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课教案
真正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人民小学李杨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
在《语文》课本上安排了4篇课文:《称赞》、《蓝色的树
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结合本学段孩子
的特点,我选择了《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
筝》、《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朋友》六篇文章
组成一组群文进行教学,着意从“真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入
手,让学生初步学习同一话题下的一组文章的阅读方法,领
悟内容,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技能,如何牢固自己与
朋友之间的友谊。考虑到二年级的孩子识字水平有限,阅读
能力也不高的具体学情,我把课文《称赞》、《蓝色的树叶》
和《纸船和风筝》作为导入,通过故事内容的回忆,引出“真
正的朋友”这一话题,小结三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明
白:真正的朋友应该学会真诚的赞美对方;真正的朋友应该
在需要帮助时及时帮助对方;真正的朋友还应该学会宽容、
谅解对方。通过这一话题的分析,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
阅读资料,整理分析,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朋友,并学
会与朋友相处的方法。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
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
每个教学
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因为是二年级的学生,
如果完全按照“群文阅读”的模式开展,学生在一节课内根
本就不能完成指定的阅读量,所以,我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作
为“群文”的一部分,引出议题,重点让学生学习在议题的
指导下,自主发现的阅读方式。这样的处理,既巩固温习了
课内知识,并让知识一体化,又调动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
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
给学生搭设“自读自悟”的展示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
困惑。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
《称
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2、课外阅读文章《真正的朋友》《朋友》《萤火虫找
朋友》
【教学重点】
1、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
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分析身边的朋友,自查自己
与人
相处时的行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材料单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能来给你们上课,我非常高兴。
先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杨,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
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我,而我也知道你们是二年级班的孩
子。那就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成为朋友,好吗?
朋友——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词语。生活中,处处都离
不开
朋友,困难时,离不开帮助我们的朋友;悲伤时,离不
开安慰我们的朋友;高兴时,离不开与我同乐的朋友??这节
课,就让我们以“朋友”为话题,走进课文,体会什么是“朋
友”,该怎样与朋友相处?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
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课本的第五单元,也写了关于朋友的故事,
他们
是谁呢?我先来考考大家。
对,他们分别是:小刺猬——小獾、李丽——林园园、
松鼠
——小熊,他们出自第五单元的课文《称赞》、《蓝色
的树叶》、《纸船和风筝》。
同学们说得真准确,看来课文学得很认真。那我们现在
就来
回忆一下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
它们的主题。
2、生根据课文自由回答。
3、根据生的回答情况,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题。
《称赞》──真心赞美;
《蓝色的树叶》──互帮互助;
《纸船和风筝》──宽容谅解
同学们理解得很好,通过这几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
么才
是真正的朋友,学生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称赞》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会真心地赞美对方;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互帮互
助;《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应该
学会宽容谅解对方。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通过回忆课文内容的方式,帮
助学生快速提炼出共同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概
括。】
三、课外阅读
生活中,我们身边都不缺少朋友,一个、两个??甚至更
多
个,但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呢?学了这些课文,我想同
学们一定已经有了一把衡量好朋友的“尺子”,现在,就让
我们带着这把“尺子”一起再来找寻真正的朋友。
1、打开资料,阅读资料里的故事,要读通顺,理解故
事主
要内容。
2、边读边按照“阅读指南”上的方法进行批注或勾画。
3、交流汇报:
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真正的朋友应该。
【板书设计】
真正的朋友
课内课外
会真心称赞会用行动帮助,而不是说大话
会互帮互助会记住朋友的好,忘记朋友的伤害会原谅
对方会真心替朋友着想,及时帮助朋友
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浅谈中年级开展群文阅读的
思考与实践提到阅读教学,我们习以为常的方法便是一篇一
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
一。长此以往,学生由于阅读文本“量”的明显不足,加上
花时多、见效慢的学习过程,造成不可避免的先天不足——
那便是所获得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众所周知,
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
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
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从原先的“一篇”到现在的“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
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革新,更是教师对
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
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大力推动儿童阅读
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
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
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
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可见,“群文阅读”
已逐渐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
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让群
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1、群文阅读意味着什么
在以上赵镜中教授的描述中,首次出现了“群文”这个
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
一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
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
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
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
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教学目标一
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群文阅读”
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
阅读。
“群文阅读”,意味着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
无限放大。沈大安老师曾指出:“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
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
个失误”。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让学生更
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综上,开展群文阅读的起点,比较适合放在小学中年级。
据调查,中年级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运用略
读、浏览、跳读等方式阅读。当阅读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
生能够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群文阅读在
中年级开展,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为学生从低
段的单篇阅读,到高段的整本书阅读,架起一座跨越的桥梁,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2、“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
的区别
“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
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
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
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
“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
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
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
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
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
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
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
中得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却跳出了教材的束
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
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
让其拥有了“选择”
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
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
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群文
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
二、群文阅读如何组合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
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
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
1、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
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
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
笔者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
要的线索。
四上《乌塔》一文讲的是:14岁的小女孩乌塔用自己的
