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人物事迹

更新时间:2023-03-09 01:49:17 阅读: 评论:0

英国布莱顿-md机

当代英雄人物事迹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用车知识)

英雄人物及事迹

1841年2月26日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

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

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

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

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

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

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

动未能得逞。

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

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

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

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经营的海防,水

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

1841年1月,英军乘虚而入,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这样虎门失去屏障。此时虎门炮

台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形势万分危急。关天培坐镇前线,向琦善请求增援。可是,琦善这个

可耻的卖国贼唯恐防碍“议和”,不敢发兵。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银钱

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又将数枚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寄给家眷,表示了与炮台共

存亡的决心。

2月26日,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

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从中

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无奈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

10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

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

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

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最后,守

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民族英雄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英名将。

十六岁时,陈化成跟随伯父来到台湾。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当地老百姓受洋人压迫的痛

苦,听说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深深地震憾着他,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郑

成功那样为国效力。

清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位居武职从一

品高官。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不足

200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十年。

从1832年12月开始,英国军舰不断地侵犯我国东面沿海一带,陈化成“督帅水师,认真

巡逻”,查缉鸦片走私船和货栈,多次将滋扰我国沿海的英舰驱逐出境。后来,英舰又多次

窥伺我国福建沿海,陈化成都及时发现了敌情,亲自率领将士进行阻击,粉碎了英舰妄图从

沿海入侵中国的阴谋。道光皇帝曾在召见陈化成时对他赞不绝口,谓其“身经百战,勇敌万

人,宜膺重任”。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全面入侵,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已逾六十的陈化

成正任江南水师提督。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益感愤激昂,誓以死报国”。在钦差大臣,两江

总督裕谦等抗英派的支持下,陈化成积极备战,在察看了吴淞一带的江防地形后,他在这一

带筑起了26座坚固的土堡炮台,并亲自督造精良的铁炮、火药。江南水师向来缺乏训练,

而且没有和敌人实战的经验。陈化成便任命勇敢善战的福建亲兵为教练,他还经常亲临校场,

对将士们督促激励,即使是在“风雪方盛,平地稷数尺”的寒冬腊月,年迈的陈化成也会驾着

小舟和将士们一同操练。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浙江定海不幸再次沦陷,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在战役中英

勇牺牲。不久,镇海地区失守,裕谦宁死不降,投水自杀,以此报国。陈化成感慨于国家的

苦难和同僚的牺牲,在写给同乡、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信中说:“英夷到处猖出,已破虎门,

势必窥吴淞。某海上攻战40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如夷来,必能破之,以振军威。

设时机不测,亦以死继之!”

英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侵犯吴淞口,陈化成和全体官兵一致表示要同侵略

者决一死战,吴淞以东西炮台为犄角,对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的建议,陈化成坚决反

对,他带参将周世荣坚守东炮台。六月十六日,开蒙蒙亮时,英舰蜂拥而来,对炮台进得犯

烈攻击。在大炮不停的轰击下,整个炮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打沉了一艘冲在最前面的敌舰。炮战持续了

两个多小时,清军水师在陈化成的带领下共击沉、击伤敌舰四艘,打死、打伤侵略者无数。

清军士气大振,愈战愈猛,英舰不得不仓皇逃遁。

这时,一直躲在宝山城内未敢露面的牛鉴收到了陈化成击退英舰的消息,便大摆总督仪仗,

想要到西炮台捞取战功。没想到,在去往西炮台的途中,英军认出了他的旗号,对他进行了

猛烈的炮击。牛鉴听到炮声,顿时吓得面如死灰,顾不得总督的身份,混在士兵中狼狈逃跑。

崔吉瑞也临阵脱逃,致使东炮台陷落。东炮台陷落后,英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陈化

成腹背受敌,水师伤亡惨重。在这紧要关头,周世荣也逃跑了,部将请求陈化成迅速撤离炮

台。陈化成爷望青天,豪迈地说:“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接着,他拔出佩

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战袍被鲜血染

得通红。在击退了一批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倒在了炮台上。

吴淞保卫战一共坚持了七个昼夜,虽然这场战役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水师在陈列化成的指

