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探春⼈物性格
《红楼梦》中的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排⾏为贾府三⼩姐。她精明能⼲,有⼼机,能决断,
连王夫⼈与凤姐都让她⼏分,有“玫瑰花”之浑名。
⼀、探春的总体介绍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姐妹中排⾏第三。探春是贾府的三⼩姐,削肩细腰,长挑⾝
材,鹅蛋脸⼉,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书中对探春在贾府地位和相貌的描述。和其他的姐妹⽐较,
她举⽌⼤⽅,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具有男⼦性格的⼥性,却不
像湘云那么⼤咧咧的不修边幅。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她与众姐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喜欢阔朗,她的三间屋⼦连为⼀体,
房中当地放⼀张桂梨⼤理⽯⼤案,案上磊着各种名⼈的法帖,笔墨纸砚⼀应俱全。墙上挂的是⽶芾的
《烟⾬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和其他姐妹包括宝⽟房⾥精致细巧的摆设⽐,探春房⾥的布置⾮常简单。
琴棋书画在古代⼩姐房中,是常有的消遣品,探春房⾥的书画也不代表她有怎样⾼深的学问。在⽂才
上,探春虽然⽐不及宝钗和黛⽟,但也有其不凡的⼀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
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
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活动的发起⼈却是她,让⼈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和其追求风雅的⼼。
探春对丫头的管教特别严格,她吃饭的时候,丫鬟们在两旁鸦雀⽆声,其他的姐妹却做不到如此,
例如迎春根本指挥不了⾃⼰的丫鬟和⽼妈⼦们,甚⾄会受这些下⼈们的⽓。⼤观园⾥的姊妹们,在这⼀
点上没有⼀个不敬佩她的,连平⼉也说:“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这是她尊重,你们就藐视
她,欺负她,果真招动了⼤⽓,⼆奶奶(王熙凤)也不敢怎么样。”还说,“⼆奶奶在⼤姑⼦⼩姑⼦⾥头,
也要让她五分。”,可见王熙凤对她这个⼩姑⼦也很敬佩。
⼆、探春理财、治家的能⼒和她的政治家风范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是属于⼤观园⾥正统⼀派的⼥性,正统派的⼥性中,还有王熙凤、薛宝钗等,
⽽探春在其中是⽐较有政治风度的⼀个。
探春与其他正统⼥性极为不同的地⽅是她有⾃⼰⼀番⼈⽣抱负。她⾃⼰是这样说的:“……我但凡
是个男⼈,可以出得去,我⼼早⾛了,⽴⼀番事业,那时⾃有我⼀番道理。偏我是个⼥孩⼉家,⼀句多
话都没有我乱说的。……”由此可见探春并不安⼼于做⼀个富贵⼈家的⼩姐或者太太了此⼀⽣。
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动上。其⼀,第五⼗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
有多顾及死者与⾃⼰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是按照规矩给了⼆⼗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
探春不以舅舅为亲⼈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公⽆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
到这点的。其⼆,她蠲免了宝⽟、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赵姨娘、李纨零花的⽉
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的不满,却没有⼈说句反对的话,因为⼈⼈⼼⾥都明⽩,探春做的是正确
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说“她虽是姑娘家,⼼⾥却事事明⽩,不过,⾔语谨慎,她⼜⽐我知书
识字,更厉害了⼀层,⼜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
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所畏惧的凤辣⼦对探春也有
