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相册

更新时间:2023-03-08 17:18:45 阅读: 评论:0

服装营销-幼儿园中班故事

雅虎相册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图形变换)

照片共享社区Flickr这十年:崛起、没

落和复兴

[导读]Flickr诞生于Facebook网站上线六天之后,正是它开启了“Web

2.0”时代。

腾讯科技瑞雪2月11日编译

如果你曾在十年以前的2月10日参加过在圣地亚哥召开的“奥赖利新兴技

术大会”(O’ReillyEmergingTechConference),那就意味着你曾有机会见

证互联网历史上一个很有意义的时刻。只不过,当时的你很可能并未意识到这

一点。

一家名为LudicorpRearch&Development的温哥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

们参加了在2004年召开的那次大会,主要目的是想要与人们分享由其构建的在

线虚拟社区“永不结束的游戏”(GameNeverending)背后的技术。但与此同

时,这些创业者们还在会上公布了他们开发的一个附带项目。那是一种用于照

片共享的工具,他们将其叫做Flickr。

开创Web2.0时代

GameNeverending是Flickr的前身(腾讯科技配图)

在不久以后,Flickr就成为了一种备受世人瞩目的现象;但在十年前的那

次大会上,Ludicorp创始人们所展示的Flickr与其后来的样貌还有很大差

别。在当时,Flickr是一项糅合了聊天室与实时照片共享功能的服务。很快,

即时通信性不那么强的功能就挤掉了最初的设计概念,即时通信服务被更名为

FlickrLive,随后就完全消失了。与此同时,“永不结束的游戏”则从未走出

过测试阶段。

Ludicorp是由时为夫妻的斯图亚特·布特费尔德(StewartButterfield)

和卡特琳娜·菲克(CaterinaFake)联手创办的,但这家公司并非照片共享概念

的发明者。实际上,早在Flickr问世的三年以前,这一类别的服务中就已经出

现了三大巨头,分别是Ofoto、Shutterfly和Snapfish,它们都是在1999年

上线的。

但是,上述三个照片共享网站实际上都不过是个“幌子”,因为其真正的

业务都是出售打印版的数字照片,而在线共享只是为了用户上钩。与此相

比,在Flickr网站上,照片共享并非为了招揽用户而推出的噱头,而是一个完

整的概念。

在2004年时,Flickr及其他新进入照片共享领域的公司共同为社交互动

营建了一个丰富的在线环境,这种环境在互联网用户看来很有新意,以至于人

们开始谈论所谓的“Web2.0”时代。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词汇听起来带有未

来主义的气息;但在不久以后就变得流行起来,其影响力无处不在。

就Web2.0网站而言,没有哪个网站比Flickr更加重要,它诞生于马

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其哈佛大学宿舍里将Facebook网站上线的

六天以后。在最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Facebook将会变得更强,还是由布

特费尔德和菲克联手创建的这个照片共享网站将会后来居上。就连Flickr这个

没有最后一个元音字母的名称,也为其他数之不尽的创业公司提供了灵感。

构筑全球照片爱好者社区

早期的Flickr更像是个聊天室(腾讯科技配图)

在Flickr上线以前,照片网站的主要功能是让用户发布自己的照片,让好

友和家人观看。Flickr也同样提供这种服务,但与其他网站不同的是,这个网

站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构筑一个汇聚全球照片爱好者的社区,让他们能与其他照

片爱好者共享图片;此外,Flickr还致力于构建成千上万的特殊兴趣子社区。

Flickr上线以后的头几个月时间里,这个网站一直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更

新升级,获得了许多新的特性,这些特性在随后的日子里成为了Flickr的独有

特色,例如:

——2004年4月21日:Flickr推出了Photostreams功能,允许用户按照

逆时间次序来浏览彼此发布的照片,这与以往的照片共享网站相比是一种重大

的转变,原因是那些网站一直都假设所有用户都会一丝不苟地将照片归入各种

类别的相册。

——2004年4月26日:Flickr推出了专为在手机上浏览的移动版网站。

——2004年5月9日:Flickr推出了Tags功能,允许用户为照片添加相

关的关键词,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由庞大的用户人群所生成的图片索引,被信息

架构师托马斯·范德尔·沃尔(ThomasVanderWal)称作“大众分类”

