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素材积累--12月精选时评来啦!篇篇都是满分作文《人民日报》60金句汇编
1
适用主题:信心、实践、奋斗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过往的喜怒哀
乐,都将刻印在时间的标尺,装进前行的行囊,去迎接下一段艰辛的跋涉。纵
然“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但我
们都应找准自己的坐标,以不变的初心应对变化的境遇,以不变的定力克服变
动的艰险,以不变的信心迎接变易的世界,就一定能等到春暖花开、草木茂
繁。
——《请回答,我们共同的2022》人民网
2
适用主题:网络暴力、包容、尊重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对的,网络世界并不是法外之地,在现实中你不能
因为一个人与你想法相悖就对他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同样地,在网络中你也
没有这样的权力,不要妄想一个与你完全一致或者所有事物无差别的社会。我
们期盼的互联网时代是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
视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得以接纳,孤独的不再孤独,卑微的不再卑微,
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都令人回味。理智是生命的光和灯,我们都应该用智慧
的眼睛看待世界,用客观的口吻诉说社会,用理性的心态表达观点。
期盼着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也能用足够包容的胸怀去接纳不
同,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同时,也能用充分的善意去理解那些与自己有
差异的人,允许自己做自己,也能允许别人做自己,海纳百川,各美其美。
——《关于网络争执的一些思考》红网李文静
2
3
适用主题:选择、尊重
我们深知应当慢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去思考当下,做出适合自
己的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并不比努力简单,这背后不仅是自己能够
“不要过度努力”的勇气,更是来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受教育阶段时关于
人生规划和选择的教育,这是过好一生的底气;是求学阶段时父母所给予的选
择自己心之所向的主动性;是求职待业阶段时,社会能给予更多的包容和认
同,有时候慢下来并不是游手好闲,也不是被社会抛弃,只是个人想要脱离一
定的定式,为自己的人生思考更多更合适的可能,但这些在当下依然显得格外
困难。更多的年轻人怀着无限想要追寻有意义的人生的热切,却在想要喘息思
考时撞上了来自各方的不理解的锋芒,只能收回刚刚伸出的触角,和其他所有
人一样被裹挟在这条单行道的高速路,即使燃油耗尽也不能停下。一定的社会
观念是其深刻而复杂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是包容和理解是可以通过水滴石穿
的力量达到的,至少我们深知这一点以后可对年轻人少些要求或苛责。
好的风景是有的,我看到了自媒体博主房琪kiki在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
持下,辞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踏上走遍中国的旅途,在旅行和记录下成为自媒
体行业的一道蔚然风景,这世界上有无数人收到了理解和支持,也有沉默的大
多数无法回头地扎进了时代的浪潮,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自主性的确重要,
但父母家人的支持、社会观念的包容多样在很多时候能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
让社会的观念发生改变的道路固然漫长,但是只要能看到背后深藏的这样
的问题,就有方向,年轻人需要更包容、更多样的做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年轻
人不是不想喘息,不是不会喘息,只是需要更光明正大的喘息。
——《年轻人想要喘息,光明正大地喘息》红网仲燕
3
4
适用主题:中国发展、中国成就
滋润人心的“好评”,描绘了可爱中国的“样子”,传播了中国昂扬奋进
的声音。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太多故事值得共同分享,有太多的事迹
值得褒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行走乡村,扑下身子与人
民群众心连心;为阻击疫情,白衣天使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逆向而行;为攻
克科技难关,工程师们辛勤耕耘、默默守护,呕心沥血……正是有了无数平凡
英雄拼搏奋斗,才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向世界呈现出中国坚韧
不拔、欣欣向荣的“样子”。对此,一篇篇“好评”抒写了伟大人民之奋进赞
歌,把英雄人民的故事传唱到祖国的每个角落,把人民英雄的气概讴歌进每个
人的心间,让更多人在信中国、评中国、读中国的激荡共鸣中凝聚共识,激励
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凝聚人心的“好评”,激发了青年拼搏的“动力”,厚植了时代青年的家
国情怀。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
里书写。时代责任赋予青年,时代荣光属于青年。平均年龄20多岁的运动
员,为国拼搏;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的“北斗”团队,科技攻关;驰援防
疫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在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疫
情防控及乡村振兴等每一个地方,都闪耀着青年追逐梦想的身影,他们在担当
作为中展现了新时代80后、90后、00后的担当风采。他们不负时代、不负韶
华的情怀,引起了大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们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
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好评”。正因为如此,
一篇篇“好评”不断涌现青年“微光”,让更多的人能感受青年的家国情怀,
4
引发以善为美的精神认同,传递感动你我的正能量,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擦亮青
春底色。
总有一段文字触动你的灵魂,总有一个故事催人奋进。大赛将落幕,但
“好评”无穷期。让我们手握“好评”之笔,继续书写精彩中国的崭新篇章。
——《执“好评”之笔,书写精彩中国的崭新篇章》中青网彭良龙
5
适用主题:勤劳、奋斗
抚今追昔,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过去曾
诞生老子、孔子、孟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创造四大发明等伟大科技
成果,建设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伟大工程;如今,从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
体系到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正在前所
未有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凝聚全体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汇集全体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我们必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更加
美好的生活。
——《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人民网安泰
6
适用主题:传统文化、创新
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
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
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
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
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
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
5
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
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优秀的文创产品,应是什么样子?》人民网智春丽
7
适用主题:胜利与失败、世界杯
伟大的比赛,不只来自胜利者的勇于拼搏,更源于失败者的顽强抗争,是
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成就的。所以,“诗人”贺炜才会在阿荷大战结束时,动
情地解说:“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是请相
信,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
是的,总有一些美好,值得人们全力以赴。不过,在足球如此美丽的另一
面,足球在很多时候又何其残酷。
例如随着本届世界杯渐近高潮,很多比赛都出现了激烈拼抢甚至是红黄牌
满天飞的情况。也许有人会斥之为粗野,但我不那么认为,足球之魅力,就体
现于其激烈的身体对抗。足球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火药味”从来都是足
球的一部分。
足球何以残酷?因为它是圆的,你永远不知道它往哪儿滚动。有时候,你
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足球,并不总是“公平”的。
足球之残酷,还在于——胜利者永远只有一个:当摩洛哥人欢庆时,C罗
