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判断正误题练习
1、猪有非常强的体温调节能力____________。
2、凡是豆类(豌豆、大豆、胡豆等)都应该先炒熟,并粉碎后再饲喂肉猪,因为豆类含抗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皂角苷等有毒物质,炒后毒性被破坏____________。
3、在以煮熟后的粥样饲料为主饲喂种猪或肉猪的广大的农村,由于在采食饲料的同时饮入
了大量的水,故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补充饮水____________。
4、在发情的高峰期到来后,猪的排卵过程会一次性完成____________。
5、约克夏原产美国,又名大白猪,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大型瘦肉型猪____________。
6、猪刺痛的感觉和反应都十分迟缓____________。
7、保育猪转入生长肥育舍时,为避免猪只相互打斗,可将来源、强弱程度、体重大小相似
的个体分为一群,最好按窝分群____________。
8、猪是一种食性非常广泛的杂食性动物____________。
9、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____________。
10、猪体内转化成脂肪所消耗的能量与转化为相同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相同
____________。
1、×2、√3、×4、×5、×6、√7、√8、√9、×10、×
11、相对其它家畜而言,猪的胚胎期和生后期都最短,故猪出生时发育不充分,初生期的生
长强度大____________。
12、猪PSE肉和DFD肉的产生都是由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____________。
13、猪的产仔数较高,故其繁殖性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____________。
14、微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和香味剂等物质应该经过预混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以防止局
部含量过高而发生中毒____________。
15、对于肉猪的饲养而言,饲喂效果是颗粒料优于粉料、湿拌料优于干或湿颗粒料。故不论
粉状料还是颗粒料都可以拌湿后再生喂,以提高利用率____________。
16、猪体内生成1千克的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比生成1千克的肌肉所消耗的能量要多
____________。
17、在场内性能测定过程中,对后备个体应该任其自由采食以充分暴露其遗传上所具有的潜
能____________。
18、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完全可以让1头母猪年产3.2胎仔猪____________。
19、对于配种准备期的母猪而言,如果母猪太瘦则会造成产后发情推迟等不良后果。故对于
配种准备期的母猪重点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以使其尽可能多地积累体脂为妊娠和哺乳阶
段大量的营养消耗做好物质准备____________。
20、所谓的“三角定位”是指:采食、排泄、睡卧的定位____________。
11、√12、×13、×14、√15、√16、√17、√18、×19、×20、√
《猪生产学》填空题练习
1、猪配种方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2、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____________天,发情持续期为____________天,最佳配种时间是
在发情开始后的____________小时。
3、哺乳仔猪应在____________日龄补铁,____________日龄补水,____________日龄开始
诱饲。
4、我国引入最多的外国良种瘦肉型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主要用于____________生产和培育____________。
5、猪的经济类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
1、本交、人工授精。
2、21,3—5,20—30小时。
3、3,3,5—7日龄。
4、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杂交,培育新品种。
5、脂肪型、兼用型、瘦肉型。
6、猪的妊娠期平均为____________天,母猪产后____________天子宫才复原。
7、完整的猪群繁育体系主要包括以遗传改良为核心的____________、以良种扩繁特别是母
本扩繁为重点的____________和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____________。
8、猪配种方法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9、猪的选种时间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0、在猪的骨骼、肌肉、脂肪机体组织中,最早熟的组织是____________,最晚熟的组织
是____________。
6、114天、20天。
7、育种场、繁殖场、生产场。
8、本交、人工授精。
9、断奶时选、六月龄时选、母猪初产后选。
10、骨骼、脂肪。
《猪生产学》名词解释题练习
1、PSE肉:PSE(pale-soft-exudative)肉,俗称白猪肉。表现为肉色苍白、质地松软、
表面渗水,其肌肉外观纹理粗燥、肌肉块互相分离、贮存时有水分渗出,严重时呈水煮样。
这类肌肉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发生变性,故其溶解性降低,因而乳化脂肪和系水的能
力降低,并最终导致加工产量的降低。是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劣质肉。
2、DLY肉猪:先用长白公猪(L)与约克夏母猪(Y)杂交(也可用两者的反交形式生产)
生产出一代二杂母猪(LY),然后再用杜洛克公猪(D)与一代二杂母猪杂交,其杂交后代
就称为DLY杂种商品肉猪,也叫洋三元肉猪。DLY肉猪全部用于商品肥育,不得留作种用。
3、限制性氨基酸:对一种特定饲料而言,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从而限
制了猪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些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4、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胴体重是指猪屠宰后去除头、蹄、尾、内
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重量。
5、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6、出栏率:是一个群体单位,为年出栏数占年终存栏数的百分比。它反映了母猪的年生
产力高低、肉猪生长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的高低。
7、母猪年生产力: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仔猪数。
8、肉质:肉质就是肉的质量,它是肉品的组织学、营养学、卫生学和加工学特性的总和,
是所有质量因素的总和。肉质性状既包括了客观性状如PH值、系水力、颜色等,又包括了
主观性状如口感惬意度、嫩度和风味等。由于消费者所能感觉到的只是肉色、质地等感官特
征,故肉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能否被市场接受。
9、专门化品系: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分化选择,具备某方面突出优点、配置在完整繁育体
系内不同阶层的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的品系。
10、必需氨基酸:不能在猪的体内自身合成,而必须从饲料中获取的氨基酸。
《猪生产学》简答题练习
1、简述哺乳仔猪有那些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
善;
(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2、简述猪有哪些主要的与生产相关的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3)生长期短,周转快,积
累脂肪的能力强;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5)适应性强,分布广;(6)喜清洁,易调教;(7)