(folksonomy)。

——2004年8月27日:Flickr推出了Favorites功能,帮助用户告诉

Favorites其网站上的哪些内容最为流行。

这些功能不仅成功塑造了Flickr,而且还帮助塑造了整个互联网。在当

时,互联网仍在努力试图找出社交应用的运作模式。那时Friendster、

Facebook和MySpace都有了很好的口碑,但这些网站还没能为用户提供很多功

能。举例来说,Facebook网站直到2005年10月份才开始向其用户提供照片共

享服务。

在Flickr发展早期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则是,2005年3月份这个网站被雅

虎收购,当时有报道称后者支付的收购价格为3500万美元左右。那时,雅虎这

家互联网巨头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大肆收购了许多Web2.0公司,如书签工具

提供商Delicious和社交日历服务Upcoming等。

“当多年以前雅虎首次与我们接洽时,我们的反应是感到非常怀疑。”菲

克曾在Flickr的社区论坛上这样说道。“但是,在与雅虎团队成员会面,并了

解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以后,我们就释然了;因为我们意识到,当时Flickr和雅

虎都在吃同一顿‘百乐餐’。”

在被雅虎收购以后的初期阶段,一切都进展良好。对Flickr来说,这个网

站最辉煌的日子可能就该算是被收购以后的头两年时间了。在那时,Flickr不

断地推出新特性,公司业务取得了迅猛增长,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蜂拥

而至。

错失机遇后的没落

2007年时按“兴趣”分类的Flickr照片(腾讯科技配图)

然而,尽管那时的Flickr发展迅速,但却并不处于雅虎社交战略的中心地

带。Flickr创始人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这个网站能变成一个多用途的共享和合

作平台,计划为其添加视频和音乐等功能。但除了在2008年推出了视频服务以

外,Flickr并未较多地涉足其他领域。当时的雅虎从多个切入点广泛进军社交

网络领域,推出了雅虎360°等服务,而Flickr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8年,布特费尔德和菲克都离开了雅虎,当时前者还因其写了一封有史

以来最好的辞职信而备受赞誉。在两人离职以后,Flicker仍继续运作,但一

直都没能实现繁荣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雅虎本身也不景气。雅虎自知其当时正

在与谷歌(微博)展开一场史诗般的“战争”,但却无法向任何人(包括公司自

身)清楚地阐明这对雅虎及其旗下资产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那时,雅虎陷入了不断替换首席执行官的困境,但这家公司就像是世界

上最倒霉的赌徒一样,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好运。在这种情况下,Flickr也开始

“溃烂”。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市场上不存在发展机会,而只是机会被别人抓住了

而已。到那时为止,Facebook已经变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照片共享平台,但这

个平台的用户并不自视为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与此同时,YouTube则占据了用

户生成视频的市场,Instagram确立了自身作为面向摄影爱好者的优秀移动社

交网络的主导地位,而Dropbox则构建了一个云存储平台。

到2011年初,当时的雅虎正忙于裁撤由其创造或被其收购的各种服务,如

Web2.0时代的另一家传奇公司Delicious等。那时有市场传闻称,雅虎可能

或关闭或出售Flickr。这一传闻后来被证明是虚构的,但在此以前所有人都当

了真的态度则是一个迹象,表明Flickr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2012年5月份,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的马特·霍南(MatHonan)撰写了

一篇长文,名为《雅虎是如何杀死Flickr并失去了互联网的》(HowYahoo

KilledFlickrandLosttheInternet)。正如题目所说的那样,这篇文章给

人带来的感觉就像是一纸讣文,对Flickr来说是如此,对雅虎来说可能也是如

此。霍南在文中指出,这项照片共享服务仍有可能扭转自己的命运,但最终的

结论则是此事不太可能发生。

对于霍南作出的这一结论,谁也无可指摘。在互联网领域中,一旦某项业

务陷入挣扎求存的境地,那么其重新振兴的机会就会变得十分渺茫。关于这一

点,Friendster和MySpace的遭遇即可为证。

长期沉睡后的复苏

2014年的Flickr界面(腾讯科技配图)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Flickr并未“死亡”,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霍

南发表上述“讣文”的几个月以后,雅虎宣布任命前谷歌高管玛丽莎·梅耶尔

(MarissaMayer)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这让硅谷人士的下巴掉了一地。就直觉而