在偷偷流泪;当克罗地亚人又蹦又跳时,内马尔只能黯然神伤;当梅西向着世
界杯梦想更进一步时,莫德里奇只能将落寞留在前额的皱纹里;当德尚笑容满
面时,雷格拉吉却只能遗憾而归……
无论是球员,还是球迷,要尽情拥抱胜利,也要学会接受失利。因为,这
就是足球。——《足球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残酷》刘颖余工人日报
6
8
适用主题:逆向考研、选择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勒内·笛卡尔在其著作《谈谈方法》一书中
曾经提及:“整整八年,我决心避开一切可能遇到熟人的场合,在一个地方隐居
下来……我住在那些人当中可享受到各种便利,不亚于通都大邑,而又可以独自
一人,就像住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一样。”人生并不是象限图,选择的正向、
负向无法定义选择的优劣。考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上岸读研,进而开展相关专业
的学术研究。读研需要心无旁骛地坐科研的“冷板凳”,并非是拿着“研究生”
的名号“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理性也好,妥协也罢,逆流中的考研学子
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了降低就业预期风险的理性选择。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每位考生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科研能
力、创新潜力、逻辑思维以及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图景之下,
不加分辨地去评价指摘“逆向考研”,是一种对考生拼搏的不屑和对科学研究的
亵渎,本质上则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逆向考研”亦是“人间清醒”,结
合自身能力进行考研以及职业规划就值得尊重。诸如中考、高考、考研等关键性
考试,的确是“个人发展的分水岭”,但人生这场持久的“马拉松”,永远都不
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唯有铆足干劲、见贤思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
繁荣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方能以奋斗之青春书写人生的别样华章。
——《“逆向考研”亦是人间清醒》极目新闻张仲旺
1.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
对复兴有着深切渴望。——《人民日报》
2.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人民日报》
3.厚植沃土,萃就精华。——《人民日报》
7
4.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人民日报》
5.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日报》
6.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民日报》
7.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人民日报》
8.面向未来,我们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铭记“船到中
流、人到半山”的警示,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人民日报》
9.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人民日报》
10.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才能行稳致远。——《人民日报》
11.发出中国声音,既要讲好中国方案,又要敢于亮剑,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人民日报》
12.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人民日报》
13.非知之难,行之惟难。——《人民日报》
14.伟大事业必有精神之源。——《人民日报》
15.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人民日报》
16.梁启超曾预测,“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在方志敏笔下,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如今,中华大地山河展新颜,成功走
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回首过去,我们有自信告
慰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更有底气作出宣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
17.百年风云激荡走过壮阔征程,百年不懈奋斗铸就世纪伟业,百年上下求索
作出伟大贡献。——《人民日报》
8
18.世纪征程,奔流激荡;百年辉煌,铸就伟业。——《人民日报》
19.行程万里,初心不变。——《人民日报》
20.因为真挚,所以动人。——《人民日报》
21.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人民日报》
22.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人民日报》
2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民日报》
24.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人民日报》
25.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人民日报》
26.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人民日报》
27.煌煌百年,震古烁今。历史犹如巨笔,记下那些“不可能”成为“一定能”。
——《人民日报》
28.烈火炼真金,苦难铸辉煌。——《人民日报》
29.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人民日报》
30.岁月峥嵘,初心不改;历史沧桑,精神永恒。——《人民日报》
31.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人民日报》
32.循大道,至万里。——《人民日报》
33.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时间成就梦想。——《人民日报》
34.汗水是一种证明,伤痛也是一种成长。——《人民日报》
35.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人民日报》
36.只有接续奋斗,才能不负时代。——《人民日报》
37.汗水是一种证明,伤痛也是一种成长。——《人民日报》
38.让汗水镌刻大地,时间必会绽放璀璨辉煌。——《人民日报》
9
39.“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是人类奋进的主动。
——《人民日报》
40.“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目标管理、敲钟问响方能积小胜为大胜。——
《人民日报》
41.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对未来最好的宣示。——《人民日报》
42.守初心、担使命,挥汗水、洒热血,为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筑起一道道铜
墙铁壁。——《人民日报》
43.百年奋斗,书写恢宏史诗;壮阔征程,砥砺过硬作风。——《人民日报》
44.从历史中收获启迪,从历史中把握未来。——《人民日报》
45.关键节点、紧盯不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人民日报》
46.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人民日报》
47.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人民日报》
48.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人民日报》
49.担子要拣沉的挑,任务要冲难的选。——《人民日报》
50.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人民日报》
51.攻坚克难,唯有勇毅笃行。——《人民日报》
52.不卑不亢担当任事,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人民日报》
53.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人民日报》
54.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
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人民日报》
55.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人民日报》
56.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人民日报》
57.旖旎风光,应在巍然高峰。——《人民日报》
10
58.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人民日报》
59.爬坡难,涉险滩难,过深水区难。——《人民日报》
60.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人民日报》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1:2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6473132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英雄来自人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英雄来自人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