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姑⼦管家的能⼒与过⼰之处。
在和王熙凤的利益不抵触的情况下,探春⼜紧接着做了两件让⼈佩服不已的事。第⼀,她把每个⼩
红楼梦探春⼈物性格
姐每⽉置办头油和粉的⼆两银⼦蠲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已有了⼆两⽉钱。在这⾥,探春发现了
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却存在很⼤的弊端,买办的
⼈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
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第⼆,年⾥,她在赖⼤家看见赖⼤花园的管
理⽅法,认为好,就按照⼀样的⽅法派专⼈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只要管理的⼈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
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属于他们的。这种甚⾄具有现代农业⽣产观念的经济⽅法,竟然出于
⼀个姑娘的⼿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回⽬上,曹雪芹题的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个“敏”字,可
见曹雪芹也对⾃⼰笔下这个三⼩姐赋予了极⾼的关注,赐予了她⽆⽐的智慧。
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顶替王熙凤治家的⼈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其他两个⼈在
治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因为探春在这⼀治家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兴利除弊之事,吸
引了所有的⽬光。她见识长远,措施正确,精明、⼲练,毫不亚于王熙凤,也让⼈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
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较。
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和她为⼈是⼀个样⼉的。她把苛捐杂税作为收⼊的主要,⽽不发展实业,当
然,这不完全是她的责任,那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王熙凤理财⽐较突出的还有她的假权舞弊。王熙凤放
⾼x贷,收纳贿赂,⽽且让家中其他⼈毫不知情,真是有她的⼀套。直到第⼀百零五回,锦⾐府的官员
查抄荣宁府的时候,在她的房中抄出⼤量借据,⼤家才知道她还有私⾃放⾼x贷这档⼦事。王熙凤理财
是极为⾃私的,她所做的⼀切,都是为了填满⾃⼰的'腰包。⽽探春理财却不是如此,探春蠲免了⼩
姐、丫鬟多领的头油胭脂钱、免了借公⼦们学⾥零花的名义⽽实际上进了他⼈腰包的津贴、将花园派给
佣⼈们“承包”。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探春理财的作风,即极有积极意义的“开源节流”。探春节省
了看起来不多的“⼩钱”,使⽤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法,但正是这种种做法,使得⽇渐败落的贾府“⼈尽其
⼒、地尽其利、物尽其⽤”,有了⼀丝好转的⽓息,这样做也使上下⼈等对她⼜敬⼜畏。可谓两全其
美。可惜这只是⼀线曙光,等王熙凤⾝体梢好,⼀切仍然如旧,管理上仍然收外⾯账房管辖,内部的改
良措施⼀扫⽽空,连⼀线⽣机都没有了。
贾府⾥⽼妈⼦、媳妇、丫鬟众多,在这群下⼈中也存在着欺压,有的甚⾄不把主⼦放在眼⾥。例
如,李嬷嬷仗着养过宝⽟,时常来教训怡红院⾥的⼤⼩丫鬟。迎春更是管不了⾃⼰的丫头、嬷嬷们。⽽
探春在管家的时候,就⼤⼤煞了吴登新家媳妇的威风,此后,还狠狠的打击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王善保
家的媳妇在晴雯被逐屈死⼀事上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平时依仗⾃⼰是王夫⼈的陪房媳妇⽽飞扬跋扈。
第七⼗四回,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抄检⼤观园,抄检到秋爽斋的时候,探春“秉烛开门⽽待”,⼤谈家败
始于⾃杀⾃灭,连王熙凤都要陪着笑脸道歉,王善保家的却不识相的连探春的⾝都要搜上⼀回,招来了
