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情由

更新时间:2023-03-09 02:30:10 阅读: 评论:0

敷面-什么牌子音响好

情由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嗓子疼吃什么食物)

境中含情,情由境生

——浅析皎然诗歌的意境论

摘要: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发轫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魏晋六朝时期,而兴盛于唐

代。在中唐时期,诗论内容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皎然对诗歌的意境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对后世的诗人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皎然诗歌意

境理论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作为中唐时期代表人物的杰出地位。

关键词:皎然意境论探析影响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

现。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文学理论家,将佛学里的一些概念引入诗学理

论范畴,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学理论的内容和范围。他在中国古代文论“意境”

说方面贡献很大,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和诗学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一、皎然的特殊身份与他的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一)对皎然的认识

说他身份特殊,是因为他是一位禅僧,他重佛,所作的诗歌受到禅意影响甚

大,但他又不囿于佛道。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人(今浙江长兴),

据《高僧传》称皎然是“康乐候十世孙”,即谢灵运的后裔,还说他“幼负异才,

性与道合”,不以名利为重,他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教,这使他

思维开阔,在诗学的阐述中不仅有佛家的思想,还有儒道思想的融合。他的诗文

俊秀,在诗歌创造上深有造诣,在诗歌史上地位颇高。

皎然的一生横跨安史之乱,他的文学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之后,当时的江南

因为远离战乱中心,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平静,这决定了江南诗人的创作较少涉及

动乱的现实而侧重于山水情趣,在诗学思想上也侧重于对诗歌内部艺术特质的探

讨,皎然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二)皎然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个核心,对意境的了解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何为“境”

就显得特别重要,引用梁启超的话:“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造之

境为真实。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荡人

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同样,景物何得而高,何得而

逸?高、逸皆在心也,心缘景物而发,方为“境”。这样说“境”本身便是主客观

的融合,不过有时它偏指客观。所以说这里的“境”,指意境。

皎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

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

二、皎然对“境”的独到理解

皎然论诗重视“意境”,这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境”是佛学的一个重要

概念,佛学原有自己的境界说。佛学境界说大致以心为境,以“心之所游履攀缘

者”为境,故以心感物便叫做“以镜照境”。皎然从佛经中拈出一个“境”字,

写入诗歌中,创造一种诗境与禅境合一的诗歌美学理论。

“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象的概念,说他抽象是因为他可以指的是作者抑或读

者心中所想所造之境,对外人来说是无法用肉眼能看得到的,是一个理想之境;

具象是说这个“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比如幽静的森林、奔腾

的河流、夕阳照耀下的一缕炊烟等等,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诗歌创作通过将抽象的和具象的景物融合起来表达某种感情,于是就有了情与

景、情与理的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创造出景物有限而情意无限的境界。

皎然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对“境”的理解不同于常人,他有

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诗议》中,皎然阐释了他对于“境”的理解:“夫境象

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

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像,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

实。”此外,皎然还对“境”做出了具体的划分与阐释,一是“禅境”,也就是

能够体现佛理禅趣的事物,多为自然景物。二是“物境”,也叫“外境”,是以

心外之物,特别是以自然景物为境,如以风、烟、云、石等物为境。三是“心境”,

也叫“内境”,以“意象”为境。这是一种审美意象,也是审美心境。四是“意

境”,这是物境与心境的审美统一。

皎然在“辩体有一十九字”中解释“情”字云“缘境不尽曰情”,指出诗歌

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他所说的境,既要求外观“气象氤氲”,又要

求内涵“意度盘礡”,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构思而产生的。

三、皎然意境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意境论的主要内容

皎然在其《诗式》谈到了意境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情缘境发”的意

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并对其

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皎然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一诗中说:“诗

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强调诗中情的表达缘于诗境,情由境生;“采奇于象

外”即指诗歌意境的特点在于整体意象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情味,诗的整体意境虽

为诗中具体形象所构成,但它却在具体形象之外;“取镜”就是意境的创造,皎

然继承王昌龄的主张,很重视意境的创造,认为这是决定诗歌艺术水平高下的关

键。在“辩体有一十九字”说:“夫诗人之锐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

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1】这便阐明了取境是诗歌的全局性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境之偏高偏逸,影响所及是整个作品举体所呈现的艺术风格