言,梅耶尔与其前任相比可能会更关心Flickr的发展。一位名叫西恩·博纳

(SeanBonner)的Flickr粉丝甚至还代表整个互联网推出了一个网站,这个名

为“亲爱的玛丽莎·梅耶尔”(DearMarissaMayer)的网站只提出了一个简单

的请求:“请让Flickr再次变成一个了不起的网站吧。”

在梅耶尔的统领下,Flickr确实从长久以来的沉睡中重新振作了起来。雅

虎已经推出了iPhone和Android版的Flickr应用,其表现都十分良好,这标

志着Flickr进入了现代的移动时代。此外,雅虎还已经为这项服务推出了更有

时代感的全新设计,并开始提供1TB的免费空间,这即使是按现在的标准来看

也已十分庞大。

在升级空间以后,Flickr现可允许所有用户都看到他们的所有照片,而不

是像以前那样只为非付费用户显示最近的200张,其他的都被隐藏起来。对于

用户来说,能看到自己在很久以前首次上传的照片,可能会让他们想起自己最

开始是如何被吸引到Flickr网站上来的。

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全新的Flickr,有个Flickr用户群甚至还专门致力

于吐槽全新设计后的服务。但跟其他任何产品一样,Flickr已经重新激发起了

用户热情的实施则终究是个很好的兆头,毕竟用户的冷漠就意味着产品的死

亡。

就整体上的未来愿景而言,Flickr并未有所改变,只是为2014年及以后

的日子作出了调整。“就竞争形势而言,市场上存在很多照片共享服务,这是

个事实。”Flickr的产品负责人马库斯·斯皮林(MarkusSpiering)说道。

“但是,Flickr就是Flickr。我们的目标和战略是,构建世界上最好的照片产

品。我们正在构建的平台将可真正全面地为用户提供帮助。”

这就意味着,Flickr需要推出更多的特性,而更多的特性就意味着Flickr

需要聘用更多的工程师。“我们正在扩大团队规模。”斯皮林表示,“光是在

2013年一年中,团队规模就扩大了140%以上,有很多新的人才加盟。”他表

示,就聘用活动而言,Flickr一直都把重点放在移动业务上。

领导地位一去不返

美国宇航局上传到Flickr网站上的照片(腾讯科技配图)

尽管手头拥有的资源比以前更多,但Flickr可能永远都无法再回到从前,

这个网站或许已经永久性地丧失了在照片共享领域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地位。

除了Facebook及其他一些照片共享平台以外,Flickr还不得不与搜索巨头谷

歌旗下社交网络Google+展开竞争。有人说,如果Flickr没有中途止步,那么

今天的Google+或许就是Flickr发展演化以后的样子。

据斯皮林称,今天Flickr网站上的照片总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亿张,与此

相比Facebook网站上的照片已达2500亿张以上。不过,数量上的优胜未必一

定代表着质量上的优胜。Flickr网站上的用户群组数量已经达到了180万个,

而平均每天都有5万名用户会加入这个平台。

简而言之,Flickr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有很多有趣的照片,并且构筑

了一个由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在线社区,而正是这个社区才让Flickr变得有存在

的意义。

对Flickr来说,用户社区是其不容低估的组成部分。“当你们想到

Flickr时,会觉得这是一个照片网站,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视频。”斯皮林说

道。“但我会想到的则是,这个网站首先是与人有关。你会在这里认识一些

人,而这些人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领域中,一种产品在首次“谢幕”以后就很少还会有拉开“第二

幕”的机会。但如果Flickr能够打破这种常规,那么就是因为雅虎将在未来的

日子里继续给人们一个理由,让其再一次建立起对Flickr的信任感。

文章来源于:/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7:1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6712518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雅虎相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雅虎相册.pdf

上一篇:笑话100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雅虎相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童年的句子
    pantum打印机官网-大漠孤烟直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员工自愿离职协议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童年好句子摘抄1、童年,我亲爱的朋友,我现在好想念你。成长的风儿,吹走了我们的蝴蝶,吹走了我们的歌声,吹走了我们的葡萄,吹走了我们的雪花,也吹散了我们的甜言蜜语。我长大了,而你也默默地离去。你是不是又去了另一个孩子的家,陪她一起玩耍呢
  • 3℃大学自我介绍
  • 3℃入职工作总结
  • 2℃伤感的英文
  • 2℃我是上帝
  • 2℃待人以诚
  • 2℃高三励志
  • 2℃揭后语
  • 2℃大学毕业
  • 2℃辞职报告图片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