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识记“阴、笼、苍、茫”4个生字的字音;正确书写,
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并理解含义。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民歌;做到不读错,不读漏,重点读出民歌
的韵律和节奏。背诵民歌。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
及敕勒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尝试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草原看看,欣赏下平日里在城市难
得一见的北方风景。(课件出示:配乐草原风景视频)
2.师:同学们边看边记录,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
由回答)(板书:牛羊草原蓝天)
(说话训练:用我看到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把回答补充完
整。)
3.师:蓝蓝的天空,高高的山脉,牛羊成群,这是多美的画卷呀!我
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活在那里的
人是如何形容它、赞美它的呢?其实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古代,就有
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刚刚的感叹,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
吧!(出示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什么是敕勒,北朝民歌
又是什么意思?)(解释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以饲养牛羊为生,生活在草原上。)(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民歌:民族中人们用唱歌的方式来传播的歌曲。内容大多与生活有
关。)所以《敕勒歌》是一首______民族用来描写与___________有
关的诗歌。(点名请学生完成填空)。
2.自学古诗
要求:(1)自由轻声读民歌。读通,读顺句子。
(2)自学生字宝宝,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它们。
3.检查:
(1)齐读诗歌,点名读,开火车朗读
(注意:“笼”“见”的读音。)
(2)学习生字:阴、笼、苍、茫
阴:yin前鼻音,左右结构,区别与“阳”。组词:阴
天,阴晴不定。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生字:音也是前鼻音。
笼:形声字,下面是龙。竹字头,像用一个竹子做的东
西从上面把龙盖住。组词:笼罩,笼盖
苍:形声字,下面是仓。苍是一种颜色——青色。组
词:苍茫,苍翠。文中天苍苍:形容天空非常蓝。
茫:形声字。注意是上下结构:艹汒。不能把三点水
单独写在左边。组词:茫洋,茫茫。茫是表示面积大,广阔,看不到
边际。文中野茫茫:形容草地广阔无边,一望无际。
(3)带着对生字的理解,重读课文。把“天苍苍,野茫茫”读出重
音强调。
三.诗歌理解:
1.字词理解: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2.诗歌的整句翻译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
笼罩在原野上。(大草原天高地阔,一望无边)蓝蓝的天底下,草地
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草低见牛羊,表示草的肥
沃茂盛)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由于本课的词语同学大多不
了解,首先读通诗句,逐字讲解。通过反复朗读和之前的草原视频来
加深学生理解。)
3.师:同学们,诗歌中描绘的景色是否与你起初看到视频内的景色
一致?谁来帮他们配配对!脱离多媒体课件,师指着板书请学生朗
读相应诗句。
4.拓展学习:学习完民歌,你们是否对课文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个
疑问,风吹草低见牛羊”,
为什么草低了才看得见牛羊?
5.草原上的草又高又绿,作者描写的都是草原上最美丽的景色!那
么你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你喜欢这首民歌吗?请
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生自己朗读,分男女分别朗读,读出气势)
6.请试着自己背诵民歌,或者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背诵。
比一比,谁是背诵小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点名抽
背,带领全班一起背诵。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1:2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659519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敕勒歌古诗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敕勒歌古诗原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