钱一个人游遍欧洲。教师请学生交流: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
异”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乌塔之
所以可以出远门,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
模式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这一系列群文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
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知
和精神成长。
2、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
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
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
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
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显然的好处是,便于学生从读到写
的模仿,但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
倦怠和审美疲劳。
笔者认为,教授三上《太阳》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加入
散文和诗歌体裁的描写太阳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本的多
样性,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
3、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
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
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爱的不同形式”一组,取材于三上第八组《掌
声》、《一次成功
影》的组合,“主题”是——爱。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
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
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
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
对爱的多元理解。
三、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的操
作模式:“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
析──主题拓展”这五大板块。以四上“童话”一组为例。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旨在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
“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
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
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
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
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
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
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
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
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
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如:有学生通过巨人几次发脾气将孩子们赶出花园的画
面,感受出巨人非常自私。也有学生通过巨人与孩子和谐相
处的画面,体会出了巨人不再自私,因为巨人学会了分享。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
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
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
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
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
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
辨析,解疑??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
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
在充分交流片段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六篇童话进
行比较,并引出话题:童话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得知?学生
各抒己见,最终由“巨人”、“智慧女儿”、“小木偶”
等形象,童话中的语言,故事的情节,包含的道理等方面,
归纳出了童话的特点。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
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
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师
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
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
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
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
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
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
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
经过一学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将大量的阅读资料与课
文有机整合起来放在了课内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儿童阅读
量,综合提高了儿童的语文能力。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
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相信必将结
出累累的硕果。
群文阅读---“人间真爱”教学设计
金沙县第二小学罗光乾
设计理念:
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类似材料,
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
和感动。以画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
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
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课文:《古诗
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
快乐的》。
群文阅读材料:《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爸的
新鞋》。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各种真爱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
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人间处处有真爱。真爱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
那颗潮湿的心;真爱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真
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
一起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
心灵的人间真爱。相
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
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老师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什么样的情感温
暖了你的心?
学生1:《古诗两首》:深深的友情;
学生2:《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学生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
亲情:学生4:《卡罗纳》:真诚理解,相互关爱。
学生5:《给予是快乐的》:懂得奉献
三、阅读概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选择了三篇以真
爱为主题的文章,分别是《伞的故事》《班级第一名》《爸
爸的新鞋》。同学们现在手中已经拿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
材料,下面老师提几个阅读的要求:
1.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材料。
2.边读边把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
3.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阅读得都很认真,《记录
表》填写得相当的仔细,这说明同学们读书很用心,下面我
们就一起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爱温暖
和感动了我们?
学生:《伞的故事》──母子情深(教师引导概括)
学生:《班级第一名》──同学之爱
学生:《爸爸的新鞋》──相亲相爱
师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
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友情、
无私奉献、血脉亲情、理解关爱、给予、同学之爱、母子情
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爱。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师:同学们,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
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
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
邀请大家把材料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
教学预设:
《伞的故事》:
1.交流:用“——”画出一处描写“我”心里活动的句
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2.交流:“泪水就从眼里涌出来??”请想象一下“??”
省略的内容。
3.质疑:“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
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班级第一名》:
1.交流:你喜欢短文中的主人公“安利柯”吗?为什么?
2.讨论:德罗西是什么样的一个同学?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
《爸爸的新鞋》
1.讨论: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2.交流:“我”在修理厂第一眼见到爸爸是我看到了什
么?“我”是什么样的表现?
师小结: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
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
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被故事中的人而感动
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爱温暖着。
五、主题拓展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
三篇阅读材料,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人间真爱这个主题呈
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
而其实真爱无处不在,同学们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人间
真爱表达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
己的诗歌朗诵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来感受这人间
无处不在的人间真爱。
六、板书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20: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77887131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群文阅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群文阅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