挥下击毁英舰八艘,击毙英军500余人。英军统帅占领上海后心有余悸地说:“清朝如果有

两个陈化成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7岁进私塾,

边读书边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

为武进士,授守备,又擢升游击、参将,至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葛云飞因父病故奔丧,行前,曾上书浙江巡抚:广东告急,恐及浙江,

应事先定谋。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失败,北犯浙东,

侵占定海、镇海、宁波。巡抚乌尔恭额,服葛之先见,专函邀之共商战事,葛即辞母前往,

主张“先言守,后言战”。后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英军撤离定海。葛奉命与王锡朋(寿春总

兵)、郑国鸿(处州总兵)率将士重建定海防务。二十一年(1841)九月下旬,英军再犯定海,葛

云飞和郑、王协力奋起抗敌,几度击败英军。当时葛云飞一面飞书求援,一面亲自组织炮火

还击,击伤击沉英舰二艘。苦战4天,王、郑先后阵亡,葛在前后无援,腹背受敌,粮尽弹

缺之中,率兵士二百余人与敌人肉搏。拼杀中,葛云飞手握战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

气贯长虹。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谥壮节。葬于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葛云飞一生善武,亦能习文。著有《宝刀歌》、《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9卷、《全

浙沿海险要图说》8卷及诗文等。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

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

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

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

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

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生于直隶(今河北)青县。早

年入伍北洋陆军。辛亥年为响应武昌起义。参加了滦州起义。以后历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

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参加护国战争、反对张勋复辟及各次

军阀混战。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贿选政府,通

电全国,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并将所部改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1

月,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皇宫。1926年出访苏联,是年9月回国,率部在五原誓师参加北

伐,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出兵陕豫。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9至

1930年,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发动蒋冯战争和蒋冯阎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隐居山西

汾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主张“团结全国民众之力量一致对外”,“抵抗日本帝国主

义之侵略”。1932年10月9日,冯自泰山抵达张家口进行抗日活动。同月,驻察第二十九

军东开长城一线,冯派人四处联络抗日力量,争取各界支持。对此,蒋介石屡电冯晋京,并

派人到张家口劝冯放弃抗日活动,南下赴宁,以监察院院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职相

许,均被冯拒绝。1933年四五月间,日军相继侵占多伦,沽源,察省形势日益危急。5月

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冯被推为总司令。6月中下旬冯部署军事,派大军北上收

复察东失地,先后克复康保、宝昌、沽源。康、宝、沽三县相继克复后,蒋介石密电汪精卫,

部署围剿抗日同盟军,令冯即刻取消抗日同盟军名义,冯予以严拒。7月11日,冯向多伦

前线将士发出最后决战以死报国电。12日,吉鸿昌部攻克多伦,冯发电嘉勉和犒赏官兵大

洋5万元。7月27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收复东北四省计划委员会”,冯任委员长。8月

中旬,准备进攻张家口之国民党军已达8个师12万人,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日本关东

军也乘机向冯提出“严重抗议”。在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夹击下,冯坚持抗日强硬态度,加强战

备,同时坚守枪口不对内的宣言。7月28日,蒋汪向冯发出最后通谍,同时又增调5个师

兵力围剿抗日同盟军。至此,入察之国民党军队已达16个师15万人。为瓦解同盟军,蒋介

石、何应钦又先后收买了抗日同盟军的邓文、檀自新、张人杰等将领,引起抗日同盟军内部

混乱和动摇。在此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冯的态度开始变化。8月5日,冯发出歌

电,正式宣布下野。冯下野后,拒绝蒋汪电邀其赴南京“共商大计”,决定仍回泰山。8月14

日,在宋哲元等陪同下,冯离察赴鲁。1936年,冯以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条件,出任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初期,他曾任第三、六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撤职。

1939年以后,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冯据理力争,营救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多人。抗战胜

利后,他继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与卖国政策。1946年出国考察水

利。次年11月在美国组织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反对美国援蒋内战。1948年1月,加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兼政治委员会主席。同年7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

绕道苏联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轮船行至黑海时突然失火,不幸遇

难。终年66岁。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1:4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7757132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当代英雄人物事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当代英雄人物事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