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在风光秀丽的五大连池市区,坐落着一所具有突出特色的学校。她如一片苍松植根于广袤
的连池大地,如一朵奇葩盛开在清澈的讷漠尔河畔;这是一方沃土,孕育了累累硕果,成长着万
千绿树;这是一方大地,撒满阳光,播种着希望的种子;这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着技能型人才,驶向市场经济的海洋。她以形象美、内功强、
理念新、质量高、设施先进、特色鲜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
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始建于1997年9月,由职高、农高、电大、成人农民中专、
农机校、农广校、卫校、技工学校、五大连池镇职业高中等9所学校合并成立,是一所跨行
业、综合性、多功能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成人农民中专前身是“萌芽乡师
校”,1947年3月由原德都县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1950年9月25日,毛泽
东主席亲自为学校题写了“萌芽学校”校名。全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
梁军就是学校优秀学员之一。文革后,学校得以复建。职教中心校园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22个实习就业基地。内设办公室、招
生就业办、教务科、学工科、培训科、总务科、电大部、中专部、财会室等职能机构,承担
着就业与升学、短期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开设焊接技术、电工电子、
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旅游与餐饮服务、学前教育、苏绣、编织、种植、养殖10个专业。
目前,学校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就
业再就业培训基地、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培训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黑河市旅游
教育培训基地,每年开办短期培训80余期,培训城乡劳动力3000多人次。
办学理念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本市以农业和
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特点,谋划本校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把学生“招进
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能就业”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旨和落脚点,树立“以服务
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确定了“突出一个重点——
强化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两项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三个办学
模式——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三段式教学》办学模式,提高全日制教育办学水平;实施《半
工半读工学交替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办学水平,实施《产教结合前校后厂
校企合一》办学模式、提高短期培训办学水平;实现四个服务——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服务、
为城乡劳动者创业致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创建设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
之都服务”。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自2006年以来,该校通过向上争取与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累计投入
700多万元新建培训实训楼2700平方米,建实习车间1200平方米,购进了数控车(洗)床、电
焊、电工电子、PLC可编程控等大批实验设备,创办了电焊、电工电子、机械加工、苏绣、
编制、火山工艺品美术等实习实训室11个。恢复了技工学校办学职能,成立了中德远程应用
技术学校五大连池分校,在乡镇学校建立教学点26处,组建了电大远程教育在线平台、奥鹏
学习中心和国家标准化考点,办学能力步入黑河市先进学校的行列。
办学体制不断创新。首先,在学校管理上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健全完善教师
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聘任制等项规章制度,全员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建立了“能者上、
庸者下、平者让”的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
次,改革教学模式。实行“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建立了“校企合作、产教结
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三段式”的特色教学模式,开展订单培训。培植了“连池电焊、
连池苏绣”等品牌专业,其中“连池电焊”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省十大劳务品牌。这些专
业的学生深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供不应求。电焊学员在黑河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上
囊括前三名,在全省“龙哥龙妹”农民工技能大赛上均进入前十名,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校
不断加大联合办学力度,先后同大连中远集团、山海关船厂等6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
作关系,为学生签订了实习就业合同,学生就业率100%。
职业培训成效显著。自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承
担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就业再就业等培训任务。建立职业培训基地9个,确定了以
五大连池市和风景区宾馆酒店为重点的餐饮服务就业基地。根据不同学员的需求开展各类技
能培训,对能够外出务工的学员开设了电焊、电工电子等外转专业班;对不想外出务工的学员
开办了餐饮服务、苏绣、编织等内转专业班;针对不想务工、创业的学员开办了创业培训班。
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9期,培训城乡劳动力15230人。实现劳务收入约1.5亿元,为
城乡各类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学校被誉为就业创业的摇篮、提升能力素质的加油
站。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辐射到了呼兰、
海伦、黑河、嫩江、北安、孙吴等市县,很多外地的学员慕名而来。
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依托电焊、机加、苏绣、编织专业,开办了苏绣厂、编织厂、工艺美术
厂、农机修配厂、办公设备厂、旅游公司,变实习基地为生产车间,变消耗性实习为创收性实
习。采取“学校开专业、专业办产业、师傅带徒弟、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刚入校的学
员在车间实习,技能熟练的学员顶岗实习。实习工厂生产的液压折叠式镇压器、折叠式偏置
耙、多功能脱粒机、玉米脱粒机、苏绣作品、编织产品、石雕工艺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
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人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通过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和选聘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提高师资水
平。三年来,先后选送40多名教师外出学习,有12人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有33名教
师成为了“双师型”教师。从社会各行业选聘了20多人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
教师,这些人员是各实习车间和校办企业的骨干力量。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1
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高级教师30人,“双师型”教师32人。
几番耕耘,几番收获。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与创
业教育先进实验院校、省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电大优秀教务管理先进集体、黑龙江省社
会信誉百姓评价金牌服务单位、黑河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多
项殊荣。如今,经历了风风雨雨考验的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学校,正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
我,向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和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这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付淑霞)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17:0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2662271314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再创辉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再创辉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