探春的巴掌。这⼀事件,探春的不可侵犯表现的极为充分,她词锋凌厉、⽓势上完全凌驾于王熙凤,狠
狠的教训了王善保家的媳妇,灭了这类下⼈的⽓焰,为改变贾府存在的悍仆欺主的现象尽了⼒。
三、封建伦理观念对探春的影响
贾府有四个贾姓的⼩姐,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元、迎、探、惜四个字通常被说为有“原
应叹息”的意思,不论这是不是后⼈们牵强附会,⼤观园中姊妹们都难逃凄凉的悲剧命运,这是《红楼
梦》所欲表现的要点,我们的三⼩姐探春既然⾝在红楼,她的命运也是⼀样难逃其悲剧性。
探春的出⽣是她悲剧之⼀。探春是赵姨娘所⽣,在封建⼤家庭中,庶出,偏⽣,是件很不光彩的
事。这对于探春这个具有政治风度、有番⼈⽣抱负的⼩姐,是个不能为⾃⼰所原谅的弱点和暗疾。这个
⽆法弥补的缺憾使得探春对⼈对事特别的谨慎,惟恐被别⼈做了议论的对象。探春和⾃⼰的母亲赵姨娘
性格不和,时常闹⽭盾。赵姨娘对⾃⼰这个⼥⼉没有任何的好感,⽽探春对⾃⼰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是
⾮常怨恨。
在探春,⼏乎是没有把⾃⼰的⽣⾝母亲放在眼⾥,她⾃⼰这样说到:“……她(赵姨娘)那想头⾃然是
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爷(贾政),太太(王夫⼈)两个⼈,别⼈我
⼀概不管……”这样说来,探春是不当赵姨娘为亲娘的。第六⼗回,探春对李纨尤⽒说:“……这么⼤年
纪,⾏出来的事总不叫⼈敬伏。这是什么意思,也值的吵⼀吵,并不成体统”。这句话⾜以见得,在别
⼈⾯前,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不留任何情⾯,没有任何母⼥的感情。探春对⾃⼰的舅舅赵
国基、亲弟弟贾环也是⼀样的冷漠,当赵姨娘质问探春赵国基去世时礼钱问题时,探春⼀⾯哭⼀⾯
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跑出⼀个舅舅来?”探春根本不以赵国基为亲,不
难想,这也是由于赵姨娘的关系。第⼆⼗七回赵姨娘为探春给宝⽟作鞋,⽽从不理会贾环⼀事和探春争
执、第五⼗五回探春按规矩只给舅舅赵国基⼆⼗两的礼钱,引起赵姨娘⼤闹、第六⼗回探春出⾯调停赵
姨娘因贾环要蔷薇硝惹出的打闹。⼀件件事都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母⼦在贾府讨⼈嫌的地位和探春对
母亲、亲弟兄感情的冷淡。
探春这样做,完全出于个⼈的考虑,出于封建伦理的观念。她极⼒想摆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
⽆法改变,也想通过⾏动来与⾃⼰的母亲划清界限,不⾄于让其他⼈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多数
⼈的认同,讨了王夫⼈的欢⼼,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
薄,没托⽣在太太肚⾥。”相信探春⾃⼰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
四、关于贾探春结局的看法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长久的争论后,基本上有了统⼀定论,那就是嫁到了海外成了王妃。这虽然和
⼀般我们看到的书中的结局不同,但是续书和曹雪芹的原意不符之处不⽌⼀⼆,就不多讨论了,我只将
前⼋⼗回⾥暗⽰探春结局的地⽅⼀⼀指出。
⾸先看第五回⾦陵⼗⼆钗正册中的判词,众所周知,这⾥对各个⼩姐、姑娘的评说暗含了她们的未
来。这⾥对探春的判词写到“……后⾯⼜画着俩⼈放风筝,⼀⽚⼤海,⼀⽀⼤船,船中有⼀个⼥⼦,掩
⾯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精明志⾃⾼,⽣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东风⼀梦
遥。’”红楼梦⼗⼆⽀曲⼦中第五⾸《分⾻⾁》云:“⼀帆云⾬路三千,把⾻⾁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
年,告爹娘休把⼉悬念。⾃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缘?从今分两地。各⾃保平安。奴去也,莫牵
连!”⼭遥⽔远,凄凄惨惨,⽣死离别⼀般,这分明是⼀去不返的意思。如果像⾼鹗续书那样,只不过是
嫁到海疆,众长辈商议嫁⼥的时候,不过是觉得嫁的远了些,但尚可以回家,未尝不可以接受,书的结
尾处探春竟然真的回家探亲了,既然如此,何谈⽣死悲痛?远嫁的悲伤也许会有,但想到将来也是可以
回娘家就⼤可不必如此,曲⼦的名字也不必起作为《分⾻⾁》了。
在七⼗回,众姐妹抓阄填柳絮词,探春写出半⾸《南柯⼦》再次印证了探春的远嫁。