的迥异,艺术水平的高低。因而诗思初发,便要取境,取境不仅到现实生活中去

取,也要到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取,诗境的创造虽然是人为的,却要有真率自

然、天生化成之妙感。在《诗式》总序中,皎然还提出“放意须险,定句须难,

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

(二)皎然意境论的主要特点

中唐时期,诗歌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彩,主旨鲜明,论述简明

而有系统,是唐代诗论最发达、成就最突出的一个阶段,皎然《诗式》中的意境

论因内容详实、特点突出而成为一大代表。

1、以禅喻诗

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精神与特质,人生的经历也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作

品当中,这在皎然身上有明显的体现。皎然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

教,他虽为一名禅僧,但他“栖禅不废诗”,能以禅而兼容儒、道,重视对儒道

佛三家思想的兼容并包,所以他的诗歌中处处透出浓浓的禅意,显得空灵,在他

的诗歌中,“风、烟、云、石、寺”等充斥其间。

诗歌意境理论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轫期、魏晋六朝的酝酿期而至唐代的兴盛

期,可以说它的产生和形成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错影响,至皎然则将这

三家思想融会论诗,直接催生了意境观的成熟和深化。

王昌龄的《诗格》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三境”说:物境、情境、意境。皎然

提到了取境,这些意境论,基本上只藉用到佛教思想“心”、“境”之关照方法

与名相语言,皎然在继承王昌龄论境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的认识论,以禅之心境

来品评诗歌创作,完成了佛教境界说到艺术境界说的转变。

皎然在品评诗作时自觉地将禅境融入了诗境,皎然认为只有把禅境和诗境紧

密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达到了意静神王的创作境界,也才能实现妙用无体的极

致追求。他主张以诗境来表现所领悟的禅境,《诗式》卷一:“静,非如松风不

动,林穴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谓淼淼望水,沓沓看山,乃谓意中之远。”

【2】都是用禅境来表现诗境。

2、以比兴论诗

自古以来,人们都注重诗的教化作用,“诗教”成为一个普遍的认识,早在

先秦时期,《诗经》中就强调诗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诗的这种教化作用决定了诗的温柔敦厚的特点,这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就

是中庸之道,因此,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要求诗歌创作必须遵守“赋、比、兴”的

艺术手法,皎然虽然作为一名禅僧,但他早年曾经学过儒家之道,其思想也自然

而然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使他在论诗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诗教”,比兴

就自然地成为他论诗的一大特点。

3、以意象论诗

意象作为意境理论的基础,最初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后来经过后人的

不断推进、演变,才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老子》四十一章提出“大音

希声,大象无形”,盛唐时期殷璠提出了“兴象论”,即自然景物和诗人由此触

发的感受所构成的诗歌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唐代的禅学自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两

派,皎然受到南宗禅的影响甚大,而南宗禅受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玄学又是佛

教思想与道教思想的融合,皎然学道与学佛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他

的诗论也就继承了前人的兴象说,注重以意象论诗。

四、皎然的意境论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皎然的意境论在中唐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方面可谓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将之不断深化、发扬,又为后世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提供

了艺术借鉴。

1、意境论发展到皎然趋于成熟

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意境论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轫期、六朝的酝酿期,到

唐代而发展至成熟,期间也经过了不少文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六朝玄学的“得

意忘言”和“得意忘象”为意境论的前进打下了发展的取向,初盛唐时期王昌龄

的《诗格》提出境有三种:物镜、情境、意境,实际上就已经使意境理论初具规

模了,到了中唐的皎然,他注重对前人的继承,尤其是继承了王昌龄的诗论,将

“禅”引入意境的论述当中,使得意境理论的发展渐趋成熟。

2、皎然的意境论对后世诗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皎然的意境论包括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

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自他以后,诗歌的创作基本是沿着这条路

子发展的。晚唐时期的司空图是一位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与李生论诗

书》、《与极浦书》都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艺术发展的重要经验,提出“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著名的诗歌美学范畴,【3】

这明显受到皎然的意境论的影响;刘禹锡曾经师从皎然,他的“境生于象外”就

是在皎然意境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理论。由此可见,皎然的地位及影响之大。

结束语:皎然作为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与理论家,其提出的诗歌意境论不仅是

对前代意境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代文人的创作与文学批评理论

的产生,对皎然的诗歌意境理论的探究,可以我们更好地认识其人及其对中国诗

歌理论所作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25

[2]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25

[3]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37

[4]高东洋.皎然意境论在意境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省农业

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郭利军.诗情缘境发——浅谈皎然的意境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年02期

[6]石静.浅论皎然的“意境”说[J].剑南文学,2011年12期

[7]何静.皎然的诗“境”说[J].开封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2:3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300210132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情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情由.pdf

上一篇:利润分析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情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