言传身教,教学生学会互相欣赏。

教师会欣赏学生,就成为最好的“活教材”。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

价时,注意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寻找别人的长处,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养成用欣赏的眼

光去对待别人的习惯。

老师们,让我们学会欣赏学生吧!相信学生的自信会在欣赏中建立,良好的习惯会在欣赏中

形成,优秀的品质会在欣赏中得到塑造。让我们相信:精彩,源于欣赏!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

表》。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4、口

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

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

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

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

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8、

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9、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

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0、《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

该积极提倡。”11、“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2、

对话:“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

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3、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

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

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4、生字复现: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

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是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

三、简答题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

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

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

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

“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

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

不动。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

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

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

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

性。(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

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

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

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答:一、在语文教材中发

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二、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三、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四、观点论述题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

看法。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

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

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

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

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

泼地主动地发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

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

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

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

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

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

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

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

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

“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

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

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

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

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

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

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

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

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

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

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仅供参考)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课标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

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

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

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

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

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

话,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4、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

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

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

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

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

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

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6、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题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

态度。

重点难点:启发学生说清楚发现了什么事情,写明白发现的全过程及受到的启发。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开启“百宝知识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百宝知识卡,希望大家喜

欢!

2.幻灯出示:百宝知识卡

写作歌:写作之前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

怎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好词:新奇苦思冥想五

体投地见多识广博览群书恍然大悟奥秘大开眼界如愿以偿真相大白心悦诚服心花

怒放法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变幻莫测绞尽脑汁神采飞扬

佳句:

a.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b.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c.人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d.多思多问是发明的创造的前提,开动脑筋,我们准行。

e.相信科学,科学能破解生活中的秘密。

f.我们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技术的主人。

3.同学们,你们的大脑就是一个“百宝箱”,装满了丰富的知识,希望老师送给你们的

礼物对你们写作有所帮助。你们平时在百宝箱里装了许多好词、佳句、成语、谚语、

名言警句、歇后语等,能不能选一些送给老师和同学呢?

4.学生送好词、佳句、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歇后语……

5.大家都注意了知识的积累,真不错!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希望大家能把它们运

用到写作中去。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抛出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这支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

生:因为地球有引力。

师:这是谁发现的?

生:牛顿。

师:看看牛顿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

2.观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的课件。

3.导入语:是啊!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阿

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发明了蒸汽

机……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谁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正值童

年的你们,一定也有你们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吗?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的习作。

三、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哪个同学帮老师读一读积累运用六的习作的要求?读后大家思考:

1)你读懂了什么?

2)这次习作写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呢?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3.记事的文章要写清楚事情的哪几个方面?

4.分小组讨论,填写下表。(幻灯出示)

我准备写我发现了

详写或略写

发现的起因

发现的经过

发现的结果

受到的启发

5.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交流上表。

小结: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新鲜事儿,有生活中的,有学习中的,有制作小物品的,有做

游戏时的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为你们的新奇发现喝彩!

四、示范实验,揭示秘密

1.老师也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电影、电视中经常见到的地下党员传递战争机密,明明

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到了地下党人的手里却视若珍宝,拿回家中往脸盆中一放,机密文

件就出来了,这个秘密吸引了老师,老师经过仔细分析、思考、查找资料,终于破解了这

个秘密,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当一回侦察员来探究其中的奥秘,你们可要擦亮眼睛,仔细观

察,想一想看完实验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实验经过:教师手拿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后,放入含有碘的水盆中,纸上奇迹般

地显出了字迹。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教师板书)

师:我们写作就应该做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来。

3.看完实验,你们有什么样疑问或想法吗?

4.生质疑,说想法。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又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向科学家的理想又迈进了一步,究竟什

么原因让白纸显出字来呢?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听听老师的谜底:

原来老师事先在白纸上用淀粉水(莲子粉、葛粉、红薯粉)写了字,字就什么也看不

见了,这水中老师放了碘,淀粉写的字一遇到碘就变成了蓝色,字也就显现出来了。大家

现在该明白地下党员传递战争机密的奥秘了吧!那么你们从这个实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呢?

