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
范围内发展。电子商务以其低廉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通信速度提供了全球性的贸易环
境,降低了企业成本。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原来的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
子商务模式下,出现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即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
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活动。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用户开始使用这些设备来实现移动电
子商务。新型移动电子商务,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其一、商务泛在性,移动电子商务
的一个最大优势是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能随时随地进行商务活动。其二、服务
个性化,移动电子商务需要提供给用户个性化的商务服务,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
好来定制移动电子商务的子类服务和信息。其三、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基
于移动通信网,能获取和提供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位置相关的商务应用成为移动
电子商务的一大亮点。其四、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多种
方式进行付费——可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
基于这种态势,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怠慢,现在正以超人的速度发展,
根据CNNIC当日在京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
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
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大约
有4914万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11.7%。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
发展潜力。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我国商务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对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移动电子商务将会给人带来
更加巨大的改变,使得人们只需拥有一部手机或者掌上电脑等,就可以轻松地进行网
上购物、网上交水电费、网上购买股票、B2B、B2C、C2C等活动,对本课题的研究,
志在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地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使它能够更加完善
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使之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一)国内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以下是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研究的观点:
主编王汝林在《移动电子商务》(2009年)中指出,由于移动电子商务起步时期
的应用充满了娱乐、时尚和生活意味,因而受到了年轻人群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移动
电子商务的应用保罗万象,主要提供以下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
无线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中国已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第一大国,所以中国的移动电
子商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同时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报告》(2009年)中显示,随着3G商用的进
程日趋加快,当前移动终端应用正从生活娱乐、工作辅助加速向电子商务领域延伸。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全年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将超过5000万,
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将达13亿元。在手机购物市场飞速扩增的同时,手机购
物的平台也伴随着3G应用普及完成了从WAP页面到客户端的延伸。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的学者马大勇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研究》(2009年)中指出随着3G商用时代的到来,阿里巴巴等传统电子商务企业,中
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及用友移动等新进入者纷纷试水移动商务领
域,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分布日趋合理。
《产经报》记者张雪超在《移动电子商务:机遇与困窘并存》文(2009年)中指
出,从中国网民用户群和互联网的支付量以及手机支付的发展模式来看,手机支付的
业务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唯品会创始人,洪晓波在《移动电子商务的“卡位战”》(2010年)中称,之前建
的WAP网站,由于技术问题,还是有一些限制了用户的购物体验。比如为了保证浏览
的速度,在图片及文字介绍上要很精简,但这会影响他们的购物体验。他们现在在慢
慢改进,增加了很多支持的服务,比如在支付环节,已经与一些手机第三方支付企业、
手机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但是移动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学者赵干辅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初探》(2005年)
中提出,然而由于终端及网络的局限,其并未得到商业上的成功推广。至今五年的时
间过去了,移动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商务领域有书籍、音像制品、软件、各类门票的
销售、旅游服务和网上证券交易等,但仍未形成大规模的使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的学者郭丽华在《对我国移动电子商
务发展应用的几点思考》(2006年)中谈到,移动电子商务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例如:业务模式有待完善;网络支付、安全认证、线下配送等系统和电子商务的立法
有待完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关于移动电子商务的法律。
据《华商》(2007年)期刊称,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现的十大屏障之一是终端硬
件限制。比如,手机的缺点在于使用的CPU频率低、内存较小、电力供应受限制、显
示屏幕较小,这对手机用户长时间上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虽然我国当前市场上能够
上网的手机已经比较常见,但是用户在上网前还需对手机进行一定的设置,而这种设
置对于不懂技术的普通手机客户来讲还是比较复杂。即使是其它的移动终端设备,也
存在上述问题。
与传统的电子商务相同,信用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的一大障碍。2009年中央电视
台的“3.15晚会”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安全隐患进行曝光,认同率高达36%。说明,