再看第六⼗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回⾥⼤观园的姐妹在怡红院为宝⽟过⽣⽇开夜宴。⾏
酒令的时候每个⼈都要抽签,抽的签上都有考语,暗寓着每个⼈的⾝世命运,这是很明显的。例如宝钗
抽到的签上有⼀⽀牡丹,题⽈“艳冠群芳”;黛⽟抽到的签上有⼀只芙蓉,题⽈“风露清愁”,诗云“莫怨东风
当⾃嗟”。⽽探春抽到的是⼀只杏花,题⽈“瑶池仙品”,诗云“⽇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
婿。”探春抽到签时,众姐妹都笑道:“家⾥已经有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原来,探春抽的
签中“瑶池仙品”、“⽇边”都意味着她将成为帝王之妻,可见探春是王妃⽆疑了。这和注中解释“得贵婿”是
⼀致的,贾府已是公侯之家,只有嫁⼊⽐公侯更⾼的门中,才可以称的上是“得贵婿”,⽽续书中探春只
是嫁给了“镇海总制”的⼉⼦,怎么都不能说的上是“得贵婿”。
在暗⽰探春结局的⼏处,都⽤风筝来象征探春,例如第五回的判词中有“后⾯有画着两⼈放风
筝……”第⼆⼗⼆回制灯谜时,探春做的灯谜的谜底⼜是风筝,云:“阶下⼉童仰⾯时,清明妆点最堪
宜。游丝⼀断挥⽆⼒,莫向东风怨别离。”。和刚才姐妹们抽的签⼀样,这⾥个⼈做的灯谜也暗含着各
个⼈的未来,探春做的灯谜,和她的“清明时远嫁”是相符的,谜底风筝不过意味着探春的将来像断线的
风筝⼀样⽆依⽆靠。⾄于象征探春的风筝究竟是什么样⼦的,在第七⼗回中关于众⼈放风筝的⼀段向我
们摆明了⼀切。七⼗回中各⼈放风筝的先后次序、风筝的样式、放风筝的⽅式都暗寓着各⼈的⾝世归
宿。像宝⽟放不起来的美⼈风筝,黛⽟将风筝⼀放了之,⽽探春放的却是⼀只软翅⼦⼤凤凰风筝。凤凰
历来都被⽐做是王者之妃的,这⾥也绝不会是闲笔。探春放风筝过程的寓意更加的明显,两只凤凰风筝
在空中绞在了⼀起,⼜⼀个门扇⼤的玲珑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在半天如钟鸣的逼近也和两个凤凰绞在拉⼀
起,且⼀齐飘飘遥遥的去了。探春如果不是远嫁海外,就不会是断线的风筝,⽽特写凤凰风筝,正暗⽰
探春作王妃。
探春应该是海外的王妃,且只能做海外的王妃。印证元春的判词“三春争(怎)及初春景”,探春不可
能超过元春,所以不可能成为本国的王妃,因此也只能远嫁到外邦做王妃了。虽然是王妃,可她是远离
故国在海外⼩国做了王妃。按传统的观念,这正是莫⼤的悲剧,探春纵有天⾼的本事,对⾃⼰的命运⽆
能为⼒。
“才⾃精明志⾃⾼,⽣于末世运偏消。”探春,也只是整个悲剧中的⼀曲罢了。
⼈物结局/贾探春
87板红楼梦中的探春《红楼梦曲》⾥写道:⼀帆风⾬路三千,把⾻⾁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悬念。⾃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缘?从今分两地,各⾃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40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但据曹雪芹的
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个王⼦,成为王妃。在书中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
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家恭贺⼀杯,共同饮⼀杯。”众⼈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
是王妃不成。
⼤喜,⼤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
并引⼊唐代⾼蟾诗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是皇帝的象征,“⽇边红杏”应是
指皇帝⾝边的贵妇⼈。⼜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内有皇后,外
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但根据刘⼼武先⽣的探
轶,探春是被皇上和番,远嫁到了茜⾹国。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2:0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8794132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暗疾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暗疾是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