6.学生说受到的启发。

7.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小结:是啊!科学让我们受益无穷!我们从实验中明白了道理,那么怎么把新奇的发现写

出来呢?请听老师的范文。

五、范文录音,共同欣赏

六、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1.同学们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吗?你们能用多彩的笔把它写下来吗?让大家

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2.学生习作,教师适时点拨。

3.朗读写好的习作,展示成果。

七、结束语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勤于思考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写出更多

灿烂绚丽的篇章。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设计提示:

⑴、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⑵、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⑶、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⑷、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⑸、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⑹、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六、案例分析题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1)借助教材注

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

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

养。(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

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

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借助”、“结合”、“通过”,体现“过程和方

法”的维度;“正确理解”表现“知识和能力”的维度。此目标可属于“二维整合性目标”。

再看目标3,“对比参读”、“明白”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维度;“在……中”体现“过程

与方法”的维度;“初步感受”、“体悟”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就属

于“三维整合性目标”。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

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

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

便派个人去呢?”(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

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生:大侠!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生:大款!师:能

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生:大厨!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生:大师!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

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

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

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

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3、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

上看到过这个字。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想写一

写,记住这个“菜”字。师:这是个好办法。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

“菜”。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

分,加上“采”,就是“菜”。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

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师:很好,小

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

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

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

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该教师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引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该设计本着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本着让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分析的宗旨,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

解指导。但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如果我们能够创设一个个生活场

景或气氛,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

务。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

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

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

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

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

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

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

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

共生。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

着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发生思维的迁移,把学生已经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牵

引到“神美”的想像中。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时从禁锢变得豁然开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脱

口而出”了。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对语言的自主构建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

地结合起来。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发生了偏差或禁锢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的作用,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更层次的文本价值。案例中的教师就是运用了示范引导才使学生的想象

能天马行空。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

“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善于“指点迷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例

子,就给学生的思维解了禁。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45

学时:28

学分:1.5

课程类别:任意性选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ofTeachingCainPrimarySchool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作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选修课。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

其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和关于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

外,至少还应具有关于学习组织和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教学案例源于课堂,是教学实践

与教育理论的良好结合体。作为策略性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小学课堂教

学的意义、方法及过程的理解,获得关于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技能和教学过程的技能性策

略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目的:本课程以对选自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式,具体

分为三个板块:说课、评课与课堂板书案例分析,掌握其相应的特点与要求,形成初步的技

能;对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及口语交际教学和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

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及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案例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发

生发展作质性研究,揭示教学行为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实践性和研究性意义的

角度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技能的案例分析

1.说课及说课案例分析

(1)小学语文说课及说课案例分析

(2)小学数学说课及说课案例分析

2.评课及评课案例分析

3.板书设计及案例分析

(1)小学语文课板书设计及案例分析

(2)小学数学课板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理解说课、评课、课堂教学板书的意义,掌握基本要求,初步具有设计说课稿和

设计板书的能力,能进行说课和评课。

教学重点:说课稿和板书的设计、评课的基本要。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型灵活说课与评课。

(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1.识字写字教学的案例分析

2.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3.写作家学的案例分析

4.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案例的剖析,进一步熟悉小

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和学习活动组织方式,能用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和诊断,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数与代数教学的案例分析

(1)认数与计算教学的案例分析

(2)解决问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2.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案例分析

3.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案例分析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案例的剖析,进一步熟悉小学数

学四大领域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活动组织方式,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诊断,提高

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重点:依据所学知识和各领域知识特点,对教学案例各环节作分析与诊断。

教学难点:对案例做出合理评价并提出矫正意见。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发

展层次;提高学生的小学教师素养,使学生能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并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28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1.小学语文说课及说课案例分析22

2.小学数学说课及说课案例分析22

3.评课及评课案例分析22

4.小学语文课板书设计及案例分析22

5.小学数学课板书设计及案例分析22

6.识字写字教学的案例分析22

7.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22

8.写作教学的案例分析22

9.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分析22

10.认数与计算教学的案例分析22

11.解决问题教学的案例分析22

12.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案例分析22

13.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案例分析22

1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案例分析22

合计2828

五、与各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已修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密切联系,是这两门课程

的延续与拓展。其先修课程是对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作一般规律性的提示,

本课程是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实践作理性分析。

本课程为后续的毕业教育实习在教师技能和课堂教学实践上作更充分的准备。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开卷考试和大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开卷考试以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即时设计

(说课、评课、板书)、即时分析教学案例为主;大作业以设计说课、评课稿和案例设计为

主。成绩评定以笔试占60%,大作业占40%计算出百分制成绩。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金成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基本训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杨庆余主编.小学数学教育案例临床案例分析.上海.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3.杨九俊主编.说课、听课、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4.刘然主编.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5.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执笔人:沈超闫瑞祥审核人:徐浩斌教学院长:李黎院长:林慧莲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比较阅读、拓展训练”教学案例体例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为例说明案例的写法,各校要根据所选专题组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和

设计

三年级下册

第二组爱护周围环境

济南市****小学课题组

【教材解读】

一教材位置

(一)人文专题的位置

“爱护周围环境”这一专题的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就有所接触。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

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

意识。本组又一次提出“爱护周围环境”这一专题,由最初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的意识,上升到我们要提高环保的意识,自觉地行动起来,维护周围的生态平衡,抵制破坏

环境的行为,是对前面出现的“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专题内容的整合和提升。

(二)训练重点的位置

本组的单元训练重点是: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在教材的哪里提出的;这一训练重点是指什么;这一训练重点的来龙去脉、与前后训练点

