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

更新时间:2023-03-08 18:13:58 阅读: 评论:0

腊八节吃什么-干煸蚕蛹的做法

欺世盗名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如何设置电脑屏保)

1.浮阳之鱼

鯈魾者,浮阳之鱼也,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挂于患而思谨,则无益矣。自

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

乎哉!

选自《荀子·荣辱》。

鯈鱼和魾鱼,都喜欢浮在水面上晒太阳,所以也称为浮阳之鱼。

一次,它们又在那里随波荡漾,晒暖取乐,不知不觉顺着潮水漂向沙滩。退潮

的时候,它们依然留连忘返。直到潮水退尽,才发现自己搁在沙滩上,再想回到

水中,已经悔之不及。面临死亡的忧患,方懂得行动谨慎,但已毫无用处了。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怪怨别人;懂得事物规律的人,不会埋怨上天。那些怨人

的,多是智低才疏;那些怨天的,往往胸无大志。

错误在于自己,反而责怪别人,这不是过于迂腐荒谬了吗?

【题旨】做事要谨慎,贪图舒服后果不堪设想。

2.处女遇盗

处子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虽为之逢蒙视,诎要桡,君

卢屋妾,由将不足以免也。

【注释】

选自《荀子·富国》。

婴:系在脖子上。逢蒙视:斜视。诎要:弯腰。诎:同“屈”。要:同“腰”。挠:

同“桡”,曲。君:为君。作动词用。卢屋:即庐屋,居室的泛称。

由:同“犹”。

【译文】

有个少女,脖子上挂着宝珠,腰间佩有玉环,身上带着很多黄金,在山中遇见了

盗贼。强盗见财起意,持刀抢劫。少女被吓得魂不附体,不敢正视,急忙弯腰

下跪,苦苦哀求,表示愿给强盗作婢妾,然而,强盗还是把她杀了。

【题旨】针锋相对方有望,妥协幻想惨下场。

3.涓蜀梁见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

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注释】

选自《荀子·解蔽》。

夏首:古地名,即夏水,在今湖北省境。善畏:疑神疑鬼,非常胆小。

魅:读mèi妹。精怪。迷信说法,以为物老则成精为魅。背:掉转身子。

走:跑。比:及,等到。失气:断气。

【译文】

在夏首的海边有个名叫涓梁的人。他为人愚蠢而又十分胆小,看见什么都害怕。

一次,他在皎洁的月色下夜行。偶而低头,看见自己长长的身影,以为遇到了爬

在地上的魔鬼;又一抬头,看见自己的头发,又以为碰到立在身后的妖怪。他

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心转身拚命逃跑。

等他跑回家中,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很快便气绝身亡。

【题旨】疑神疑鬼,庸人自扰自害。

4.成语典故——锲而不舍

【用法】

用来比喻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词义

锲:镂刻、用刀刻。舍:停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用刀一直镂刻下

去不停止。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典故】

荀子,又名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

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

物发展。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劝学》,来阐明

他的教育思想。

《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

深远。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学习知识是一个

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

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劝学》中,

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如果镂刻

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

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

会取得成功。

5.词目:欺世盗名

解释: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

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典故:战国时邯郸籍思想家荀况,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

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就嘱咐

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予瑕……荀况又举

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去做官,宁

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于暗世者也”(在

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险。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8:1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70438118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欺世盗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欺世盗名.pdf

上一篇:观察蚂蚁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欺世盗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