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馒头

更新时间:2023-03-09 03:19:05 阅读: 评论:0

蜂蜜保存方法-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染色馒头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图片jpg格式)

警钟长鸣我国近期食品安全事件一览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毒豆芽”

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

出现,在拷问企业经营者道德良心同时,也暴露出制度的不足和社会道德与诚信

的“失守”。怎样才能守好食品安全“最后防线”?这里选取了近期比较重大的

几起食品安全事件,整理归纳各方热议,希望集大家之力,深入分析探讨这些

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背景、缘由及解决对策,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瘦肉精”事件

起因: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

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

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进展:

3月15日,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

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15日下午,济源双汇公司停业整顿,济源畜牧局对库存的689头生猪进行尿液

检测,发现19头猪“瘦肉精”检测呈阳性。

17日晚间,双汇集团继16日发表致歉声明后再次发表声明,要求济源双汇收回

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对济源双汇免去4名高管,济源双汇继续停产整顿。

20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双汇连锁店和

专营店封存猪肉1878公斤,抽样46个,其中6个被检出“瘦肉精”。

20日,南京纪委透露,建邺区4名与“问题猪”一事相关的责任人被查处。

21日,济源市畜牧局透露,此前济源双汇食品公司发现的19头“瘦肉精”疑似

阳性生猪,17头得到确认。

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部等7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

达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

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

4月8日,河南省已经有12名公职人员因在“瘦肉精”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被

立案侦查。

10日,河南省公安厅透露,河南省警方已经成功侦破“瘦肉精”案件,涉案95

人已被警方控制。

1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已将河南瘦肉精生产窝点、销售渠道乃至

非法添加使用环节捣毁,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

20日,农业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8部门,按照《“瘦肉精”专项整治方

案》,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评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

榜”显示,在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表现“严重

失当,存在重大缺陷”。河南官方的第一反应在时效性、层级上都可圈可点,并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却未得到舆论认可。原因有二:一是

长久以来,舆论对这种“事前高度近视”、“事后高度重视”的监管方式存在

严重不满;二是质疑官方的处置避重就轻,只针对猪肉生产者,对无良企业以及

相关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则缺乏处罚力度。有了三聚氰胺死灰复燃的前车之鉴,

舆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敏感度更高,容忍度更低,这就要求官方在该事件应对中

拿出更多的勇气。

“染色馒头”事件

起因:

4月11日晚,央视《消费主张》节目报道,上海部分超市销售上海盛禄食品有

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问题馒头”。这家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色素,

馒头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进展:

11日晚间,上海质监、工商、宝山区政府等部门连夜抵达现场,调查“问题馒

头”出笼情况。

12日,上海市长韩正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此案。当日下午,由多方参

与的联合调查组成立。截至12日下午,“问题馒头”已全部下架。

13日,上海质监局吊销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

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于此同时,我国各地开展对“染色馒头”的清查,在海南三亚、新疆奎屯、浙江

温州、福建厦门等地均查出“染色馒头”。其中,温州4月15日查处了一家馒

头作坊。3月22日到4月14日该作坊卖出约19.48万个染色馒头,其中1.1万

个卖给附近一所高校。

评述:

“染色馒头”凸显国内商家商业道德沦丧。同时,也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

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弊病。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企

业责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解决,要有专业化的

政府机构去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监督

系统,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毒豆芽”事件

起因:4月17号起,沈阳警方接到举报,3天查获40吨“毒豆芽”。“毒豆

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专家称,长期食用“加料”豆芽可致癌。

进展:

4月17日凌晨,沈阳警方同时在沈阳近郊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厂,查获掺入

有害物质豆芽25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19日,辽宁铁岭开展“毒豆芽”专项行动,查获了“毒豆芽”4000多公斤。

21日下午,辽宁沈阳公安局向新闻媒体通报说,于19日晚7时将正在销售有害

添加剂的张显君在苏家屯区林盛堡附近抓获。沈阳警方已连续打掉了11家“毒

豆芽”加工点,涉嫌销售“毒豆芽”的12人被刑事拘留。

评述:

为了给被查获的40万吨“毒豆芽”找到一个“婆婆”,沈阳市打假办专门召集

相关部门开了次“研讨会”。会上,各部门纷纷针对“不归我管”阐述了理由。

明明是谁都可以管、谁都应该管,结果却是谁都不去管、谁都不愿管。其实,沈

阳“毒豆芽”黑加工点三年前就被当地媒体曝光,对无良经营者却没有产生任何

影响。有分析指出,把部门责任当皮球踢来踢去,本质就是一种失职渎职,就是

置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就是温总理说的“没有道德血液”。

“牛肉膏”事件

起因:

4月13日,安徽商报报道,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可

将猪肉加工成“牛肉”。据悉,这种“牛肉膏”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

密”。医生称长期使用添加剂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进展:

14日,福建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这种牛肉膏在福州很多

食品添加剂店都可买到。业内人士透露,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肉

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

除了合肥和福州,在南京、厦门、江西、昆明、上海、广西、广州、深圳、中山

等地也陆续发现有“牛肉膏”出售。

18日,广州工商局表示,“牛肉膏”此类的食品添加剂是属于调味品性质,只

要生产和使用证照齐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那么消费者还是可以放心使用,只

要国家还没禁止使用,它的存在就算是合法。

19日,广东省工商局法规处处长郭展强做客“民生热线”时表示,牛肉膏是食

品添加剂的一种,属于调味品性质,国家没有禁止销售,是可以使用的。到目前

为止省工商还没有收到市民对牛肉膏的任何投诉。”

21日,广东省质监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回应近日热点食品安全事件。质监局有关

负责人表示,暂时没有发现肉制品企业使用标称“牛肉膏”产品加工其他肉类冒

充牛肉的违法行为。小作坊是监管一大难题,急需法规明确监管职能。

评述:

以“牛肉膏”为代表的食品添加剂目前确实存在滥用的安全隐患。要遏制添加剂

滥用,一是应当细化添加剂使用规范,不能再是“糊涂账”,同时追究滥用导致

危害的经营者的刑事责任,对监管失职人员也应追究到位,加强警示效应。二是

建立食品从业者“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让无德者“名

誉扫地”。三是注重发挥媒体、公众、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监督作用,保障食品

安全。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3:1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31446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染色馒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染色馒头.pdf

上一篇:湿地松粉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染色馒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