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3、简述肉猪适时屠宰的重要意义。
(1)从生理学角度考虑:在一定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猪达到一定体重时就达到了增重高峰,
日增重开始逐渐下降;维持营养需要增多,饲料消耗增加,饲料转化率下降。此外,随着体
重的增长,屠宰率提高,但胴体沉积脂肪比例增高,瘦肉率降低(据研究,体重在60-120
公斤阶段,大致活重每增加10公斤,瘦肉率就下降0.5%)。
(2)从经济角度考虑出栏体重越大,胴体就越肥,生产成本就越高。但活重过小就出售或
屠宰也不经济,因为此时肥育不够,尚为达到经济成熟,瘦肉量少,屠宰率低。故应该在增
重高峰过后不久屠宰为宜。
4、简述进行后备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对后备种猪进行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有如下作用:(1)、为个体遗传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为估计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提供信息;
(3)、评价群体生产水平;(4)、为猪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5)、为各类杂交组合型间的配合力测定提供信息;(6)、为制定育种规划提供信息。
5、简述对早期断奶仔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营养与饲养:注意饲料营养物质的全价性,可加入外源性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等
以促进仔猪的消化机能,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注意过度期管理;
(2)环境条件:特别注意温度条件,添加保温设备和措施,同时降低湿度,保持干燥,定
期清洗圈舍并消毒。如果没有专门的仔猪保育舍,断奶时最好把母猪隔开,让仔猪留在原圈,
避免仔猪改变居住环境而不适应。推荐实行高床培育;
(3)强化饲养管理措施:密度、温度、饲料、日常管理;
(4)预防腹泻和其他疾病,减少断奶仔猪腹泻:早期断奶引起的应激反应和仔猪由吃奶转
变为吃料的不适应导致消化不良而容易腹泻。
6、简述仔猪早期断奶的优越性。
(1)可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和总产仔数:如将断奶从60日龄提前到35-42日龄,母猪年
产仔窝数可由2窝增加到2.2窝,以每窝产仔10头计算,一头母猪一年可多产2头仔猪;
(2)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断奶仔猪直接利用饲料,比通过母乳利用饲料的效率高得多。且
母猪哺乳期失重少,减少了哺乳后期的投料量,还可缩短断奶到配种的间隔;
(3)有利于仔猪培育:断奶后按仔猪营养需要配制饲料,任其自由采食,不受母猪泌乳量
下降的影响,能提高仔猪增重。
(4)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母猪饲养数;
(5)肥猪出栏数稳定:结合全进全出工艺,打破母猪分娩的季节性。
7、简述猪有哪些主要的与生产相关的行为学特点?
(1)采食行为;(2)排泄行为;(3)群居行为;(4)争斗行为;(5)性行为;(
6)母性行为;(7)活动与睡眠;(8)后效行为;异常行为。
8、简述中国地方猪种具有哪些种质特性。
(1)性成熟早,繁殖力强;(2)抗逆性强;(3)肉质优良;
(4)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5)存储脂肪的能力强,瘦肉率低。
9、简述提高母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1)保证母乳供给;(2)加强仔猪管理;(3)减少仔猪死亡
10、简述母猪泌乳的特点。
(1)、泌乳次数多,但一次泌乳量少;(2)、不同乳头的泌乳量不同;
(3)、每天泌乳量不平衡;(4)、猪乳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
《猪生产学》论述题练习
1、论述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重点考虑从遗传和环境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应该突出配种、饲养、防疫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措
施。
2、论述如何预防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答: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1)、营养性;(2)、疾病性;(3)、环境性;(4)、断奶应
激;
3、什么是母猪的年生产力,为什么要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论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基本
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
(1)、饲养母猪的主要任务是繁殖仔猪,提供优质的猪源。母猪的年生产力就是指每头母
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仔猪数。而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多少,取决于产活仔数、
哺育期死亡率和繁殖周期的长短。
意义: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可在不增加母猪存栏数与不降低出栏率和出
栏数的前提下,减少饲养量——节省饲料、减少猪圈、设备和劳力,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在以上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五个因素中,除妊娠期不可能有大的
改变外,其余四个因素都可发生改变,尤其是哺乳期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最大。按各自特
性不同,这四个因素又可分为两类: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哺乳期、断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
哺乳期的仔猪成活率);遗传或品种方面的因素(产仔数)。
(2)、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技术措施:
I、提高窝产仔数:窝产仔数的多少,取决于排卵数、卵子受精率和胚胎成活率
II、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保证母乳供给,加强仔猪培育,减少仔猪死亡,提高
断奶窝重。
III、提高年产仔数:关键要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仔猪要实现早期断奶(28或35天)、缩
短母猪从断奶到配种的间隔天数。
4、论述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品质
等。其影响因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营养、环境等因素,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2)
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快速肥
育或分阶段限饲肥育;(5)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圈养密度、气流速度、空气新
鲜度和圈栏情况;(6)适时屠宰。
5、论述早期断奶的过程中适宜日龄应该如何确定,为什么?
早期断奶一般指3-6周龄断奶。2周龄前称超早期断奶。
生理角度分析:母猪产仔后子宫恢复需要20天左右,子宫未完全恢复前配种受胎,则繁殖
机能障碍增加,产仔数降低;母猪泌乳高峰在产后3-4周,仔猪到4-5周龄时已利用母猪泌
乳量的65%以上,且自身的消化机能和免疫机能增强,可采食饲料获取所需营养物质,故可
在4-5周龄体重6-7公斤时断奶;
技术角度分析:断奶越早的仔猪,要求的培育条件、饲料、温度等越高,培育成本会增加。
到4-5周龄后,仔猪所需的饲养管理条件、猪舍设备等与60日龄断奶时相近。
推荐断奶日龄:一般可考虑以4周龄时断奶为宜。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1:5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8350132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pse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pse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