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牛弹琴"说开去
说起对牛弹琴,大家一定会不假思索的说:就是比喻说话不看对象,
或者是对愚蠢的人将深奥的道理。最近拜读于丹作品《趣谈人生》才知
道“对牛弹琴”原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琴艺甚好的人——公明仪。有一次他带琴去
访友,路过旷野,看见山高水长丽日朗朗,一头老牛在草地上懒洋洋的
吃草。公明仪很是欢欣。他坐下来,对着牛弹了一首琴曲中动人心弦的
《清角》。他弹得专注用情,弹完抬头一看,牛无动于衷,照旧吃草。
公明仪心想,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究竟是牛错还是人错?于是他试
着用古琴模仿蚊虻之声,蚊子牛虻之声围绕着牛缭绕回旋,牛竖起了耳
朵。他又弹了一种“孤犊之鸣”的曲调,模仿失群的小牛犊寻找妈妈的
声音。声音一出,就看到牛“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如此看来,牛听琴音也会动心动容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弹了它
能听懂的曲调。我们做老师的也要找准学生能听懂的曲调呀。公明仪见
牛听不懂《清角》,他转换了思维,牛听不懂《清角》,但是牛可以听
懂蚊子牛虻的叫声,对于失群的小牛犊呼唤妈妈的声音更是不能无动于
衷。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分梯度设置,听懂《清角》的,让他听
《清角》,听懂蚊子牛虻之声的,让他听文字牛虻的声音。当然在有限
的时间内,还要完成教学进度,这个要求有点高。但总归要比他无动于
衷要好呀。牛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它有草吃,想想看,如果牛没草可吃,
那又会怎样?孩子们课堂上无事可做,就只有捣乱了——地不长苗就长
草。
今天才知道原来“对牛弹琴”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呀。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8:4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7241218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牛弹琴文言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牛弹琴文言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