我国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和规范。移动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和
传统观的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一样,主要体现在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方面。移
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机制不健全。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上的问题的同时也有有众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
相应的解决办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作者王汝林在《移动电子商务》(2009年)中提到,解决移动
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的问题,可参照《民法通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
《电子签名法》等。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研究报告一文《移动电子商务要善于顺势而为分析》(2010年)
中提到,改善移动电子商务相关问题的办法:(1)改进技术。移动电子商务从技术上
讲还存在一些短板,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首先,WAP不够完善,传输速度不够,稳定
性差;其次,移动支付尚处于不成熟期;最后,安全上有疑虑。(2)扶植企业。移动
电子商务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宽泛细致的服务,既有发布信息的“推(push)”的业务,
也有信息的个人定制接受“拉(pul1)”的业务,还有购物、交易、博彩、竞拍等“交
互式(Interactive)”业务。(3)改善环境。移动电子商务能否真正火起来,环境建
设是个重要因素。当前看来,国内市场机制还不规范,电子商务的商业运作环境也不
够完善,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比较保守,企业对投身移动电子商务建设和消费者采纳移
动电子商务消费方式还存在种种疑虑,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培育移动电子商务市场
就要从改善内外环境人手。
学者李广莉、宋文津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WPKI技术分析》(2010年)中提出,
采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WPKI技术,WPKI即无线公开密钥体系,它将互联网电子商务
中PKI安全机制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
(二)国外的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1、移动电子商务在韩国
在韩国手机支付的发展中,韩国政府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出台了手机支
付的鼓励性法律法规,对支持手机近端刷卡支付的商户可享受消费退税2%的优惠政
策。还提出零售、餐饮、宾馆等行业的商户若不接受手机支付,将被作为重点税务检
查对象;另外韩国积极推动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无线城市、u-city等的建设都推
动了手机支付的普及。
韩国的电信企业偏向先培养用户的品牌重视度,再推广具体的手机支付业务,能
更快得到市场的认可。
从产品上看,韩国移动支付服务拥有清晰而丰富的产品线,从而能满足各类相关
方的利益需求。韩国SKT,移动支付总业务品牌为MONETA,旗下又根据不同业务需求
分了各类子品牌。与不同子市场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应的小平台,有些业务可以由运营
商主导,有些业务则由银行主导,避免了冲突。同时细分的品牌也使得消费者能自由
选择符合自己的手机支付服务。
韩国电信公司就提供了与支付相关的其它客户服务。比如通过手机,用户可以了
解到商店促销等相关信息,还能下载购物优惠券。用户消费后的积分、收据也都会被
自动保存在手机里。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刺激了客户的消费支付,同时也为运营商获
得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作者许李彦在期刊《现代情报》第七期一文《国外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及对我国
的启示》(2008年)中介绍,在法律方面,韩国1998年制定了《电子交易法》,以求
更快发展电子商务。在此前后,韩国还制定或修订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以确保信息化的
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1994年《公共机关保护个人信息法》,1995年《计算机软件
保护法》,1996年《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等。
2、Datamonitor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移动电子商务用户数量达到16.7亿,移
动电子商务占全球网络交易市场的15%份额。
陈昌平在期刊《国际商业技术》2010年第5期一文《移动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研
究》中指出,从应用类型和服务种类看,欧美地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中,网上购物、
预定业务、交通气象信息和家庭智能化控制占据96%的市场份额,典型应用包括英国
的O2与信用卡发卡行商Barclayard、诺基亚和VisaEurope等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
日本移动电子商务种类集中于娱乐、信息、交易和数据库四个方面,2008年初日本有
6920万人利用移动电子设备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商务市场收入达7240亿日元。
在韩国游70%的数字产品都是手机支付,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
从移动电子商务潜在用户群体看,对手机及互联网依赖性较强的部分人群可能成
为最先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群体,从用户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方式以及具体业务形式
看,短信用户、WAP用户、移动搜索用户以及网络购物用户均成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
的潜在用户。
3、张丽娟在期刊《现代情报》第七期(2008年)指出,移动电子商务在美国。
据统计2004—2006年美国无线领域以年均增长率9.1%的速度增长,达到1980亿美
元的规模。据有关M—Commerce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上半年美国网上零售额达到
493亿元,其中有5000万名手机用户利用手机支付收费信息、商品以及服务方面的费
用。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7%,也相当于全部手机用户的26%。这些5000万
名利用手机支付费用的用户将向M—Commerce支付了大约150亿美元的费用。分析其
快速发展原因有:(1)主要得益于美国移动通信在移动数据、手机音乐、手机上网、
虚拟移动通信、手机电视、手机应用多样化、3G、网络融合及对固话的替代等方面的
进展。比如,可运行微软办公软件等的黑莓手机,可直接从网上下载和支持播放的音
乐手机,可整合校园信息与紧急呼救的校园手机,有GPS定位可查询路况行车路线等
信息的手机。(2)可供选择的资费。移动公司对数据业务实行两种资费政策:其一是
包月制;其二是计费按数据流量计算,包括基本费和附加费。而且为了吸引客户公司
给与各种优惠。这样也加速了手机上网的普及率。
4、张丽娟在期刊《现代情报》第七期(2008年)指出,移动电子商务在日本。
据日本总务省2006年7月发表的M—Commerce市场规模的有关统计结果显示,2005
年的市场规模比全年猛增39%,达7224亿日元。其中发送铃声等移动内容的业务同
比增长21%达3150亿日元,处理邮购、预订和购买演出门票、飞机票、火车票等移
