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兴风作浪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9 00:50:59 阅读: 评论:0

湖南风景-丽江怎么玩

兴风作浪意思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车载点烟器)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出身神奇的哪吒带着神仙送给他的乾坤

圈和混天绫在东海洗澡时,无意触犯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并打死了蛮不

讲理的夜叉和胡作非为的敖丙。龙王向哪吒索命,哪吒尽力解释,龙王却

毫不理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哪吒用乾坤圈迫使龙王低头求饶,谁知龙

王出尔反尔,调集四海龙王用大水淹了陈塘关。哪吒为了解救百姓,自刎

身亡。哪吒人小本领大,他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争以及

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给人以强烈的震

撼,在人们心灵深处塑造出不朽的英雄形象。

【设计理念】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唤醒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文本的意识,限度挖

掘文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放飞阅读的翅膀,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妖、剑”等8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思。

2.读通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哪吒打死夜叉、敖丙,打了龙

王以及后来又自杀的原因,使学生受到诚实勇敢、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哪吒不惧、敢于同胡作非为的恶势力进行斗

争以及为了百姓安危大义凛然、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2节课时间,来学习一篇同学们较为熟悉的、较长的神话

故事:《哪吒闹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读生字词。

②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

③同桌交流并检查生字。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问:这么长的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基本学懂,你认为我们该采取哪

种读书方式呢?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①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哪吒外貌、行为的句子,并想象哪吒的形象。

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想一想哪吒前后共打了几个

人,为什么打,结果怎样。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我认识的哪吒”。(从外貌到精神)

①从哪吒的.语言、行为中,你能看出哪吒是什么样的人物?

②结合插图,说说“我认识的哪吒”,把总结归纳的词语写在纸条上,

如“神奇可爱”“不畏权势”“舍生取义”“正直勇敢”。

4.交流展示、评选“研究成果奖”。

①制定评选规则及标准。

每组一次贴一张纸条,如果其他小组有异议,必须解释,直到满意为

止。如果总结归纳的词语不确切,其他组可以换下另贴。教师要引导学生

说话有理有据,以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各组依次上台贴纸条,贴

得多的小组为胜。

②全班交流。

5.评出“研究成果”奖。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默读,抓住“打”这条线,理清了文脉,读懂了

课文。通过品味人物外貌、行为的词语,使哪吒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具体、

更丰满。今后我们学习长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

可以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讲:

①讲清楚人物(出身、外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讲清楚事情发生、发展。

打谁——为什么打——怎样打——结束。

③讲清楚事件的结果。

也可以按以题设疑的线索讲:

①哪吒是什么人物?

②为什么闹海,怎样闹?

③结果如何?

四、全班评价,评出“故事大王”

五、朗读课文,完成积累词语的任务

六、课外延伸哪吒死而复生,又得了两件宝贝,本领更大了。后来如

何呢?同学们可以找些课外读物,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哪吒闹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词卡、教学挂图、录象片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

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叉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掀起、随即、机灵、称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混:右下部比的笔顺。即:左部末点应紧贴

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

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

动画片,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

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

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

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齐读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3、比一比,再组词。

叉()即()扔()

又()却()仍()

《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篇神话故事是学

生众所周知的,特感兴趣的文章,理解不是学生难点,教学本课重点该放

在训练学生能力上。

1、以读感悟。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

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在板书课题之后,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哪吒闹的什么海?”“你怎样理解‘闹’字的?”“文中怎样写

哪吒闹海的?”仅仅三个问题便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可以说找到了一条突破

重点的捷径,不失为阅读教学中一种省时而有效的好办法。先让学生自由

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

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并注意适时出示重点词;"称

霸一方"、"兴风作浪",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

了"闹"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读书是本节课的主旋律,课堂上最美的声

音就是孩子们的读书声,尤其是抓住重点句段反复研读,学生读得字字响

亮,读得入情入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

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理解感悟。文中有这

样一句话:“小哪吒可机灵啦。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扔去。”一个“扔”字

在学生的情感领域里产生了不同的解读。轻读能表现出哪吒的功夫高超,

再重的乾坤圈在他手中举重若轻,不费吹灰之力;重读则能表现出乾坤圈

分量之大,非常人所能比拟,也正是因为乾坤圈之重,扔过去才能将凶神

恶煞的夜*致于死地。

2、词语积累。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注意用词要准确。如:"

跳进"、"取下"、"摆"、"掀起"、"摇晃"、"机灵"、"一闪"、"躲过"、"气冲冲

"、"举枪便刺"等;强调这些词语也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复述课文

时能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对龙

王、夜*、三太子的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占到了主要位

置,我引导学生抓住“留白”,想象说话,学会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

二、三、四自然段,都正面地描写了哪吒闹海的动作表现,我在处理教材

时,有心地变换了角度,从侧面引导,以烘托正面形象。但现在想想,应

该让哪吒正面亮相。

3、想象训练。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如你脑海中“滔天巨浪”是什

么样子?水晶宫里摇晃起来,那么龙王和虾兵蟹将们会怎么表现呢?三太子

现出原形之后,哪吒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百姓你想对哪吒说什么?这样的设

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稚气却又大胆的想象让家长不禁跟着笑

起来。我注重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的有次序,这样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夸哪吒”这一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哪吒你真

勇敢,我敬佩你!“哪吒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哪吒,你真是一个富有正义

感的人!”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

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恰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0:5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94258132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兴风作浪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兴风作浪意思.pdf

上一篇:函数周期公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