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
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
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
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
自信心很强,相信个人有能力杜绝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
现。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
理的原因,第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
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
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第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
的,发生了也不一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
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
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
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
爱和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力争时间,
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
只顾眼前一时得与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
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
尤以青年员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3、麻痹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
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此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
不在乎;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
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年感经
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
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
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
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
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
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
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
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
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和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
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
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
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
人际交往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
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
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
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
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
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
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
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
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管
理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
7、从众心理。这也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
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不安全行
为或行动很容易被他人效仿。如果有些人在不遵守安全操作规
程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同班组的其他人也就跟着不按规程操作。
否则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
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要大力倡导和扶植班组内遵章守纪
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坚决纠正,以防止从
众违章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8、自私心理。这种心理和人的品德、责任感、修养、法制
观念有关。它是以自我为核心,只要我方便而不顾他人,不过
后果。例如,某矿工偷走挂在溜井旁的安全照明灯,致使另一
工人掉进井内死亡。这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极重要因素。因此,
要对员工进行道德、理想、遵章守纪等安全文明教育,使他们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2:3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0386132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安全因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安全因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