动商务业务同比增长57%达4074亿日元。目前日本移动通信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其
运营商把重点放在挖掘通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增长点上,其竞争主要在音乐、游戏
及危险情报信息提供等广泛的业务领域展开。日本移动商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最主要是
其理念——走进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即当日本移动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无聊或遇
到麻烦时,想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寻求帮助。
5、蔡雷在期刊《现代情报》第七期一文《国外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2008年)
介绍,在美国、欧洲国家中手机上网很普及,主要是其相关的立法体系已成熟。1998
年颁布《互联网免税法(InternetTaxfreedomActof1998)》,1999年初美国又进
一步推出“21世纪信息技术(IT2)”计划,加大对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为电
子商务提供网络基础,2000年的《互联网非歧视法(InternetNondiscriminationAct
of2000)》,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平等机会。相关文献:6、2009,美国《商业周刊》
网络版今天撰文称,移动电子商务过去几年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但这一领域目前已
经开始快速增长,智能手机的普及功不可没。但是尼尔森移动对9万名美国用户进行
的调查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只有7%的美国消费者通过手机购买了商品或者实
施了财务交易。
综上所述,移动电子商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的
人口的国家,使用移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远远超过2.77亿,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会
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法律机制不健全、手机上
网成本较高、手机刷卡存在风险等问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对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的分析,发
现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外移动电子商成功经验的
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和办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基础,并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未来进行展望。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主要是介绍什么是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现状、技术现状、移
动支付现状。
第三部分是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欠缺、缺乏安
全机制、消费者习惯、移动电子商务法律不完善。
第四部分是针对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第五部分是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展望。
(二)研究方法
1、资料采集法。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2、比较分析法。以外国实践为研究、借鉴的对象,以期能够提出并分析我国所面
临的相关问题,并找到合乎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3、专家询问法。主要是询问学校电子商务的相关教师、教授。
4、图表分析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10.9.28-2010.10.15,编写论文的提纲及基本内容。
2、2010.10.15-2010.10.29: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查阅,收集相关的一手和二手
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已发表的论文,在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的同时
为开题报告做好准备。
3、2010.10.31-20010.12.2: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撰写好开题报告,并经过反复修改
过程,掌握论文开题报告写法,通过修改开题报告并形成定稿。。
4、2011.1.16-2011.3.20:在占有尽可能多的论文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并完成论
文初稿,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5、2011.3.21-2011.4.5:配合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工作的中期检查,
完成二稿和三稿的修改。
6、2011.4.6-2011.4.19:论文定稿并进行规范化审核。
7、2011.4.20-2011.4.30: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在
指导老师对论文形式及内容进行审核下,对不符合要求的在一周内完成修改。
8、2011.5.4-2011.5.15:经过系论文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
订工作。
9、2011.5.16-2011.5.20:进行答辩。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论文、附图表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有关问题:
(1)对本课题的探究,对与笔者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话题,可能有很多方面都
有欠缺的知识和技能,较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研究。
(2)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关于这一论题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因而在论文写作
的过程中显得有点困难。
保障机制:
目前尚未出校实习,学校图书馆是资料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图书馆大量的信息
丰富论文的内容。同时,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有大量的文献和期刊文章。至于时间的
保证,可以通过现在在学校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论文的大体轮廓,在
寒假里力争形成文章的初稿。了解当今社会对该论题的研究情况,吸收其有益的成分,
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形成最终的论文。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月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月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月日
可另加附页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2:5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1562132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汝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汝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