的区别与联系;如何进行训练)

2.(同上)

二教材特点

(一)思想内容

本组的四篇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其中前三

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

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感

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课例解读

《翠鸟》

课文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种在水边生活的小鸟——翠鸟,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

相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三个突出特点:

(其余几篇课文同上分析)

2.整合分析

比较几篇课文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分类课题相同点不同点

人与动物

5翠鸟

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叙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来表现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与动物要和

谐相处这一思想主题的。①表达的情感事例不同:

《翠鸟》是通过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而《燕子专列》中人们

对遇难的燕子,则表现出同情、爱护之感。

②情感有无变化上的不同:

《翠鸟》一课中的小孩子对翠鸟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一开始是因为翠鸟的美丽而想要抓住它

来养,后来经过老渔翁的劝说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把翠鸟当成了朋友,才表达了喜欢、爱护

之情。而《燕子专列》一课中的人们对遇难的燕子始终都是保持一种爱护、保护、珍惜的情

感的。

6燕子专列

人与植物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叙述人与植物之间的故事来表达保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这一思想主题

的。通过叙述正反两个事例,记叙的事情结果不同,对待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方

式也不同。表明了对待保护环境的不同态度、方式,导致了事情的结果不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揭示村里人们错误行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严重后果,表达人

们对此行为的惋惜和谴责。而《路旁的橡树》通过记叙人们为保护橡树而绕开筑路的事情,

表现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环保意识的赞扬。

8路旁的橡树

综合几篇课文来看,前两篇课文是围绕人与动物来写,后面两篇课文是围绕人与植物来写,

而在情感表达上,这四篇课文都略有不同,但总的来看,每篇课文都是对“爱护周围的环境”

这一鲜明主题的体现,都是通过写人们与环境相处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呼吁人们

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语言表达

1.课例解读

2.整合分析

【学情分析】

一相关的已知领域

1.从学生认知层面分析:近几年来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为学生进行“爱

护周围的环境”为主题的成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电影电

视、风光图片中也领略过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情景。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课文学生也

已经在二年级的时候接触到了,相关内容已不陌生。

2.从学生实践与意愿层面分析:经调查,有31%的学生参加过宣传环保的相关活动,92%的

学生有了一点环保的意识,87%的学生喜欢小动物并且亲自喂养过。而且,在清洁、优美的

环境中生活是所有学生的愿望,在青山绿水间嬉戏是所有学生的梦想。

3.从学生知识体系层面分析:学生已经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的阅读

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已经接触过了,有了一点感性认识。但对于修辞方法的表达

效果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样的语言训练,学生并未深层接触过。

二相关的未知领域

1.人文专题:

学生虽然有了浅显的环保意识,但还没有相应的自觉行动。理想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大

部分学生不能够言行一致,虽明白保护环境的道理,但也经常出现乱扔垃圾,甚至践踏草坪、

随意摘花、伤害小动物等现象。

2.训练重点:

学生在平时阅读理解课文时有抓重点词语的意识,也能留意到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哪些是重

点词语,其表达作用是什么,还不明确。另外,含义深刻的句子暗含的意思及表情达意的作

用也不知道。

3.知识点:

翠鸟、翠鸟怎样捉鱼、瑞士、橡树、灌木林、楔子等相关知识学生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

三相关的难知领域

1.现实与文本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现实生活中并未见为拯救小动物而设专列送行或为保护

树木而绕道筑路的事,相反,破坏花草树木或为城市建设而砍伐树木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

在学习到像瑞士政府这样,为了来拯救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设置专列的政府行为,

以及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反复思想斗争决定绕道筑路的相关课文内容,并体会其思想感情

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2.大部分学生虽然有了一点环保的意识,但他们也经常乱扔垃圾,甚至践踏草坪、随意摘花、

伤害小动物,因此把已有的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较难。

3.由于学生所处年段较低,认知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部分学生

较难理解,尤其是暗含的意思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情分析”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

1.

2.

3.

……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

2.

……

二学生准备

1.

2.

……

【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扫描全组,整体感知(*课时)

第二阶段:……(*课时)

第三阶段:……(*课时)

第四阶段:……(*课时)

第五阶段:……(*课时)

(阶段名称和课时安排可以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扫描全组,整体感知

阶段学习内容:

阶段目标:

1.

2.

3.

……

重点难点:

(根据实际教学确定)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后几阶段的要求同第一阶段)

本篇文章来源于布衣教师()原文出处:

/

我这里有几句,请大家提意见:

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

绿叶的梦是充满智慧的梦,因为"我"从中领悟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绿叶的梦是甜蜜的梦,因为"我"从中体会到了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4:0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5746132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文教学案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文教学案例.pdf

上一篇:kazaa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